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开局遭李娘子逃亲 第574节
心思各异下,王武宜当然不例外。
“一步错步步错,我怎么就犯糊涂了,不听老父亲的。”
望着几人离去的身影,李渊的懊悔进一步加剧。
如果汉王是他的女婿,李唐的女婿,那该有多好。
但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晩了……
“按原先说好的来,都给我放机灵点,被唐军发现就完蛋。”
隶属太原郡内的孟县,宋金刚在郊外一处地方。
是的,上次收到靠山王的回信,同意招安他们,允许加入隋军进行立功。
“放心吧,宋将军。”
为了不引起注意,共计来了六百号人,其余五百号人在寨子。
“你们知道就好,只许成功不能失败。”
这是他们报仇的机会,也是立功的机会,宋金刚不得不严590肃。
“不过,宋将军,靠山王会不会食言? ”
不少头目忍不住担忧。
毕竟,他们之前叛乱大隋,还占地为霸的,难免会被算账。
“不会,靠山王一点信用都没,那就坐不到这个位置。”
宋金刚看来,对方不蠢的话,不会对他们小人物动手。
“那就好。”
得到保证,加上宋将军会一起去,头目为首的人手们放心了。
原先的主公死了,地盘更不在,投奔隋军也好,多多少少混个前程。
“唐军查得非常严,我们分批进入,每一批的人数不能多。”
出发前,宋金刚开始吩咐。
进城前让唐军发现,那是要命的,都得交代在那里。
“宋将军,我们知道了。”
头目们异口同声的说道。
“还有就是,兵器也不带进去,谨慎为上比较好。”
宋金刚继续说道。
在特殊时期,唐军肯定会查每一样东西,还不如不带兵器。
“没兵器,我们策应不了啊? ”
头目们疑惑不已。
“我们假扮的是寻常百姓,或者流民,带太多东西会引起注意。”
“因此,到城内找木头削出武器,再用布固定一下,唐军定然无法防备。”
宋金刚解释了一通。.
第三百三十六章任何风吹草动都不能忽略(支持下订阅)
“还是宋将军有法子,这么做稳妥多了。”
说得有理有据,头目们表示自己的支持。
“大家没意见的话,挖个坑把兵器藏起来,我们赤手进城。”
宋金刚接着说道。
要想策应成功,报仇之余博个好前程,必定不能引起唐军的警觉。
“没问题。”
随后,在头目们的带动下,把携带的武器挖坑埋好。
“我们走,行动。”
由宋金刚带头,几百号人分成好几批,陆陆续续混在人群中。
“喂,你们停下来,一个个的搜查。”
虽然孟县属于前线范围的城池,但是,其中一个不朝向隋军的城门,开着用来维持运转。
这样子,可以就地补充粮食,减少后勤方面的压力。
“到我们了。”
很快,轮到宋金刚这一队的排查,都是打起十二分精神。
“你们从哪里来的? ”
经过上次惨重的教训,刘弘基之子刘仁实安分许多,被自个父亲叫来城门。 因此,降职肯定被降职,好在没有被唐公治罪。
“白鹿山的村庄来的。”
宋金刚一脸的老实巴交,回答道。
该出什么说辞,来之前就想好的,不存在结巴的情况。
“搜一下他们带的东西,还有本人。”
今天来白鹿山的百姓不在少数,刘仁实不疑有他。
“应该不会有事吧? ”
不少人手生怕泄露,得直接死在这里,都是忐忑不安。
要知道,唐军是有武器的,他们一个没武器,连匕首都不具备。
O
几名唐军上前,先是全身搜查一遍,物品又是一遍,确保没武器流进城内。
“你们快点过去。”
检查不出什么,刘仁实照旧放过这些人。
“曰曰 ”
aE aE o
宋金刚等人松了口气,巴不得赶快通过城门进入里面。
只要进了城,再把人手汇集起来,策应隋军的事就能开始。
“奇怪了. V。”
眼睛到处乱瞧的刘仁实,注意到许多的百姓,比寻常人还紧张。
就像做贼心虚一样,同个地方来的人,怎么成了不同的两拔人?
“还是告诉父亲吧。”
刘仁实交代部下好好检查,直径去找父亲,并说明刚刚的情况。
“确实奇怪,仁实你多注意下,要是出现次数多的话,务必来告知为父。”
刘弘基想了一下说道。
在特殊时期,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不能轻易的忽略。
说到底,兵者诡道也,什么可能性都有。
“好,父亲。”
父亲也这么看,证实刘仁实自己的怀疑,不是小题大做。
“时刻保持警惕,有一丁半点的怀疑,也要说出来。”
刘弘基郑重的说道。
要是防线再出差池,不大可能像上次糊弄过去,至少是免职处理
O
这些话,刘仁实听父亲说过,哪里不会记在心里。
“老家伙杨林,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几天了都没动静? ”
刘弘基不认为对方止步这里。
“整顿兵马? ”
刘仁实试着说道。
“应该不是,隋军并未经历恶战,早就休整过来。”
刘弘基没犹豫的否定。
来讨伐他们的隋军不是杂牌,而是正规军精锐,打下井胫关不至于全军疲惫。
“隋军不怎么进攻,到底要做什么? ”
刘仁实想不出来。
难不成,再来一次吸引他们出城,击败有限的兵力?
“为父暂时不知,不过,你回去加强检查,有类似的怀疑都来说。”
同样想不出的刘弘基,
只能说道。
“父亲,孩儿这就去。”
今天发现的奇怪地方,得到父亲支持,刘仁实欣然说道。
相信再多观察一下,有没有蹊跷在里面,用不了多久就能知道。
“杨林这个老家伙,谋划着什么? ”
刘弘基带着几名将领,讨论起隋军可能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