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回到战国当赵括

回到战国当赵括 第875节

这就意味着世界上每3个人里面就有2个是大汉国的子民,就问你牛不牛?

这么多的新生儿,所带来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需要更多的粮食。

粮食从哪里来?

最容易想到的办法就是改进技术,获取更加优秀的粮食种子,运用更加先进的农具,这个科技部和农业部已经在大力推进了。

但问题在于,无论是技术还是培育种子,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而且光有时间也未必就能取得突破。

所以,赵括想到的另外一个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扩大耕地面积。

人多?没问题,只要我的耕地也不停的增加,那么就肯定能够保证这些多出来的人口有饭吃了,不是吗?

反正我大汉国现在的商业体系是很发达的,到时候东北这边的大米出产很多,自然而然的就会有商人把大米拿去中原那边贩卖

,这就是商业最基本的规律,把物资从出产地拿到消费地去。

东北平原,这是一片宝地,但一直以来,华夏族的触角其实都没有延伸到这里。

除去气候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北方的异族。

但现在,北方的所有异族都已经被赵括所征服了,至于气候嘛……

如今在漠北草原之中,赵括就知道有大量的商人正在养羊。

这些羊可不是来自于华夏的本地羊,而是据说来自于西方,不知道是中亚还是西亚,甚至有可能是来自于欧洲的羊。

养这些羊干嘛?

剪羊毛啊!

羊毛衫,那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御寒衣物。

对了,还有另外一种御寒衣物也是值得一提的,那就是棉花。

棉花这种东西,其实华夏并不是原产地,它是从中亚经过西域传进来的。

巧得很,现在中亚和西域都已经是大汉国的疆域了。

所以,大汉国内部的棉花产量,这几年也是在疯狂的增长。

棉花是一个相对而言非常便宜的御寒衣物,再加上羊毛衫一起,这就让大汉国的老百姓们有了足够的衣物,来在东北这种真正

意义上的冰天雪地之中生存下去。

人类是一种无比顽强的生物,只要能够生存下去,那么就绝对可以一代代的扎根于此!

赵括这一番畅想完毕之后,整个人也是长出了一口气,再看向面前的黑土地,又有了另外一种不同的想法。

在赵括看来,这里已经不再是一片荒凉的黑土地了,赵括仿佛能够看到在几年后,一座座房屋在这里出现,无数勤劳的身影在

这里耕作,孩子们在这里奔跑,大汉国的子民们在这里安居乐业。

赵括笑了起来:“那真是太美好了。”

一旁的吕不韦愣了一下,虽然听不懂赵括说些什么,但还是赶紧附和:“陛下说得对,确实是非常的美啊。”

赵括看了吕不韦一眼,大笑了起来:“吕不韦啊,你这个人,不得不说,有些时候真的很有意思!好了,去做你的事情吧。”

第二天,一份旨意就从这里出发,快马加鞭的朝着南方的帝京城而去。

旨意是南下了,但赵括并没有想要南下的意图。

对于赵括来说,这一次的北巡过后,下次再来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既然来了,那么就要走,走到实在走不动为止。

赵括,想要去黑龙江看一看!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赵括的大军一路北上,直接穿过和长白山脉和小兴安岭之间的峡谷,来到了三江平原。

在这里,能够看到黑龙江、松花江和嫩江三条大江一同交汇,然后朝着东北的方向流去。

赵括看着面前的三条大江,也是情不自禁的长出了一口气,缓缓开口。

“朕的这一次北巡,就到此为止了。”

在听到了赵括的话之后,吕不韦等一大群随从官员们不由自主的松了一口气。

要知道这一路北上过来都是无人区,这生活品质可以说是非常差的,绝对是一趟苦差事啊,现在听到能够开始回返了,当然是

非常开心的。

赵括笑了笑,又继续说道:“但是,这里不会是大汉国的国界最边疆。朕相信,朕的子民们将来还会在翻越黑龙江,去征服更北

的地方,让我们大汉国的荣光扩展到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来都来了,当然也不能白来。

于是,赵括就让人在这里修建起了一座简单的高台,并在高台之上树立起一块石碑。

碑文很简单。

“大汉国皇帝赵括令:此地往北万里之内,皆为大汉领土!”

赵括不知道将来的大汉国会是怎么样的,但至少现在,赵括得给子孙们留下一个“自古以来”的证据!

做完这一切,赵括下达命令。

“南归!”

