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回到战国当赵括

回到战国当赵括 第887节

“阿弥陀佛。”

在看清楚这一切之后,马兴德也是忍不住念诵了一声佛号。

在他看来,这个爆炸绝对是来自于神灵的力量,但是问题在于为什么神灵的力量却站在了佛祖信徒们的反面呢?

马兴德注视着这一幕,陷入了漫长的思考之中。

赵括并没有打扰马兴德,而是继续下令让火枪兵开始退后,其他早就已经等待的那些步兵们则是蜂拥而上,挥舞着手中的刀剑开始突破。

这些赛留古人托勒密人还有安提克人,他们毕竟是刚刚加入到大韩国的军队之中,他们的忠诚还没有被完全的证明,所以说火枪这种大汉国威力最为强大的武器暂时也是不能发放给他们的。

但在眼下的这种情况之下,即便是只有冷兵器也足够他们攻克这座城池了。

战争在一天内就彻底的停止了。

赵括从另外一处比较完好的城门进入了这座城池之中,刚刚进城浓郁无比扑鼻而来的血腥味,就让赵括也不由自主的皱起了眉头。

大街上到处都是横七竖八的尸体,绝大部分尸体都属于这座城市之中的守军。

在看到这一幕之后,赵括身边的马兴德脸上的表情越发的凝重了,他拿下了手中的念珠,不停的念诵着经文,似乎是在超度着这些亡魂。

赵括并没有阻止马兴德,而是对着马兴德说道:“现在你应该明白了吧,无论是你的父亲还是你的兄长,他们在我们这样的武器面前压根都是不堪一击的。”

马兴德停止了念经的声音。

思考了片刻之后,马兴德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陛下你说的并没有错,我们的孔雀王朝虽然确实很强大,很忠诚,也很坚定,但是在你的军队面前,这些完全都不值一提。”

赵括说道:“朕让你看着写,并不是为了让你称赞朕的军队究竟有多么的强大,而是想要问一下之前就已经问过你的那个问题。

你觉得你们佛教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朕和大汉国的统治了吗?”

马兴德良久都没有说话。

当天晚上马兴德一夜没睡,带着城池这种幸存的几十名僧人,为这些在战争之中死难的百姓们进行了念经超度。

第2天当赵括醒来的时候,发现马兴德还在念经,于是非常好心的劝说了一句。

“你需要休息,不然的话要是你死了,整个国家之中,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因为你而死。”

赵括这句话可不是诅咒,而是事实,毕竟马兴德可是活佛,活佛都是拥有无数信徒的,一旦得知活佛死亡的消息之后,这些信徒们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还真不好说。

马兴德在听完了赵括的话之后,睁开了眼睛对着赵括说道:“陛下这一辈子征战天下,想必杀死了很多的人,不知道陛下在回忆起这些人的时候,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感想呢?”

赵括十分坦然的开口说道:“我的心中并没有任何后悔的情绪,恰恰相反,当我看像被我打下来的这个庞大的江山时,我心里全是骄傲。

因为我的成功让我国家之中的几千万子民们获得了幸福的生活,对于那些被我征服的土地来说,一开始的时候确实会有很多人死去,但是等到过几年下来,当我的国家在这些地方建立了新的统治秩序,他们就会发现他们所获得的新生活其实是要比原先的生活要更加的富足,更加的让他们能够确保在这个艰难的世道之中继续的生存下去。”

马兴德注视着赵括,良久之后才开口说道:“陛下其实和我的父亲是同一类人,只不过我父亲在我的劝说下,这几年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悔改念头,或许陛下也会有悔改的那一天。”

赵括在听到了马兴德的这番话之后,又一次地笑了起来:“其实我很明白你的意思,你想说的无非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很可惜的是我并不相信这些。

并不是说我不尊重佛祖,只不过对于我们华夏人来说,我们有自己的方式来理解这个世界来理解现在和未来。

你们的这一套对我是没有用的。”

马兴德若有所失,没有再开口说话,而是闭上了眼睛,看上去似乎已经睡着了。

赵括微笑着朝马兴德点了点头,然后离开了现场。

毛遂跟随着赵括,有些不太理解的开口说道:“陛下何必跟这个死心眼的和尚说那么多话呢?

