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

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 第213节

不到一会儿,房间里面春暖花开。
第二天早上,江枫谁的十分香甜,昨夜锻炼了一下身体,整个人都舒适了。
只不过,总觉得自己的脸上好像有什么。
迷迷糊糊的,便睁开了眼睛,发现自己的两边趴着小小的两个娃。
伸手拉了一下被子,给江奕和江轩盖好,慢慢地起身,穿好了衣服。
外面响起了开门的声音。
长乐公主带着丫鬟,端着水盆和毛巾等物进来了。
“夫君,早。”
江枫微微一笑,早。
过了一会儿,也把江奕和江轩也叫起来了。
江烨早已经被叫起床,跟着武夫一起练武,江昭则是跟着夫子在学习。
两兄弟虽然也不过五岁的年龄,不过其智商和情商都比一般的孩子要高很多。
所以江昭已经开始学习简单的读书写字,还有简单的算术,还会跟着大哥江烨一起练习武艺。
江烨则是主要练习武艺,跟着裴行俭、薛仁贵等武将们学习战场上的刀枪剑戟。
“夫君,听说昨夜在皇城内,你为陛下画了一幅画像,就像是照镜子一样?
在益州的时候,也曾为那些刺客画过?画出来的人和真人没什么区别,画功比阎立本大师还要高出很多。
现在外面都在传,想要夫君的一幅画。”
郑丽婉管着国师府的一些家业,所以会从那些管家等人听到外面的风吹草动。
这国师一画难求的事情,仅仅是一个上午就传开了。
江枫这才想起来,自己会素描画法之后,还没有给郑丽婉和长乐公主画一幅。
“哈哈,这个能力也是才学会不久,今儿个无事,我给你们画一幅吧。”
郑丽婉虽然说这不要,但是其实还是很诚实。
长乐公主自然也有一些心动,特别是和江奕还有江轩一起的时候,就点头答应了。
这个时候没有相机,所以这个素描画,倒是可以作为记录四兄弟小时候的一种特殊相片。
郑丽婉已经抱不动江烨和江昭,所以就拉着他们,在桂花树下站着。
长乐公主倒是还能抱着江奕和江轩,但是也抱不了太长时间,索性就坐在了太师椅上。
江烨用两张非常大的宣纸,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总算是记录下来了,长乐公主母子和郑丽婉母子的美好时光。
第一次见到这般传神的画法。
郑丽婉也不免捂住了嘴,世上当真有能够把人画在了纸上的神奇画功。
说是仙术,也不为过也。
江烨和江昭对阿耶的画功也很敢兴趣,两个人吵着要学习。
一边一个,抱着江枫的大腿。
在国师府休息了五天,教导了江烨和江昭两个人素描画,郑丽婉和长乐公主也在旁边学着。
如此悠闲的时光,倒也是十分难得。
皇城内。
李二陛下拉着长孙皇后的手,看着前面小兕子和稚奴两个人追着竹蜻蜓,眼中也是欢心。
倒是万秀宫的武昭仪,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得到帝王的宠幸,心中多少有了些怨恨。
她已经被李二陛下临幸了一段时间,可惜,就是没有动静。
这让她不禁怀疑起来,自己以后到底能不能怀上,如果不能,那后半辈子该怎么办?
一旦这位帝王离去,新的帝王登基,她可能永远都没有翻身的机会了啊!

