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无限极品大礼包 第111节
大丈夫生而为人,能达到冠军侯刘偃这等程度,真是令人悠然神往啊!
第149章 封王非我意,但愿华夏兴
半个月后,敦煌城。
“冠军侯,这就是赤霄剑了。”
王允恭恭敬敬,将一把珠玉为饰的宝剑,放在了刘偃面前的几案上,道:“只要冠军侯答应出兵,这把剑就是您的了。而且,待扫平黄巾之乱后,陛下会封您为王。并且,会满足您一个不违大汉律法的要求。”
“嗯?就是这三个条件吗?”刘偃冷哼一声,不屑道:“陛下此举,也把刘某人看得太小了!”
“呃……冠军侯何出此言呢?”
刘偃满脸不以为然之色,道:“赤霄剑乃高祖佩剑,人臣岂能佩戴?陛下这是打定了,既表现诚意,又不损失高祖宝剑的主意啊!
封王之赏,看似贵重,但对陛下来说,却不过是随口一个加封而已,丝毫不费什么。
至于这随意提一个要求么……难道,以我刘偃的为人,会好意思提什么非分的要求么?总而言之,这三个条件,简直是把刘某人当傻子耍,毫无诚意!”
“啊?难道说, 冠军侯不打算出兵吗?”王允闻听此言,大惊失色,惊呼出声。
紧接着——
噗通!
王允直接跪倒在了刘偃的面前!
他一边重重叩头,一边开口大呼,道:“冠军侯,您不能!您不能不出兵啊!如今,黄巾祸乱八州,乌桓、鲜卑趁我大汉之危大举南下,匈奴东羌蠢蠢欲动。您要是不出兵,大汉江山危矣,大汉的黎民百姓危矣啊!”
王允的头不断重重地磕在地上,眨眼间额头上就鲜血淋淋!
没办法,王允实在太了解刘偃不出兵的严重后果了。
几个月来,关于黄巾军的消息,不断传入王允的耳中。
因为是仓促成军,因为没有什么读书人的投靠,黄巾军的军纪差得简直令人发止,烧杀霪掠无恶不作!
难道,指望如此一群率兽食人之辈,治理好华夏吗?
还有最关键的!
北方那些蛮夷,趁着黄巾之乱之际,已经对华夏露出了獠牙。
若是朝廷兵马和黄巾拼得筋疲力竭之际,胡虏们突然杀入中原,华夏岂不迎来亡天下之危?
若果真发展到如此地步,无论刘偃,还是大汉天子,乃至于自己王允,就都是华夏的罪人啊!
不!
此事不能发生!
千万不能发生啊!
相对而言,自己这叩头之痛算什么?我王允,纵然粉身碎骨,也要阻止这一切!
王允叩头不止,血流如注!
忽然,一个天籁般的声音,在王允的耳边响起,道:“哎!子师(王允的字)这是何必?本侯什么时候,说坚决不出兵呢?”
“啊?”王允大喜过望,道:“冠军侯,您是说……是说……”
刘偃正色道:“本侯,当然会出兵平黄巾之乱。但是,绝不是因为,皇帝那三个条件!”
“那是什么?”
“同你一样。”刘偃悠然一叹,道:“是为了华夏的千万百姓!”
……
三日后,敦煌城外十里,点将台。
一场出征中原、剿平黄巾之乱的誓师大会,在此举行。
点将台上,一名青年男子昂然而立。
其人眉分八彩,目若朗星,金盔金甲金战靴,背背霸王弓,腰佩赤霄剑,看起来神威凛凛,好似天神下凡。
不用问,此人正是征西大将军、凉州牧、冠军侯刘偃。
点将台下,自然就是这次跟随刘偃入中原平乱的三万凉州铁骑了。
没错,只有三万人!
这次刘偃的平黄巾之乱,和上次解晋阳之围不同。
上次刘偃主要是内线作战,沿途地方官府,会给刘偃提供后勤,十万人马的后勤压力并不算大。
但是,这次,黄巾祸乱八州, 沿途绝大部分地方,已经被黄巾军占据。
甚至很多州府,被黄巾军祸祸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凉州军去的人多了,怎么获得后勤补给?总不能像黄巾军一样,继续压榨那些可怜的百姓吧?
所以,刘偃只打算带三万人马。
当然了,这三万人的战力相当不凡。
八千泾阳营战士就不用说了,刘偃起家的老底子,最为精锐。
剩下的两万两千人也不简单。
刘偃有凉州,西域三十六国,还有马拉坎达及其附近地区,本来人口就相当不少。这十余年来,又有中原人,不断逃难来到西凉。
如今,刘偃治下的人口加起来,足足有六百万之众!
