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回到战国当赵括

回到战国当赵括 第755节

这边乌孙王的心很乱,那边塞琉古将军们的心就更加的乱,也更加的着急。

终于一名塞琉古将军忍不住开口催促道:“总督大人我们必须要想一个办法了,要不然再这样下去的话,我们今天都要全部完蛋了!”

这句话终于让总督的脸上恢复了神志,他好像下定了什么决心,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马上传令下去,让前方的所有士兵们就地防守,然后后面的所有士兵们立刻撤退吧。”

塞琉古总督在短暂的沉默和迟疑之后,终于做出了撤退的决定。

虽然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塞琉古军队之中,仅仅是2万马其顿方阵先锋士兵遭到了挫败,但是塞琉古总督非常清楚地知道,如果不撤退的话,这2万士兵的遭遇就是接下来所有塞琉古士兵的结局。

即便如此想要撤退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塞琉古总督又一次下达了命令,他就是为了要舍弃前面的一部分部队,掩护后面的大部分主力撤退。

既然已经下定了,决心那么塞琉古总督就不再有任何迟疑,立刻就在亲卫兵和身边将军们的簇拥下,迅速的撤退了。

毕竟他可是看得清清楚楚,知道对面的大汉国拥有着大量的骑兵,接下来究竟能不能够在大汉国这些骑兵的追击下保住性命,那还是一个未知数呢。

在塞琉古宣布了撤退的命令之后,所有的塞琉古士兵们顿时就乱了,他们四散而逃,争先恐后的朝着后方跑路,只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满心都是希望自己不要被后面的敌人给追上。

赵括看到这一幕之后,也是不由得露出了惊奇的表情,随后这种惊奇又变成了肯定,微微的点了点头。

“看来这个赛季国的东方总督,他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家伙呀,他居然能够这么的当机立断选择撤退,魄力上来说,确实是十分惊人的。”

赵括的这句话还真的不是特意的夸奖,而是一句发自内心的实话。

要知道赵括打仗这么多年,也是见识过了无数的对手,在这些对手之中,很多人明明已经察觉到要失败了,但是却又心存侥幸不肯撤退,最终连自己都搭了进去。

这名塞琉古总督见势不妙就直接跑路撤退,看上去好像是抛弃了自己的部下,但实际上却是眼下最好的能够保存塞琉古人有生力量的手段,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壮士断腕。

在赵括的身边,项燕也同样表示的赞同:“陛下说的对这个家伙的跑路本领也确实是相当一流的。

要我来说,如果我们这一次能够抓住这个家伙的话,那么一定要好好的审问一下他,把他脑海之中所有关于塞琉古的情报都套出来。”

赵括闻言笑着点了点头,说道:“确实也应该如此,要知道这些塞琉古人和其他的蛮族可是不一样的,他们出生于亚历山大帝国,自认为是高等希腊明的继承者,我们想要同化这样的民族其实是比较有难度的。”

项燕想了想,十分认真地提出了一个建议:“其实臣觉得这些所谓的希腊,马其顿人数量应该是不太多的,所以说我们完全可以考虑一下,把塞琉古人之中的所有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通通杀掉,剩下来的应该就是原先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了。

这些原先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既然能够被希腊马其顿人给同化,那么当然也就可以被我们大汉国给同化,这样一来的话反而是省了不少力,不知道陛下觉得如何呢?”

赵括在听完了项燕的这个主意之后,脸上的表情突然变得有些古怪。

虽然项燕这个主意听上去就是一个非常莽撞,而且注定会杀人如麻的主意,但是如果仔细一想的话,好像也并不是不可行。

明终究还是要靠人类来进行传播的,如果说那些高高在上掌控着明传播力量的人类都被全部杀死了的话,那么原先遍布中亚的这些希腊明不就彻底消失了吗?

历史上的中亚到了现代,其实是某个教派的明。

这个教派其实采用的就是项燕所说的这种方式,用最朴素的杀戮取代了希腊明,让原本在中亚和西域占据了主流的希腊明彻底的消失,成为了历史的尘埃。

既然某些教派可以使用那么赵括为什么就不能使用呢?

赵括思考了一会之后,突然笑了起来。

“现在暂时还不用这么着急,将来的事情谁知道呢?”