要臣来说,不如干脆就直接大刑逼供,让这个和尚帮助我们在这里建立起新的秩序吧。”

在听到了毛遂的话之后,赵括脸上的表情渐渐的变得严肃了起来。

“放弃掉这个想法吧,毛遂。

因为你的这个念头是绝对错误的。

你要知道我们面对的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宗教,宗教有一种特点,那就是它看起来比国家的形式要更加的散漫,但实际上又比国家要更加的忠诚。

教徒们为了宗教是可以悍不畏死的,这会导致他们的上限很高,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毛遂明显有些疑惑,因为他并不是很了解为什么自家的陛下会对宗教如此的宽容。

赵括看着毛遂他其实是能够理解毛遂的疑惑的,要知道在这个时代,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其实只有佛教是存在的,其他的两大宗教还没有被创建出来。

所以呢,即便是在攻克了耶路撒冷以及中东之后,大汉国大部分的人们依然是没有什么对付宗教的经验。

这一点其实很不好,因为宗教这种东西是迟早都会被继续创建出来的,如果大韩国的官员们都不知道怎么去对付宗教的话,那么将来在面对新的宗教时,又该怎么做呢?

赵括决定从毛遂开始进行一个宗教的扫盲。

赵括非常平静地开口说出了一番长篇大论。

“首先我们要确定的一点,那就是宗教是什么东西呢?

这个答案我觉得很简单,就是一种统治工具作为统治工具,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它变成我们的统治工具,但是你也看出来了,这位活佛明显不是很愿意让这个宗教成为我们的统治工具。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把我们的优点展现给这位活佛看,要让他去告诉他的其他同仁们,让他们知道反抗,我们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成为我们的统治工具。

当然了,如果是仅仅抱着这样的目标的话,其实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但是真正的问题在于哪里呢,那就是这个统治工具对于孔雀王朝来说可能是比较好用的,可对于我们来说就相当的差劲了。

作为统治工具而言,我们大汉国所建立的制度从各方面来说都完全碾压了佛教这种比较原始的方式,因此我们必须要把它改造一下,让它变得与时俱进,能够跟得上我们大汉国统治的脚步,这样的话才能最终把它融合进我们大汉国的文化之中。”

毛遂认真的思考了一会,然后开口说道:“为什么不能够直接就把这个宗教给灭掉呢?

就是陛下因为担心他们所引起的反抗太过严重?”

赵括笑着点头说道:“知识就是这个道理,你要知道我们现在大汉国的疆域是越发的辽阔了,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就是要让这片疆域变得尽可能的平安。

想要实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首先我们要确保的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制度,但是呢,单单是外来的制度还不够,因为你要知道一个地方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地方特有的文化,那是因为这个地方它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征所导致的。

因此如果你真的想要在这个地方长治久安的话,你就必须要把这个地方的特征给融入进我们大汉国之中,让这些地方的人感觉到他们的文化其实就和我们大汉国的文化是一模一样的啊,是同文同种的,这样才能够减少他们对于我们大汉国文化的抵触之心,明白了吗?”

赵括说这番话的时候,其实就是因为他想起了历史上的殖民地制度。

在历史上殖民地这种东西基本上都是西方,或者说是西欧的某几个国家给搞出来的这些国家的殖民地制度其实是非常粗糙的,他们就是简单的在当地推行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简单的进行一个文化文明上的倾销。

这样做当然是很有用的,现代化的世界上还是那几个殖民地国家的语言占据主流,就是一个很明显的外向型的表露,但是呢,这样做也同样有着无穷的弊端,那就是虽然语言和文字是一样的,但由于双方之间的文明完全不同,这些被征服的殖民地即便过了几百年,也依然不会融入到那些殖民的宗主国之中去。

换句话说就是这些殖民地之中的子民们,他们永远都觉得我们就是这里的人,比如说是巴西人是美洲人,而宗主国是欧洲人,我们是不同的文明,只不过我们被他们征服罢了。

既然大家都不是一家人,那么只要等到这些宗主国有朝一日势力变得弱小之后,殖民地的独立就是可以预见的事情了。

赵括既然吸取了这些殖民地的教训,那么他所做的其实就当然会和这些殖民地的家伙们不一样的。

赵括所采用的其实是华夏民族在历史上扩张的经验,虽然说华夏民族并没有建立殖民地这种东西,但是别忘了归根结底,华夏民族真正的核心区域其实也就是中原地带罢了。

华夏民族能够从中原一路扩张到后世的960万平方公里,并且凭借着文化的认同,让这960万平方公里之中的绝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真正的华夏人,这里面的手段比起那些殖民地国家,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

通过武力所带来的认同,只能够是表面上的认同,绝对不可能会成为内心的认同,只有通过文明把这些人全部都吸收进华夏人中来,让他们都发自内心的相信自己是华夏人之中的一员,这样才能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天下大同。

至于皮肤还有血脉,这种东西,对于赵括或者说对于华夏文明而言并不是那么重要。

说难听一点,几十万年之前大家都是一起从非洲走出来的智人,大家的祖先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因为居住在不同的纬度,居住在不同的气候之中,所以说肤色和血脉才慢慢的出现了分别而已,既然大家都是同一个老祖宗,你讲这些外在的东西来寻找优越感真的是比较愚蠢。

