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工程兵

大秦工程兵 第283节

  因为匈奴大多逐水草而栖,既没有耕地的需求也没有铁矿,于是不会对冶铁技术有多大的兴趣……

  匈奴在兵器制作方面其实一直都依赖中原的铜、锡。

  也就是说他们自己不冶炼,原因是没有冶炼的技术储备同时也缺乏开矿的知识。

  他们通常是在边境用马匹、毛皮等与中原各国交换铜、锡,然后再以其为原料打制需要的兵器和装备。

  因此,汉代名士贾谊甚至建议汉文帝控制中原边境铜、锡流出以削弱匈奴战力。

  这想法是很好:没有铜和锡,匈奴就无法制作更多的武器,于是就能轻易将其击败。

  问题就在于它基本无法实现。

  原因是匈奴对铜、锡的需求摆在那,如果中原控制其流出的话,就会导致匈奴铜、锡的价格飞涨……原本一斤铜换一匹马,变成一斤铜换两匹马甚至更多。

  而这匈奴的高质量马匹又是中原所急需,运往内地就立时就能卖上高价。

  在这巨大利益的趋使下,中原不良奸商甚至百姓会疯了般不顾一切的往匈奴走私铜、锡。

  最终结果就是匈奴还是能得到其所需的原料,只不过多损失些马匹及毛皮而已。

  正如之前所言,这时期的铁器只能用于制作农具不能制作兵器,匈奴又不耕地,所以对铁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对铁没有兴趣,对冶铁技术当然也不会有兴趣。

  了解这些的弁和欠就以为沈兵这么对匈奴保密冶铁技术就有些小题大作。

  然而,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错了……

  沈兵第一时间就给弁递上了几张图纸,说道:

  “将高炉制成如是形状。”

  “整体为扁圆,鼓风口位于扁平两侧。”

  “且高炉下部的炉墙往外倾斜六十二度……”

  弁听着一脸懵:

  “将军,何为六十二度?”

  沈兵“呃”了一声,然后就拿出另一张图纸解释:

  “我等可将半圆切分为大小相等的一百八十份,则每份为一度。”

  “如此高炉各处向外的倾角便完全一致。”

  弁听是听懂了,但完全不知道为何要费力这么做,只是糊里糊涂的“哦”了一声,然后带着求助的眼神望向站一边的欠。

  他以为欠跟在沈兵身旁时间久一些,所以对这些会更有了解。

  没想到欠也是一副摸不着头脑的样子。

  他们当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都是汉代的冶铁技术。

  高炉为什么要做成椭圆就不用多说了,是为了将空气鼓进炉心,这样既可以使炉内温度更高也可以使铁水中的碳尽可能多的被氧化。

  至于要将高炉下部的炉墙向外倾斜,则是为了煤充分燃烧……

  在风力有限的情况下,氧气在高炉内和煤炭燃烧会产生可燃的煤气。

  如果高炉下部没有向外倾斜,这些煤气就会沿着炉墙的上升气流迅速排出,这不仅是种浪费还会污染空气。

  高炉下部倾斜就会改变内部的空气循环模式增加煤气与炉料的接触面积,于是这些煤气就会在炉内燃烧掉。

  沈兵当然无法跟弁和欠解释这些东西,尤其这些还是古人在一次次实践中用了上百年的时间才总结出来的,沈兵想解释也解释不清。

  于是就装作没看到弁和欠脸上的困惑,问:

  “可是制作此形高炉有难度?”

  弁和欠赶忙回答:

  “回将军,没有难度。”

  “属下等定会按将军要求制作妥当。”

  这的确是没难度,能制作出圆形高炉自然就能制作出沈兵要求的这款高炉,它不过是改变了下形状而已。

  除此之外,沈兵还让人去找来石灰石……

  以煤冶铁的问题就在于煤的杂质太多,如果就这么炼的话,虽然能批量生产也能降低铁的含碳量,但含硫量却直线上升导致铁的质量提升不大。

  加入石灰石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在冶铁的过程还会产生大量的炉渣,这些炉渣里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硅,它会导致炉渣有很高的粘性附着在高炉内很难清除。