刘偃利用这些人口,组成了二十万的常备军。
二十万常备军中选出了两万两千众,十中选一,能简单得了吗?
要知道,当初刘偃解晋阳之围的那十万大军,绝大多数是临时征召而来啊!
所以,这三万精锐的战力,绝不在当初的十万大军之下!
而且,他们的装备,也要超过当初的那十万人。
十五年过去,刘偃开了无数礼包,三万大军人人骑着高大异常的夏尔马,而且是一人五马!
人人穿着黄金烈火甲,武装到了牙齿。
整支大军望去,既像是一片红色的海洋,能将一切吞噬。又如一片沸腾的岩浆,能将一切摧毁!
王允也是知兵之人,见状不由得心潮澎湃:这些将士如此精锐,难怪冠军侯能够百战百胜。而且,我后汉属火德,崇尚红色。
这凉州军的盔甲颜色,正应了我大汉尚红之意。这次入中原平乱,必能一举建功!
刘偃望着台下的众多虎贲,也是一阵阵心神激荡,朗声道:“诸位将士们,陛下给本侯的三样好处,大家都听说了吧?什么封王之赏,什么一个愿望的承诺,还有什么赤霄剑!
但本侯要说的是,我对这一切都不稀罕!本侯要的,也从来不是这些!
那我要的是什么呢?
无非是八个字:华夏永兴,天下太平!
黄巾之乱,虽然是官逼民反。但是,他们起事以来,军纪败坏之极。
老弱流离失所,妇人难保清白,青壮被强征从军,田地无人耕,桑麻无人纺!
时间久了,不知多少青壮战死沙场,不知多少老弱妇孺受尽欺凌、冻馁而亡!我华夏也将元气大伤,给蛮夷留下可乘之机!
所以……”
顿了顿,刘偃缓缓向着台下的三万将士看来,道:“尔等可愿意,随本侯出发,平定这场黄巾之乱吗?本侯不求什么封王之赏,尔等也不求什么升官发财、封妻荫子。我等只求华夏永兴,天下太平!”
第150章 一道檄文,天下震动
愿意!我们愿意啊!”
“不求升官发财,不求封妻荫子!但求华夏永兴,天下太平!”
“愿从冠军侯入中原,平黄巾之乱,保全我华夏元气!”
“我凉州有冠军侯,何其幸也!我华夏有冠军侯,何其幸也啊!”
……
刘偃话音落地,可不得了了,全场一片沸腾。
必须说明的是,刘偃这番话,若是换个人来说,或者换个地方来说,都绝无如此好的效果。
换成别的人来说?
军士们凭什么相信你说得是真心话?
是刘偃十五年来的施政,证明了他的人品。军士们才会相信,他今日之言是发自肺腑、
换个地方说?
比如并州吧,董卓对他麾下的将士们说:此行为了华夏大兴,为了天下太平而战?
董卓麾下,汉人、羌人、匈奴人、鲜卑人……什么人都有。他这口号,对那些异族有什么吸引力?
但是,在刘偃的治下,十五年的强制学习汉语,十五年的公平相待,十五年的蒸蒸日上的生活……已经将麾下各族子民,凝为了一体。
无论是西羌之人,还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人,乃至马拉坎达之人,都认同自己是华夏子民。都视华夏其他子民,为自己的同族之人!
他们都发自内心地愿意,为华夏抛头颅洒热血!
最终,军士们的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愿从冠军侯出征,保全我华夏元气,还天下太平!”
三万名凉州铁骑齐声呐喊,士气如虹!
……
“很好!”刘偃望着面前的三万将士,满意地点了点头,道:“那么,诸君暂且休息一刻钟,一刻钟后,随本侯出发,入中原,平黄巾之乱!”
“一刻钟后?”王允大惑不解,道:“为什么要等到一刻钟后?救兵如救火,难道我等不该是马上出发吗?”
刘偃微微一笑,道:“因为,本侯要利用这一刻钟,发一道檄文。子师,你文采风流,天下闻名,不如这檄文就你代本侯来写?”
“不知冠军侯想写什么?”
“神州不幸,华夏含悲,官逼民反,黄巾乱生,胡虏蠢动。如今,征西大将军、凉州牧、冠军侯刘偃,告黄巾军曰:尔等官逼民反,其情可悯。欺凌百姓,罪无可恕。自接檄文之日起,若与官军正面交锋,无论如何惨烈,本侯都将赦之。
若再残害百姓,本侯定斩不饶!本侯再告东羌、乌桓、鲜卑、匈奴等胡虏曰……”
上一篇:大唐:开局娶了长乐公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