第两百四十九章 授人以渔
作为一个贤德的太子。
李承乾现在每天要做的事情也比较多,还要做的比较好,让大部分官员满意,那就更难了。
首先,一个孤儿院,便是在他的手中建立起来的。
当年在长安街救了一个小女贼,然后就有了长安孤儿院,之后其他州也开始纷纷建立起来。
而这些孤儿院便是东宫名下的基业,也是能够惠及到万民的一个福利政策。
凡是那些父母家人意外死亡,只有孤苦一人的孤儿,或者是被遗弃的女婴,都能够送到孤儿院,由孤儿院专门养育长大。
如今长安的孤儿院便是当年那个叫做小月的女孩在管理,如今已经成长为亭亭玉立的妙龄女子。
长安城的孤儿院扩建了两次,如今有了三座大阁楼,专门用来居住。
还有两座大阁楼用来让这些孤儿学习识字用,剩下还有两座阁楼,是长大一些的孤儿,通过手工等等,赚取钱财。
还有两座大阁楼,是孤儿院的食堂。
随着长安城的扩建,这座皇都的人也越来越多。
而且,长安周边的那些郡县,也都算是属于长安城,所以这孤儿慢慢地就变多了起来。
当初建立的那时候,每天收养的孤儿是最多的。
后来大唐繁华起来,收养的孤儿也就变少了许多,到现在几乎都是一些有些问题的婴儿。
“小月阿姐,太子殿下又派人送来一些钱财,这一次,我们可以换上新的纺织机了。”
一位身穿儒袍的少年,带着人走进了书房。
小月正在看着账本,上面记载着孤儿院每一笔支出和收入,用的乃是外面最流行的表格账簿。
“阿风,你今天不是要去玉山书院吗?”
小月对于钱财并不太关心,反倒是对少年的学业比较关心。
那少年眼神稍微有一些躲闪,回道:“小月阿姐,我一会儿就去玉山书院,现在殿下送来了钱财,我准备先去购买一些纺织机,听说最新的纺织机,可以制作更好看的衣服呢!”
跟在赵清风身边的管事,直接上前说道:“小月主事,殿下说过些时日,会亲自来孤儿院看看,所以便先送些钱来,可以买一些新式纺织机,最好能够把孤儿院修缮一下。”
小月站起身来,对着管事盈盈一拜,说道:“多谢李管事亲自前来,小月知道了。也请李管事回去禀报殿下,小月多谢殿下对孤儿院的照顾。
小月一定会把孤儿院好好修缮一番,到时候迎接殿下前来。”
李管事点点头,便直接走了。
赵清风立即高兴地说道:“哇,殿下要来这里!”
这些年,他们从当年的那点人,发展到现在,孤儿院已经养育出来不少的孤儿了。
当年的那些人,现在有着七八个还留在孤儿院,帮助小月管理整个孤儿院。
其他人,要么出去找了一份苦力,要么成为了一个行脚商,要么成了一个跑堂的。
而赵清风却是当年那些人之中,唯一一个比较聪明,能够读书识字,长相也不差的人。
如今还成为了玉山书院的学子,将来的成就也会高很多。
小月的心中多少也有一些高兴,但是她最想见到的人并不是太子殿下,而是另外一个人。
只不过,她也明白,自己是不可能在这里见到他的。
每一次也只能在街边,站在那些百姓之中,遥遥地看上几眼罢了。
“阿姐,要不,我今日就不去玉山书院了。我先去买纺织机,然后就去请人来修缮一下,怎么样?”
小月蹬着道:“不行,你不是说了吗,今天国师会去玉山书院,不管如何,你也要去玉山书院,聆听国师的教导。
将来也好成为一个为民请命的大官,这可是你很久之前的抱负啊!”
看到赵清风有一些不情愿和担忧,小月便继续说道:“好了,这孤儿院不是还有我在嘛,购买纺织机的事情,我可以交给二愣子和小小。
你就给我安心去玉山书院读书,将来也好考取功名。”
赵清风无奈地点点头,他知道阿姐一旦决定的事情,就不可能再改了。
从长安城到玉山书院也不是很远,大道上,也是人来人往。
到了玉山书院之后,赵清风还在想着小月阿姐一个人支撑着整个孤儿院。
又要去买纺织机,又要去找人修缮孤儿院。
还要看一看那些孤儿,又要清扫整个孤儿院,每一天从早到晚,好像都在忙碌。
对于那些孩子,不管什么样子,小月阿姐就像是一个母亲一样呵护着他们。
就像是当年在那地牢一样,小月阿姐每一次都会把吃的分给他们一些。
这才有了现在的他。
第一天,作为一级的赵清风等学子,并没有迎来国师的课程。
第二天的下午,才有了一个课程。
乃是农学。
在国师府上悠闲了一段时间,又来玉山书院上课的江枫。
拿着玉山书院那几位大儒编撰的书籍农学,走进了教室,这个可以容纳四十人的教室,坐着三十多位学子。
每一个人都穿着同样的儒袍,也是玉山书院定制的那种儒袍,一身黑色流云锦绣圆领窄袖服。
在心口的地方,还绣着一个银色的几个字,玉山书院。
再走外面,天下人都知道,能够穿着这个衣服的人,就是玉山书院的学子。
这些年,在玉山书院出来的不少学子,一个一个都成为了大唐各行各业的人才。
一时间,玉山书院也成为了学子们争相想要进入的学宫。
这也是江枫想要营造的一种氛围,只有当把大唐的那些学宫放在一起比较的时候,才会产生竞争。
有了竞争也就有了动力,有了改变的心思,有了奋斗的信念。
首节 上一节 213/5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之开局一张十字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