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抢了虎符,逼袁绍出家 第387节
现在只剩下刘氏这一点手尾未曾解决,却正好,袁谭送过来了这个巫蛊人偶,倒是给了袁绍一个绝佳的理由。
反正,刘映多了这个巫蛊咒主的罪名,也不过是多一条死罪。
但留一个刘家的把柄在手里,却可以让自己的内宅,安稳许多。
袁绍当即收起人偶,淡淡说道:“岳丈大人近来常说庶务繁忙,有些支撑不住,不如就去朝中,做个光禄勋,好好歇息吧。”
光禄勋这个职位,在汉前中期的时候,算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官位,位高权重。
但现在,这个官位就真的只剩下清贵了,一切朝中大权尽数被袁绍的霸府所掌管。
但刘氏此刻已经无心再和袁绍争论什么,心绪已经纷乱如麻,在明白袁绍并不是针对自己之后,冷静下来的刘氏却是瞬间联想到了自己出身的刘家。
刘家子弟,还是嫡子却接触了巫蛊之术,而且还用巫蛊咒杀主公的爱妾。
哪怕不是咒杀主公,单单是这操作,也足以让刘家灭族了。
是以一时间,竟是没有听清楚袁绍的话语,下意识“啊”了一声。
袁绍皱着眉头,将自己的话语又重复了一遍之后,刘氏才终于回过来味。
所谓让自己父亲接任光禄勋,无非是袁绍已经不想再在霸府中看到刘家人的身影,要将这些“外戚”调离朝廷的中央核心。
这个光禄勋的官位无非是对外界表明一个信号,那就是袁刘两家依旧一体,只是刘家只能够享受到袁家附带的尊荣。
但想要权力,却是想都别想了。
要是放在之前,小心眼的刘氏现在肯定已经吵闹开了。
但有了刘映这条真假难辨,反正那巫蛊人偶上的字迹,在刘氏看来,的确是刘映自己的字迹没错的巫蛊罪证后。
刘氏即便有心想要为家族争上一二,也是有心无力,只好点点头:“一切就以相公的意见为准吧。”
……
若是让袁谭知道,自己让徐庶辛苦准备出来的巫蛊人偶,最后反而成为了老爹用来敲打外戚,震慑官员,顺便安定内宅的工具。
而原本准备对付的刘映,却是因为他所依仗的靠山一通胡闹,最后白白的死在了便宜老爹手中的话。
估计袁谭要无语上好大一阵子。
但即便如此,此时此刻的袁谭,也是保持着一种无奈之中,夹杂着几分愤怒的情绪,已经持续了将近半日了。
原因无他。
此时此刻的蓟镇将军府上,三名蓟镇大营的校尉正在向袁谭讲述蓟镇民田被四大豪族侵占的始末。
这就是这个年代豪族的经典剧情了,无非是看中了某某民家的一块地皮,然后以各种手段,比如说今年缴纳赋税的时候,故意多加上几条杂税啊,又或者是不收粮食要收帛布。
反正大汉朝廷一向都是皇权不下乡,收多少税赋,怎么缴纳,都是由乡间的三老来决定。
而三老是谁的人?自然是蓟镇四大豪族的人了!
不要说灾年了,便是平常的年景,到了缴纳赋税的时候,朝廷收的正税要米粮帛布兼收。
百姓们虽然需要卖出一部分收获的稻米换来帛布缴纳赋税,其中会多些损耗。
但这点损耗到底还在百姓们的承受范围之内。
可要是蓟镇豪族们盯上了小老百姓家中那最后一点田地,那花样可就多了。
就以赋税为例,朝廷明令征收三成或是四成,到了州郡再加上一成的杂税,到了县里再加上一成。
这就变成了五六成的赋税了,这还算好的。
但偏偏从县里到乡里,再从乡间到百姓,这个过程中,就是完全的灰色地带了。
朝廷说征收三成,但三成要的是一份帛布两分米粮。
可到了乡间三老们口中,就会变成朝廷征收的全部都是帛布,不要米粮。
什么,老乡你没有米粮,这可不行啊,来来来,正好我家开了一个布行,帛布正便宜着呢,三斗米一尺布,你只要卖十石米就够交赋税了!
什么,你没有十石米,那可不行啊老乡,赋税交不够可是要挨板子蹲监牢的啊,诶呀,看咱们都是乡亲,我也不能看着你跳入火坑啊,老乡你看你家里有没有儿子或者女儿啊。
诶呀,老乡你爱惜儿子女儿不想卖啊,啧啧啧,我懂我懂,父母爱子之心嘛,太对了,没事儿,这不有我嘛,还能让老乡你真去蹲号子不成。
这样,我出钱,替老乡你交了赋税!我借你十石米!只算三分利,一个月三分,不用急着还,明年秋收了再还我,来来来,在这里签个名或者盖个手印就行了……
如此这般一番操作下来,等到明年老乡终于丰收了,想着可以还上大善人的欠粮了,结果拿出来借条一算。
扣去原本的十石米之外,还需要再还上整整三十石甚至五十石米!
到这个时候,原本和气大方豪爽的三老们可就不复之前的模样了,直接上门,要么把儿子女儿卖了,要么就把自家的田卖了。
蓟镇豪族也好,刘映自己也罢,就是靠着这样的操作,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
硬生生将整个蓟镇周边的上百万亩良田,变成了他们自己的产业,蓟镇四大豪族,哪个家族名下不是挂着几十万亩地?
