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祸害了黄月英 第64节
《三国演义》里既无张仲景,又无张羡,所以刘琦不清楚「张仲景是张羡这件事」并不奇怪,反而是军中文书、参军等竟然无一人向刘琦提及此事,由此可见此时的人对医道的淡漠。
想到此,刘琦又是猛然一惊,军中大夫对风寒束手无策,可是张羡却有治疗风寒的方法,那岂不是说,长沙叛军不会受到寒疫的影响。
刘琦脸色变得阴晴不定,因为寒疫,长沙之战蒙上了一层不祥的阴影。
营中诸将的脸色也变得明晦不定,显然他们都听到了大夫的话,也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只有平叛大军受到风寒影响——天时不在我而在彼。
古人最是迷信,但凡兵戈征伐之事都要祭祀占卜,古人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其中天时又最重要,祭祀占卜问的主要就是天时。
例如大军开拔之时,若帅旗被大风吹倒,那么古人就会认为这是上天在示警,若强行出兵必遭失败——这是上到士大夫,下至庶民都深信不疑的道理。
营中诸将的表情落入刘琦眼中,刘琦心中一凛,朗声说道:“我等上征下战,去暴举顺,乃是顺应天时,区区风寒有何可惧?”
“上征下战,去暴举顺。”乃是王璨所著檄文《三辅论》中之语(详见第56章平叛部署),刘琦在此引用,正当其时。
诸将闻言,纷纷立直身子,异口同声地说道:“请将军下令,强攻长沙城。”
诸将想得很简单,既然我军受寒疫影响,那就抓紧在寒疫彻底爆发之前攻下长沙。
刘琦摇摇头,他来自后世,深知疫情的恐怖,若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即使攻下了长沙,大军在寒疫暴发之时仍会损失惨重。
而且不仅仅是军队,长沙附近的百姓也势必不能幸免。
刘琦举棋不定,忽然堂下的大夫出声说道:“启禀将军,张羡虽然会治疗风寒,但是长沙城内的药草肯定不足。”
大夫一言惊醒梦中人——即使张羡未卜先知地囤积了一些药草,可是长沙处于围城之中,药草用掉一株就少一株,根本无处补充。
诸将闻言,纷纷交头接耳,低声讨论,如果真如大夫所言,那么长沙叛军也势必受到寒疫影响,强攻长沙倒也不急于一时。
刘琦大喜,对着大夫和颜悦色地问道:“请问先生大名?”
说起来惭愧,刘琦来自后世,他对大夫医者已经很重视了,可是他却依然不知道眼前这名大夫的姓名。
大夫见刘奇问及自己姓名,他脸上露出欣喜之色,“回将军,我叫卫汛。”
“我打算在军中成立医护营,专职护理伤兵、防治疫情等事,卫先生可愿意出任司马之职。”
成立医护营,早已在刘琦心中酝酿许久,如今正好借着寒疫的机会成立医护营。
医护营司马之职,刘琦心中属意的是张仲景或华佗。
如今刘琦已经知道张仲景就是张羡,所以张仲景自然就被刘琦排除在外;
而华佗行踪不定,要想遇到他得看机缘。
所以医护营拖到现在才成立,眼前的卫汛虽然医术看起来不怎么样,但是胜在机灵,或许可以担此大任。
卫汛听到刘琦之言,喜出望外,忙不迭地点头,回道:“我愿意,我愿意。”
自古以来,大夫医者地位低下,能当官者少之又少,卫汛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比如,张羡能当长沙太守乃是因为家世,非是因为他的医术;
名满天下的华佗,各方势力都对其敬若上宾,可是却从没考虑过让他出任官职。
卫汛话一出口,忽然又醒悟过来,为难地说道:“将军,护理伤兵,营中已有成例可循;可是这防治疫情的手段,实在是乏善可陈。”
刘琦点点头,缓缓说道:“目前最紧要的就是寒疫的防治,治疗的手段我不懂,卫将军(卫汛)需要多费心;至于防备的手段,我这里有几点建议。”
对刘琦的话,卫汛深信不疑,因为营中诸多对伤兵的护理手段,最先就是从刘琦这里提出的。
卫汛竖起耳朵,凝神细听,生怕漏掉一个字。
