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回到战国当赵括

回到战国当赵括 第380节

赵括道:“大赵眼下的方针应该是不停的削弱周围的国家,但是又吊着他们一口气不让他们太过虚弱。

所以大赵应该攻伐燕国、齐国、秦国甚至是楚国这些疆域尚十分广大的国家,从他们的身上一刀刀的割肉。

只要把这些国家削弱到一定地步,等他们六个国家加起来也打不过大赵的时候,才是大赵真正发动亡国之战的良机啊!”

赵括这番话说得十分恳切。

历史上的秦国就是这么统一的,这条路虽然更加漫长一些,但也更加的扎实、更加能够保证最后的胜利。

赵括的话虽然恳切,但依旧立刻就迎来了反对。

蔺相如开口道:“武信君此言,老夫觉得不妥。

若是不停的攻伐其他的国家,岂不是逼着其他的国家组成联盟来攻伐大赵了?

反而是一个个的灭掉他们,这才让他们没有任何的还手之力!大赵当年也不是没有灭过其他国家,武灵王之时不就把中山国给吞并了吗?

如今的魏国之弱也和当年的中山国相差无几,所以灭掉魏国是绝对可行的。”

作为乐乘的盟友,蔺相如理所当然的站了出来,对赵括的话表示了十分坚决的反对。

赵括看着蔺相如,微微摇头。

“信君,你这番话听起来似乎颇为有理,但若是真的按照你的想法去做了的话,那么六国围攻邯郸恐怕马上就要发生了!”

第628章 这种话是怎么从你嘴里说出来的

赵括看着蔺相如,侃侃而谈。

“现在,且让我来分析一下除了大赵和魏国之外的其他五个国家。

首先,秦国和齐国连大王都被我们大赵擒获,燕国人参产业也被我们任意掌控,这三个国家对我们全部都是怀恨在心,这一点毋庸置疑。

其次是韩国,韩国原本是七雄之中最弱的国家,这个国家一直以来擅长的就是当墙头草,哪边强大哪边倒。

所以要是其他国家都一起来攻打大赵的话,韩国必然会立刻站到大赵的对立面去。”

蔺相如听到这里,终于忍不住插了一句嘴“那不是还有楚国吗?

楚国可是我们大赵的铁杆盟友。

只要赵楚同盟还在,秦齐燕就不敢轻举妄动,韩国也不会站到大赵的对立面去。”

赵括一拍巴掌,道“文信君说得对,但楚国呵呵,恕我直言,楚国这个盟友现在恐怕也是不稳固了,应该这两天就能听到楚国出兵的消息了!”

赵括话音落下,大殿之中赵国君臣脸色同时大变。

太后忍不住开口道“楚国当真会背盟?”

赵括点头,心道就李园那个态度,楚国不背盟才有鬼了。

但这种话赵括是不可能直接说出来的,不然的话岂不是证明赵括暗中和他国国君有来往?

这可是大罪。

所以赵括只能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来得出结论。

赵括分析道“楚国的都城是陈城,陈城就在楚国和魏国交界不远处。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如果大赵攻克了大梁,灭掉了魏国。

那么楚国都城陈城就会立刻暴露在大赵的兵锋下。

楚国人不可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他们绝对不会让魏国被大赵灭掉。

我听说之前楚国已经派使者前来邯郸,希望能够调解和赵魏之间的战争,但却以失败告终。

如此一来,楚国除了背叛和大赵之间的盟约去援助魏国之外就没有其他出路了!”

赵括这一番分析下来,其他人不由开始思考。

越是思考,越觉得好像很有道理啊。

蔺相如还不愿意服输,继续道“大赵的国都邯郸也距离赵齐、赵魏边境很近,大赵怎么就没有这么激烈的反应?”

赵括笑了起来,道“谁说没有?

大赵自从迁都到邯郸以来,和魏国、齐国之间爆发战争的次数是最多的。

为何如此?

