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回到战国当赵括

回到战国当赵括 第359节

在后世,这里乃是内蒙辖地,而在这个时代,居然却是匈奴人的地盘,而并非华夏之地!“这个错误必须纠正,就从这一次出征开始!”

在赵括的身边,李牧策马扬鞭,心中既带着兴奋,同时也有几分忧虑。

兴奋当然是因为主君当真率领三万骑兵北上进攻匈奴,而忧虑的原因同样也很简单。

“主君,这草原上辨认方向可不容易啊。”

草原和中原是不同的,在中原有道路,有城邑,有许多不同的地形。

而在草原上,很多时候你奔驰一天甚至好几天,能看到的还是茫茫的大草原。

这种感觉,某种程度上来说和在大海之中航行是一样的。

有人就要说了,通过观察太阳的方位不就行了?

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举个例子太阳在正中央的时候怎么办?

阴天看不到太阳的时候怎么办?

刮风下雨下雪看不到太阳的时候怎么办?

总不可能没有太阳了,大军就不行动了吧。

历史上汉朝和匈奴的多次战争之中,汉朝军队就经常因为错认方向而无法在预订的时间抵达预订地点,导致对匈奴作战功败垂成。

听到李牧的疑惑之后,赵括微微一笑。

这一点李牧能考虑到,赵括当然也早就想到了。

于是,赵括不紧不慢的从怀中拿出一件东西:“李牧啊,你且看看此物。”

李牧定睛一看,然后没看懂。

赵括拿出来的东西其实构造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小圆盘,圆盘上还有一个小小的铁针,这铁针的中央被固定在圆盘上,一头尖一头圆,不时发出微微摆动,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李牧疑惑道:“主君,这是何物?”

赵括哈哈一笑,将小圆盘缓缓旋转起来:“仔细看着。”

这一旋转,李牧立刻看出了不对:“这圆盘的指针居然一直指着同样的方向?

这是司南?”

赵括哈哈大笑:“此物可不是司南,它的名字就叫做指南针!”

指南针,大名鼎鼎的中国四大发明。

这个时代其实已经有了指南针的前身司南。

但司南要勺置于光滑的地盘之中,地盘外方内圆,四周刻有干支四维,合成二十四向,然后才能够辨认方向,完全无法被军队所用。

而指南针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

李牧接过指南针把玩一会,确定了指南针的功效之后顿时又惊又喜:“主君,这个指南针,真神物也!”

有了指南针之后,无论是阴天、下雨、下雪,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赵军的方向都永远不可能出错。

方向对了,那匈奴人的茫茫大漠对于赵国人来说就不再是无法逾越的绝地了。

至于单于王庭,别人不知道位置,但赵括还真就知道。

谁让赵括在后世看了那么多穿越和战争地图呢?

李牧信心百倍,对着赵括道:“主君,这一次我等必定能够打败匈奴!”

赵括点了点头,大笑道:“不是打败,而是彻底让匈奴这个名字消失!”

在赵括身边,众多赵军将领看着赵括的目光,同样无比敬佩。

武信君果然不愧是当世第一名将,所有的准备都是如此的无懈可击。

太强了!蹄声滚滚,三万骑兵一路疾行向北。

当天晚些时分,在一处小部落外,赵括停下了马蹄。

在赵括的面前,数百名匈奴民众惶恐的跪着,五体投地,瑟瑟发抖。

在匈奴民众的面前扔着十几具匈奴人的尸体,尸体上都插着赵军的箭矢。

李牧禀报道:“主君,这是一个匈奴的小部落,他们看到斥候到来之时妄图抵抗,还杀死了我们一个斥候!”

赵括眯着眼睛,没有说话。

李牧又道:“主君,这一次大军过境草原,务求保密,不如将这部落尽屠之,免得让他们暗中向其他匈奴人告密!”

赵括略微踌躇,正打算说话,突然在跪着的匈奴人之中,一名衣不蔽体的女子站了起来,踉踉跄跄的跑了过来,砰一声在赵括面前跪倒。

“贵人,贵人救我!”

这女子说的是赵语。

赵括微微一愣,道:“你乃赵人?”

女子嚎啕大哭:“我是赵人,赵人啊!”

