战国赵为王 第925节
李牧斜了面前的义渠胜一眼,毫不留情的说道:“如果汝的义渠国骑兵能够再强上那么一些的话,或许秦国人退兵的时间也能够早一些。说实话,汝应该听从吾上一次对汝的建议,在军队之中设立军法官,同时用军功爵制度奖赏汝的士兵们。这样一来的话才能够激发起他们的士气,让他们为你在作战的时候更加的努力,明白了吗?”
义渠胜嘿了一声,正色看着李牧说道:“这样不行。你要知道我的士兵们那都是一群野惯了的家伙,怎么可能愿意被军纪所束缚呢?而且如果采用你们赵国的军功爵制度的话,那么我岂不是需要用我的财富来奖赏那些士兵?本来他们就已经拥有了对战利品的瓜分权,现在我这个大王要是还得从自己的战利品里拿出东西来奖赏他们的话,那么我这个大王真的就什么好处也剩不下了。”
李牧仰头望天,决定不再和面前的这个鼠目寸光的土包子大王继续说话了。
直到这个时候李牧才终于发现,能够拥有一名英明神武的君王对于一个国家的国民来说,究竟是如何一件值得称道和幸福的事情。
但无论如何,义渠城终究还是听从了李牧的意见,展开了一场针对秦国人的轰轰烈烈的游击战。
就在义渠人主动放弃了义渠城的第三天之后,王龁和王陵所率领的十万秦军就抵达了义渠城之中,占领了这座基本上已经完全是一座空城的城市。
由于事先已经由骑兵对这里进行过了侦查,所以说王龁和王陵并没有对此感到意外,相反一方面他们两个先是带着秦国大军在义渠城之中扎营居住,另外一方面他们还朝着四面八方派出了大量的游骑哨兵,想要侦察到义渠人的踪迹,然后给义渠人来点难忘的教训。
只不过王龁和王陵低估了这场战争的难度,也低估了义渠人的抵抗意志,他们觉得既然义渠人见到秦国大军之后望风而逃连都城都不要了,那么恐怕用不了多久义渠就要再一次的归入秦国版图之中了。
但很快的王龁和王陵就发现义渠人只是离开了这座城市,却并没有任何臣服于秦国人的意图。
恰恰相反的是,在野外义渠人骑兵远强于秦国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秦国人四出的游骑遭到了义渠人的迎头痛击,几乎每一天都会损失至少十几到几十名的骑兵。
如此一来,几天之后秦国人就已经不敢再派出小队的骑兵哨探去出去侦察义渠人的踪迹了。
但是在这茫茫的高原之上,如果没有确切的情报的话,单单凭借着摸奖似的四处行军又谈何容易呢?
而且义渠人无处不在的骚扰也让秦军的补给大受影响,虽然在此期间秦军又分别占领了附近的几座城邑,但是在坚壁清野却又无处不在的义渠人顽强的抗争下,这场战争仍旧是不可避免的陷入了暂时的僵局之中。
第七百五十六章 燕国的顾虑(补更七)
燕国蓟都。
年轻的燕太后坐在上首主位上,表情十分严肃的注视着面前的齐国使者,一字一顿的缓缓说道:“齐王当真确定此事属实?”
使者点了点头,毕恭毕敬的对着燕太后说道:“回太后,这件事情乃是我国大司徒匡梁将军在前线亲自观察了赵军的行动之后得出,绝对做不了假。”
顿了一顿之后,这名齐国使者又继续说道:“如今赵王打算联合韩国和楚国两国瓜分魏国,魏国已经是岌岌可危。若是魏国被灭亡的话,那么此后赵国将一家独大,从此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限制赵国了,燕国亦是危在旦夕。还请燕后为了大局着想,速速与吾王发兵一同支援魏国。”
虽然听起来很有煽动力,但是燕太后并没有就这么十分轻易的就答应了齐国使者的要求,而是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坐在下首的燕国相邦乐间一眼。
从乐间的表情来看,这位燕国相邦显然也正在思考之中,一时半刻并不能够给出任何的答案。
于是燕太后重新将目光投向了面前的齐国使者,对着面前的这名齐国使者说道:“还请使者先行回转歇息,若是有了消息之后,老妇定当第一时间告知使者。”
目送着齐国的使者离去之后,燕太后这才将目光再一次的一回到了乐间的身上,对着乐间说道:“昌国君,汝为何刚才迟迟不开口?”
