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 第126节
他们觉得,国师乃是李二陛下之下的第一人,不能成为帝王的弟子,那成为国师的弟子,还是可以的。
王玄策自然是第一个站起来回答的,在这些学子里面,他也已经成为了第一人。
其他学子也都服气,毕竟他们的眼界还有心性以及情商和智商等等,真的比不过。
一人灭一国的人才,可还行!
而王玄策的感受,自然也是真的比其他学子的见解要深的多,他看到了很多地方的确繁华。
然而,这样的繁华是那些官员为了能够得到政绩,为了能够升官,直接亲历亲为。
也就是什么事情都是官府做好了的,差不多已经是让那些百姓休闲地坐在家里面乐享其成。
结果等到这位做出了业绩的官员走了之后,这个地方的繁华不过几月,就立马露出原形了。
百姓们觉得以前的那位官员才是好的官员,而让他们自己动手的官员,则是欺压他们的官员。
这样的事情,找谁说理去?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也算是让其他学子大开眼界了。
江枫也没有想到王玄策能够有如此多的收获,总算是夸奖了一次王玄策。
“做的不错,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籍上面的知识,都是先贤从现实的人生百态之中感悟而来,而你们只是读,还不行,还要懂,懂了之后,还要明白这个道理,还能用。
王玄策做的很好,能够通过几个月,见到了大唐地方的官府之弊病,也算是有着王佐之才了。
你可以把自己所见所想写出赋来交给我,也让各地看看,作为官府,不能为了繁华而南辕北辙。”
王玄策听之,心中一喜。
自己总算是进入了大唐国师的法眼,面上镇定自若,朝着江枫施了一礼,表示感谢。
听完了学子们的汇报,稍微交流之后。
江枫则是拿出了大唐时代周刊,此物乃是他提出来的,自然要把它发挥到极致。
一份大唐时代周刊看出来的,可不仅仅是朝廷做了什么,各地出现了什么事情。
还能够通过这一份大唐时代周刊,探讨如何才能让大唐行稳致远。
更关键的是,让所有人都会有一种归属感和荣誉感。
第140章阴谋的味道
对于如何处理这种多边关系。
江枫早已经在课堂上面讲述过,其他的夫子也开始学习江枫的教学模式,不再仅限于书籍之上的知识。
而是时常把大唐时代周刊上面的一些内容拿出来讨论,紧跟着大唐发展的进步。
当江枫拿出大唐时代周刊的时候,学子们就知道,国师这是又要讨论关于大唐时代周刊上面的内容了。
他们早上就已经看过了。
对于上面的内容,最重要的还是那个僚人谋乱,直接攻打大唐州郡。
如今羁縻州已经被僚人攻占,其他的郡县已经告急,大唐西南道行军总管李道宗上表,请求大唐支援。
僚人此次谋乱者众多,且还有其他部族的支持。
而西南道的守备相对于安西都护府还有河北道来说,是一个比较薄弱之地。
再加上,大唐李二陛下现在想要打造大唐水军,一部分会水的将士,都被抽走了。
这西南道的守军也就更加薄弱起来。
等到大唐朝堂之上接到消息之后,自然也就有了分歧。
对于武将来说,有人谋反,那就平叛。
对于人来说,大唐现在繁华昌盛,应当以礼仪之邦而容纳万民。
就算是在这小小的学堂之上,学子们也都有着自己的意见。
这个时候可不是后期的什么八股或者是、字、狱,自从李二陛下登基之后,就开始慢慢地放宽了政策。
而大唐时代周刊出现之后,民间谈论国事的事情更是比比皆是,还成为了饭后之谈。
“国师,学生以为,对于此次的僚人之乱,还是要外武内。大唐如今已经成为天朝上国,繁荣昌盛更是前所未有,再加上周边番邦越来越多。
这个时候要是太过于注重武力,短时间则可以平叛,却无法长治久安,让所有人信服。”
王玄策说完之后,看了看江枫。
发现国师这一次并没有给与称赞,心下又开始想着,到底该如何对待这一次的僚人谋乱,才能够得到国师的赞许?
