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秦时漂到失联 第254节
白川还不信邪,诚然,他看到黄石天书之上的文字,没有产生什么感悟,但此天书若真是按楚南公所言,乃是神人所授,来自于另一个世界。
它从轩辕黄帝至今,不知道传承了多少年。
此天书却未曾腐朽。
毫无疑问,其上蕴含了一股神秘的力量。
既然无法从文字本身看出丝毫的玄妙,那就略过文字,直接从天书本身下手。
更重要的是,楚南公说过,黄石天书乃是道的载体。
此言若是真的,白川或许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感悟黄石天书。
在道家天宗拜师仪式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流程,称之为——悟道,所谓的悟道,就是感悟天地之息,与天地建立联系。
而白川的修行,从一开始,就是念力与天地之息建立联系。
这岂非是和悟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白川念力透出身体,向着黄石天书缓缓而去,此刻,他想要效仿感应天地之息一般,和黄石天书建立联系。
随着白川念力接触到黄石天书本身,渐渐的,隐藏在黄石天书之内的神秘力量受到外力相激,顿时开始复苏,一缕金色的光芒出现在黄石天书之上,霎时间,不大的大厅尽皆被金色光芒所笼罩。
隔壁房间之中,楚南公正在安睡,忽而察觉到动静,猛然睁开眼睛,看向了隔壁的方向。
“他这是……激发了天书的力量!”
楚南公的神情有些凝重,作为黄石天书的上一任主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天书之中藏着怎样的力量。天书并非此界之物,其内蕴涵着上界神力,当年黄帝在绝境之中获得天书,一朝顿悟,从而击败了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逆转绝境。
太公望正是在岐山得到这本天书,才一夕得道。
然而,无论是黄帝也好,太公望也罢,在得到天书之前,本身就实力不俗,他们能够在一夕之间领悟天书,是因为他们本身的力量就足以勉强抵御天书之中神力的冲击。
若是无法抵御其内神力冲击,而冒然激活其内的力量,只会率先遭受到反噬。
楚南公当年初得天书之时,就是和白川眼下一般,冒然将神魂和力量寄托于天书之上,妄图窥视天书的本源之力,而后天书之力反噬,让他足足修养了许久才恢复过来。
且他能够恢复,也幸亏阴阳家之内藏着修复神魂的办法。
经历了那一茬之后,他此后参悟天书,再也不敢冒然去激活天书之中的本源之力,而是小心再小心的慢慢参悟,从窥视本源,转为从天书的外在来窥视其核心的力量。
虽然见效很慢,但多年下来,他终究是窥视到了只鳞片爪!
“接下来,你恐怕有得受了!”
楚南公的嘴角流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先前在旷野之中的那一战,白川在他的身上留下了一些伤,他这老胳膊老腿的,眼下身子骨还痛得不得了,现在白川也要尝尝受伤的滋味了。
大厅之中,当白川以念力浸入黄石天书之中,激活了其内隐藏着的力量之后,金光乍现,霎时间,白川只觉得有一轮太阳出现在了大厅之中,这轮太阳散发着无尽的炙热与高温,他的念力在这股力量之下迅速消融,继而这股力量又向着他的身躯席卷而来。
白川神情微变,没有丝毫犹豫,当即散发出更多的念力,同时通过气海雪山之中的窍穴来与天地相呼应,勾动天地之力,来阻挡天书之中的力量。
啪!
楚南公木屋的木门顿时破开,猎猎狂风从屋外吹来,浓郁的天地之力涌来,在白川念力操纵之下,在他的身体周遭凝聚成一重又一重的气罩。
金光炙热,气罩层层破碎,又有更多的天地之力涌来,形成新的气罩。
房间之中的楚南公初时都做好了看白川笑话的准备,眼下,感受到隔壁的动静,又不禁呢喃了一句,“果然厉害!”