还不就是因为邯郸距离这两个国家的边境实在太近了么。

楚国的都城一直以来都在郢都,那是非常大后方的地方。

后来被白起攻陷不得已迁到了陈城,那是为了和我们韩赵魏三国守望相助。

但楚国没有想到现在居然是我们大赵强大了起来,取代了秦国成为了最强国。

所以现在我们才是天下诸侯心目之中最大的威胁,即便是在楚国这样的盟友心中也是如此。”

赵括这一番话说完,蔺相如也无言以对了。

论嘴炮,尤其是在军事方面的嘴炮,赵括也不是说谁。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放在这里,现代和古代的赵括合二为一,在座的各位全是垃圾,谢谢。

太后看着这一幕,心中开始有些动摇。

平心而论,太后确实是很希望有一个人来在军方和赵括分庭抗礼的,所以才会同意乐乘灭亡魏国的战争请求。

但那仅仅是属于一个君王对内的制衡手段,如果事情和国家利益相关的话,那又不同。

赵括在军事方面的天才那是众所周知,所有人都必须要承认的事情。

之前不听赵括的话,被打脸的情形那是历历在目啊。

廉颇不就是因此才会被罢官的吗?

如果乐乘这一次也重蹈廉颇覆辙,把十五万大军葬送在了魏国的话太后身体一颤,顿时下定决心。

不行,看来确实是要把乐乘撤回来了。

太后开口道“既然如此,那么”一个年轻、还带着几分明显稚嫩的声音突然打断了太后的话“撤兵之事,万不可行!”

大殿之中所有人同时惊讶的投去目光,锁定在了赵王身上。

少年赵王似乎是因为激动而显得脸庞通红,重复了一句“不能撤兵!”

太后皱眉道“王儿,你不要胡乱说话!”

赵王道“母后,儿并没有胡乱说话。

眼下大军已经发动,几十万民夫、无数物资都已经上路,就因为这几句话难道便全部撤回来?

若是这样的话,不但军中将士会有意见,发动的民夫会有意见,更是白白的消耗国力,让其他诸侯看了笑话!所以儿认为,撤兵是绝对不可能撤兵的。”

赵括看着年轻赵王那涨红的脸庞,顿时无语。

这种愚蠢的话怎么会从你大王的嘴里说出来呢?

赵括只好耐心解释“大王,虽然如今撤军确实会损耗一些国力,但如果不撤军反而打了败仗的话,大赵损失的东西更多啊!”

小亏还是血亏,这么简单的计算题都不懂?

赵王摇头,少年一脸倔强的看着赵括“不,寡人绝不同意撤军!”

大殿之中一时间陷入沉默。

赵括也没话说了。

作为臣子,君臣的名分放在这里,赵括不可能继续顶嘴下去,不然的话就是不知分寸,甚至可能会被安上一个犯上的罪名。

赵括叹了一口气,等待太后的决定。

太后左看看右看看,同样也陷入纠结。

从道理上来讲,太后觉得赵括撤兵的提议是相当靠谱的。

但偏偏小赵王跳出来横插了这一脚,而且还死不松口不愿意撤兵。

这其实就很尴尬了。

如果同意赵括的话,那岂不是当众打了小赵王的脸?

这会不会影响小赵王将来在这些赵国重臣们面前的君王威严?

君王还是得有威严的,不然的话以后怎么和这些老狐狸博弈?

一想到这里,太后再次犹豫,最终做出了决定。

“王儿虽然有些鲁莽,但是老妇觉得他的话也并非没有道理。

撤军就暂时不需要撤军了,先看看吧。

若是楚国真的背盟了,我们再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太后,最终还是为了儿子小赵王的面子,并没有同意撤军!

石坚

第629章 庞煖的明示和暗示

一个时辰之后,赵括坐在自己的武信君府邸大堂之中,客位上坐的则是赵括的盟友庞煖。

赵括叹了一口气,道:“大王只是个叛逆期的少年,太后却因为要照顾大王的面子而强行推动这场战争,这样不行啊。”

庞煖也是眉头紧皱,道:“原本大王不开口的话这件事情其实我们应该就已经赢了,没想到咱们这位大王年纪不大,脾气倒是不小。”

对于年幼的赵王,庞煖的话语之中显得并没有多少敬意。

孟子有一句话说得好“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赵王对赵括的态度刚刚只要不是一个瞎子就能够看得出来,这让作为赵括盟友的庞煖心中也颇为不满。

武信君是为国进言,是为了大王的江山,大王你怎么摆出一副恨之入骨的样子来了?

赵括摇了摇头,将手中的酒爵放下,正色道:“不行,我还是得想想办法。”

说实在的,赵括其实一点都不在意太后或者赵王的小脾气,但问题在于这对母子愚蠢的决定将会导致许许多多的赵国士兵、民众身首异处,家庭离散。

这不公平。

首节 上一节 380/9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开局一把加特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