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秦时漂到失联 第266节
没有丝毫的征兆,伏念挥动了手中的太阿剑。
剑光煌煌,既有王道之威严,又有圣道之高妙,剑光所过之处,更有一种天地之大,皆被此剑笼罩的感觉。
白川原本是没打算和伏念交手的,但既然对上了,就算是出于对伏念的尊重,也得认真对待一番,感受着天地的变化,他眸光不禁微微闪烁。
“这就是圣王剑法吗?”
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
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
太阿剑本就是传世之名剑,其内自有一股威道之意。
此剑传入伏念手中之后,伏念又借助此剑结合儒家经典,创出了一套《圣王剑法》,此剑法共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内圣、外王,又有八小篇合计七十二式,八小篇分别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被视为内圣之业,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被视为外王之业。
白川执掌影密卫,很早以前,就曾阅览过诸子百家各门各派的情报,其中就有伏念的介绍。
原著之中,伏念也曾借助过太阿剑和圣王剑法,压过了天宗掌门晓梦一头。
但对白川来说,他自来到这个世界以来,还是第一次见识到圣王剑法!
一边感受着圣王剑法的威势,白川手中渊虹随之挥动,一道道剑气从剑身飞逝而出,缥缈虚幻,带出一道道绚烂的流光,与圣王剑气相互抵消,在空中迸发出一点点细小的气旋,而后又汇聚起来,化作劲风,朝着两侧鼓荡。
叮!
两柄剑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的交击之声。
一击之后,伏念主动收剑,太阿剑那古朴的剑身之上泛出金色的光晕,在半空中形成一团金芒,迎风一抖,又演化出不知道多少重剑光,洒然而至,教人看不清虚实。
白川手中之剑挥出,剑气吞吐,凝成一条浩荡长龙,龙口张开,竟是意欲将太阿剑演化而出的所有剑光皆数吞没,气魄极为不凡。
伏念察觉到白川的动机,神情不变,手臂挥动,在前面的剑光被白川的剑光吞没之时,后续的剑光蓦然归为一道,金芒大涨,恍若九天之上的星辰,光芒璀璨,照耀万古长夜,这一剑将术、法、势熔于一炉,乃是入道之剑。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在“圣王剑法”,这一招正是唤作‘譬如北辰’!
北辰者,帝王之属,贵不可言!
白川以剑光演化而出的长龙瞬间炸裂,璀璨的剑光袭来,有若天穹之上的北辰星,人间万物,在它之下,都皆数矮了一头。
白川见状,主动放弃了以剑气、剑光对敌。
渊虹剑之上萦绕的剑气和剑光皆数敛去,整柄剑复归平凡,而后被白川轻描淡写的刺出,迎上太阿剑斩出的璀璨剑光。
哗啦!
剑光破碎,化成无数流光,继而流光再度破碎,化成了无数细小的粉尘、飞絮。
伏念眸光一凝,虽然看不清白川那一剑的虚实,但毫无疑问,这平平淡淡的一剑,却破了他的譬如北辰。
伏念手中之剑再度挥出,剑光闪烁,迅速的画出了一个圆。
剑光凝聚而成的圆飞出,不断扩大,将白川笼罩。
白川顿时只觉周围的天地之力皆数被这个圆所同化,原本悬浮在他身旁的残絮流光,也是逐渐规整了起来。
为天地立规矩!
“果然不凡!”
白川察觉到周围的变化,心下感叹。
诸子百家,各门各派,对于天地,皆有见解。阴阳家乃是以神道统天,至高神明东皇太一居于天穹之上,统率诸天星辰,所以诸多术法,皆是蛮横的掠夺天地之力为己用,这样的术法,在速成的同时,也会让修行者留下诸多隐患。
道家天宗讲究的是天人合一,人宗则是“齐物”,无论是天人合一还是齐物,都是将自己和天地放在同一级别上的。
伏念开创圣王剑法,走的则是另外一个极端。
他意欲给天地立规矩。
这一点和阴阳家统率天地的理念有些类似,却又截然不同。
儒家的理念,乃是以儒家的圣贤之说,建立起一个属于儒家的大同世界,因为在现实之中无法实现,所以伏念将其化在了剑中。
单从立意上来看,圣王剑法的立意极其不俗。
“只是,你想为我立规矩,未免也想得太多了!”
白川感受着周围天地的变化,嘴角勾勒起一丝冷笑,沛然之力从他体内席卷而出,瞬间,周围充斥的太阿剑气皆数消散。
伏念原本想要用圣王剑法限制白川,但在瞬息之间,却只觉自己周围的天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敢叫日月换新天!
第473章 外儒内法济之以道
一念之间,山河翻覆,天地倒转。
伏念以圣王剑法结合太阿剑之中那股天生存在的威道之意营造而出的大同世界瞬间破碎,周遭天地,当即变得陌生起来,一时间,伏念只觉得排斥之力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他好似变成了一名异乡异客,在茫茫天地之中,有若海中孤舟,一叶浮萍。
再看向白川,只觉对方宛若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令人仰止。
又过一息,伏念顿遭重亟,面色蓦然变得苍白起来。
张良在一旁一直观望着两人之间的战斗,才见到大师兄施展出的绝学圣王剑法,本以为大师兄和白川之间会进行一场激战,结果他怎么也没有料到,大师兄蓦然收手了。
看着大师兄伏念变得苍白了许多的面色,张良若有所思。
他心底不禁生出了几分难以置信之意。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看样子,大师兄似乎是输了!
