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开局被李世民,全城通缉

开局被李世民,全城通缉 第21节

自己出马,肯定三下五除二便会搞定。

“其实啊,隋炀帝之所以三次出征皆失败,用九个字就可以尽皆概括出来。”

楚笙喝了一口酒,在四人崇拜的眼光下继续开口说道。

“第一,天无时,第二,地不利,这第三吗,就是少人和。”

“所谓天无时,因为在隋炀帝时期,隋朝已经开始出现外祸和内乱。”

“这外祸就是当时隋朝虽然国力强盛,可是立国时间较短,周围的政权却是都有数十年,甚至是数百年的政权。面对隋朝这一强大的国家,他们只是口服心不服。所以对隋朝边境的侵袭和骚扰,从来未曾间断过。”

“为什么侵袭和骚扰边境啊,因为隋朝物资丰盛啊,再则就是试探隋炀帝的态度和反应。这样的事情在隋炀帝御驾亲征高句丽的时候,表现的尤为频繁。可以说,隋炀帝还未到前方的高句丽,隋朝后方已经开始不稳了。”

“咱们再说说这内乱啊,由于隋炀帝这个人啊,贪图享乐所到之处,地方官员和百姓,那是苦不堪言,因为隋炀帝对饮食和游玩的要求档次比较高啊,你这菜肴要给我准备最好的,美酒也要准备最好的,就连当地的美女,也要给我献上来啊,真是荒淫无道啊。”

“再有一个隋炀帝的失策之处,就是大力赏赐周边番邦异族,而且还动不动就重金厚赏,长此以往就导致了隋朝国库的空虚。”

“内部不和,外部不稳,隋炀帝在自己羽翼还未丰满的时候,还没有完全消化立国之后胜利的果实的时候,没有吸取前秦的经验和教训,发动如此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实属不智啊。”

楚笙说道这里自己都摇头叹息起来。

大隋原本是一手好牌,可是隋炀帝硬生生的拿着俩王和四个二,硬是斗地主给斗输了,一把好牌打的稀烂,楚笙不叹息才怪。

“楚公子,您接着说。”

李世民起身拎起来酒壶,就开始斟酒。

这次他阻止了程咬金要抢酒壶的动作。

李世民已经决定了,一定要为仙人斟酒一杯,因为刚刚他已经受益匪浅了。

就连宰相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也都是双目精光闪烁。

这二人尽是无比聪慧之人,被楚笙一番分析之后,顿时都是毛塞顿开。

楚笙对老李给自己斟酒的态度,感到非常满意。

“老李啊,今日本公子难得有此雅兴给你们四位,畅谈一番,自然是要接着说下去的。”

“这第二败,就是地不利。”

“何为地不利啊,一是对气候的极度不适应。高句丽可不是像咱们中原的土地,哪里气候寒冷,阴暗潮湿,隋朝的将士们到达高句丽以后,还未开战便已经先败了一成,那地方叫一个冷啊。别说是人了,就连战马都冻的瑟瑟发抖,这仗怎么打?若是隋炀帝提前做好了准备也可以啊。”

“可是,隋炀帝提前准备不足,也可以说当时也无法为大军提供好的准备条件,久攻不下更是让大部队,受到了高句丽严寒天气的影响,很多战士都被冻伤了手脚,冻伤了耳朵。这样不仅大大消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而且还在军中造成了非常不好的负面情绪和影响。”

“士兵们会说,将军啊,我好冷啊,能不能给件棉衣保暖啊?”

“将军也想给啊,可是将军也没有保暖的衣服啊,将军就会把信息传达给隋炀帝。”

“隋炀帝可不管三七二十一,因为他不冷啊,他可是穿着虎皮大衣的,那家伙,暖和的很。”

“隋炀帝想当然的以为,让士兵们打起仗来,跑去步来,运动起来就暖和了,实在是失策啊。”

“还有一点尤为重要,那就是将士们的给养和辎重严重不足。”

“隋炀帝三次讨伐高句丽,每一次集结的将士们,都在百万之上。”

“按道理这是没有不胜的道理的,可是隋炀帝为何偏偏就没有得胜?”

“就是因为这给养和辎重供给不足啊,隋炀帝每日发一军,军队要四十余日才出发完毕,这是多么漫长和庞大的军队啊,前后绵延上千里。如此漫长的队伍,已经完全成了顾头不顾脚的散兵游勇。后面的供给后勤队伍,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他们送往前线的物资,多次受到沿途游牧民族的侵袭和洗劫,供给不足,气候不适,也是导致隋炀帝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是隋炀帝在既不知己,也不知彼的情况下,考虑不周,贸然出兵,实在是让人感到叹息啊。”

“再加上,国内因为三次出征高句丽而劳师动众,横征赋税,已经到了百姓们无法忍受的地步。”

“三征高句丽,历时三年,整个国家已然疲惫到了极点。”

“天时地利人和,隋炀帝尽皆失去,大隋朝离灭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楚笙端起酒杯,再饮一杯酒。

可是,竟然没人给他斟酒了。

因为李世民等人,尽皆被楚笙的言论给惊呆了。

满打满算,在隋炀帝出征高句丽的时候,这少年郎也就是个懵懂未知的孩子。

可是,他竟然将一切看的透透测测,而且这一针见血的分析,就像是亲眼看到的一般。

这样的人,不是仙人是什么?