刘琦见卫汛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心里颇为欣慰,他转头看向王璨,说道:“仲宣(王璨的字),我要说的有点多,你做好记录。”
王璨闻言,在案牍之上铺开麻纸,静候刘琦下文。
刘琦清清嗓子,缓缓说道:“防疫首先要重视隔离,可于大营之外,另设若干小营做隔离之用,凡是感染了风寒的人,必须迁入小营隔离治疗。”
“金旋、巩志负责伐木建营,五日之内,务必建好小营十座。”
“其次,对感染风寒之人医治之时,医护营的士卒需做好防护措施,比如用布帛包裹口鼻,佩戴过的布帛取下之后,不可再次佩戴,需进行焚烧处理。”
“布帛供给,由王璨统一安排,此时万万不能吝啬。”
“再者,严禁各营士卒进行流通;大营之内的士卒,不许随意走动,从今日开始取消日常操练。”
“刘磐负责此事,但凡发现随意走动的士卒,可以直接斩杀。”
“还有,各种药草要进行大量采购,不管有用没用,多多益善,此事由黄奎负责。”
“卫汛带领营中大夫医者,负责对风寒的治疗,可以大胆尝试,即使有失误,也在所不惜。”
“其余诸将,约束麾下士卒,同时防备叛军偷袭。”
“防疫之事,由我亲自总览督查,谁若敢在此事上阳奉阴违,有如此案。”
刘琦说完,拔出随身佩戴的「倚天剑」,一剑斩向身前的案牍,案牍瞬间被劈为两半。
营中诸将脸色剧变,他们从未见过刘琦如此失态,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纷纷表态支持刘琦。
第107章 刘琦与张羡联手抗疫
经过刘琦的强势主导,防疫措施得到了高效的执行。
先是围绕着大营周围建成了十座小营,感染风寒的士卒被陆续迁入其中。
初时,感染了风寒的士卒还惴惴不安,生怕到遭到遗弃。
但是经过一系列的宣传与安抚,士卒也便接受了隔离的措施。
风寒致命性不强,体质好的士卒不用吃药也能抵抗过去,主要的麻烦还是传播太快。
刘琦从后世借鉴的隔离制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麻烦。
尽管寒疫初期感染风寒的士卒越来越多,但是经过精心地呵护,死亡的士卒却在逐渐减少,主要的死亡还是发生在伤兵之中。
军营内的疫情得到了初步控制,但是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刘琦得到禀报,长沙周围很多百姓也受到了这股寒疫的影响,感染了风寒,年老体弱者多数因此而死去。
刘琦来自后世,心念仁慈,自然无法漠视百姓,受此磨难。
他命令军中文书吏员,走村过寨,宣传居家隔离制度,可是效果很不理想。
这个时代的宣传实在是匮乏,百姓根本无法理解居家隔离的好处,刘琦无奈只得下令强制居家隔离,可是执行起来也是困难重重。
刘琦现在麾下人手严重不足,既要围困长沙,又还有大半的已感染风寒的士卒需要照顾,军中文书吏员奇缺,这一切让刘琦忙得焦头烂额。
刘琦也曾试过让将领士卒去进行宣传劝导,可是这些丘八做事粗鲁,不仅没有起到很好的劝导效果,反而适得其反,让长沙百姓起到同仇敌忾之心。
幸好李严的到来,让刘琦得以解脱。
虽然李严权力之心甚重,私德也不好,但是其能力却是毋庸置疑的。
李严在秭归时,一直对刘琦的评论耿耿于怀,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人生自古多憾事,余有赎意为时晚」到底所指何意。
不过有一点,李严却是明白的,刘琦对他心有芥蒂,并不打算重用他。
李严以为自己会在秭归蹉跎岁月,可是他没想到幸福来得如此突然,乍闻蒯良去世,他正在为蒯氏的未来唏嘘之时,得到蒯祺的传信——荡寇将军刘琦希望他南下相助平叛。
李严的顶头上司,南郡太守蒯越,对此也是鼎力支持,让李严去刘琦麾下效力,他也乐见其成。
李严见到刘琦之时,刘琦并没有特意的交代或者勉励之言,而是让他去乡野之间劝导百姓居家隔离。
