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470节
但是君士坦丁依旧找到了他的一生之敌法提赫的软肋,那就是法提赫的堂兄,奥斯曼的另外一名王子奥尔罕。
奥斯曼王国的继承法是近卫军继承法,每一名王子都有继承王位的权力。
在对君士坦丁堡至关重要的瓦尔纳之战发生时,君士坦丁十一世资助了这位王子奥尔罕,让他在奥斯曼王国挑起内讧,要把法提赫赶下台。
事实上,君士坦丁十一世成功了。
在瓦尔纳之战节节胜利的情况下,耶尼切里军团,发动了政变,将未曾回到都城奥斯曼苏丹法提赫赶下台了,法提赫不得不把苏丹王位,再次还给了自己的父亲穆拉德二世。
法提赫被流放。
当然主持这场政变的这名王子,并没有成功的坐上王位,再次逃回了君士坦丁堡。
法提赫在穆拉德二世死后,再次顺利的登上了王位。
君士坦丁十一世一直用这个王子要挟法提赫,这是罗马末代君主手中唯一的筹码。
王复收集到的情报极为丰富,朱祁钰也等来了胡濙。
朱祁钰将手中的情报递给了等候的胡濙,满是疑惑的问道:“我们大明和大秦国有通使吗?”
胡濙点头说道:“有。”
胡濙一直在看那份情报,在情报之中,君士坦丁十一世这个亡国之君的所有处理,都是糜烂局势下近乎最优的答案。
但是正如李宾言的四时之序一样,大秦国此时已经进入了冬序,生机断绝。
胡濙放下了情报,说道:“洪武四年八月,太祖高皇帝接见了大秦国使捏古伦、普剌一同前往大秦国诏谕,把大明代元的消息,传达给大秦国。”
“洪武八年九月丙戌,南洋三佛齐国王僧伽烈宇兰,派遣大臣谈蒙、马哈麻等,跟随从大秦国回国的特使普刺一同来朝。”
“永乐十九年,西域十六国使者入京朝贺新都,随后参加了狩猎的大阅,而后返国,至此,后不复至。”
“我一直以为,它大约的确是死了。”
“直到今岁收到了他们的求援奏疏,现在又收到了消息,还真是…世事难料。”
朱祁钰这才了然,大明和罗马帝国并非不知道彼此的存在,洪武、永乐年间,也有往来。
胡濙满是回忆的说道:“帖木儿王国仅仅在永乐年间,就有九次朝贡大明,沙哈鲁,也就是帖木儿的四子,曾经派遣使团五百余人至京师参加狩猎大阅。”
沙哈鲁是帖木尔王国的四皇叔,好人兀鲁伯的父亲。
帖木儿死在远征途中,他钦定了孙子继位,但是孙子守不住,四皇叔给夺了王位。
胡濙继续说道:“这个王复翻译的奥斯曼王国,其实我们叫他鲁迷国,当然叫他奥斯曼也可以,都是指的那个国家,他们那边一直有派使臣过来。”
“鲁迷国还有发明的铳献给了文皇帝。”
“鲁迷、帖木儿都在永乐年间朝贡。”
“单说这个大秦国,汉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唐曰拂菻,宋仍之,亦数入贡。”(《译余偶拾·宋代东罗马遣使中国考》)
朱祁钰点了点头,感情中原王朝一直和罗马帝国有联系,而且自从汉朝就开始了。
朱祁钰点头说道:“那他们带个女人过来是何意?”
胡濙陷入了沉思之中,良久之后他才开口说道:“让臣慢慢算算。”
“应当是在南宋末年,米海尔八世的两个女儿,嫁给了金帐汗国和伊利汗国的可汗。”
“这不意外,大秦国国势衰微,他们不得不借助一切能够帮他们的人。”
“所以,大秦国送一个女儿过来,想要与大明联姻,也不是意外之事。毕竟他们已经借助西征的蒙古人度过了一次劫难。”
朱祁钰了然,在王复的书信里描述,那个女人应该是个公主。
朱祁钰无奈的说道:“这也先也是古怪,他已经获得了在撒马尔罕的军事胜利,也获得了一定的政治胜利。”
“至少王复帮他安稳了周围和地方,随着两个王子的死亡,白帐汗国的危急消失于无形之中。”
“也先现在已经成为了撒马尔罕实际的主人,他为什么非要用大明的恭顺王印绶呢?”
“自己找块石头刻一下呀!”
