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 第578节
刘策出列道:“臣在。”
“现在大明拥有多少人口?”
刘策躬身施礼道:“记载在册的一共是两亿三千万八百六十二万五千三百六十七人。”
“因为户部建立在地方上的分局,跋山涉水清查很多地方的人口,但是因为有一些山村之地的百姓,对于官府和官差有一种非常大的畏惧心理。
所以在地方上的官差到达之后,很多人就直接躲进了山林之中,未能完全统计出来一个有效的数字。”
龍椅宝座上。
崇祯皇帝认真听着刘策的禀告。
大明现在的人口的确增长了很多,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发展并不充分。
这也是前不久,国师分析出来的形势。
很多人还停留在男耕女织的生活之中,未能完全走出来。
大明有着很多的劳动力。
可是却没有足够的岗位让这些劳动力,能够劳有所得。
仅仅是靠着朝廷的以工代赈那是不够的。
一定要有一个庞大的产业,让这些农户从农民变成一个工人。
这样一来,大明才会拥有更大坚固的城墙,更加庞大的都城。
“众卿,你们听到了吗?”
崇祯皇帝环视了一眼所有的大臣,然后缓缓地说道:“我们有着如此之多的人口,可是为何还不能完全中兴?”
年迈的韩癀却走出来,说道:“万岁爷,大明已经中兴了,如今的大明四海升平,而且百姓也都能够安居乐业,为何还算不上中兴?”
崇祯皇帝让人拿来了一副地图,然后指着地图上面的疆土说道:“中兴?骆养性何在?”
骆养性连忙走了出来。
“你来说说,此地的百姓过得如何?”崇祯皇帝直接指着辽东之地对骆养性问道。
骆养性直接回答道:“冬日里,辽东之地的一些村落,冻死了人,此地因为地处北方,冬天非常寒冷,因为没有取暖的柴火和石炭,只能靠着自己的体质来抗冻。”
崇祯皇帝又指着西北之地,对骆养性问道:“这里呢?”
骆养性继续回道:“西北之地因为地处高原,所以雨水非常少,这里不适合耕种,常年颗粒无收,所以很多百姓只能是饿着肚子,全员外出成为工人。
如今,这里已经是不毛之地,只剩下那些年迈的老者独守老村。”
崇祯皇帝点头,又指向了一些高山之地。
等到骆养性全部都一一说出来了之后,崇祯皇帝又看向了百官。
“众卿,听到了吗?”
“这就是现在的大明,在你们认为中兴的时候,还有人被冻死了,被饿死了。
河南大旱、关中大旱、南方洪涝,大明这些年天灾不断,但是我们还是艰苦地活下来,救济了百姓。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明还没有真正的中兴。
可是你们之中的人,却已经懈怠了。
朕要的不是那种会贪图享乐的官员,而是能够让大明真正中兴的官员!”
崇祯皇帝的语气慢慢地提高了。
在经过了御史台和都察院两个监察机构的禀报,崇祯皇帝发现了一个让他非常头疼的问题。
那就是不少的官员,已经开始懒政、无作为起来。
拿着俸禄,整日里花天酒地,利用自己的职责,给一些人带来便利。
这样的情况,再一次出现了。
“臣等请罪!”
百官们连忙躬身请罪,却被崇祯皇帝给挥手打断了。
“有罪者罚,有功者赏!”
崇祯皇帝大声地说道:“朕不会亏待有功之臣,但是绝对不会放过一位乱臣贼子!”