  加入石灰石之后,二氧化硅就会与氧化钙反应降低炉渣的溶点,清除起来更方便。

  鼓风设备用的自然还是水排。

  只不过兵营内没有河流。

  为此沈兵还专门让人从黄河处开了一条小运河过来……这不仅解决了水排的水力问题,还解决了冶铁的用水问题。

  出于谨慎,沈兵还派兵士在这运河的上下游用渔网拦着并日夜把守……有河就容易泄密,比如用个竹筒装着信件什么的往河里一丢,就神不知鬼不觉的把情报传出去了。

  做完这些后,剩下的就是开始冶炼了。

第二百九十七章 弩

  弁和欠虽是不知其所以然,但还是一丝不苟的按沈兵的要求做了……没办法,谁让沈兵是老板呢?老板说怎样就怎样。

  一周后第一炉铁水出炉后弁就感觉到有些不同了……像弁这样长期冶铁的人,只看一眼铁水的流速、稠度及固化时间,就能感觉到其质量的变化,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一点。

  等铁锭固化后弁就拿着一个锤子上前敲打,初时还只是小力,接着越发大力同时也越是心惊。

  若是以往的铁锭,此时早就该出现裂纹接着碎裂开,但眼前的铁锭用了数倍的力敲打也只是稍稍变形。

  其它铁匠听到敲击声也发觉不对,纷纷围了上来。

  接着又试了几个人上前敲打,最终才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铁锭敲裂。

  众铁匠包括弁和欠在内无不兴奋得欢呼,弁甚至老泪纵横,激动的对沈兵说道:

  “将军,属下等穷极一生都在寻求此种冶铁之术,却总是不得其门而入。”

  “不想将军只简单的改造高炉便得出此铁,属下等实是佩服至极。”

  欠也拱手叹道:

  “也难怪将军要我等严守秘密。”

  “此铁一出,便可以此铁打制军器乃至盔甲了,不难想像会比青铜要坚固得多。”

  “此法实是不能为外人所知。”

  欠是说到了重点。

  铁一旦弥补了其脆而易折的缺点,那么就会因为其制造工艺简单且廉价坚固等优点将青铜器全面淘汰,于是铁的重要性自然会极迅上升。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

  如果仅仅只是降低铁中的含碳量,战国时期的铁匠已经能做到了。

  这时代的铁分为生铁和熟铁两种。

  生铁坚硬、耐磨、铸造性好,但是脆而易折,这是含碳量超过百分之二时的特性。

  熟铁柔软、塑造性好,可以拉丝,但硬度不够,是含碳量低于百分之零点零五的特性。

  熟铁的制法,就是将生铁重新加热到1500度达到铁的熔点,然后使用工具不断搅拌。

  如此一来铁水里的碳就会因为与空气接触被氧化而排出,最后就得到熟铁……这过程就像把生铁煮熟一般,因此得名“熟铁”。

  钢的含碳量就在生铁和熟铁之间,于是兼有了生铁、熟铁的特性。

  沈兵使用的这种汉代冶铁法,就是在能练出生铁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其含碳量,于是就将其特性往钢的方向靠近,就达到了打制装备、兵器的要求。

  当然,它也只是“达到要求”。

  若想要得到更高质量的兵器,要制的就不是铁而是钢了。

  不过这铁已完全够用,尤其此时满世界的装备都是青铜器,铁制装备已足以对其形成优势。

  接着欠就问了声:

  “将军,有了此铁后,我等先制何物?”

  这倒是个问题。

  是制铁剑呢还是盾牌,亦或是长枪盔甲?

  装备总得有个先来后到,毕竟初时铁的产量有限且时间也有限,不可能一口气把它们都制全了。

  想了想,沈兵就回答道:

  “弩,以及箭矢。”

  欠闻言不由奇道:

  “弩?以铁制弩?”

  这倒是奇事,弩通常是木制或竹制。

  铁弩在此之前是不可能的,把铁制成薄薄的弩臂本身就困难,又易脆易折,只怕没用几下就断了。

  但现在的铁用于制弩却成为可能……

  不过沈兵却暂时没这想法。

  他摇了摇头说道:

  “不是制弩,而是在弩臂前端加个铁环以供踩踏。”

  弁听得还不是很明白,欠就“哦”了一声,点头赞道:

  “将军英明,此法甚好!”

  此时秦军……应该说是中原各国的弩都分为臂张弩和蹶张弩两种。

  两种各有优缺点。

  顾名思义臂张弩就是用手开弩,其射程不会比弓箭远多少甚至有时还因为弩箭短小且弹道平直等原因射程比起弓箭还不如。

首节 上一节 283/4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牛吏之帝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