第1264章 草原上的意外

在出发的时候,天气是夏天而回归的时候,虽然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但是其实还是夏天。

从正常的角度来说,夏天应该都是非常闷热的,但很显然考虑到纬度的因素从三江口往南开始前行的赵括这一行人,他们其实

是并没有多少热的感觉。

由于是这个地方确实是太过北方了,所以说赵括甚至有了一点,现在是不是已经进入秋天的错觉。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其实还是一件好事,毕竟夏天和冬天一样,都是让人非常难熬的季节。

赵括即便是要往南回归,他也并不是说就按照原先的路线再重新走一遍,因为那样对于赵括来说显然是非常无趣的。

难得出来走一趟,怎么可能就这么来来回回的。

于是赵括下达的命令。

“我们就从这里一路往西翻越这个大兴安岭,去呼伦贝尔草原看一看。”

这个时代的草原当然并不是叫做呼伦贝尔草原,但是呢,既然赵括已经叫他呼伦贝尔草原,从今往后他的名字就是呼伦贝尔草

原了。

听起来似乎有些拗口,但很简单的解释一下,其实就是皇帝的权利罢了。

穿越大兴安岭,如果仅仅是一个人的话,其实是相当有难度的,因为要知道在这个人烟罕至的地方,到处都是动物的存在,什

么野狼豹子那都是小儿科了,最惊人的还是要数活跃在这边地带的东北虎。

成年的东北虎体重可是足足有好几百斤,一巴掌下来就能够拍死一个精壮的成年男子。

从这个角度来说,武松打虎的故事现在是有些站不住脚的,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就不能解释了,毕竟武松所处的地方应该是在山

东那边的话,未必就有像东北虎这么大的老虎品种。

在两万火枪兵的簇拥下,赵括自然是非常顺利的就翻越了这片山脉,进入到了呼伦贝尔草原之中。

来到这里之后就可以看到,在这边草原上,其实还是存在一批游牧部落的,因为这是在赵括之前征服匈奴的时候划定的草场。

从地理的角度来说,呼伦贝尔草原其实应该属于漠北,但是呢,要是仔细观察的话,它又刚好和漠南草原相连,所以说它的位

置是比较微妙的。

只要能够控制住这个地方,那么无论是进攻漠北还是进攻漠南,都可以说是轻而易举。

作为皇帝陛下,赵括到来之后自然是受到了当地这些部落的热烈欢迎,毕竟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说,这些家伙确实都是如今不折

不扣的大汉国人。

是的,如今大汉国的这个名词意义早就已经是极大的扩充了出来,不是说只有中原那边的华夏人才能算是大汉国人。

本身来说,想这些早在大汉国建立之前就已经被吞并进入到赵国之中的家伙,其实还是比较资深的大汉国人。

让赵括有些惊讶的是,这些首领说的雅言,居然也是相当的流利。

“你们这些话是从哪里学来的呢?”

只是意味你赵括才知道里面的情况,原来早在几年之前驻守在这里的赵国将军就下达了命令所有的部落首领以及继承人都必须

要学会雅言,任何不能学会雅言的就直接剥夺掉他们的继承权。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粗暴,但是呢又十分有效的手段,毕竟和继承一个部落以及偌大的草场比起来,去学习一种语言的成本,可

以说是低的能够让人忽略不计的。

想到这里赵括的心中也是比较满意的,毕竟每一个国家想要维持住这个向心力的话,最基本的就是说你整个国家之中的所有人

都要说同一种语言要写同一种文字,也就是所谓的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的话,那就是一个完全拼凑出来的国家,这种国家即便是暂时的因为各种各样的利益强行的聚集在一起

,但是呢,只要碰到一些来自于外部的巨大的挫折,散伙也是迟早的事情。

这不是赵括的吹牛和臆想,而是历史上无数国家真真切切发生过的事实,是历史给赵括,这个穿越者所带来的教训。

出于一个统治者非常正常的思维,赵括也就询问起来,看看这些部落的首领们有没有在最近遇到什么难题?比如说当地的大汉

国官员对他们的压迫是不是太过残酷,或者说是不在争夺草场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比较麻烦的问题之类的。

对于对于大汉国的官员们,这些部落的首领倒是并没有意见,纷纷表示再分配槽长的过程中,大汉国的官员都是表现的比较的

公正的,大家也都非常的近腿大汉国,并且很希望能够把自己的孩子将来也送到大汉国的内地去感受一下帝京城的繁华,看看

传说之中的汉国的首都,究竟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模样。

在说完这些基本上属于没有什么意义的拍马屁之话后,这些部落首领们也是开始朝着赵括叫起了冤屈。

“伟大的陛下啊,您可得好好的管教一下那些从南方来的奸诈商人,他们可是把我们弄得要没有活路了。”

我听到了这句话之后,赵括也是有些疑惑,他脸上的表情也马上就变得严肃了起来。

作为一位皇帝陛下,能听到自己国内的子民们说出没有活路这4个字的时候,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皇帝都会想要立刻去搞清楚

,这里面究竟是不是发生了什么违法犯罪的事情。

首节 上一节 875/9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开局一把加特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