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回到战国当赵括

回到战国当赵括 第860节

“抬手准备瞄准,现在射击!”

赵谦在听到了这句话之后,顿时瞪大了眼睛,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刚刚才看到了这个队形的时候,有着那种强烈的熟悉感觉。

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个村庄之中,他们所练习的这些完全就是按照火枪兵的标准队列和要求来进行的。

换句话说就是,要是他们的手中每一个人都塞上一杆火枪的话,那这里就不仅仅是一群村民了,而是一只真正意义上的火枪兵队伍。

看到了赵谦这个震惊的表情,赵括也是愉快的笑了起来。

“怎么样?

是不是很意外呢?

坦白来说我刚刚知道这个村庄存在的时候,其实也是相当意外的。”

赵谦点了点头,忍不住开口说道:“难道这些人他们都是不需要进行其他活动的吗?”

赵括笑了起来,他这个时候已经看到在那几名村庄的教官之中,有一名年纪最老的老人正在缓步的朝着己方走过来。

“孩子啊,你的答案应该很快就有人来帮你解答了。”

果然在下一刻,那名老人走到了这一对父子的面前,十分恭敬的开口说道:“不知道两位来到我们村,究竟是有什么事情呢?”

之所以态度这么好,当然是因为老人能够看得出来,赵括父子身上穿的这些衣服都是比较名贵的,而且从身形打扮来看,也能够知道他们应该属于是官员阶级。

赵括微笑着对着老人说道:“我听说你们村之中有一位老村长,很喜欢每天带领着村中的男儿,练习各种各样的火枪兵器战术,不知道是不是您呢?”

别看赵括是皇帝,但是呢,他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尊老爱幼的人,这是传统美德,并不会因为你身份的不同而有任何的改变。

老人在听到了招呼的话之后,也是露出了笑容,不无自豪的开口说道:“不瞒贵客说,老夫确实就是这个村的村长,而正如贵客所见,我们村的这些孩子们也确实是在练习着火枪的各种技战术。”

赵括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我们老郑说,其实我是赵氏族人,也是一个在帝京城那边当官的,今天呢,是请假想要回家乡临淄那边去,但是正好听说路过你们这个村子,听说你们这个村子尚武成风,所以就过来看一看。”

老物人在听到了赵括的话之后,也是微笑了起来,脸上的自豪表情越发的明显,说道:“原来是赵大人。

请教大人随便看看吧,我们这里都是全部都要开放的,任何人想要过来看都没有任何的问题。”

赵谦在这个时候也是按耐不住心中的好奇心,开口询问道:“这位老村长,你们村庄的劳动力居然这么的富裕吗?

我看你们这里足足可是有上百号人在练习着这些技术呢。”

老村长在听到了赵谦的话之后,也是非常爽朗的笑了起来,开口说道:“这位小大人误会了,其实我们当然不可能有那么多富裕的劳动力,我们只不过是每个月都要把这些村庄中的男子汉们全部集合起来训练,至少7天的时间而已。

除去这7天时间之外的其他那些时间,我们同样也是需要进行劳动务农,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活计的。”

赵谦这才明白了过来,原来今天是比较凑巧,正好是碰到了这个村庄的一个训练日。

赵括这个时候一边说话,但是他的目光其实一直都是注意着训练场那边。

看了一会之后,赵括笑着说道:“老村长啊,你们这个村庄的火枪兵看起来真的还是挺训练有素的,和我之前在军队之中看到的那些火枪兵,还真的是一般无二。

所以说你们的村庄之中想必也是有曾经在火枪兵之中服役的人吧?”

老村长在听到赵括的话之后,脸上的自豪表情简直就是要满溢出来了,笑着对赵括说道:“不瞒赵大人说,我的儿子就是曾经在火枪兵之中服役的,只不过前两年回来的时候他受了伤,所以说不得不从军中退役了。

也就是因为如此,所以在他回来之后我就让他负责教导我们这些村庄中的子弟们火枪兵的各种基本要领。

这样的话我村庄之中的这些子弟们,将来也可以成为一名火枪兵,去保家卫国建立更多的战功了。”

在说话的时候,老村长也是指了指不远处,一个正在拄着拐杖的中年人,很显然这个中年人应该就是他口中所说的那个,因为受伤而提前退役的儿子。

那个儿子明显误会了老村长的意思,他以为老村长在叫他,于是就拄着拐杖一瘸一拐的慢慢走了过来。

既然人来了,那么赵括也就顺手和这个老村长的儿子攀谈几句,笑着对这个儿子说道:“你觉得在你们这些村庄之中,将来能够成为火枪兵的人有多少个呢?”