他此时也反应了过来。
白川可不是什么等闲角色,这位可是连掌握了天书之力的他都击败了的人。
毫无疑问,单论实力,白川已经站到了这个世界最顶端。
唯一让楚南公好奇的是,白川究竟是怎么修炼的,年纪轻轻,就拥有如此实力,天赋异禀也没有这么离谱吧!
天地之力在白川念力的操纵之下,不断的和黄石天书之中的力量碰撞。
也不知道黄石天书之中究竟是怎样的力量,过了这么多年,历经数任主人,其中的力量不仅没有在岁月之中消弭,反倒是越发强横。
白川只能够勾动天地之力来阻挡着它。
也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就在白川那强横到了极致的念力快要消弭殆尽,感觉到几分疲惫之时。
忽而,自黄石天书之中散发而出的力量蓦然消失,照亮着整个房间的金色光芒也是一敛。
“力量消弭殆尽了?”
白川精神疲倦,如此想着。
而后,他只觉得自己的神魂被另一股力量硬生生的拽出,继而落入了黄石天书之中。
就像是一颗石子落入平静的水面之上,涟漪四起。
黄石天书之上,也是散发出了另一股截然不同的力量。
白川只觉得自己来到了另一方天地之中,眼前所见的景物,亦是截然不同。
他总算明白黄石天书上的金光为何会敛去。
并非是消弭殆尽,更可能是他通过了天书的考验。
继而,他又认真的凝望起了一切。
眼前景象变幻,他看到了……天地之开辟!
第453章 淮阴
楚国疆域广阔,天下虽大,半入于楚并非是一句虚言感叹,而是事实。
它可能不是当今天下七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但如果论及幅员辽阔,那么楚国自当当仁不让,同样的,广阔的国土也使得楚国和天下大半国家接壤,可以说,除了靠近匈奴、东胡,处在中原边境地带的赵国、燕国之外,楚国的国土和齐、韩、魏、秦四国皆是连在一起的,而因为国土比邻的缘故,使得秦国在覆灭韩国、魏国之后,楚国的处境一时间变得极为尴尬。
因为大半国境和秦国接壤的缘故,想要在漫长国境边界阻挡秦国入侵,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一件事,且战线拉得太长,反倒是会令自己的兵马变得分散起来,从而被秦国逐个击破。
故而身为楚国上柱国、大将军的项燕想出了诱敌深入的计策,暂时性放弃一些城池,引诱秦将李信深入楚国腹地,而后两面夹击,一波带走所有的秦军。
奈何人算不如天算,最终还是秦军的层次更高,导致项燕的计谋不仅没能够得逞,反倒是误了自己的性命。
也是在项燕死后,在王翦、王贲、李信统率之下,共计三十五万大军,于淮水附近,阵斩数万寿春方面贵族募集而来的大军,又俘虏数万。
虽然秦军一方也有战损,但经此一役,战争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了起来。
而后,王翦没有继续前进,而是驻兵于淮水附近,未曾贸然渡过淮水,向着寿春方向进军。
看起来,他似乎有些谨慎,但若是熟悉王翦作战风格的话,就能够理解,王翦从不打没有把握的仗,此番突然变得谨慎起来,只为了寻找机会,一波将楚国覆灭。
就在秦楚两方大军积极备战的时候,在云梦泽中待了许久,参悟了一段时间天书的白川也是准备离开了,他此前没有来过楚国,眼下准备在楚国转转。
不过他离开的时候却不是一个人。
多的那个人正是楚南公。
楚南公隐居云梦大泽多年,每日里除了在野外狩猎觅食之外,更多的时间还是在云梦泽属于自己的木屋之中参悟他偶然得到的那卷天书,如今天书已经被白川所夺,他继续留在云梦泽中也没有任何意义。
眼见白川要离去,他索性也离开这茫茫云梦大泽好了,正好秦楚一战也到了关键性的时候,他虽为阴阳家太上长老,却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楚人。
