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385节

杨爱也是无奈,大明已经到了靖远府了,那是王骥靖远伯的地盘,王骥已经在南京被摘了脑袋,这靖远府直接被大军不战而克。

他能怎么办?

他只是个土司土酋罢了!

王骥都兵败了,大军都打到大门口了,他也没办法。

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他只能舍了冉思娘,送给朝廷去看看情况。

一个土酋忽然开口问道:“那太平伯杨俊不是杨宣慰的本家吗?”

杨俊挂的是讨逆副将军印,掌控四勇团营,自从四勇团营南下开始,就有人传闻,杨俊和杨爱是本家,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这种谣言用腚想一想,也知道不可靠,就是为了削弱他们播州杨氏的威望罢了。

这就是土司。

在他们看来,大军征讨又能如何?最后还是要走的。

大不了就是投降耳,抵抗大军,哪有内斗重要?

播州杨氏的地位太高,还不如趁着大军平叛,把播州杨氏拱下来。

杨爱颓然的叹了口气高声说道:“一个姓罢了,没关系。”

人心太散了,这队伍太难带了。

杨俊在靖远府衙驻扎,这里还有一块当年王骥立下的靖远碑。

杨俊只感觉的脑袋嗡嗡的一片响,王骥的这块碑和当年太祖文皇帝的碑文,并列而立!

这王骥何尝有一点点的恭敬之心?

杨俊怒极愤怒的喊道:“把这王骥立下的碑文给挖出来,砸碎,一个字也不要留下!”

杨俊的确和他爹杨洪的关系极差,但是他对他爹的战功从来都是仰望的份儿。

杨洪跟着太宗文皇帝打了一辈子仗,南征北战数十载。

一个文官封伯,还是依靠养寇自重封起来的伯爵,居然敢跟太宗文皇帝所立碑文并立!

他杨俊也是太平伯,和王骥一样都是流爵,没有世券。

杨俊和他爹关系不好,那是他爹喜欢杨杰那个读书识字的嫡子,不喜欢他这个舞刀弄枪,整日想要军功封侯的庶长子。

杨俊的怒气很复杂,他说不清楚自己怒气何来,但是他很愤怒,所以他就把王骥立下的碑文给砸的一干二净。

“杨都督,播州来使者。”一个裨将神秘兮兮的说道:“是个巧娘们!”

杨俊看着军士把王骥立下的碑刨了出来之后,砸的稀巴烂,才松了口气,来到了府衙大堂之内。

兵部左侍郎吴宁,内官李永昌也都到了。

的确是个巧娘子,这未摘下帷帽,就是一股灵秀的气质。

“诶,别摘帷帽。”杨俊看着冉思娘的动作,赶忙说道。

这摘了帷帽,就没法处理了!

冉思娘停下了摘下帷帽的手,叹息的说道:“我家族长说,将奴家送于大将军了。”

杨俊摇手说道:“相比较之下,我更关心你家族长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准备跟大军硬碰硬,还是准备投降啊?”

冉思娘赶忙说道:“我家族长不知道大军何意,才派思娘前来询问。”

“将军容禀。”

“王骥逆贼,悍然起兵谋反谋叛,我播州只有两万土兵,实在是无法阻挠,只能无奈附逆,还请大将军向陛下禀明,我播州土司并无谋反之意。”

杨俊了然点头说道:“好了,这位娘子还请暂且下去休息。”

杨俊知道了土司齐聚海龙屯的想法了,他们主要还是想要历史固有地位。

这种想法是不符合圣意的,打还是打的。

大军的牙旗不插在海龙屯上,这帮人是不知道改悔的。

没有人会在大军还未到时,就先投降。

当然杨俊不知道巴黎可以在德军未到巴黎之前投降,在巴黎投降之前攻占巴黎,是一个历史性难题。

杨俊拿出了堪舆图说道:“龙岩山的防线,整体分为了三部分。”

“一线由娄山关、三渡关、上渡关、老君关、乌江关、河渡关、黄滩关、崖门关、落濛关等组成,这些眺望警戒阵地,迫使我们不得不在山下,提前展开攻击阵形。”

“二线由养马城、养鸡城、海云囤、龙爪囤等组成中间拦敌锁,迫使我军不得不再次变阵展开阵形。”

“同时,由东面的养马城、养鸡池、养鹅池等组成后勤补给线,屯驻大量粮食、军马等物资,满足长时间兵力消耗需要。”

“三线则是由铁柱关、铜柱关、飞虎关、飞龙关、朝天关、太平关以及万安关、城墙等,构成的龙岩山核心阵地,是敌人主力所在,也是最后一道屏障。”

“四勇团营在休息半月之后,将会兵分七路,在五日内,攻破第一道,在十日内攻破第二道,云集在龙岩山之下。”

杨俊手里的堪舆图十分的详细,如何攻伐海龙屯,杨俊有自己的想法。

杨俊继续说道:“围困海龙屯之后,围而不攻,围三缺一,让龙岩山之地,可以内外沟通,我们在各地设伏,打掉对方的敌援!”