一旁的赵谦在听到了这句话之后,脑海之中自然也是下意识的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在赵谦看来这么一个小小的村庄,大汉国内至少也是有几千上万个的和火枪兵,这位大汉国如今最为精锐而出色的队伍那也不是谁都能进的。

所以总的来说,赵谦觉得像这样的小村庄能够出个三四个火枪兵,应该也就是一个非常荣耀的事情了。

但是在下一刻得到的答案,是让赵谦无比的意外。

只见这个村长的儿子,信心满满的开口说道:“不瞒赵大人说,只要不出意外的话,他们这些人基本上应该都能够全部进入到火枪兵之中去,为我们大汉国将来继续的建功立业。”

赵谦瞪大了眼睛注视着面前的这个村长儿子,有那么一瞬间他觉得对方明显是自信过头了,想太多了。

但是让赵谦意外的是,赵括居然非常肯定的点了点头说道:“不瞒你们说,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

赵括,可是在这个世界上创建并且训练出来第1支火枪兵的人,所有的火枪兵理论都是来自于赵括,所以赵括对火枪兵也是有着一个非常深刻的认识。

想要成为一只火枪兵,在如今的这个战争条件下,其实并不需要你有多么高超的天赋,你只需要是一个四肢健全,能够在简单的学习之后使用火枪的人就行了。

当然啦,火枪兵也不是说就那么容易当的,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火枪兵,还得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要听指挥,要懂得服从命令。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现代的各种军队之中,长官们都会经常灌输一个理论,那就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只有懂得服从命令的军人,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军人,这也是每一个军人赖以安身立命的。

而赵括今天在这座小村庄之中所看到的这些家伙,他们有高有矮,有胖有瘦年纪也完全不一致,但是呢,他们的每一个人都是非常服从命令的。

这就意味着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些家伙的特点将会在军队之中被放大,事实上他们现在已经都是一个合格的军人了,说欠缺的其实就是熟悉一下火枪指导,怎么设计指导,怎么去配合队友等等一系列培训而已。

赵谦十分正经的看着赵栝,他是知道赵括对于火枪兵的地位的,所以说对于赵括所说的这番话,就更加让赵谦的心里掀起了滔天的波浪。

火枪兵可是如今大汉国最为精锐的兵种,这一个村子里居然就能出几十个火枪兵,这也太不得了了吧。

面对着赵括的称赞,村长和他的儿子自然是连连感谢。

或许在他们看来赵括可能也仅仅是客套几句,但是呢,就算是客套,那也是属于称赞的客套,听在耳朵里面也是相当舒服的,不是吗?

赵括笑着和村长以及村长儿子又聊了几句,然后开口说道:“其实有一个问题我是想问你们的,那就是你们把这么多的子弟送到战场上去,难道你们就不害怕他们会出现伤亡吗?”

村长在听到了赵括的这句话之后,并没有任何的恼怒,反而笑了起来,看向了一旁的儿子,示意儿子来回答这个问题。

村长儿子也是憨厚的笑了笑,看了一眼自己已经完全失去的右腿,然后开口作出了回答。

“坦白来说这个世界上当然不可能有人不怕事,但是呢,我们只要能够活下来,就可以获取到大量的战功。

就以我自己来说吧,虽然说我确实是在战争之中失去了右腿,但是国家没有忘记我,我现在拥有着1000亩的土地,还有三个奴隶能够帮忙耕种,不仅如此,每年国家还会下发一批对退役士兵的抚慰金。

有了这些保障,我已经能够安安心心舒舒服服的过完下半辈子,更重要的是我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火枪兵,甚至都不能算得上是军官。

如果在我们村里的这些孩子们将来能够加入到火箭兵的行列去建立更大的功劳,他们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土地,更多的努力以及更加美好的生活。

和这个比起来的话,用生命来进行一些冒险,其实并不算得了什么,说白了就算是我们在村里耕田,也有可能会碰到毒蛇去山里打,也有可能会碰到猛兽。

人活着总是不容易的,既然都是拿命来冒险,我们为什么不去选择一种成功率更高的方式呢?”

