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工程兵

大秦工程兵 第325节

  匈奴那所谓的什么单于庭,说到底也就是搭起几个帐蓬,顶多就是在周围圈起几道木栅栏以防有敌骑偷袭。

  别说秦军进攻时他们会转移了,就算秦军不进攻他们也会经常迁徒……这片地区的草吃得差不多了,他们得换一片区域放牧,否则这么多的牛、羊、马吃什么去?

  另外还有气候冷暖的问题,以及战略重心的问题等,甚至一个心情不好就换个地方也可能。

  有时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下一刻会在什么地方,秦军又如何能知道?

  如果连敌人在哪都不知道,又谈何“剿灭”?

  王贲紧接着说道:

  “据闻阴山以北地域开阔皆是草原及沙漠适合匈奴骑军作战。”

  “我军若是深入匈奴腹地作战,只怕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

  王贲说的也没错。

  沈兵之所以能在北地屡战屡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九原及云中两郡城池的依托。

  比如九原之战沈兵就用五千新兵守云中郡并以云中郡为补给基地。

  否则,如果让神武军及大梁军也像匈奴一样在草原扎营……只怕不出几日就会被匈奴给偷袭得不成样子了。

  魏呴则说道:

  “我军对匈奴地形不熟,到时只怕连补给都无法寻到我军主力,又如何能战而胜之?”

  这当然也是个问题。

  如果是在中原,两支部队互相寻找还是比较容易的,一封信过去告知对方在某城以北多少多少里,差不多就知道在哪了。

  但是在一望无垠的草原和沙漠,又不像现代可以定位或是东经、北纬多少多少度,如何能确定友军在哪个方位?

  不知友军在哪个方位后续如何补给如何增援?

  所以嬴政那是完全搞不清状况,只是一拍脑袋听信了那什么“亡秦者胡也”,就不分青红皂白的下令北击匈奴。

  这一仗根本没法打,就算像史上的蒙恬一样有三十万军队也是如此……三十万军队丢到北面200万平方公里的蒙古高原里就是苍海一粟。

  最终蒙恬还不是北上瞎折腾一阵然后就回来修长城么?

  要不……

  沈兵心下暗想,北地军也像蒙恬一般,出去转上一圈就说已将匈奴驱逐,然后回来修长城?

  这倒是一个选项。

  只要不离开九原太远,以九原为补给基地往外行军三、五日,保证补给线的安全还不是很困难。

  但沈兵想了想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诱人的想法。

  这做法似乎很安全也很容易,甚至还可以平白多一场胜仗另外还可以控制更多的兵力及劳工……修筑长城当然需要劳工,修好的长城需要兵士驻守当然会有更多兵力。

  问题就在于……

  此时的秦国又修驰道又修直道,同时还修长城,另外嬴政再修个什么阿房宫……所有的这些都不是小工程。

  驰道和直道可以说是必须的。

  驰道是郡县制的基础,没有它郡县制就无法实施。

  直道是边疆军力及物资的保障,没有它就很难对抗匈奴。

  长城……

  长城也是必须的,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一道界限,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会发挥出作用。

  但它并不是一定得在这时候建。

  沈兵想的,是把长城的修建与驰道、直道错开。

  另外再尽量避免阿房宫这个非必须工程以其人力、物力代替长城。

  否则,秦王朝岂非还是像历史一样短短十余年便崩溃?

  到时就算自己助扶苏上位又能如何?

  还不是要面对一个分崩离析的秦国?

  战略方向是这样没错。

  但如果要让嬴政暂时没有修筑长城之心,那就必须得有能力反击,也就是有能力剿灭匈奴,至少也要把匈奴给打得元气大伤。

  否则嬴政大手一挥……将长城连起来,看那胡人还如何亡我大秦?!

  于是沈兵这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一时十分为难。

  王贲见沈兵如此,就建议道:

  “将军,我等何不向皇上说明实情并痛陈利害?”

  “若皇上了解这些难处……”

  扶苏却在一旁摇了摇头,说道:

  “要父皇收回成命,只怕……”

  接下来的话扶苏就不敢再说了,尤其扶苏身份敏感,议论嬴政的性格什么的要是传到咸阳那就大事不好。

  不过沈兵还是明白扶苏的意思。

  这嬴政可是一国之君,他发布的命令就是相当于公布天下。

  所以北击匈奴就得北击匈奴,就算像蒙恬一样在外转一圈也算对天下有个交待,否则他嬴政岂不是对匈奴示弱在天下人面前损了颜面了?

  但沈兵却觉得这可以一试。

  因为沈兵觉得,以北地将军的身份或许无法让嬴政改变战略。

  但此时的嬴政已迷上了仙术,利用一点未卜先知……让嬴政在战略方向上做点小改变或许还是没问题的。

第三百五十二章 五原

  沈兵当下就以北地大将军的身份给嬴政写了一封信。

  信的开头首先称颂嬴政一番,马屁总是要拍的。

正文的一开始就是:

  “属下心知胡人或有动摇大秦之势,然属下以为我等切不可操之过及。”

  “在此后套未收复之时便北击匈奴,恐将无功而返。”

  “属下以为,我等何不先收复后套再思北进?”

  “后套一下,西套及河西之地便为我军所围困,匈奴无处可循也!”

  沈兵这是说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若后套在秦军之手,那么西套及河西走廊的匈奴的后路就被断了,这两地就不攻自破。

  但这绝不是亮点。

  沈兵将亮点隐藏得很深,若不是有心人根本看不出来。

  嬴政自然是有心人。

  他一看到“属下心知胡人或有动摇大秦之势”就忍不住拍案叫好。

  原来卢生所说的那句话,也就是“亡秦者胡也”。

  嬴政是严密封锁没让它传出去。

  开玩笑,胡人居然能亡我大秦?

  而且还是仙人所言……这话岂能传出去?

  传出去之后,是不是说大秦军民都投降胡人算了?

  所以这话便是在咸阳也只有赵高和卢生两人知道,当然其实李斯也知道。

  在此之外,嬴政便是连扶苏也没说。

  而沈兵在信中偏偏又用“胡人”而不是用“匈奴”,这又暗合了卢生所言。

  于是嬴政更加确信了之前的想法,也就是这沈兵定是与仙人有关。

  还有另一点嬴政却看不懂。

  他看来看去,也不知道沈兵最后说的那句是什么意思,他皱眉自言自语道:

  “后套一下,西套及河西匈奴为何便无处可循?”

  “奇怪!”

  这也是沈兵埋下的一个伏笔。

  以沈兵的知识,是知道河西走廊的另一边就是西域,是月氏的领地,同样也是匈奴的敌人。

  嬴政却不知道这个,他甚至不知道河西之外还有其它国家,以为中原之外都是蛮荒之地都是野人就对了。

  于是当然不知道匈奴还有敌人也就想不通为什么匈奴会无处可循。

  但思考了一会儿,嬴政只道这是“天机不可泄漏”,于是就不再去妄自揣测仙人的想法。

  至于沈兵的请求,那是想都不用想,当然是准了。

  其实这其中也是战略略微转移的原因,若沈兵这下要求的是完全不打……嬴政只怕又丢不起这个人了。

  现在依旧打匈奴,只不过换个方向打,没有往北而是往西,这就更容易接受。

  不过这还是让扶苏吃惊不已,他连问:

  “将军竟说服了父皇改取后套?”

  “这……将军是如何做到的?”

  沈兵只是笑了笑,答道:

  “属下也只是试试罢了,不想皇上当真答应了。”

首节 上一节 325/4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牛吏之帝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