对于赵括来说,杀人确实是可以杀的,但是也要看一下具体的情况。

因为现在赵括也不清楚究竟在整个中亚塞琉古境内,究竟那些希腊来的移民们占据了多少数量。

如果说移民的数量太多的话,那么这样子直接杀戮的手段就会显得过于残酷了,只有在移民的数量占据极少数的时候,才能够这么选择。

赵括长出了一口气,抬头看了一眼,头顶依然还高挂在天空之上的太阳,笑着说了一句。

“现在,就让我们好好的享受这一次的胜利吧!”

第1135章 乌孙国灭亡

等到第二天赵括精神奕奕的起床时,整个战争的结果也就都全部出炉了。

这个结果也可以说是完全没有任何的悬念,赵括所率领的大汉军队在这一场战争之中,又一次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武汉塞琉古军队再加上1万多的乌孙骑兵哦。

,敌军的总数一共是在6万多人左右。

在这6万多人之中有超过4万人,要么被俘虏,要么被杀死,只有2万多人能够最终逃离战场。

唯一让赵括稍微有些遗憾的是,那位塞琉古总督也同样在他忠心耿耿的亲卫队誓死抵挡下,最终摆脱了大汉国骑兵的追击,成功的逃跑了。

项燕由此发出了主动的请缨:“大王只需要再给我1万骑兵,我一定能够在三天之内把这个家伙给抓回来。”

赵括想了想,对着项燕说道:“你毕竟是我们的前敌总指挥,还是不要这么冒险了,现在我们的最关键的任务就是把这个北疆彻底的巩固下来,其他事情都可以晚一些再说。”

对于赵括来说,这位塞琉古总督成功逃跑,其实也并不是一件什么太过值得关注的大事,毕竟塞琉古帝国是迟早都要灭亡的,这个总督也是迟早都逃不了的。

说不定反而能够通过这名总督宣扬一波大汉国的威名,让更多的塞琉古人选择投降,那反倒是好事一桩了。

在听到了赵括这么说之后,项燕自然也就不在继续坚持,而是投入到了新的征服行动之中去。

接下来的新征服目标,自然就是乌孙国的都城。

说是都城,但是当赵括看到这座城池的时候,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这个乌孙国的都城,还真是够小的啊。”

小到什么程度呢?

毫不夸张的说,大汉国内地随便找一个像样一点的县城来,都比这个乌孙国的都城大。

对此,曾经乌孙人的死对头贵鲁自然是有发言权的:“不瞒陛下说,我们咳咳,月氏人这些年对于乌孙人的攻势可是源源不绝的,所以这些乌孙人基本上都是被我们一直到处驱赶,这个所谓的都城其实也就是他们刚刚占领不久的地方罢了,哪里谈得上什么建设?”

贵鲁说话的时候,脸上隐约还带着几分自豪。

如果不是大汉国的到来,没有了匈奴作为牵制的月氏人还真就有可能成为西域的新霸主了。

赵括点了点头,道:“也确实是这个道理,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怎么这些乌孙人都没有士兵守城的,该不会是跑了吧?”

让赵括没想到的是,他还真就说对了。

半个时辰之后,赵括就在众多大汉国将士们的簇拥下进入了这座乌孙国的都城之中。

至于原本应该在这里的守军,早就已经在乌孙王的率领下逃亡了,只剩下一些实在是没有办法逃走的底层民众,躲在各个房间之中,目光惊恐的注视着大马路上缓缓经过的汉国大军。

赵括看了一眼这座残破的小城,也是摇了摇头:“这些游牧民族啊,搞破坏倒是一把好手,但是这建设嘛”不难看出,原本这里还是一座相当不错的小城,但是如今却和废墟没有什么两样,到处都是各种牛羊马粪的味道,让赵括有一种想要呕吐的感觉。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华夏在赵括的大力提倡下,早就已经把城市的管道系统给搞起来了,就是为了更好的排出粪便。

像帝京城如今更是已经开始大规模的修建下水道系统,那就更加的高级了。

赵括皱眉,对着身边的项燕和贵鲁道:“你们两个等会找一些会当地语言的人,从城池之中征召一些民工来,我们用粮食作为报酬,让他们把这个城墙给搞起来,最起码也要恢复原样。”

其实乌孙人还是很会挑选地方的,这座都城就是后世华夏某个位于此地的自治区首府所在,地理位置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要修建城墙?