在听完了村长儿子的这番话之后,赵谦再一次的露出了意外的表情。

他确实是真的没有想到,仅仅是一个位于帝京城郊外农村的村长儿子,居然说出了这么一番大道理,坦白来说,赵谦觉得这种大道理似乎更应该从自家的父皇嘴里说出来才是。

赵括在听到了村长儿子的这番话之后,满意的笑了。

对于赵括来说,这就是他想要看到的结果。

大汉国想要持续不断的扩张下去,那么来自于老百姓们的支持是必须的。

但是呢,如果你仅仅说是要让老百姓出钱出力,甚至要出性命却分未得,那绝对是不行的。

就像是汉武帝一样,在前期他打垮匈奴是为了解决大汉国北方的隐患,所以说打匈奴的时候,他获得了举国上下的支持,很轻松的就成功了。

但是到了后期,汉武帝变得好大喜功,打匈奴也是纯粹的为了满足他个人喜欢征服的感觉,甚至还出现过为了几匹汗血宝马,就让麾下的大军远征万里之外的西域,这种扯淡的事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汉武帝就失去了老百姓们的支持,他的统治爆发了危机,她对匈奴的作战也遭遇了失败,最后不得不下达了罪己诏。

这就说明了一件事情统治者确实是至高无上的,但是如果你不能够代表整个国家,不能够代表最基层的老百姓们的利益,那么你做的事情就不会得到支持,也不可能成功。

而现在通过这些继承老百姓们的反应,赵括能够感觉到他们是完全毫无保留的支持大汉国对外扩张的,而且这种支持并不是什么情怀之类的需要支撑的东西,而是单纯的利益。

这样就非常的好,情怀终究是不能当饭吃的,只有利益才是真真正正,能够让老百姓高兴,让国家发展的最好东西!片刻之后,赵括就带着赵谦离开了这座村庄。

在离开村庄的时候,赵括微笑着对着赵谦说道:“现在你明白了吗?

我们作为皇帝就是要做这样的皇帝。

我们不需要高高在上,我们要做的就是和老百姓站在一起,要让老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好,这样老百姓也会发自内心的支持我们。

甚至都不需要我们说哪怕一个字,他们都会主动的着急起来训练去加入军队,去为我们大汉国的扩张添砖加瓦!”

赵谦在听到了赵括的话之后也是连连点头,这一刻这位大汉国的太子心中,对于自家的父皇可以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第1249章 市场里的商人

在离开了这个村子之后,赵谦也是感慨万千。

“在以前我曾只是粗略的感觉到,我们大汉国的老百姓确实是支持国家扩张的,但是直到今天在亲眼见证到了这些老百姓们参加军队的热情之后,儿臣才真正的明白为什么大汉国能够在对外扩张的时候无往不利,因为我们确实是得到了老百姓们大力支持的。”

老百姓们的支持非常的简单,因为老百姓能够在战争之中获得好处,所以他们当然要支持。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很多的统治者却搞不明白。

或者说并不是因为他们搞不明白,而是因为他们对于这些事情忽略了,他们没有把这些平民老百姓当一回事。

当一个统治者犯下了这种唯我独尊,忽视平民百姓的巨大错误,这个国家的衰败就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大部分的统治者都容易被权力所蛊惑,而陷入这样的怪圈之中。

在听完了赵谦的话之后,赵括也是笑着点头。

教育孩子其实就是这么一回事,你跟他说几十上百次或许都不如让他亲眼见证一次,更加的让他记忆深刻。

当然了,这并不代表着家长就不需要去教育孩子道理了,你首先要教他道理,然后再让他见证这些道理究竟是怎么运转的,最终他自然就会信服于这些道理,成为这些道理的追随者。

眼下赵谦的这种表现,就是最好的证明了。

赵谦平复了一下心情,发现马车已经开始往着帝京城的方向赶了,于是就开口说道:“我们这是要回到皇宫去了吗?

父皇。”

在赵谦想来,今天出来看了纺织厂,以及这个小村庄之后,完全可以说是不虚此行了。

但是赵谦并没有想到的是,其实到这里为止,今天的旅程还并没有结束呢。

赵括摇了摇头,笑着说道:“我们先不回去,现在天色还早,我们去东市看一下吧。”

和邯郸城一样,帝京城之中,同样也是有着东市和西市,只不过帝京城之中,同时还有着南市和北市,总共4个市场也是足以证明了这座城池在大汉国之中首都的地位。

赵谦在听到赵括的话之后先是下意识的点头,随后心中又涌现出了好奇。

今天跟着赵括走过的这两个地方都是给了赵谦相当大的惊奇,那么接下来在帝京城的市场之中,赵谦又会见识到什么新的东西呢?

过了一会之后,马车缓缓地来到了东市之中。

这是一片非常大的市场,大到赵括印象之中,后世那某些个一线城市的超大集贸市场才能够与之相提并论。

首节 上一节 860/9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开局一把加特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