白川准备在战争短暂的平和期在楚国转转,他何尝不想,毕竟这里是他的故国,眼看故国要遭受战争的洗礼,他的心情或多或少都有些复杂。
河之南为阴,淮南的淮阴之地,在商周时期称为东夷、淮夷。
春秋末年,它属于吴国。吴被灭后又落入了越国的手中,再后来,楚国屡侵泗水流域,淮阴归属时越时楚,后来终属楚。
不过眼下,它随着战争的进行,已经算是落入了秦国手中。
白川和楚南公离开云梦泽,一路辗转之下便是来到了这淮阴之地。
对于此地,白川有些熟悉,当然,他熟悉的也只是这里的地名罢了,毕竟是那位兵仙韩信的故里,韩信发迹之后就一度被封为淮阴侯。
对于其余的,他其实还没有楚南公这位在楚国待了多年的人了解淮阴。
此番,随着他和楚南公一道来到淮阴,只能说,眼前所见……略乱。
沿途之中,流寇四起,各地官府也失去了过往的统治力,甚至有流寇直接杀官自立,有碍于此,途中也多了许多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流民。
对于这样的场面,白川并不陌生,甚至见过很多回。
只能说这是在战争的大背景下,黎民百姓生活的一个小缩影罢了。
对于此事,白川也无能为力,只能随手除掉一下暴虐一方的暴徒。
同时他也能够理解秦国攻下的淮南之地为何会出现如此乱象。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王翦将大军聚集,准备和楚国进行最终决战的缘故,秦国目前也没有什么心情治理淮南下属的一些县城,那些平民们只要在这种时候不掀起动乱,反抗秦国的话,秦军也懒得理会他们。
只要等到彻底覆灭楚国后,自然会有秦国的官员来对这些地区进行整改、治理。
一路在淮阴之地走过,途中见识了种种乱况,直到来到某地,楚南公脚步蓦然一顿,神情也是出现了一丝复杂。
白川注意到了这一点。
一路上,他和楚南公虽然为伴,但从始至终,楚南公都是一副局外人的样子,哪怕亲眼目睹了那些恶徒的行径,他也是无动于衷。
哪怕楚国是他的故国,那些遭受苦难的人皆是他的故国之人,但在此之外,他还是一个阴阳家的人。
阴阳家,除了寥寥例外之外,大多数修的都是无情道,似楚南公这等实力强横之辈,一颗道心更是稳若铁石,是很难为外物所动容的。
更通俗的说法是,曾经亲眼目睹过长平之战惨状的楚南公,对于这些平民的悲惨遭遇,是没有任何兴趣。
也是碍于此,白川注意到楚南公神情变化的时候,才会有些诧异。
“此地对老先生有些特殊?”
楚南公悠悠一叹道:“多年前我途经此地,曾遇到了一名少年,教导了他一些兵法……如今故地重游,难免有些感慨。”
“哦?”
白川有些好奇,“兵家有四势,分为兵权谋、兵阴阳、兵形势、兵技巧。世人只道阴阳家的阴阳术诡异而强大,却不知阴阳家亦是兵法大家。”
“楚南公老先生不传授此人阴阳术,独独传授了他兵法,想必此人乃是兵家奇才!”
楚南公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深深的暼了一眼白川道:“除了阴阳家的兵法之外,我将六韬也传授给他了!”
六韬,乃是太公望从黄石天书之中领悟的无上兵法,楚南公能够获得黄石天书,会知晓六韬也不足为奇。
又是淮阴,又是六韬,白川难免会多想,略作沉吟之后,又向着楚南公问道:“不知道当年老先生所遇到的那名少年如何称呼?”
楚南公有些疑惑白川这个问题,但还是给出了答案。
“他名字和你们秦国此番征伐楚国的大将李信一样,名信,全名韩信!”
淮阴,韩信!
第454章 韩信
韩信,白川对这个名字自然不陌生,甚至于他对淮阴之地会熟悉,正是源于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