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

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 第146节

收回了手,看了看外面围观的百姓。
感慨道:“当初朕被突厥的咄苾逼迫,不得不签订渭水之盟。那时候,朕的心中充满了怒火和屈辱,却也对大唐以后产生了一种担忧。
朕也想过做一个好皇帝,做一代明君。却不知道又该如何才能让大唐强盛起来。
那时候的朕,担忧迷茫,不知道路在何方。
也正是这个时候,一阵大风吹来,把朕和辅机还有如晦吹到了仙岛上。”
江枫回应道:“那时候,臣见到陛下和长孙阁老还有杜阁老的时候,起初并不相信陛下的身份呢。”
“是啊,那时候,朕自报家门,却被你嘲笑了一番,让朕很是生气,还从未有人这样和真说话。
不过,朕见识到了你种植出来高产农物,更是身具大智慧,有着仙人指点。
便知道,朕应该是得到了仙人指教,从而在关中一眨眼到了仙岛上。
而你便是朕得以能很好地治理大唐,建立繁华盛世,让大唐长治久安的姜尚!”
江枫稍微谦虚道:“多谢陛下之赞,臣和姜太师,还是有着差距。”
李二陛下眼中带着真诚和赞许,还有一些欣赏。
“有你在,朕相信大唐真的能够万世太平。”
君臣两人在车辇上共叙恩情,最终到了长安城皇城外停下来。
李二陛下在江枫的搀扶下,下了撵车。
“之所以要在这里停下,是因为朕要给你看一样东西。”李二陛下嘴角带着些许笑意。
然后对身边的内侍吩咐道:“开始吧。”
然后便和江枫一起走到了前面街道上,这个时候,江枫才看清楚。
在正街左边,有一座广场。
上面竖立着一座非常高大的丰碑。
丰碑上面写着一句话。
这是很早的时候,江枫无意间说的,其实为国征战的将士们,才是大唐稳定的基础。
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
大唐应该让万民记住,他们能够有如今美好的生活,是谁为他们争取的。
如此一来,大唐将士们也能够明白,他们为什么而战。
到时候必然是战必胜!
而丰碑这件事情,江枫很早就提出来了。
在吐蕃和高丽征战之前,就已经有了这个想法,但是那时候却没有办法付出与实际。
毕竟当初大唐的声望远不如现在,那时候攻打高丽,也是为了证明大唐的地位。
等到了这一次的平僚之战,经过了这么几个月的宣传。
李二陛下觉得,大唐人心向着他。
民间的心声已经高涨了不少,到现在树立起这座丰碑,才有它应有的意义。
随着红绸慢慢地落下,一座花岗岩制作而成的丰碑,出现在了长安百信面前。
武将们已经是喘着粗气,浑身上下就好像是有一股子气一样。
李二陛下站在了丰碑的下面,对着武将们,还有后面的将士们大声地说着。
“我大唐自武德年来,对各地番邦屡战屡胜。汉武帝曾说,寇可往,我亦可往!
今日朕之壮士,大唐之壮士,大唐万民之壮士,已可横扫天下,寇可往,朕亦可往!
然则,今日之盛世大唐,乃是这些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国师也曾言,我等之所以能够岁月静好,乃是因为这些壮士们在负重前行!
今日于此,朕深感大唐之繁华来之不易,故此树立丰碑于此,纪念那些于战场之上死去的大唐壮士们,更是为了让我等铭记这些在战场上拼杀的将士们。
朕于此宣布!”
李二陛下开始了封赏,当着大唐百姓的面,当着归来的将士们的面。
宣布了对这一次征战西南之地的三十五万将士们进行了封赏,战死沙场的那些将士们。
还有重伤正在救治,和已经救治回来,却终身残疾的将士们,还有那些轻伤的。
凡是参与到这一次战争的将士们,都有大大小小的赏赐,做到了有功就赏,且也是第一次当众宣布出来。
百姓的目光看着这些将士们,已经是充满了尊敬、敬佩、称赞。
在吐蕃之后,有一些将士们去吃饭,在知道了他们的身份之后,商贾都没要钱。
而将士们在外面胡作非为的事情,也更少了。
谁若违背了军规,自然从重处罚。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大唐提升了将士们的身份和地位,自然相对应的,对于他们的要求也就更加严格了。
等到李二陛下的封赏完毕之后。
所有人都深深地施礼,这是一场提升大唐王朝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还有信誉的时候。
更是李二陛下的名声和帝王权柄到达了顶峰的时候。
自此以后,百姓们以自己为大唐人而骄傲。
自此以后,将士们以自己能够为大唐征战沙场,为李二陛下这位君王保家卫国而骄傲!