听完了赵括的话之后,毛遂这才恍然大悟。

“一直以来臣都不知道为什么陛下能够做出那么多正确的同化决定,但是现在陛下这么一说臣就明白了,看来宗教确实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东西,也指导我们去特殊的进行对待。”

赵括听完毛遂的话,之后也是微微点头,对毛遂的理解表示了认同。

道理这个东西其实只要说出来的话,大家不是傻瓜都能够明白他的意思在里面,但是呢,真正做到能够去发现这个道理的人往往没有几个。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说开拓者是很重要的,因为开拓者开辟的是一条崭新的,别人从来没有走过的道路是真正意义上能够引领全社会前进的。

赵括长出了一口气,对着毛遂说道:“其实这个事情也是朕的一些想法和尝试,你要说它究竟是对是错,现在还为时过早,但不管怎么说总是要有人来做这些事情的,我们不能做事,这一片土地上的人们一直把我们看作是征服者,一直在心里想着有朝一日怎么反抗,我们这样绝对不行。

我们必须要让他们在不久的将来发自内心的认同华夏,发自内心的觉得自己是一个华夏人,发自内心的愿意为华夏作出贡献。

只有这样,我们大汉国的统治才能够在这些土地上长治久安,明白了吗?”

赵括一口气说完这么多话之后,他也没有继续去看毛遂,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不远处的马兴德。

赵括有一种感觉,这个年轻的活佛或许就是大汉国能够真正同化佛教的关键所在。

很多东西都是这样,只要你内部出了一些幺蛾子,那么瓦解就会在所难免。

马兴德,你可不能辜负朕的期望啊。

第1276章 对佛教的改革

正如赵括所料想的那般,在做完了这一场法事之后,马兴德陷入了沉默之中。

很显然在这之前马兴德是孔雀王朝的皇子,所以说他看的事情其实都是站在孔雀王朝的角度上去看待的,这样一来的话即便他是所谓的活佛,但心中依然不可避免的会偏向孔雀王朝。

这种偏向会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马兴德看到孔雀王朝的敌人被杀戮的时候,他的心中多少是有些无动于衷的,因为他屁股只是坐在孔雀王朝这一边的。

但是现在当他亲眼目睹到孔雀王朝在别的国家的进攻下,如何的土崩瓦解,如何的不堪一击,那些想要为孔雀王朝拼命的人,是如何轻松的被击溃和杀死,这一切对于他来说依然还是构成了非常大的挑战和冲击。

要知道马兴德毕竟也只是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而已。

如果是在后世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他经历过网络上那么多爆炸信息的轰炸,他早就已经在心中有了一个自己的想法。

但是在这个时代,马兴德没有那么多的渠道去获取信息,他所知道的只是孔雀王朝内部的一些消息,还有就是来自于佛经上的知识。

坦白的说,他的见识其实是比较短浅。

当然了,即便是赵括眼中的见识短浅,那也是要远远超过孔雀王朝的绝大多数人,这个短浅只是相对而言的短浅。

虽说当马兴德碰到这么巨大的冲击的时候,他肯定会有些无所适从,但正所谓不破不立,当马兴德经历过这种世界观的重塑之后,它就会有两种可能性。

第1种就是走向赵括和大汉国的对立面,实心塌地地发动叛乱,想要恢复孔雀王朝的荣光。

第2种的话就是赵括所希望的那一种,他会主动地投入到大汉国之中来,希望能够帮助大汉国用更加温和的方式来征服孔雀王朝,从而达到让孔雀王朝的子民们能够死伤更少。

不管怎么说,赵括都觉得这个马兴德是一个聪明人,聪明人终是应该做出聪明的决定。

只需要给他一点时间就好了,当然这个时间也不会太长,如果等到赵括征服了整个南亚次大陆之后马兴德依然还没有做出聪明的决定,那么赵括就得亲自出马,好好的对这个佛教来一波改造了。

历史上佛教的自我革新其实就出现过很多次,最典型的就是大乘佛教的出现,直接把马兴德这些原始的佛教徒贬斥为小乘佛教。

第2天,赵括率领着大汉国的兵马,浩浩荡荡的南下。

毛遂很快就报告了一个消息。

“启禀陛下,那个马兴德并没有跟上来,而是留在了那座城市之中,要不要派人监视一下他?”

赵括想了想之后,笑着摇头。

“没有那个必要,如果他真的想要反对朕和大汉国,那就让他去吧。”

对于赵括来说,他毕竟是征服者,是拥有着无可争议的武力优势的。

首节 上一节 887/9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开局一把加特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