答案也很简单,因为这天底下只有大汉国才有炸药,所以大汉国的对手们修建城墙是一点用都没有,但是大汉国自己修建城墙却依然能够起到抵挡敌军的作用。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招募当地人作为民工也是一个很好的安抚手段。

首先,这能够明确的让这些当地人知道,大汉国不会杀掉他们。

其次,用粮食作为报酬,能够帮助这些当地人更好的活下去。

最后,修建城墙能够让当地人知道大汉国会在这里长久的驻扎。

这样一来的话,当地人就会很快的选择服从大汉国的统治秩序,这里也就能够用最快的速度成为大汉国在北疆的支点。

在做完这一点之后,赵括又将目光看向了毛遂:“你尽快把网洒出去,顺便问一问那些俘虏,看看能不能找到乌孙王的踪迹。”

塞琉古人毕竟只是外来者,而且还是没有来得及控制北疆就已经被赵括赶走的外来者,但是乌孙王就不一样了,乌孙国可是曾经占领过这片地方的,即便时间很短也仍然给这片地方印下了属于乌孙的印记。

从这个角度来说,乌孙国就和之前的月氏国一样,属于赵括必须要灭亡的对象。

既然要灭亡乌孙国,那么乌孙王肯定是要先抓到的。

乌孙王在哪里呢?

这个时候的乌孙王,正在沿着天山山脉的北侧,一路朝着西方前进。

由于时间非常的紧迫,所以乌孙王甚至都没有来得及回到都城去找停留在那里的大队乌孙部众,直接就带着身边的几千亲卫军跑路了。

两天时间下来,原本的几千人如今已经变成了几百人。

这无疑让乌孙王相当的烦躁,发火的次数也比平时多了不少。

这一天,乌孙王刚刚从临时营地之中睡醒,就隐约听到了外面的窃窃私语。

“听说大汉国”“感觉没希望了”乌孙王哼了一声,听出来说话的是守卫在营帐之外的两个儿子,于是直接就走了出去,一脚踢了一脚,怒吼道:“你们这两个没有任何用处的废物,在这里嘀嘀咕咕些什么?”

两个儿子被乌孙王突如其来的出现给吓了一跳,忙道:“是这样的父王,刚刚有人经过这里,带来了大汉国皇帝的讯息。”

乌孙王的表情微微凝固了一下,问道:“大汉国皇帝的什么讯息?”

大一点的二儿子忙道:“是这样的,大汉国皇帝说了,只要能投降的话,无论是父皇还是我们,都可以被任命为大汉国的官员。”

乌孙王闻言,心中顿时微微一跳。

要不要投降呢?

在短暂的迟疑之后,乌孙王突然脸色一变,恶狠狠的说道:“投降?

不可能的!我们现在都已经到了这一步,拿什么投降?

我告诉你们吧,如果我们真的投降了的话,将来就只能任凭大汉国的人骑在我们的头上拉屎了。

记住了,月氏人不能击倒我们,这些大汉国人也不可能击倒我们,我们只需要继续向西撤退,找到塞琉古人,让他们支持我们,我们总会东山再起的!”

对于乌孙王来说,他自己倒是想得非常的清楚。

现在虽然说塞琉古人已经是失败了,但是呢,乌孙王非常了解那位塞琉古总督,他知道那位总督大人一定不会甘心接受,这次失败肯定会想方设法卷土重来的。

到那个时候,那位塞琉古总督大人必然会从塞琉古帝国的国内借来一只十分强大的兵马,由此的话塞琉古或许就可以实现成功的反击,将这一片土地给再一次夺回。

在这个过程中,乌孙王作为十分了解这边地区的向导,完全可以给塞琉古人提供巨大的帮助,而且将来塞琉古人为了在和大汉国的战争之中继续巩固在这片区域的统治,也必然会借助和倚重乌孙王。

这样的话,乌孙王就有希望能够继续在这片地区保持住曾经能够获得的权利,而反过来,如果乌孙王这个时候去投降了大汗国,充其量也就只能成了一名小小的官员,又有什么用处呢?

当然了,像这些隐藏在内心最深处的想法,乌孙王也不可能说在这种时候就告诉这两个儿子,毕竟有些东西还是自己知道就行了。

在训斥了两个儿子几句之后,乌孙王觉得腹中饥饿,于是就开始走向一旁,准备叫人去弄一点吃的。

但是乌孙王并没有发现,在听到了她拒绝投降了回答之后,他的两个儿子的目光突然变得相当的诡异。

这两个儿子相互对视了一眼,看上去似乎已经针对什么事情下定了决心。

片刻之后,乌孙王终于找到了一个还能够吃的东西,于是他就坐在那里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作为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乌孙王也早就已经习惯了居无定所的生活,虽然说眼前这种没有东西吃的感觉也是有些久违,但勉强还能够习惯。

首节 上一节 755/9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开局一把加特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