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回到战国当赵括

回到战国当赵括 第92节

想要做到这一点,赵括就必须要掌控权力的巅峰,让整个华夏族人在自己的麾下,跟随着自己的旗帜前进。

今天就是赵括向权力攀登的一个重要日子。

君候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一个爵位而已,赵括还能够从此光明正大的拥有三千人的私军!三千私军听起来好像不能做些什么,可是三千蚩尤军呢?

赵括可以用三千蚩尤军去对抗十倍的步兵,而且还有信心战而胜之!在陆续封赏和提拔了许多赵国大臣官员之后,这一次的大朝议也就宣告正式结束。

在大朝议之后,赵括被太后让人留了下来。

又一次进入后殿,赵括的心中依旧有些不够淡定,尤其是在想起之前太后那种柔软的眼神之时。

但让赵括有些惊讶的是太后并不在殿中,殿中只有刚刚出任赵国太师的成国君韩徐为一人。

韩徐为年纪比廉颇还要更老一些,满头的白发,不过精神看上去依旧健旺,属于那种一眼就觉得是长寿老人的类型。

“成国君。”

“武信君。”

两人见礼完毕,赵括问道:“不知太后何在?”

韩徐为微微一笑,正色道:“不瞒武信君说,这一次是老夫拜托太后,想要和武信君面对面的来一次私人谈话。”

赵括心中一动,问道:“若是成国君到访本侯府上,本侯随时欢迎。”

韩徐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颇为响亮:“有些事情还是提早说清楚比较好。

武信君,老夫需要你的帮助。”

韩徐为的开门见山多少让赵括心中增添几分好感,但赵括并没有立刻做出回答,而是问了韩徐为一个问题:“为何成国君要选择本侯?”

韩徐为摸着颌下白须,不紧不慢的说道:“老夫研究过武信君很长时间,坦白说,武信君你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对象。

你的性格过于直接,为人棱角过于分明,在有些事情上总是有着莫名其妙的坚持,甚至为此而得罪大王,冒上性命风险也在所不惜。

和这样的你结成盟友,很容易就会被你拉到一些奇奇怪怪的旋涡之中去。”

赵括有些好笑的看着韩徐为:“但成国君还是第一个就找上了本侯。”

韩徐为摊开双手,笑道:“没办法,谁让平原君和蔺相如都是老夫的敌人呢?

二十年前他们给老夫的教训,老夫现在可都没有忘记呢。”

赵括平静的说道:“政治上哪里有永远的敌人呢?”

韩徐为点了点头,道:“话确实是这么说,但老夫就是不愿意和他们重归于好。

另外,和武信君结盟虽然有些麻烦,但也有一个好处。”

赵括问道:“什么好处?”

韩徐为道:“像你这样的人,一般不会随便背叛盟友。”

赵括怔了一下,然后笑了起来:“这倒是真的。

不过如果我被盟友背叛了一次,那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再相信这个盟友了。”

韩徐为笑道:“老夫认为武信君的想法非常不错。”

赵括笑了笑,道:“还有什么事情吗?”

韩徐为道:“所以,武信君是同意了?”

赵括想了想,道:“本侯并不希望和成国君成为敌人,但眼下本侯也并不想和平原君决裂。”

韩徐为或许确实很得太后的信任,但赵括毕竟和韩徐为完全没有接触过,当然不可能会因为对方的三言两语就改换阵营。

更何况赵括现在已经拥有能够自己建立势力和其他人分庭抗礼的能力,又凭什么给韩徐为当小弟?

韩徐为笑了笑,似乎对于赵括这样的回答并不意外:“老夫知道,这是因为武信君和老夫并不熟悉,等到过一段日子之后武信君就会明白和老夫合作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主意。”

赵括十分干脆的说道:“那就等一段日子再说。”

韩徐为的眉头微微抖动了一下,道:“武信君应该知道太后和大王对老夫的信赖,只要能加入老夫这边,那么等到将来老夫死去之后,武信君便是太后和大王最信赖的人了。”

赵括沉默片刻,十分认真的说道:“本侯无论何时何地,首先想的都会是大赵百万军民和华夏千万百姓,和我站在哪一边没有任何关系。”

韩徐为有些失望的叹了一口气:“看来武信君是不愿意站在老夫这边了?”

赵括看着韩徐为,淡淡的说道:“本侯已经说过了,本侯不想和成国君你作对,但同样也不会和平原君决裂。

谁做的事情对大赵有利,本侯就会支持谁。

就这么简单。”

韩徐为深深的看了赵括一眼,道:“老夫明白了。”

赵括站了起来,朝着韩徐为拱了拱手,又朝后殿的内堂附身行了一礼,然后离开后殿。

赵括刚刚离开,太后韩姬的身影就出现了。

“成国君觉得武信君如何?”

韩姬问道。

韩徐为笑了笑,道:“和老臣事先预想的情况差不多。”

韩姬明显有些忧虑:“但他似乎并不愿意站在我们这一边。”

韩徐为笑了起来:“太后,老臣的想法恰恰相反,赵括其实已经站在我们这一边了。”

韩姬睁大一双妙目,有些疑惑的看着韩徐为。

韩徐为笑着解释:“赵括不是说了吗?

他会站在对大赵有利的一边。

太后您和大王乃是大赵之主,难道会反对任何对大赵有利的事情吗?