裴行俭自然是觉得,武力的镇压为主,只有让所有人见识到了大唐的强大,才能够清楚,一切谋乱在大唐的大军面前,都不堪一击。
裴行俭主张用武力,之后再用推恩之法,给这些僚人平民一些好处。
最好能够在西南道建立一些学宫和佛门以及道门,让他们学唐之礼仪。
这也就是一个汉化的过程。
也是江枫当初在面对北方草原之地的部落的时候提出来的,如今的薛延陀和梁师都,已经变了样。
一座佛门和一座道门在互相竞争,都想要收到更多的信徒,而儒家自然建立学堂,教化这些蛮夷。
虽然当初不少儒生都不愿意,但是江枫提出圣人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之后,也就有了不少儒生愿意前往。
几年时间也教导出来一些人才,本着蛮人治蛮的方式,让这些读书识字,会说官话的人才开始治理本地。
当然,对于最开始的那些贵族,也保持了他们的地位,稳定了局势。
到现在,这些学子似乎也想要学习这一套。
“西南道乃是通往身毒国等番邦的要道,更是物资丰富之地,学生以为西南道必须掌握在大唐手中,对于那些僚人,能够收服就收服,不能收服,那就杀了那些心怀野心的人。
谁若带头就杀谁,直到没有人敢带头为止,如此一来,这僚人之乱,也可平息。”
此言一出,不少学子都侧目一看。
原来是他!
江枫这才点点头,说道:“擒贼先擒王,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谁带头就杀谁,直到没有人了,这一场纷乱似然也就没有了带头人,成了一盘散沙,再给一些好处,那些僚人百姓,也就能够安宁。
毕竟他们应该也清楚,谋乱是没有一个好结果,更何况乎,他们是在大唐境内。”
至于这位学子,也是最近来到玉山书院求学的河东道洚州龙门人,年二十。
这位在原本的历史上,本来也和苏定方差不多,算是大器晚成之人。
苏定方乃是在投靠了大唐之后,拜师名将门下,后来才有机会在整套突厥的战场之上扬名军中,成为了大将军。
而薛仁贵则是贞观年末从军,在征讨高丽的时候,因为挺身而出,救了一位将军,从而名传军中,后来靠着军功一步一步成为一字并肩王。
而如今大唐的繁华昌盛比之原本更要胜出几倍,薛仁贵虽然是寒门,却空有一身力气,到底还是挣了些家底。
如今来到了玉山书院,成为了一名学子。
此人一来,不过一月,就成为了和王玄策还有裴行俭一样,在书院内扬名的学子。
那些个学子把王玄策、裴行俭、薛仁贵称之为玉山三剑客,平常他们也有佩剑,且武力不俗。
江枫称赞了一些薛仁贵之后,继续说道:“如今大唐之疆土乃是超越了古之任何一个王朝,可以说前无古人了。而这就要面临,在大唐往年的边关以外,又有了异族之人。
北方的草原蛮族,西域之国的土谷浑,安西道的吐蕃人,西南道的僚人,岭南之地的夷族,还有安东都护府之地的原本高丽人。
在这样一个拥有着多部落,多异族的时候,我们不能一味地靠武力,又或者是靠推恩。
外武内很有必要,但是这个外武内,也会有一个度,这个度,能够让其他异族之人感觉自己没有被压迫,也能够让大唐能够很好管理他们。”
就在江枫教导学子的时候。
长安城外,八百里加急的武侯,带着军报进入了皇城。
李二陛下于宣政殿看了军报,顿时皱了眉头。
一个小小的僚人,竟然让大唐名将李道宗束手无策,连番失利。
李道宗也说,这些僚人竟然有着非常好的兵器,还有盔甲,其中还有一些谋士。
似乎和往常的异族谋乱不同,这一次的僚人谋乱,应该是有人在支持。
这让李二陛下一下子想到了已经沉寂两年多的那些个世家,也只有他们才会使用这样的手段。
因为当年的大隋之乱,李二陛下就见到他们用了这些个阴谋诡计,挑起了战乱。
第141章有人看盛世不爽
当年的隋朝战乱,看起来是杨广这位帝王施行的暴政。
其实也只是一小部分原因。
修建的驰道、长城、运河,征夫百万,民不聊生是有的,却远远没有达到乱世的程度。
最关键的是杨广对于关陇世家的态度,对于大隋八柱国的态度,让他们这些勋贵开始胆寒。
江南的几次谋乱,其中就有着世家的影子。
至于瓦岗寨,看起来是一个江湖绿林好汉,其实也是荥阳郑家暗中支持。
而长白山的知世郎,楚国公杨素之子杨玄感,那都是暗中有人挑唆。
这些读书人说话,简直是一套一套的。
如今,李二陛下也算是明白了当初隋朝皇帝杨广的心思,这些世家慢慢地越来越壮大。
如若不动手,他们将会威胁到皇权。
朝堂之上和朝野之下,有一半的世家之人,你说可怕不可怕?
李二陛下放下了战报,直接对身边的力士说道:“去,召李君羡!”
他要知道,那些个世家在这一次的僚人之乱中,做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不到一会儿,一身黑色锦衣的李君羡大步走了进来,到了李二陛下面前躬身施礼。
李二陛下直接说道:“僚人之乱,可有什么眉目?”