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清理年龄大就该主动
崇祯皇帝本以为自己的大明中兴会很快实现。
七年的时间。
从当初的阉党祸乱开始,到现在的大明百姓可以安居乐业,一切都开始欣欣向荣。
似乎都有一些顺理成章。
可是没有想到,大明国师却是最清醒的那个人。
当崇祯皇帝文江枫,大明时不时已经中兴了的时候。
江枫给崇祯皇帝展现了一副画面。
这个画面也是大明现在的真实情况。
北方的边关、西北的荒漠、辽东的乱象、西南的边关等等地方的民生。
不仅如此,还有几位官员的贪墨。
御史台这些年已经疲倦了。
没有了当年的那种莽劲儿,或许是因为孙承宗已经年迈了。
没有了精力来管理整个御史台,以至于御史台的官员也钱财所迷惑了。
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但是对于一心想要让大明中兴的崇祯皇帝而言,完全就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这也是为何,崇祯皇帝要在朝堂之上大发雷霆的原因。
年迈的孙承宗已经主动此去了御史台大夫的官职,请求乞骸骨,想要回到家乡养老。
却被崇祯皇帝派去了京师大学府。
内阁首辅韩癀也一起辞去了官职,去了京师大学府。
这些大臣的确已经老了。
他们的精力非常有限,可是站在他们的那个位置,却有着很多很多事情需要他们去处理。
然而他们已经没有那个精力去处理,也就让很多人开始产生了一种懈怠。
大明的官员根本就没有一个法定的退休的年龄,已经算得上是高龄的内阁首辅韩癀,依然还在其位。
这让后来的大臣自然看不当晋升的机会。
朝堂之上的很多到了六十五岁左右的高龄的官员,也一一主动请辞。
继续待下去,他们很有可能会被赶下去。
与其被赶下去,倒不如自己直接请求辞官,还能够留下一个美名。
果不其然,对于这些主动请辞的年迈的官员,崇祯皇帝都给了他们优待。
俸禄减少了三分之一,足够让他们养老了。
这种辞官之后,还能够保留俸禄的制度,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实行的。
如此一来,也让一些年龄大了,精力不足的官员,看到了辞官之后的好处。
不用做事情、不用承担责任,还能够有钱拿,自然愿意辞官归隐了啊!
随着这些官员的地调动,朝堂之上再一次订立了一个官员的晋升机制,给所有有能力的官员一个机会。
朝堂之上的六部官员,在五十五岁之后,会被调派到各个行省,担任行省的最高级别的官员。
崇祯皇帝在采取了江枫的建议之后设立的总督,以前的三边总督又或者是蓟辽总督等等官职,被撤销了。
总督的职责便是协管行省的六部分局,就像是一个小朝廷一样,治理地方。
但是这个小朝廷要接受来自于御史台和都察院的监督,并且还要接受他们的审查。
除此之外,这个行省的总督,会在五年轮换一次。
当他们的政绩不合格的时候,也会予以撤销,然后还要问罪惩罚等等。
随着官员制度的细化,也随着朝堂官员权力的外放,形成了总督制度。
大明的官场再一次震荡了一下。
影响并不是很大。
但是最起码地方上的小朝廷算是建立起来了,而地方上的治理也就变得更加有效了。
一个县城的官员出现了问题,很快就能够被发现。
一旦有百姓举报,地方的御史台就会请求调查,然后上面的御史台也会协助。
这才能够让大明能够稳定发展。
大明再一次掀起了整风运动,而这一次,要比最开始还要严格和正规。
当年最开始用御史台来清查,其实并是不彻底。
因为很多地方,特别是江南之地,完全就是江南的世家豪族还有江南的那些地方的官员自给自足地治理,对于朝堂的政令以及一些管理制度,完全就以一种非常大的抗拒姿态在施为。
如今,崇祯皇帝算是要把整个东南之地都要拿下,分了几个行省之后。
东南之地的管理也被分化了。
而这种分化也可以形成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也能够让地方的安定更加彻底。
崇祯皇帝看着御史台和都察院罪行的报告,心中也多少有一些须臾。
就像是国师所言,总管整个历史。
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建立了大清王朝,可是当秦始皇年迈了之后,也因为精力不足让一个辉煌的大秦二世而亡。
汉武大帝是何等的雄姿英发,可是当年龄大了,精力不足了之后,也是一样产生了多少懒政和错误的政务?
