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 第272节
“其二,我大秦乃以法家治国,正如日中天,此时若无节制的降税……非但不能占得便宜还会自乱阵脚。”
扶苏又再次“哦”了一声,然后点头说道:
“有理。”
“淮北若是降税,吸引的便不只是楚地的楚民,还有秦国各地的百姓。”
“到时只怕会引起大乱,各国百姓纷纷来投,便是多少地也不够用了。”
这正是沈兵想说的。
淮北地势平坦水利设施完善,且土地还肥沃,若税率再明显比其它地区低……秦国其它地区百姓又岂会不来?
就算秦国有严密的户籍制度再通过法律来制止百姓流动,但秦国百姓心里又怎能平衡?
凭什么那些来投降的楚民可以拥有更多更好的土地、更低的税率,而我们这些为秦国做出奉献的人却要更高的税率?
那是不是说为秦国奉献是无用的?
甚至还有可能出现一种骚操作:
秦律不让秦民前往淮北?成,那我先偷入楚境成为楚民,再由以楚民身份来淮北投降……
另一方面,之前来降的楚民也会心理失衡:咱们更早来降的分的土地更少、税率更高,而更迟来降的却能分得更多土地、税率更低……那是不是得再逃回去再来降一次?
于是秦地百姓不仅不会增多反而会回流入楚地。
楚国的情况不同,楚国那是将亡之国而且各地分封,这样乱搞税率虽有影响但影响不大……破罐破摔。
但秦国若也这样弄那就牵一发而动全身了。
想明白这些后,扶苏不由皱眉问道:
“那么,以副将之见……我等该如何应对?”
沈兵想也不想就说道:
“税率不变,减少土地和宅地。”
“如此才能断了楚民等待之心。”
扶苏又道:
“可是……”
可是什么就不用多说了,淮北的利益若是不升反降,虽是让楚民无法等待,却是让淮南给比下去了。
若利益比不上淮南,楚民自然不会来投。
沈兵回答道:
“我等税率或许不及楚国低,然利益却未必不及楚国。”
扶苏不解的问:
“此话怎讲?”
沈兵回答:
“同是一片地,若淮北可以种出更多的粮食呢?”
扶苏说:
“此言虽是有理。”
“若淮北可以种出更多粮食,那么即便税率较楚国更高,缴税之后富余的粮食依旧更多。”
“可是……如何才能种出更多粮食?”
沈兵没回答,而是对帐外的亲卫喊了一声:
“去请许应前来。”
亲卫应了声便飞奔而去。
不一会儿许应赶到了帐蓬恭谨的向扶苏施礼。
沈兵说:
“先生,公子想知道,同一片地能否种出更多粮食。”
许应“哦”了一声,就回答道:
“禀公子,却是副将在邯郸教与老朽的沤肥之法。”
“亦即人为制造肥料增强土地肥力。”
“老朽用此法在各地分别以多、中、少施肥,发现施以中肥之田长势最好。”
“此时虽是还未收成,但估计收成至少增长半成。”
扶苏不由骇然朝沈兵望去,这半成说起来虽少但若全国都如此,就不是小数了。
更何况,若用沤肥之法便无需休田,这增加的收成就不只是半成这么简单了。
第二百八十四章 仁君
现代施肥与不施肥并没有如此大的差别,庄稼施肥的收成通常会增加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四十之间。
古时会有这么大的差别,是因为这时代基本没有施肥技术,有也只是施一些少得可怜的农家肥。
在这情况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种庄稼,其肥力就会不断下降。
若说它有什么措施保持肥力的话那就是休田。
但休田能补充的肥力又十分有限,于是最终导致庄稼收成普遍不高。
这时给田地施以沤肥,便好似给田喂了一剂补药,再加上农家子弟的精心打理,于是能增产半成也是正常。
而这还只是小头。
有了沤肥之后所有分给楚民的田也都不需要休田,无形中耕地面积就增加了一倍……那比楚国的田地多的利益可不是一点半点。
沈兵问了许应一声:
“先生,此时这沤肥法可否用于淮北?”
许应想了想,就点头回答道:
“老朽认为可以。”
“虽说还没到收成时候不知结果,但沤肥后的作物植株茁壮、颗粒饱满。”
“至此已确定可行了。”
于是沈兵及杨端和就将目光投往扶苏。
扶苏虽说只是大梁军监军,但以他秦国公子的身份依旧拥有决定权。
但这其实根本不需请示,有这等好事谁又能拒绝?
扶苏当下就点头说道:
“便依副将所言行事。”
“另,我等切不可将沤肥之法泄漏给楚国知道。”
扶苏这回算是说到点子上了。
相比起之前舂米水车甚至“水排”,这沤肥看似没有技术含量却重要得多。
原因是它可以直接提高作物产量且不需休田。
这在以农为本、以食为天的古时那就是神器。
有了这神器,楚国就算是再怎么降税也无济于事。
要守住秘密并不困难,只需要派信得过的专人制作沤肥就可以。
比如杨端和将军队派出制肥,沤肥制成之后再让百姓来运……百姓领到的只是一团团黑呼呼的东西,当然不知是如何制出的。
而那些制肥的秦军,他们可是受连座制度约束,哪个又敢透出半点风声?!
正在沈兵以为此事已了时,不想扶苏又问了声:
“副将,不知我能否去看看这沤肥?”
沈兵一愣,回道:
“公子自是可以观看,只是这沤肥虽好制法却极为不雅,公子……”
不想扶苏却一挥手道:
“无妨,此肥关乎国家命脉,如何还能以不雅为名避之。”
说着当下就起身跟着杨端和出去。
这一幕只看得许应和沈兵面面相觑。
不过许应却对扶苏此举十分赞赏,因为农家讲的就是“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也就是贤人治国就应该与百姓一起种田一起吃饭,只不过从来就没有什么治国的人愿意这么做而已。
如今扶苏却主动要求去看这沤肥……这虽是无意之举,却暗合农家道义,立时便让许应激动不已,于是暗中对沈兵感叹道:
“公子实乃贤者,将来必为我大秦之仁君!”
沈兵只是笑了笑。
这扶苏仁是仁,据说史上的他在蒙恬身边历练一番后已一改其迂腐本性变得刚毅果敢并深受百姓爱戴。
然而,能不能成为君却又是另一回事。
想害他的人可是赵高和李斯……都是权倾朝野的人物。
有时沈兵都在想,自己能改变这个历史成功让扶苏上位吗?
若是改变对后世可有影响?
沈兵不知道答案,他只知道新一轮的宣传战又要开始了。
这一轮宣传战当然是主打肥料。
做法依旧像之前一样画成简画然后图文并茂的复制数千张再送往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