第164章贞观十年的大灾
李二陛下很享受这一刻,一座丰碑所带来的荣耀和万民的敬仰。
更知道,这样的民心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所以有时候,他也会感叹,不愧是能够纵观千年历史的仙人。
其身上具备的智慧,永远超越着当世所有人。
不管是他这位英明神武的帝王,又或者是房谋杜断这样的大唐能人,还有孔家那位不出世的天才。
国师江枫总能够想出来很多很多的新的点子,然后慢慢地改变着大唐。
不知不觉之间,大唐已经走向了前所未有的繁华。
从大唐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现在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已经还有一年的时间就会结束。
这十年来,大唐从贫瘠走向了富裕,从百废待兴走向了欣欣向荣。
这一切,都有着国师江枫的影子。
李二陛下也很庆幸,自己有着这样的仙人弟子来辅佐自己,帮助自己建立如此繁华昌盛的大唐。
宴会还没有结束,江枫便找了个借口回国师府。
李二陛下自然想到了自己那位怀有身孕的宝贝女儿,便直接答应了。
江枫离开之后,宴会又进入了另一番光景。
“瑞雪兆丰年”对于农户人家来说算是一件让他们感觉到和大唐大军凯旋一样的喜庆。
当然,两者也是不可同日而语。
前者关乎于明年的收成,能不能吃饱饭,就要看这一场瑞雪了。
而后者,自然是能不能安定和祥和,那就要看大唐的大军能不能大胜仗。
而且瑞雪却是每年都可能有的,入冬一下雪,便代表着明年的风调雨顺,收成颇丰。
然而贞观十年的瑞雪似乎太瑞了些,入冬到正月年关,一连下了三场大雪,雪量很大。
郑老根是有经验的老农,还是郑家庄园的大管家,三代都是为郑家种地,如今因为功劳甚大,被郑家赐了一个主家姓,提拔成为了郑家在荥阳一处庄园的大大管事。
这对于一个佣人来说,已经算是无上荣耀了。
所以对于这一片庄园的收成,郑老根是非常在意,就像是这是自家田地一般,精心呵护和照料。
眼看着这第一场雪,好想下个不停,本来是瑞雪,差不多要变成雪灾了,心中顿时愁云惨淡。
饭都不怎么吃了,裹着大衣又来到了田间,看着好几亩田地里尺余厚的积雪,郑老根蹲在田边,眉头的愁意如大雪般久积不化。
“老天爷啊,你咋个就不能给我们百姓一个活路哩!”郑老根也不敢真的就编排老天爷,嘴里喃喃了几句,然后叹了一口气。
“好不容易我们这些穷苦的百姓总算是能够吃饱饭了,如今更是盛世繁华,咋个就突然下了这么大的雪。
你就快停一停吧,再下下去,我们这些个老百姓啊,又要饿肚子了。”
郑老根不得已,还是把情况禀报给了郑家主管。
然后一层一层,到了郑家家主的手中,看着各地呈报上来的消息,顿时也是紧锁眉头。
怎么这些年,年年风调雨顺,到了今年,却突然如此?
关中大雪纷飞,北方之地更是如此,好几座塞北重城都是被白皑皑的白雪覆盖。
一些村子已经遭受了严重的雪灾,百姓所居住的房屋,被大雪压垮的,又或者是尺余厚的大雪,直接封住了整个村子。
中年者走路,都是一脚深,一脚浅。
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大的雪,堪称是几十年来少有,让人们措不及防。
大唐时代周刊上面报道的关于雪灾的情况,也慢慢变多起来,有一些受灾比较小的,自然没有被刊登上。
而一些贼心不死的人,再一次死灰复燃,开始传播一些谣言,说是大唐这几年但兴兵事,杀戮太重了,这是遭到了老天爷惩罚。
还有人竟然已经开始传播,要让李二陛下惩治大唐国师,要让李二陛下下罪己诏。
还有一些,自然是希望大唐国师能够出手,请求仙人不要继续降下如此大的雪。
继续下下去,冻死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距离大唐平僚还没有几个月,长安城皇都外面的那座丰碑还屹立在广场上。
虽然广场上面已经积满了白雪,没有了往日的和肃穆。
首节 上一节 146/5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之开局一张十字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