第0020章接下来咱们说说当今皇后吧

楚笙扫视一眼,震撼发呆的老李等人。

美滋滋的喝了一口酒。

怎么样?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让我给你们讲历史,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不然那么多历史书和历史小说,岂不是白看了。

“老李啊,刚刚本公子说的都是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的不足之处。”

“其实隋炀帝讨伐高句丽的目的是正确的,出发点也是正确的,只不过是他这个人啊,眼高手低,太爱显摆了而已,若是真的三军用命,哪里用的上三次出征,第一次那113万大军,便可将高句丽夷为平地。”

“首次出征将士们精神头足,士气也是高昂啊,高句丽和我们中原相比,毕竟是个弹丸小国,前方将士攻城略地,可是后方的隋炀帝不干了,他下旨必须等他亲自到了,亲自看着高句丽向他投降。”

“好家伙,这圣旨一下,将士们也就不敢继续攻城略地了,就这样让失败的高句丽有了喘息的机会,这一道圣旨挽救了无数高句丽士兵和百姓的性命啊,可是代价却是隋朝将士们无数生命的付出。”

“不过也好,若不是他的昏庸,怎么会有如今的大唐呢?”

“所以,本公子以为这也算是他的一份另类的功劳吧。”

“··············”

楚笙不知道的是,对面的老李此时心里就像是波涛在翻滚啊。

李世民现在恨不得,立即将楚笙请到朝中为官。

这样的人才,不,这样的仙才他太需要了。

不过李世民也知道,这事是不能强求的。

李世民桌子底下的脚,狠狠的踢了还在发呆中的宰相房玄龄一下。

宰相房玄龄一个激灵清醒过来,刚刚他也被楚笙的言论给震惊了。

这分析的太客观,太精辟也太彻底了。

让房玄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不过既然挨了陛下一脚,房玄龄就知道是什么事情了。

“楚公子刚刚所言,真是字字珠玑啊,房某受教了。”

“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楚公子,既然隋炀帝如此昏庸无道,接下来,楚公子该聊聊当今陛下了吧。”

“老房,莫要心急。本公子还没有说完科举的事情呢。”

“刚刚本公子不是说了,隋炀帝干了三件大事吗?这科举就是最后一件大事了。”

“对,对,对。还有科举,楚公子继续说说这科举的事情。”

李世民一脸激动和期待的表情。

楚笙对于老李等四人的表现很满意啊。

于是继续开口娓娓道来。

“这科举制度,起源与南北朝,可是就是这个隋炀帝,在科举制度上进行了改革和发展。”

“这一点他的功劳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值得咱们几个在这里高谈阔论一番的。”

“首先,科举制度改变了朝廷的用人制度,使得肯努力,有才识的青年才俊,有机会通过科举进入朝堂,这打破了世家贵族垄断朝堂势力的弊端。”

“老李,你们几个试想一下,一个帝王啊,朝堂之上尽皆是世家贵族子弟上朝为官。”

“老李,若是你是陛下,你心里会安心吗?你晚上能睡的安稳吗?你能保证他们都听你的话吗?是不是这帮人随时都有造反的可能啊?”

楚笙话音落地,李世民手里的酒杯一个哆嗦,差点就翻倒在酒桌上。

楚笙的话,一字一句都说在了他的内心深处。

也是他曾今最为担心和害怕的事情。

就算是如今,也时刻不敢掉以轻心。

“楚公子,所言甚是,若是如此,真的是让人寝食难安。”

李世民尴尬的苦笑着回应道。

“所以说吗,隋炀帝还是有不少功劳的,包括修筑长城,虽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即便是如此,此举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不可谓不重大。”

楚笙想起千年以后依旧闻名于世的长城,心里不仅感慨万千。

若不是隋炀帝再次重新修建一次长城,后人们也许就看不到这巍峨壮观的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了。

历史不应该只记得秦始皇修长城。

若是没有隋炀帝再一次大规模的重修和补建。

说不定这万里长城永不倒,最终只会成为一句空话而已。

“楚公子,这隋炀帝的功过是非,楚公子讲解的非常详细也分析的非常透彻。”

“现在是不是该说说这当今天子的事情了。”

李世民厚颜无耻的开始自荐起来。

而且再一次亲自为楚笙斟酒。

因为他太渴望得到楚笙的评价了。

而且从他对隋炀帝的评价里,李世民隐隐约约的感觉到,楚公子对自己的评价,应该会略好一些。

这让李世民内心想想,都感觉有些激动起来。

楚笙闻言,微笑着端起酒杯。

首节 上一节 21/2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