当然,名义上,这些豪族保有的土地只要可怜巴巴的几百亩而已。
至于那消失的田地去哪里了,那就不是豪族们能够知道的了。
第五百一十四章:均田之令
“实不相瞒,末将麾下许多兄弟,便是因为家中实在活不下去,这才出来当了兵,毕竟,家里少一口人,就能够多省一点饭食,说不定家中的父母或是弟妹便能够多活一年……”
三名校尉哪怕是被刘映坑了整整近两年也未曾流过眼泪。
此时此刻说起营中将士们和蓟镇百姓们的惨象,却是一个个都是虎目含泪。
听得徐庶和邓艾双手皆是忍不住紧握成拳,两人皆是看向袁谭,目光之中透露着希冀,恨不得现在就等袁谭一声令下。
让他们去将蓟镇四族的家给抄了!
袁谭脸上同样也是难以压制的怒色,他来自后世,对于这些古代豪族如何欺压百姓的事情,更多的还是在纸面上了解。
如今真正来到了这个时代,见到了这个时代百姓们的现状,袁谭心中的愤怒也是克制不住。
但袁谭知道,有些事情不可操之过急,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步子迈的太大,就很容易像王莽一样,政策看上去是好的,但都只是落到了纸面上,真正落到实处的没有几条不说,还都成了害民的恶政。
王莽殷鉴不远,袁谭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了一下内心的怒意,再次告诫自己。
正所谓超前时代半步是天才,超前一步那就变成了疯子。
他不想成为一个疯子,在这个生产力水平相当落后的时代搞大生产搞土地改革,那是纯粹的扯淡。
但……有一个政策却可以现在就拿出来用。
“传令下去,让蓟镇大军集结!”袁谭沉声说道,缓缓起身。
徐庶和邓艾眼前一亮,皆是抱拳说道:“遵命!”
然而,还没有等徐庶、邓艾走出大门,袁谭就叫住了徐庶,说道:“此事让士载去做便可,元直,你且留下,我要同你说说,接下来我准备在蓟镇推行的政策,你且看看,是否合用?”
……
“均田令?”徐庶一愣。
袁谭微微一笑,点头说道:“均田令,算是我从咱们徐州的府兵制中修改出来的一个新政策,蓟镇不比徐州,这里没有太多的流民可以充任府兵,但好在这里有蓟镇大营,七万将士,我意准备补足到十万,每一名蓟镇将士,按照官阶高低,分别划给五亩到百亩不等的田地用来养家。”
袁谭自然不会直接照搬唐朝的均田令,那政策放在唐朝开国的时候推行没问题。
但现在的袁谭,自问自己的威望还比不上唐皇,所以只能够另辟蹊径。
袁谭魔改出来的均田令,大体上可以分为两步。
第一步,便是从蓟镇豪族手中,收缴那些他们隐瞒的土地,收缴之后,这些土地皆归为蓟镇官府所有,但官府没有发卖,也没有指定归属的权利。
只是作为一个保管者,用官府的权威来为这些田地的归属来背书。
而这些田地将被分给蓟镇将士们,十万大军每日操练,自然不可能去耕作田地,所以这上百万亩良田,只是用蓟镇将士的名义做一个名头。
将士们每年从秋收中抽取四成的收益,官府抽取两成作为保管的赋税,剩下的四成,则是由耕作的佃户。
也就是抄没四大家族之后,多出来的那些隐户们收获。
如此一来,等于说是六官四民,只是官方收的六成赋税有三分之二不过官府的手,避免吏员上下其手从中揩油。
听上去这个赋税还是很苛刻,但袁谭却知道。
均田令只要推行下去,其他苛捐杂税就会一律取消,有蓟镇将士们坐镇在这里,没有哪个官员敢用苛捐杂税之类的玩意儿去坑害那些百姓。
毕竟,百姓们饿肚子,还能够忍,只要快要被饿死完了的时候才会站出来振臂一呼。
可要是谁敢碰将士们的饭碗,逼得急了,将士们可是真的会举起手中的刀剑哗变造反的。
……
袁谭之前对付刘映,开仓放粮,已经全收蓟镇大营的军心,如今又听说了均田令的消息。
毫不客气的说,整个蓟镇大营的将士们上下,都是踌躇满志,一心想要为袁谭立功。
磨刀霍霍向豪族,用这句话来形容此刻的蓟镇将士们,那是丝毫都不显得过分。
相比较于激动的蓟镇将士,四大豪族这些时日的心情,差不多可以用过山车来形容了。
先是看到袁谭闭门不出任由他们鼓噪,还以为袁谭是怕了自己。
结果冷不丁就被邺城那边传过来的消息狠狠的打了一巴掌。
紧跟其后,就是四大豪族的家主所在的监牢彻底和家族中断了联系。
之前,四大豪族还能够靠着之前在蓟镇官场上的布置,还能够和监牢中的家主们保持联系。
也正是有四位家主们在监牢里的遥控指挥,四大豪族才能够对袁谭采取如此“积极”的反击攻势。
但随着家主们失联,监牢的看守被蓟镇甲士尽数撤换下去。
四大豪族原本还算平稳的态势顿时变得混乱不堪了起来。
有说趁现在赶紧和袁谭服软的,还有说要和袁谭刚到底,四大豪族在蓟镇传承虽然没有百年也有数十年。
便是当年刘虞这位真正的皇亲国戚坐镇蓟镇的时候都没有动他们。
现在袁谭这么一个黄口孺子还敢对他们下死手不成?
就在这样的争执之中,蓟镇甲士们上门了。
于是,争论戛然而止。
蓟镇中的刀兵并未持续太久,在确认到事不可为之后,四大豪族的主事人果断放弃了抵抗,交出了所有的隐田和隐户。
原本袁绍在河北推行清查隐田隐户的时候,四大豪族就已经交出过一批。
当然,那一批的数量和质量自然无法和这一批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