这句话一说出来,乐间的身体微微一动,这才突然回过神来。
其实这位昌国君刚刚想的并不是这一次的战事,而是另外一件事情。
有关乐氏一族的事情。
说起来乐间的父亲乐毅乃是赵国人,但是如果仔细追根溯源的话,那么乐氏一族的先祖乃是当年战国初期魏国第一代霸主魏侯魏斯手下的大将乐羊。
当时的乐羊奉魏侯之命灭掉了中山国,将中山国并入了魏国的领土之中,随后乐氏一族就为魏国镇守中山。
但是在二十多年之后中山国成功复国,位于这里的乐氏一族又成为了中山国的国民。
直到后来赵武灵王灭掉了中山国,乐氏一族再度归入华夏,从中山国的国民又变成了赵国人。
在乐毅之后,乐氏一族就分为了两支,一支依旧在赵国的中山故地,以乐乘作为族长,另外一支则是回归燕国,以乐间作为组长。
照理来说,乐间乃是燕国相邦、又有封君之位、还足够的年轻,加上又是上一代族长乐毅的儿子,从各方面来说都要胜过乐乘,所以燕国之中的乐氏一族兴旺发达似乎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问题在于,燕国在如今的战国七雄之中仅仅不过是一个倒数的弱小国家,而赵国却是如今天下最强的那个国家。
所以说乐乘虽然仅仅是赵国的南军中郎将,即便是在赵国军方也只能算是廉颇和庞煖之下的第三号人物,但就是在这区区的第三号人物的率领下,赵国乐氏这些年十分平稳而低调的发展着,势头却已经隐隐超过了燕国的乐氏一族。
这种结果,无疑是自居正统的燕国乐氏一族所不喜欢见到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年诸侯于邯郸会盟之时,当时燕国乐氏和赵国乐氏也借机进行过一次见面。
这次见面的目的原本是为了让同出一源的两族联络感情,但是最后却弄得十分的不愉快,而这一切不愉快的起因是因为赵国乐氏的族长乐乘希望乐间能够配合赵国用里应外合的手段,将燕国纳入赵国的版图。
对于这一点,乐间自然是不可能同意的。
如果说燕国真的这样被并入了赵国,且不说乐间这个叛徒会被多少燕国人所唾骂,单单是燕国乐氏也要随之合并入赵国乐氏之中的这个结局就让乐间完全接受不了。
乐乘和乐间大吵一通,最终不欢而散。
刚刚乐间在思考的其实就是这个问题,如果说当时的乐间真的答应了乐乘那个里应外合吞并燕国的计划的话,那么恐怕现在赵国就不会取攻伐魏国,而是选择和齐国一同再度北上攻击燕国了吧?
说起来,燕国如今也算是赵国唯一的一个腹背之忧了,如果真的能够把燕国也一同吞并的话,那么赵国只需要用一定的骑兵去防备草原之上那些早就已经打怕了的游牧民族之外,完全可以将绝大部分的兵力放心大胆的南下争霸中原,乃至消灭其他所有的五大战国了。
一想到这里,乐间的脑袋就不由的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赵国人的图谋,果然从始至终都是消灭其他所有的国家啊!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燕太后的问话声适时而至,将乐间从出神的状态慢慢的拉了回来。
回过神来的乐间慌忙向燕太后告罪,燕太后显然也并不想在这个时候去追究乐乘出神的原因,而是继续问道:“昌国君,汝觉得燕国这一次应该如何行事为好呢?”
乐间定下心来,仔细的思考了一会,随后对着燕太后说道:“太后,臣说一句实话。如今的燕国在经历了过往数年的连续大战之后,已经是国力疲敝民心思定,实在是不宜继续对外征战了。”
燕国毕竟和赵国以及秦国不一样,燕国之中由于并没有军功爵制度这种东西,所以大部分子民征召上战场的时候其实就相当于是义务服役替国家打仗,但是奖励什么的基本都是浮云。
在这样的情况下,燕国人对于打仗的兴趣自然不高,拼死拼活还没奖励,谁干啊?
因此燕国是不可能像秦赵两国一样连年对外用兵的,这也就是所谓的体制问题。
燕太后闻言哦了一声,倒是不算太过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