“现在大明拥有多少人口?”
刘策躬身施礼道:“记载在册的一共是两亿三千万八百六十二万五千三百六十七人。”
“因为户部建立在地方上的分局,跋山涉水清查很多地方的人口,但是因为有一些山村之地的百姓,对于官府和官差有一种非常大的畏惧心理。
所以在地方上的官差到达之后,很多人就直接躲进了山林之中,未能完全统计出来一个有效的数字。”
龍椅宝座上。
崇祯皇帝认真听着刘策的禀告。
大明现在的人口的确增长了很多,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发展并不充分。
这也是前不久,国师分析出来的形势。
很多人还停留在男耕女织的生活之中,未能完全走出来。
大明有着很多的劳动力。
可是却没有足够的岗位让这些劳动力,能够劳有所得。
仅仅是靠着朝廷的以工代赈那是不够的。
一定要有一个庞大的产业,让这些农户从农民变成一个工人。
这样一来,大明才会拥有更大坚固的城墙,更加庞大的都城。
“众卿,你们听到了吗?”
崇祯皇帝环视了一眼所有的大臣,然后缓缓地说道:“我们有着如此之多的人口,可是为何还不能完全中兴?”
年迈的韩癀却走出来,说道:“万岁爷,大明已经中兴了,如今的大明四海升平,而且百姓也都能够安居乐业,为何还算不上中兴?”
崇祯皇帝让人拿来了一副地图,然后指着地图上面的疆土说道:“中兴?骆养性何在?”
骆养性连忙走了出来。
“你来说说,此地的百姓过得如何?”崇祯皇帝直接指着辽东之地对骆养性问道。
骆养性直接回答道:“冬日里,辽东之地的一些村落,冻死了人,此地因为地处北方,冬天非常寒冷,因为没有取暖的柴火和石炭,只能靠着自己的体质来抗冻。”
崇祯皇帝又指着西北之地,对骆养性问道:“这里呢?”
骆养性继续回道:“西北之地因为地处高原,所以雨水非常少,这里不适合耕种,常年颗粒无收,所以很多百姓只能是饿着肚子,全员外出成为工人。
如今,这里已经是不毛之地,只剩下那些年迈的老者独守老村。”
崇祯皇帝点头,又指向了一些高山之地。
等到骆养性全部都一一说出来了之后,崇祯皇帝又看向了百官。
“众卿,听到了吗?”
“这就是现在的大明,在你们认为中兴的时候,还有人被冻死了,被饿死了。
河南大旱、关中大旱、南方洪涝,大明这些年天灾不断,但是我们还是艰苦地活下来,救济了百姓。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明还没有真正的中兴。
可是你们之中的人,却已经懈怠了。
朕要的不是那种会贪图享乐的官员,而是能够让大明真正中兴的官员!”
崇祯皇帝的语气慢慢地提高了。
在经过了御史台和都察院两个监察机构的禀报,崇祯皇帝发现了一个让他非常头疼的问题。
那就是不少的官员,已经开始懒政、无作为起来。
拿着俸禄,整日里花天酒地,利用自己的职责,给一些人带来便利。
这样的情况,再一次出现了。
“臣等请罪!”
百官们连忙躬身请罪,却被崇祯皇帝给挥手打断了。
“有罪者罚,有功者赏!”
崇祯皇帝大声地说道:“朕不会亏待有功之臣,但是绝对不会放过一位乱臣贼子!”