胡濙喝了口茶笑着说道:“陛下啊,也先自己刻一块也得别人认才行,所以他刻不得,只能用大明恭顺王的印绶行事。”
“在他赶到拔都萨莱成为可汗之前,他都只有那一枚能够服众的印绶,因为他本身就是依靠那枚印绶统治瓦剌。”
这是文皇帝给马哈木的权力,之后的脱欢,也先都得向大明朝贡,并且被册封,就是这个道理,也是瓦剌人被册封的道理。
胡濙想了想继续说道:“琉球国王尚金福生死未卜,王世子和王弟展开了殊死较量,两败俱伤,王宫被完全焚毁,首里城也被毁的差不多了。”
“但是无论哪个人当了琉球国的国王,他都得接受大明的册封,否则他就不是国王。”
胡濙这番话是为也先为什么要用大明印绶做注脚。
琉球国王必须要接受大明的册封,才能够坐稳自己的位置。
这是属于印玺的一部分。
“太祖高皇帝尝言:治蛮夷之道,必威德兼施,使其畏感,不如此不可也。盖蛮夷非威不畏,非惠不怀,然一于威则不能感其心,一于惠则不能慑其暴,惟威惠并行,此驭蛮夷之道也。”
“太宗文皇帝言:驭夷狄有道,谨边备是也,其来侵犯,则有以御之,其来归服,则有以处之。”
太祖和太宗两位皇帝,对蛮夷畏威而不怀德,有着十分清晰的了解,跟养不熟的白眼狼一个德行。
非威不畏,非惠不怀,威惠并行。
至于服而赦之,修文德以来之道,则是歪嘴和尚念歪经。
“朕明白了。”朱祁钰点头,的确如此,永乐文皇帝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威惠并行的重要性。
朱祁钰拿过来李宾言的奏疏递给了胡濙说道:“这个李宾言,整日里心怀宇宙,仰望星空,倒是仰望出一些东西来,这个四时之序,有点意思。”
春夏秋冬,历史发展的周期性,被李宾言总结的十分到位。
这个历史的规律可以总结很多的内容,放到古往今来的尺度中,也可窥见一斑,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胡濙看了许久,点头说道:“那是闲来的爱好罢了,李巡抚在松江市舶司做的极好,可能是在密州市舶司有了经验,这一次一切都有条不紊,清闲的时候,仰望星空也未尝不可。”
“李宾言说得对。”
胡濙对李宾言的四时之序没有不赞同的地方,李宾言的六等秩和四时之序并不冲突,甚至可以直接定为大明观察域外国度的标准,这也算是礼法之一。
朱祁钰又拿出了一本奏疏说道:“也是李宾言写的,胡尚书看看。”
这本奏疏的名字叫做《条陈历法修正岁差疏》。
大明的历法已经不能好好用了,李宾言的意思是,请求修正岁差,重新修历。
“象数之学,大者为历法,为律吕,至其他有形有质之物,有度有数之事,无不赖以为用,用之无不尽巧极者,嗯?”胡濙眉头紧皱看完了整本奏疏。
修历法,应有之意。
事实上,正统四年在北京复建郭守敬观象台的目的,就是为了重新订正历法。
但是李宾言提出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设立历局而且不是一个,而是一共有十个。
比如「精于度数,能造作机器,力小任重,制械以供民用,以利民生」的器历局。
比如「官司计会,颇有用处,理财之臣,尤所急需」专门为大明计省培养人才的计历局。
比如「度数既明,可以测量水地。一切疏浚河渠,筑治堤岸,灌溉田亩,动无失策,有益民事」专门从事水历局等等。
这个历局是基于算学为基础,度数旁通,通十事,一共设十个历局。
翻译翻译,就是大明皇家学会。
朱祁钰得到这本奏疏的时候,非常认同,已经朱批:「度数旁通,有关庶绩,一并分曹料理,分科研修。」
胡濙自然看到了朱祁钰的朱批,俯首说道:“陛下,办!”
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圣人
办这个皇家学会,十大历局的阻力并不会很大。
首先第一个阻力是钱的问题,金濂作为户部尚书,有着浓郁仓鼠性子。
但是他不会阻拦这些事。
事实上,金濂不反对给官吏定俸,但是金濂反对给官吏补俸。
金濂从来没有在该花钱的时候,扣扣索索,无论是平叛,还是建立官冶所,从不抠门,正是如此,他平日里才会那么抠门。
好钢使在刀刃上,也是金濂的另外一个特点。
石景厂、胜州厂、马鞍厂、江淮厂,这些煤炭与钢铁联合营运的官厂,金濂大力支持,包括襄王在贵州督办的六枝厂,金濂从来没有扣扣索索。
在历局组建之后,历局博士的衣食住行皆由朝廷提供,促进生产力发展,也是朝廷重要的仁义礼法。
朱祁钰的内帑也会拿出一大笔钱来,奖励有贡献的人,也可以每年给出奇功牌和头功牌,奖励研修十科。
利柄,生死,衣食、荣辱皆为利。
另外一股阻力,必然来自国子监和翰林院。
因为历局在设立之后,必然会有诸多博士,这些博士本来由他们把持,现在被分给了奇淫巧技之人,他们当然不会满意。
读书人怎么可以和这些黔首们平起平坐呢?
但正如大明皇帝手中的奇功牌,工匠、军卒都容易拿到,但是官吏却难如登天。
荣辱,也是利柄。
皇帝现在如日中天,他们反对要有理有据,要基于社会现象出发,发现问题,找到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去反对,这个门槛其实很高,否则就会非常危险。
这是陛下定下的游戏规则。
骂亡国之君可以,只要实事求是的骂,朱祁钰甘之若饴。
大明皇家学会,按照李宾言的主要想法,就是「度数旁通通十事」,先用算学将这些计算起来。
而这些想法,和于谦等人在朝中编纂的《管子集校》中山国轨篇幅有极大的类似。
“陛下,《墨子》怎么办?”胡濙虽然岁数大了,但是无数次朝堂纷争去看,他依旧反应迅速。
《养生有道胡尚书》
胡濙是礼部尚书,掌祀,历局学会要办,必然会有奉祀,那么奉祀何人?
胡濙的脑海里,第一时间就跳出了一个人,墨翟,也就是墨子。
配祭之人可以有张衡、祖冲之、李淳风、郭守敬等人,他们在历法、算学上都有巨大的贡献。
主事之人可以是吴敬,他对算学十分的精通,大明人才济济,这些都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