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回到战国当赵括

回到战国当赵括 第446节

是的,这一次赵王所选择的王后人选正是周少奋的弟弟,邯郸令周少良的女儿。

周少奋和周少良两兄弟,此刻也是位于这座大殿之中的,闻言立刻出列,恭恭敬敬的朝着赵王道谢。

“臣等谢过大王隆恩!”

看着这一幕,平阳君的脸色是相当难看的。

毕竟这一次平阳君原先可是踌躇满志,是要将这个王后的位置给安排的妥妥当当,但是却没想到最后居然是这样一个结果,反而是让周少奋给捡了便宜。

平阳君突然感觉到了什么,转头过去正好和赵括的目光来了一个对视。

赵括呵呵一笑对着平阳君点了点头,虽然一个字都没有说,但是双方都非常明白赵括的意思。

赵括现在可以说是非常的舒服了。

可以说这一波完全是意外收获呀,想不到居然是周氏的女子获得了这个王后职位。

这样一来的话,赵括虽然表面上并没有在赵王身边安插什么眼线,但实际上却是把自己的眼线安插到了赵王的枕头旁边,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赵括越发觉得自己当初安插了周少奋这个暗棋,当时是无意之举,但如今看来确实是为赵括收获了比当时所想象的要远远丰厚许多倍的回报。

更何况还能顺便将平阳君给气的半死,实在是太过瘾了。

于是下一刻赵括直接站得出来,对着赵王高声说道:“臣恭喜大王,贺喜大王,也希望大王能够早日诞下麟儿,为我们大赵未来确立一个新的辉煌继承者!”

在赵括的带领下,赵国群臣纷纷出列,朝着赵王高声贺喜。

看到这一幕,平阳君心中虽然十分不爽,但是也是无可奈何的跟随着众人站了出来,朝着赵王一起贺喜。

赵王心中喜悦,呵呵大笑道:“好很好,寡人已经让人算过了,大婚的时间就在一个月之后。

到那个时候寡人就会在王宫之中大宴群臣,大家今天在这里的一个都不能少,明白吗?”

赵国群臣自然是纷纷应是。

在这一次的殿议结束之后,离开了大殿门口,赵括主动走到了周少奋的身边。

在周少奋周少良两兄弟的身边原本是围绕着许多其他的赵国群臣,但是赵括毕竟是如今赵国双巨头之一,看到赵括主动到来之后,众人也是十分识趣的纷纷散去,只留下了赵括和周少奋周少良兄弟俩人。

赵括对着周少奋笑道:“恭喜周卿,恭喜周氏能够成为王后的母族。”

周少奋的心情也是相当不错,对着赵括笑着说道:“武信君,都是自己的选择罢了,说起来老夫也要多谢武信君前几天的酒宴呢。”

在这段时间内,由于周少奋属于一个中立的态度,因此赵括自然也是和周少奋能够有不少光明正大的来往。

前几天的时候,赵括就宴请了周少奋,并且向他表明这一次赵括并不会参与到王后之争的态度之中来。

同时赵括也在暗示周少奋,希望周少奋不要把周氏的女子也参与到这里面。

但很显然,周少奋做出了和赵括并不相同的决定。

只不过从周少奋眼下的这句话来看,应该是还没有想要背离和赵括同盟的意思。

赵括闻言也是笑了起来,对着周少奋说道:“确实是这个道理没错,周卿啊在很快就会开始商议对外作战了,到那个时候本侯也希望能够得到周卿的鼎力支持。”

周少奋先是愣了一下,随后露出了笑容,看了看左右之后,对着赵括点了点头。

“请武信君放心吧,这一次老夫绝对是你最忠实的支持者之一!”

第737章 目标是灭亡燕国

既然王后的人选都已经决定了,那么接下来也就是紧锣密鼓的大婚准备过程,过了一个月之后,赵王的大婚也就热热闹闹的召开了。

赵国作为如今天下的最强组合国,赵王的大婚对于整个天下来说自然也是一个十分轰动的事件,诸侯的使者纷纷到来向赵王庆贺,并且送上了价值不菲的礼物。

对此年少得意的赵王,自然是心满意足。

当赵王的婚礼结束之后,春天也即将走到了尾声,这个时候赵王终于将注意力从国内开始转向了国外。

于是赵王立刻就召集平阳君、赵括、周少奋等大臣开始商议起了接下来的战争准备。

赵王坐在最上首,对着面前的几名大臣说道:“这一次的战争寡人的要求非常简单,那就是只许胜利不许失败!”