“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兵部侍郎吴宁摇头说道:“将军家学渊源,屡有战功,我没有意见。”

李永昌更是摇头,跟军将讨论怎么打仗,那不是班门弄斧吗?

杨俊看了许久,笑着说道:“那就暂时定下这个战略规划,因机而动。”

杨俊要围点打援,要知道土人的土酋,都在海龙屯了,还有比这更好的围点打援的机会吗?

只要将龙岩山的海龙屯团团围住,那些忠于土酋的土人就会从四面八方不断赶来。

只要占据有利地形,将援助敌人尽数消灭,可以利用海龙屯决战,对日后战局大有益处。

杨俊坐直了身子说道:“那么现在就剩下一个问题了,那个冉思娘怎么解决?”

杨俊是不能留冉思娘在军中的,不是刺探情报之类的问题,而是因为因为军纪不容。

李永昌想了想说道:“不如送于陛下?”

“好主意!”杨俊左手握拳打在右掌之上,满是笑意的说道:“留在军中是个祸害,对女人动手又非大丈夫所为,送于陛下最合适。”

吴宁眉头紧皱的说道:“陛下能要吗?”

7017k

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万里水路

“陛下要不要冉思娘,我们臣子哪里知道?送走了再说,若是留在军中,等着被陛下治罪吗?”杨俊才懒得管陛下要不要。

陛下要不要是陛下的事儿,他送不送是自己的事儿。

杨俊是个军中悍将,死战不退他眉头都不皱一下,但是让他面对朝中那些个御史喋喋不休,他也有点畏惧。

万一再扣一顶不忠、枉顾军法的大帽子下来,他可担不起。

正统年间,那种兴文匽武的乱子,他可是不想承受。

军队就该想的简单些,想的复杂了,既退不了敌,更保不住自己。

陛下治军极为严苛,临阵连坐,堪称酷烈,但是军将们都知道,严明了军纪,反而不会给御史们落下口实。

他们随便折腾随便喷,抓不到痛点,无法查实,才是根本的立身之法。

这冉思娘倒是极为灵秀,可是再灵秀,这是临阵,杨俊虽然远在靖远府,但是军纪常悬颅顶,他可不想给自己惹麻烦。

“吴侍郎,熟苗寨主、苗酋领来了吗?”杨俊问到了正事,召集这些熟苗,宣谕陛下政令,和大军的掌令官息息相关。

吴宁赶忙说道:“都到了。”

熟苗,有的是汉化的苗民,有的是从中原迁徙之九溪十八洞的中原百姓,汉蛮都有,但是无一例外,都是心向王化之人。

上次广通王造反的时候,许多熟苗都走到了各个生苗寨子里,安定苗寨。

杨俊站起身来说道:“我也去,他们畏威,以为大明军队平叛之后,要烧杀抢掠,大屠苗寨,这个传闻非常的广泛。”

“陛下说过,我们不仅要军事胜利,同样要政治胜利,更要宣谕胜利。如果我们只是拿下了城池,攻城拔寨,是无法安定地方的。”

“宣谕教化万民,乃是大军前来的主要目的。”

杨俊乃是太平伯,四勇团营左都督,乃是大明的勋贵,大军的元帅大将,他如果不出现的话,这些熟苗会很惊恐。

这些熟苗的心思,都无法安定,何况生苗?

府衙的偏堂十分的安静,许多熟苗都是面露惊恐,他们有些惊惧,每到大军至,那就是血雨腥风一片。

大屠少有,但是贼过如梳,兵过如篦,大军劫掠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尤其是王骥带领大军在贵州作威作福,军纪败坏,可是没落下什么好名声。

但是这次来的大军,军纪严明,从不滋扰百姓,即便是城门前的军士,只要安安稳稳,从不怒斥辞色。

劫掠从未有之。

杨俊以为人数不多,因为未进门的时候,十分的安静。

但是他一进去,才看到挤满了人,至少有七八十人,这些都是附近的熟苗。

杨俊走到了正中央,大声的说道:“大军并不是为了带来杀戮,而是为了平叛!除了平叛之外,也为了安土牧民。”

“我在这里,跟你们约法两章,杀人者死,扰民者诛。”

杀人者死是朱祁钰讲的第一个公平,那么第二个公平就是扰民者诛。

相比较手无寸铁的百姓,大军显然是强势的那一方。

杨俊话锋一转,厉声说道:“但是若是有扰军者,干扰大军调动延误军机,袭扰大明军队平叛安民者,一律按叛军论。”

“莫要自误。”

大军是暴力机器,如果有人胆敢袭扰大军,干涉大军的平叛,大明军队肯定不会饶恕他们。

权力和义务,从来都是对等的,没有只享受权力,而不履行义务的说法。

大明军队带来了安定的同时,对百姓的要求并不多,如果这么简单都做不到,那和叛军无二。

军队条例上,从来没有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条例。

朱祁钰用厚赏增加军队犯罪的成本,但是并没有没收大军安定四方的武器,对于什么行为是等同叛军,大明军队也有着严格的规定。

首节 上一节 385/6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皇叔,请匡扶汉室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