在女子的大哭声中,赵括了解到了她的过往。

这女子原本是赵地雁门郡平阴城外的一名女子,家中父亲曾经是边骑军团的骑兵,兄长则在平阴城为官,丈夫一家则是附近有名的养马大户。

日子原本过得有滋有味,但匈奴人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切。

女子的父亲和丈夫被全数屠杀,女子刚刚出生不久的孩子也被从马上扔下摔死,只有女子作为战利品被掳入匈奴军中。

在随后的平阴城之战中,匈奴人败北,女子正打算借机溜走,却不想刚出帐篷就被一名匈奴骑兵抓住,一路带她逃亡回了这个部落之中。

在这里,她受尽折磨,不但白天要喂养和放牧牲畜,还要伺候“主人”一家的日常起居,晚上更要侍寝。

不仅如此,由于这一个部落就她一名华夏女子,于是其他匈奴人都颇为好奇,想要来“试试滋味”。

于是“主人”颇为大方,以“一匹马一夜”的价格将她“出租”了出去伴随着女子的控诉,气氛渐渐变得安静了下来,周围成千上万的赵国骑兵静静的听着这一切,双目之中都开始出现了某样红色的光芒。

这是这名女子的遭遇,却又不仅仅是这名女子的遭遇。

匈奴入侵时,又有多少赵国女子和家庭遭受如此惨剧,多少华夏儿女被异族荼毒残害?

女子陈诉完毕,朝着赵括哭泣磕头:“请贵人将小女子带回赵地,小女子必定做牛做马,以报贵人大恩!”

赵括叹了一口气,跳下了马,从马鞍袋之中取出自己的裘衣,轻轻披在了女子身上,温声道:“你所说的主人,可还活着?”

女子颤抖着回身,指着匈奴人群之中:“就是那个,秃头,有两个小辫子的,脸上还有一块大黑斑的便是。”

赵括微微点头,淡淡的说道:“李牧,把他带出来。”

第594章 匈奴人会知道何谓血债血偿!

赵括一声令下,李牧直接跳下马,走了过去。

在三万赵国骑兵的围观下,没有任何一名匈奴人敢有任何异动。

很快,刚刚那名匈奴人就被提了过来。

提这个词是非常准确的,李牧身高超过一米八五,而面前这匈奴人的身高只有一米六左右,还因为常年的骑马而变成罗圈腿矮了两三厘米,有种大人和小孩的感觉。

赵括淡淡的说道:“卸了他的双手。”

李牧一伸手,咔咔两个,这名匈奴人顿时发出了一声惨叫,两个手臂肩膀处的关节被李牧卸掉,直接疼得鼻涕眼泪都下来了。

赵括看向面前的赵国女子,发现这女子神色极为平静,只在眼底闪过几丝快意。

但赵括觉得这还不够。

于是赵括问女子道:“会用剑吗?”

女子茫然摇头。

赵括笑了笑,从腰间拿出一把匕首,放在女子手中:“去吧。”

女子犹豫了一下,看了赵括一眼,发现赵括笑着点头,于是便拿着匕首,一步步的朝着匈奴“主人”走去。

李牧同样露出微笑,双手用力,让匈奴人的胸膛直接袒露出来。

这匈奴人显然明白了什么,疯狂的用匈奴语大喊着,虽然听不懂,但所有人都明白他在求饶。

女子走到匈奴人的面前,双手握着匕首,狠狠的朝着匈奴人的胸膛刺了下去。

一下。

又一下。

再一下。

鲜血喷溅,匈奴人求饶的话语不知何时停止,头颅软软垂到一旁,已经死得不能再死了。

女子整个人好像心中的某根弦绷断了,砰一声坐在地上,手中匕首落地,放声大哭。

李牧蹲了下来,轻轻的将女子搂在怀中。

“没事了,有我们在,我们带你回家。”

女子哭得更加大声了。

赵括抬起头,冷冷的对着周围的赵国骑兵说道:“都还愣着干什么,你们手中的刀剑都是烧火棍吗?”

早就已经按捺不住的赵国骑兵们纷纷举起了手中的长剑。

半晌之后,数百具匈奴人的尸体躺倒在地。

赵括看着这一幕,心如铁石,表情没有任何的变化。

这些匈奴人看似可怜,看似弱小,但只要匈奴四大部落的召集令下来,这几百人的匈奴部落之中至少能凑出三四十的匈奴骑兵。

在汉朝时期,三四十的骑兵就已经能够轻而易举的屠戮一整个边郡村子,让几百名汉人失去性命、沦为俘虏、家园被毁。

不仅仅是匈奴,华夏的历史上,匈奴之后的鲜卑、突厥、柔然、蒙古,哪一个不是给中原百姓、给华夏民众带来了深重灾难?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赵括平静下达命令:“大军北上,凡目之所见者,一个不留!”

既然要杀,那就杀得人头滚滚。

杀得这片草原上再无人烟,杀得匈奴人五十年,一百年都回不过元气来!半个时辰之后,大军再度滚滚北上,而那名幸存的赵国女子自然也安排人护送回国。

匈奴王庭。

首节 上一节 359/9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开局一把加特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