只有平原君和蔺相如这些人,才会因为一己之私而反对一些对大赵有利但对他们无益的事情。

所以,赵括就是和我们一边的。”

韩姬思考了好几秒钟才明白了韩徐为的意思,笑道:“那就好,老妇其实也是个见识浅薄的妇人罢了,一切就都有劳成国君了。”

韩徐为脸色一正,恭敬的对着太后道:“请太后放心,既然老夫如此信任老臣,老臣定然会殚精竭虑辅佐太后和大王,不让任何有不轨之心窥视我大赵宗庙神器之人得逞!”

第150章 攻秦计划还要再议?

“韩徐为是回来报仇的。”

坐在马车之上,赵括沉思半晌,得出了这个结论。

当一个人把个人仇怨放置于国家利益之上的时候,他就会做出很多可怕的事情。

韩徐为刚才在会面的时候话里话外指责平原君和蔺相如有可能会因为一己之私而损害国家利益,但赵括觉得韩徐为将来其实也很有可能会做出类似的事情,甚至更加过分。

想到这里,赵括不由叹了一口气。

根据原本的计划,明年开春之时赵括就应该率领大军向秦国河东郡发起进攻,可现在因为赵王的病逝和韩徐为的回国,这件本该板上钉钉的事情现在是否还能顺利进行下去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马车不知何时缓缓停下。

“君候,府邸到了。”

外面传来了许历激动的声音。

曾几何时,许历也曾经恭敬的称呼过另外一个男人为“君候”,如今,那个男人的孩子赵括也在许历的陪伴下又一次得到了这个所有臣子们梦寐以求的称号!一门双君候,而且并非是王族近亲,这在整个战国时代绝对是屈指可数,难有人及!所有赵府家臣齐聚马车之前,朝着刚刚走出马车的赵括俯首下跪:“臣等,见过君候!”

这一刻,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带着无比激动的光芒。

二十六岁的君候并不是没有,很多诸侯国的王子们刚刚出生就被封做君候,但是像赵括这样完全凭借对国家的贡献而在二十六岁的年纪成为君候的,整个春秋战国时代仅此一人!前无古人!这一刻,所有人都以自己是赵氏府中的一员而感到无比自豪!不远处,赵母早已经热泪盈眶,赵括的两名妻子抱着孩子,四只美目紧盯赵括,无数星光闪烁。

赵括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朝着面前的一切张开双臂。

“今日府中大开宴席,所有人不醉不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一夜,赵府成为了欢乐的海洋!第二天早上,当赵括带着宿醉的疼痛,小心翼翼的将身上的两名妻妾放好并盖上被子,然后走下床榻的时候,突然腿一软,一个踉跄险些跌倒。

男人和女人的战争中男人永远都是劣势,尤其是当对手是两个女人时这场战争的结局更是提前注定,即便赵括是当世军神也没用!顶着浓重的黑眼圈洗漱完毕,刚刚吃完早餐的赵括迎来了宫中来使。

“武信君,太后召您入宫,商议明春伐秦一事!”

赵括心中微微一凛,暗叫来得好快。

半个时辰之后,赵国龙台王宫大殿。

太后带着小赵王坐在最上首,接下来是平原君赵胜,而在平原君赵胜的对面那个原本属于蔺相如的位置如今则被韩徐为给占据,再接下来才是蔺相如,然后就是赵括!赵括第一次在国事会议之中超越了廉颇,坐在了七名赵国重臣之中第四的位置。

在赵括之后,则是廉颇、平阳君以及周少奋。

这就是如今赵国政坛最新的政治势力划分。

太后韩姬今天头戴一个类似于后世隋唐幂篱的东西遮住了脸颊,只有那听起来颇有些清脆悦耳、和这种严肃的军国大事场合不甚相符的声音传出:“今日之所以召集诸卿,乃是为了商议明春攻秦一事。”

平原君作为赵国相邦,理所当然的第一个开口接腔:“攻秦之事乃是先王在世之时所制定,太后此意莫非是想要取消这一次的攻秦之战?”

平原君的声音之中多少带着几分质问,因为攻秦一事当时在商议的时候是得到平原君为首的公族派全力推动,以赵括驳倒廉颇等人而最终得以通过的。

韩姬的声音微微一顿,随后音调扬起几分:“老妇身为妇人,对于这些军国大事并无太多了解,只是如今先王刚逝,大赵是否需要先安稳一两年再行征伐呢?”

仅仅一问一答四句话,某种隐隐约约的火气似乎就已经在大殿之中蔓延开来。

赵括略微有些惊讶的看着平原君,不知道这位往日颇为淡定的君候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表现出这样的态度。

一上来就和太后刚正面?

韩徐为咳嗽一声,不紧不慢的开口了:“老夫觉得太后所言极是,大赵如今毕竟是新旧交接之际,还是先缓一缓,等过个一两年再继续征伐也不迟。”

韩徐为的话并没有让赵括感到任何的意外。

韩徐为当然会站在太后这一边,赵括甚至怀疑这一次对伐秦之时的廷议就是韩徐为建议太后召集的。

但下一刻,让赵括有些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蔺相如同样淡淡的开口道:“太后、太师所言确实有理。

如今已经是冬天,距离开春不过短短一两个月时间,想要在这一两个月之内走完整个新旧交替程序绝非易事。

不如先取消这一次的伐秦动议,等到明年或者后年准备好了再行讨伐也不迟。

听着蔺相如的话,再看着平原君越发难看的神色,赵括突然明白了过来。

很显然,平原君一定去找过蔺相如并希望能够和蔺相如再度联手把韩徐为赶走,但结果嘛单单听蔺相如说的那些话就明白了。

不妙啊。

首节 上一节 92/9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开局一把加特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