李君羡回道:“容禀陛下,暗卫在西南道的探子比较少,未曾得到有用的消息。”
李二陛下微微皱眉,看了看李君羡。
王玄策自然是第一个站起来回答的,在这些学子里面,他也已经成为了第一人。
其他学子也都服气,毕竟他们的眼界还有心性以及情商和智商等等,真的比不过。
一人灭一国的人才,可还行!
而王玄策的感受,自然也是真的比其他学子的见解要深的多,他看到了很多地方的确繁华。
然而,这样的繁华是那些官员为了能够得到政绩,为了能够升官,直接亲历亲为。
也就是什么事情都是官府做好了的,差不多已经是让那些百姓休闲地坐在家里面乐享其成。
结果等到这位做出了业绩的官员走了之后,这个地方的繁华不过几月,就立马露出原形了。
百姓们觉得以前的那位官员才是好的官员,而让他们自己动手的官员,则是欺压他们的官员。
这样的事情,找谁说理去?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也算是让其他学子大开眼界了。
江枫也没有想到王玄策能够有如此多的收获,总算是夸奖了一次王玄策。
“做的不错,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籍上面的知识,都是先贤从现实的人生百态之中感悟而来,而你们只是读,还不行,还要懂,懂了之后,还要明白这个道理,还能用。
王玄策做的很好,能够通过几个月,见到了大唐地方的官府之弊病,也算是有着王佐之才了。
你可以把自己所见所想写出赋来交给我,也让各地看看,作为官府,不能为了繁华而南辕北辙。”
王玄策听之,心中一喜。
自己总算是进入了大唐国师的法眼,面上镇定自若,朝着江枫施了一礼,表示感谢。
听完了学子们的汇报,稍微交流之后。
江枫则是拿出了大唐时代周刊,此物乃是他提出来的,自然要把它发挥到极致。
一份大唐时代周刊看出来的,可不仅仅是朝廷做了什么,各地出现了什么事情。
还能够通过这一份大唐时代周刊,探讨如何才能让大唐行稳致远。
更关键的是,让所有人都会有一种归属感和荣誉感。
第140章阴谋的味道
对于如何处理这种多边关系。
江枫早已经在课堂上面讲述过,其他的夫子也开始学习江枫的教学模式,不再仅限于书籍之上的知识。
而是时常把大唐时代周刊上面的一些内容拿出来讨论,紧跟着大唐发展的进步。
当江枫拿出大唐时代周刊的时候,学子们就知道,国师这是又要讨论关于大唐时代周刊上面的内容了。
他们早上就已经看过了。
对于上面的内容,最重要的还是那个僚人谋乱,直接攻打大唐州郡。
如今羁縻州已经被僚人攻占,其他的郡县已经告急,大唐西南道行军总管李道宗上表,请求大唐支援。
僚人此次谋乱者众多,且还有其他部族的支持。
而西南道的守备相对于安西都护府还有河北道来说,是一个比较薄弱之地。
再加上,大唐李二陛下现在想要打造大唐水军,一部分会水的将士,都被抽走了。
这西南道的守军也就更加薄弱起来。
等到大唐朝堂之上接到消息之后,自然也就有了分歧。
对于武将来说,有人谋反,那就平叛。
对于人来说,大唐现在繁华昌盛,应当以礼仪之邦而容纳万民。
就算是在这小小的学堂之上,学子们也都有着自己的意见。
这个时候可不是后期的什么八股或者是、字、狱,自从李二陛下登基之后,就开始慢慢地放宽了政策。
而大唐时代周刊出现之后,民间谈论国事的事情更是比比皆是,还成为了饭后之谈。
“国师,学生以为,对于此次的僚人之乱,还是要外武内。大唐如今已经成为天朝上国,繁荣昌盛更是前所未有,再加上周边番邦越来越多。
这个时候要是太过于注重武力,短时间则可以平叛,却无法长治久安,让所有人信服。”
王玄策说完之后,看了看江枫。
发现国师这一次并没有给与称赞,心下又开始想着,到底该如何对待这一次的僚人谋乱,才能够得到国师的赞许?
裴行俭自然是觉得,武力的镇压为主,只有让所有人见识到了大唐的强大,才能够清楚,一切谋乱在大唐的大军面前,都不堪一击。
裴行俭主张用武力,之后再用推恩之法,给这些僚人平民一些好处。
最好能够在西南道建立一些学宫和佛门以及道门,让他们学唐之礼仪。
这也就是一个汉化的过程。
也是江枫当初在面对北方草原之地的部落的时候提出来的,如今的薛延陀和梁师都,已经变了样。
一座佛门和一座道门在互相竞争,都想要收到更多的信徒,而儒家自然建立学堂,教化这些蛮夷。
虽然当初不少儒生都不愿意,但是江枫提出圣人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之后,也就有了不少儒生愿意前往。
几年时间也教导出来一些人才,本着蛮人治蛮的方式,让这些读书识字,会说官话的人才开始治理本地。
当然,对于最开始的那些贵族,也保持了他们的地位,稳定了局势。
到现在,这些学子似乎也想要学习这一套。
“西南道乃是通往身毒国等番邦的要道,更是物资丰富之地,学生以为西南道必须掌握在大唐手中,对于那些僚人,能够收服就收服,不能收服,那就杀了那些心怀野心的人。
谁若带头就杀谁,直到没有人敢带头为止,如此一来,这僚人之乱,也可平息。”
此言一出,不少学子都侧目一看。
原来是他!