这让李严颇感失望,他觉得这是刘琦对他的轻视,这是在大材小用。
李严心里卯足了劲,他打算将此任务,完成的漂漂亮亮,到时候看刘琦还有何话说,还有何理由不重用自己。
如果刘琦到时候还找借口不重用自己,那么李严就得考虑另换门庭了。
三国之时,改换门庭是稀松平常之事,自古就有「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的说法。
李妍的心里的想法很丰满,可是现实却很骨感。
劝导百姓之事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是极其困难,李严每日费尽唇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只是将部分百姓劝阻住了。
而且此时长沙的百姓居住极其分散,不像后世那么集中,历经半月的劝导,李严也只不过是走遍了长沙周边的极少乡镇。
幸好李严也不是唯一负责此事之人,军中的文书或者说话利索之人,都被刘琦派了出去,虽然不能像后世那样,做到将百姓完全隔离在家中,但是也比让百姓自生自灭,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百姓初始极其不理解,到了后面发现隔离在家中确实能减少感染风寒的几率便主动隔离在家中。
幸好此时不是农忙时节,百姓在家中本就无事,还可以在家中安坐。
刘琦又下令分出部分军粮,拨给没有口粮的贫困百姓。
刘琦采取的一系列举动,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地传遍了三湘大地,连长沙城中的叛军也有所耳闻。
此时面对疫情,已消耗了刘琦的全部精力,他已经不妄想在这个冬季攻下长沙,只盼望在来年春暖之时,再发动新的攻势。
这日,从长沙城中走出一位文士,他自称长沙郡丞韩玄,请求参见荡寇将军刘琦。
刘琦在营帐中接见韩玄,黑着脸说道:“你既为长沙郡丞,何故从贼叛乱?如今还敢作为叛军使者来见我,你莫非想步桓阶后尘?”
面对咄咄逼人的刘琦,寒暄却泰然处之,他不亢不卑地说道:“当初桓阶劝张羡起兵造反,我曾极力劝阻,因而被关入大牢,昨日才被张羡放出。”
刘琦闻言,皱眉看向邓义,邓义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显然渗透进入长沙的细作已经获知了这一消息,韩玄所言非虚。
刘琦看上韩玄,语气变得柔和,“你既反对张羡,张羡又如何会派你来见我?”
韩玄对着刘琦行了一礼,心情沉重地说道:“回将军,长沙城内缺医少药,百姓受风寒之苦,死伤惨重,韩玄恳请将军以百姓为念,赠予药草。”
韩玄话音刚落,营中诸将,纷纷起身呵斥。
以药草资敌这种事,但凡脑子正常之人都不会做,可是刘琦却力排众议,答应赠予少许药草给长沙。
“如今我军中也缺少药草,赠予长沙的药草,只能用于长沙城内百姓,望韩郡丞回去转告张羡,莫要为了一己之私坑害了百姓。”
韩玄闻言向刘琦连声道谢,他从怀中拿出一张麻纸呈给刘琦,说道:“张太守虽然起兵为乱,但是他对百姓爱护之情,却依然不减。这是张太守亲手誊抄的治疗风寒的药方,用于治疗城外百姓。”
刘琦大喜,有此药方,对付寒疫将更有把握。
“张羡有如此之心,我心甚慰,你可以回去转告他,如其愿投降,我可保证其不死。”
韩玄点了点头,回道:“息止兵戈,也是我的愿望。我回去,定然对张太守良言相劝。”
第108章 斗将
韩玄返回长沙城后,很快便带来了张羡的回复,张羡对于是否投降依然摇摆不定。
张羡提出,欲效仿春秋古礼进行斗将,若刘琦一方获胜,张羡便投降;
若张羡一方获胜,他要求刘琦退到湘水西岸,等疫情结束之后,整兵再战。
面对张羡的无理要求,徐庶等将领坚决反对,认为张羡只不过是在行缓兵之计。
上一篇:大唐:我被长孙皇后看上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