对于赵王来说,他刚刚成为赵国的统治者,他是绝对不允许失败的,那样一来会极大地影响赵王的威信,甚至可能会危及赵王的统治。

而反过来说,一场胜利不但能够成功地巩固赵王的统治,更能够让天下所有人都知道,赵国是多么的强大,从而为将来一统天下其他六国打下第一步的基础。

对于赵王的话,其他的人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

虽然赵王仅仅掌权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但是这位少年特立独行的鲜明个性,还是被所有的臣子们掌控得清清楚楚。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知道,赵王是一个做什么事情都十分干脆急躁并且不允许失败的人,一旦让他感觉到这个事情进行的不够顺利的话,那么赵王就会立刻大发雷霆,甚至会直接取人性命。

简单的说,这就是一个叛逆期少年的正常表现,只不过问题在于这个少年的手中握着能够轻易掌控着许多人生死的权利,这也就导致了赵王一些原本只是普通少年的毛病被放大了,甚至会可能引发比较糟糕的事情。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既然是涉及到了军事方面的问题,那么平阳君还是比较识趣,并没有选择第1个开口。

在过去那么多次廷议的经验告诉平阳君,如果所选择的目标和赵括的目标不一致,并因此而引发一场口水仗的话,那么平阳君自己的胜率其实是并不算高的。

平阳君自认为口才远远不如蔺相如,但是当年就连蔺相如都没有办法在这方面和赵括做对,平阳君自然也就不可能傻到主动的站出来当赵括的活靶子。

赵括稍微等了一下,看到平阳君并没有主动地站出来,不禁有些惊讶的看了平阳君一眼,然后这才站了起来开口说道:“大王,臣觉得是时候发大兵灭亡燕国了!”

赵括话音落下,大殿之中的其他赵国重臣们精神顿时都是一振。

赵王的脸上同样也露出了十分振奋的表情,对着赵括说道:“武信君,真的有希望能够直接灭掉燕国吗?”

战国七雄病例的情况,自从韩赵魏三家分镜以来,已经持续了整整200多年的时间。

在这200多年之中,各国相互攻伐,各自都有衰落和强盛的时间点,甚至有好几个国家一度面临亡国的危机,但是最后全部都挺了过来。

如果说赵国能够灭亡燕国的话,那绝对是开创了一个极为难得的历史记录。

而对于赵王来说,如果上任之后的第1场战争就是直接灭亡掉其他六国之中的一个国家,那也绝对是一件让赵王无比惊喜的上任大礼包了,也就难怪赵王会如此兴奋和激动。

赵括呵呵一笑,对着赵王说道:“请大王放心吧,之前之所以不能够灭亡燕国,并不是因为我们大赵没有这个实力,而是因为在大赵朝堂之中一直有着某些人在对臣进行着掣肘。

如今这些人都已经被大王给赶出了朝堂,臣不再有任何后顾之忧,自然就能够尽心尽力的为大王建立功业,灭亡燕国这么一个北方小国当然也是不在话下的。”

赵括的话语之中也是信心满满。

从穿越到现在,掐指一算,也有差不多10年的时间过去了。

在这10年之中,赵括取得了无数场胜利,将赵国一步步的从长平之战中面临的崩盘局势带领到现在成为战国七雄之中疆域最广,人口最多,实力最强,军队最盛的第一强国。

但是即便如此,赵括的心中一直以来也是不太满意的。

因为在赵括看来,只有尽早的灭亡其他六国,建立一个真正的华夏大一统朝代,才是能够让华夏人真正的上好日子。

不仅如此,赵括更希望在统一华夏之后立刻向外进行扩张,赶在西方世界之前先将整个地球都牢牢的掌控在华夏人的手中,这样才能够避免出现在后世那样被西方列强肆意欺辱的耻辱历史。

每一个人的寿命都是有限的,因此赵括自然也不想要将自己的生命白白浪费在这些毫无意义的争斗和等待之中。

眼下虽然说平阳君和赵括还是有一些矛盾,但是平阳君本身也是刚刚上台不久的,他同样也需要一场成功来证明平阳君这个赵国相邦并不是一个无能之辈,因此在这一场战争之中,平阳君和赵括是有着天然的共同利益存在的。

再加上如今整个赵国的兵权实际上已经是掌控在了赵括的手中,所以说赵括完全可以大展拳脚,正式开始对燕国的灭亡行动了。

赵括的话说完之后,赵王的心情顿时变得更好了,忍不住笑道:“很好,非常好,诸卿可还有什么意见吗?”