伏念作为他的师兄,儒家掌门,有怎样的实力,张良极为清楚,除去隐居的荀师叔之外,说是当代儒家最强者也不为过。
‘连大师兄都不是他的对手吗?’
张良轻声自语。
‘他更强了……’
伏念先是如遭重亟,而后察觉到周围的那股压迫消失不见,虽然依旧不明白白川是怎么破了他的圣王剑法营造出的大同世界,但毫无疑问,他已经输了。
伏念并非是输不起之人。
于是,在张良的注视之下,他先收手,而后持剑拱手道:“白先生实力高强,伏念自愧不如!”
白川亦是收剑,淡然道:“伏念掌门过谦了,圣王剑法虽是先生自创,但依我观之,却是已经不逊色于天下间的任何一门剑法。”
‘但它依旧是为你所破……’
伏念在心底自语了一声,面上却表现得极为平静,“白先生抬举了!”
而后,伏念和白川先后收起了佩剑,白川又表现出了一手精湛至极的藏剑术,至少张良和伏念是搞不清楚白川是怎么将那么大一柄剑藏在身上的。
念及这世上奇人异士众多,他们在最初的疑惑之后,也没有穷究此事。
相较于白川如何藏剑,眼下打都打过去了,又回归到最初的那个问题之上。
伏念的答案,究竟是什么……
张良意识到这一点,不由侧耳聆听了起来。
海风吹拂,伏念看着白川,沉默了一会儿,随即给出了答案。
……
和伏念告别之后,白川离开了临海阁楼,他没有第一时间离开小圣贤庄,而是去了一趟竹林精舍。
竹林精舍之中,荀子一手持着刻刀,一手持着竹简。
早些时候,白川向他问道许久,白川固然收获匪浅,荀子同样也有不少收获,他年纪已经大了,他也不清楚什么时候就会逝去,所以在最后的一些年头里,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将一些心德感悟写成书卷,传承下去。
“你来了!”
荀子放下刻刀,看着白川,淡淡道。
白川开门见山道:“我要离开齐国了!”
并非是离开桑海,而是离开齐国,这意味着他即将踏入归途。
荀子颔首,示意知晓。
又蓦然向着白川开口问道:“你对法家怎么看?”
白川眉头微挑,有些讶然的看着荀子。
我能对法家怎么看?论及对法家的了解,谁能够及得上你荀卿啊!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教出两个法家顶尖人物的徒弟的!
不过略作沉吟了一会儿后,白川还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当今法家乃是富国强兵之道,但却非治国牧民之道。”
“哦?那在你看来,何为治国牧民之道?是墨家的非攻兼爱,还是儒家的道德礼法?亦是道家的无为而治?”荀子有些好奇。
他会问白川怎么看待法家,是有他的道理的。
对秦国,荀子的观感很是复杂,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得意门生皆在秦国任职,更因为他多年前就曾入秦考察过,对于秦国的政治他予以了肯定,说过“秦四世有胜,数也,非幸也”,但同时又对秦国重视刑法吏治,轻视仁德士君子的方略不以为然,谓之“县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
眼下,秦国借助法家之学,即将统一天下,但若是天下统一之后,依旧推行严苛的法家之治,那对于天下黎民来说,并非是一件好事。
荀子本以为白川作为秦国官吏,和其余秦国人一般,百般推崇商君的法家之说,不曾想,他竟然另有看法。
白川开口道:“在我看来,着些学说都有着这样那样的弊端,或许能够适用于一时,但却不可适用于百代。”
“你先前说的是‘当今’法家?”荀子着重点明了某个字眼。
“是的。”白川点了点头,既然荀子开了这个头,那么他也不介意回答到底,倒是这气氛莫名变得有些诡异,明明是来向荀子告别的,结果却变成了谈论国事去了。
但他还是说了下去,“以法家为本,用严厉酷法约束民众,在战争时期,可以更好的凝聚力量,形成令行禁止……所以我说这是富国强兵之道,然而,一味的酷法,却非治国牧民之道。”
“那么若让你来治国牧民的话,你又会怎么做呢?”
“对法家进行改造,让它更加适合于战争后百废待兴的国家。”
白川也是逐渐明白荀子为何会问起自己法家这个问题,而今秦国即将统一,但秦国实行的却是法家之道,一时的严厉酷法,奖励耕战行为或许能够富国强兵,让秦国在战争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一举覆灭天下诸国。
然而,天下若定,面对那些才从战火中幸存下来的民众,酷法恐会造成不利的局面。
“如何个改造法?”荀子又问。
白川沉吟了一会儿,才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采百家之所长,而补己之短,目前我的想法,大概就是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吧……”
“外以儒家行教化之功,内以法家明正法典,建立有序的秩序,间混以道家之无为,与民休养生息……”
白川平静的声音回荡在竹林精舍之中,荀子静静的听着,时而蹙眉深思,时而面露感慨,一副豁然开朗,恍然大悟的模样。
第474章 登泰山而悟道!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