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清理年龄大就该主动
崇祯皇帝本以为自己的大明中兴会很快实现。
七年的时间。
从当初的阉党祸乱开始,到现在的大明百姓可以安居乐业,一切都开始欣欣向荣。
似乎都有一些顺理成章。
可是没有想到,大明国师却是最清醒的那个人。
当崇祯皇帝文江枫,大明时不时已经中兴了的时候。
江枫给崇祯皇帝展现了一副画面。
这个画面也是大明现在的真实情况。
北方的边关、西北的荒漠、辽东的乱象、西南的边关等等地方的民生。
不仅如此,还有几位官员的贪墨。
御史台这些年已经疲倦了。
没有了当年的那种莽劲儿,或许是因为孙承宗已经年迈了。
没有了精力来管理整个御史台,以至于御史台的官员也钱财所迷惑了。
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但是对于一心想要让大明中兴的崇祯皇帝而言,完全就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这也是为何,崇祯皇帝要在朝堂之上大发雷霆的原因。
年迈的孙承宗已经主动此去了御史台大夫的官职,请求乞骸骨,想要回到家乡养老。
却被崇祯皇帝派去了京师大学府。
内阁首辅韩癀也一起辞去了官职,去了京师大学府。
这些大臣的确已经老了。
他们的精力非常有限,可是站在他们的那个位置,却有着很多很多事情需要他们去处理。
然而他们已经没有那个精力去处理,也就让很多人开始产生了一种懈怠。
大明的官员根本就没有一个法定的退休的年龄,已经算得上是高龄的内阁首辅韩癀,依然还在其位。
这让后来的大臣自然看不当晋升的机会。
朝堂之上的很多到了六十五岁左右的高龄的官员,也一一主动请辞。
继续待下去,他们很有可能会被赶下去。
与其被赶下去,倒不如自己直接请求辞官,还能够留下一个美名。
果不其然,对于这些主动请辞的年迈的官员,崇祯皇帝都给了他们优待。
俸禄减少了三分之一,足够让他们养老了。
这种辞官之后,还能够保留俸禄的制度,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实行的。
如此一来,也让一些年龄大了,精力不足的官员,看到了辞官之后的好处。
不用做事情、不用承担责任,还能够有钱拿,自然愿意辞官归隐了啊!
随着这些官员的地调动,朝堂之上再一次订立了一个官员的晋升机制,给所有有能力的官员一个机会。
朝堂之上的六部官员,在五十五岁之后,会被调派到各个行省,担任行省的最高级别的官员。
崇祯皇帝在采取了江枫的建议之后设立的总督,以前的三边总督又或者是蓟辽总督等等官职,被撤销了。
总督的职责便是协管行省的六部分局,就像是一个小朝廷一样,治理地方。
但是这个小朝廷要接受来自于御史台和都察院的监督,并且还要接受他们的审查。
除此之外,这个行省的总督,会在五年轮换一次。
当他们的政绩不合格的时候,也会予以撤销,然后还要问罪惩罚等等。
随着官员制度的细化,也随着朝堂官员权力的外放,形成了总督制度。
大明的官场再一次震荡了一下。
影响并不是很大。
但是最起码地方上的小朝廷算是建立起来了,而地方上的治理也就变得更加有效了。
一个县城的官员出现了问题,很快就能够被发现。
一旦有百姓举报,地方的御史台就会请求调查,然后上面的御史台也会协助。
这才能够让大明能够稳定发展。
大明再一次掀起了整风运动,而这一次,要比最开始还要严格和正规。
当年最开始用御史台来清查,其实并是不彻底。
因为很多地方,特别是江南之地,完全就是江南的世家豪族还有江南的那些地方的官员自给自足地治理,对于朝堂的政令以及一些管理制度,完全就以一种非常大的抗拒姿态在施为。
如今,崇祯皇帝算是要把整个东南之地都要拿下,分了几个行省之后。
东南之地的管理也被分化了。
而这种分化也可以形成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也能够让地方的安定更加彻底。
崇祯皇帝看着御史台和都察院罪行的报告,心中也多少有一些须臾。
就像是国师所言,总管整个历史。
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建立了大清王朝,可是当秦始皇年迈了之后,也因为精力不足让一个辉煌的大秦二世而亡。
汉武大帝是何等的雄姿英发,可是当年龄大了,精力不足了之后,也是一样产生了多少懒政和错误的政务?
上一篇:抗战之开局一张十字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