其他几名赵国重臣对视一眼,都没有开口说话。

在军事这方面大家都非常的清楚,赵国括如果敢说是第二,那绝对没有谁敢说自己是第一。

更何况在场的所有人事实上都属于整个政变之后的胜利集团,这个胜利集团内部或许确实也是矛盾重重,但是此时此刻所有人想要用一场胜利来巩固权势的想法是绝对没有变的。

从这一点来说,上到赵王下到赵国这群臣子们,这一次倒是形成了空前的统一。

赵王看到其他的臣子们都没有任何意见,于是就笑着说道:“既然如此,那么就定下来了吧,这一次我们的目标就是灭亡燕国!”

第738章 赵括灭亡燕国的外交战略

在确定了灭亡燕国作为目标之后,在场的所有人都十分的兴奋。

一场灭国之战,这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参与进去的,可以意想到的是只要能够在这场灭国之战中获得足够的功劳,那么必然就能够一飞冲天。

赵王十分激动的对着赵括说道:“武信君,究竟要怎么样才能够灭亡燕国呢?

说说你的计划吧。”

虽然说赵王对于军事上的事情其实并不算熟悉,但是这毕竟是这位赵国大王亲政以来的第一场战争,而且还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灭国之战,那么他自然是相当关心,并且想要十分完整的了解到其中细节的。

其他人的目光也都纷纷投向了赵括,想要看到赵括究竟能够拿出什么样惊人的计策来。

着火呵呵一笑,对着面前的赵国君臣说道:“不瞒大王说,在这一次灭亡燕国之战中,最重要的其实并不是在于战争方面,而是在于外交方面。

如果我们能够让燕国独立面对我们大赵的军队,那么这一次的灭亡燕国之战基本上就是十拿九稳了。”

想要一统六国,那么历史上秦国怎么一统的经验就十分值得研究。

秦国灭亡六国,真正的原因在于秦国当时的国力,其实已经是能够轻而易举的应付六国联合起来的力量了。

所以秦国就完全可以不紧不慢的一一将六国分别吞并,而六国也只能够眼睁睁的坐等自己灭亡的那一天到来而无计可施。

但赵国如今的国力可没有达到当年秦国那么的强盛,能够毫无悬念的以一个国家之力应付其他六个国家。

一想到这里赵括就忍不住想要把廉颇揪出来,狠狠的打一顿。

如果不是廉颇在过去的几场败仗之中,让赵国损失如此惨重的话,那么现在赵括在发动统一战争,难度其实就会小了不少。

既然说实力达不到这样的要求,那么自然就要在计策上好好的想想功夫了。

简单的说,赵国现在打六个国家,那肯定是不够打的,最好的情况就是让其他的五个国家袖手旁观,然后赵国专心致志的对付燕国。

这样一来的话,燕国的灭亡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这就是为什么赵括认为在这一场战争之中,外交才是最关键因素的原因。

燕国的帮手越少,那么赵国灭亡燕国的难度也就越小。

赵括这一番解释之后,赵国君臣们也都理解了赵括的意思,并且纷纷表示认同。

赵王点了点头,十分佩服的说道:“武信君果然不愧是天下第一名将呀,分析起这些战争的事情来果然头头是道,让寡人觉得十分佩服。

那么在你看来,我们要如何去争取到其他国家的中立呢?”

赵括呵呵一笑,对着赵王说道:“其实这是外交上的事情照理来说应该是大行人来负责的,但微臣毕竟是这一场战争的总指挥,所以微臣在这里也做出简单的建议,希望能够被大王认同和采用,如此一来就最好不过了。”

在赵王的催促下,赵括也是不紧不慢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先说秦国。

秦国和我们大赵乃是史迪,但秦国这些年其实一直都被我们大赵压制,再加上如今的秦王又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所以说大赵也是有一定机会能够说服秦国,让秦国不出兵支援燕国的。

首节 上一节 446/9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开局一把加特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