江枫这才点点头,说道:“擒贼先擒王,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谁带头就杀谁,直到没有人了,这一场纷乱似然也就没有了带头人,成了一盘散沙,再给一些好处,那些僚人百姓,也就能够安宁。
毕竟他们应该也清楚,谋乱是没有一个好结果,更何况乎,他们是在大唐境内。”
至于这位学子,也是最近来到玉山书院求学的河东道洚州龙门人,年二十。
这位在原本的历史上,本来也和苏定方差不多,算是大器晚成之人。
苏定方乃是在投靠了大唐之后,拜师名将门下,后来才有机会在整套突厥的战场之上扬名军中,成为了大将军。
而薛仁贵则是贞观年末从军,在征讨高丽的时候,因为挺身而出,救了一位将军,从而名传军中,后来靠着军功一步一步成为一字并肩王。
而如今大唐的繁华昌盛比之原本更要胜出几倍,薛仁贵虽然是寒门,却空有一身力气,到底还是挣了些家底。
如今来到了玉山书院,成为了一名学子。
此人一来,不过一月,就成为了和王玄策还有裴行俭一样,在书院内扬名的学子。
那些个学子把王玄策、裴行俭、薛仁贵称之为玉山三剑客,平常他们也有佩剑,且武力不俗。
江枫称赞了一些薛仁贵之后,继续说道:“如今大唐之疆土乃是超越了古之任何一个王朝,可以说前无古人了。而这就要面临,在大唐往年的边关以外,又有了异族之人。
北方的草原蛮族,西域之国的土谷浑,安西道的吐蕃人,西南道的僚人,岭南之地的夷族,还有安东都护府之地的原本高丽人。
在这样一个拥有着多部落,多异族的时候,我们不能一味地靠武力,又或者是靠推恩。
外武内很有必要,但是这个外武内,也会有一个度,这个度,能够让其他异族之人感觉自己没有被压迫,也能够让大唐能够很好管理他们。”
就在江枫教导学子的时候。
长安城外,八百里加急的武侯,带着军报进入了皇城。
李二陛下于宣政殿看了军报,顿时皱了眉头。
一个小小的僚人,竟然让大唐名将李道宗束手无策,连番失利。
李道宗也说,这些僚人竟然有着非常好的兵器,还有盔甲,其中还有一些谋士。
似乎和往常的异族谋乱不同,这一次的僚人谋乱,应该是有人在支持。
这让李二陛下一下子想到了已经沉寂两年多的那些个世家,也只有他们才会使用这样的手段。
因为当年的大隋之乱,李二陛下就见到他们用了这些个阴谋诡计,挑起了战乱。
第141章有人看盛世不爽
当年的隋朝战乱,看起来是杨广这位帝王施行的暴政。
其实也只是一小部分原因。
修建的驰道、长城、运河,征夫百万,民不聊生是有的,却远远没有达到乱世的程度。
最关键的是杨广对于关陇世家的态度,对于大隋八柱国的态度,让他们这些勋贵开始胆寒。
江南的几次谋乱,其中就有着世家的影子。
至于瓦岗寨,看起来是一个江湖绿林好汉,其实也是荥阳郑家暗中支持。
而长白山的知世郎,楚国公杨素之子杨玄感,那都是暗中有人挑唆。
这些读书人说话,简直是一套一套的。
如今,李二陛下也算是明白了当初隋朝皇帝杨广的心思,这些世家慢慢地越来越壮大。
如若不动手,他们将会威胁到皇权。
朝堂之上和朝野之下,有一半的世家之人,你说可怕不可怕?
李二陛下放下了战报,直接对身边的力士说道:“去,召李君羡!”
他要知道,那些个世家在这一次的僚人之乱中,做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不到一会儿,一身黑色锦衣的李君羡大步走了进来,到了李二陛下面前躬身施礼。
李二陛下直接说道:“僚人之乱,可有什么眉目?”
李君羡回道:“容禀陛下,暗卫在西南道的探子比较少,未曾得到有用的消息。”
李二陛下微微皱眉,看了看李君羡。
上一篇:抗战之开局一张十字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