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开局投资霸王项羽

三国:开局投资霸王项羽 第238节

至于政治方面的用人,刘表也是很无奈,至于外来的名士们,诸如王粲这样的,他们抱怨刘表招徕天下名士却不能尽用其才,这是因为王粲并没有看到,刘表在世的时候任用的那批自己人,诸如韩嵩、向朗、霍峻、黄忠之类,其实也从来没有进入过刘表的统治核心。荆襄豪族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所有关键位置都安排满了,刘表自己的亲信马仔都没地方安置,哪里有空余位置给外来的名士们?

从一开始就奠定了这样的格局,刘表的荆州统治就是这样,在他的统治下,荆襄豪族势力壮大,军权财权政权全都落入其掌握之中,刘表自己也成了荆襄豪族构筑的囚笼中的老虎。

当然刘表不是刘章那种人,他好歹也是当年世家子弟党人里面的八俊之一,历史上的他也不甘心就这样成了荆襄豪族的傀儡,他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来自救。

说到底,刘表之所以无法将荆州力量完全整合为自己的力量,就是因为他当初是孤身前来,缺乏自己的行政班底和直属军队,因此无论是行政措施还是军事行动,都要通过荆襄大族在荆州当地的力量来实现,结果就是刘表很多时候无法贯彻自己的主张。对此,刘表在主政荆州之后不久,就开始了自己的行动。

早在建安初年,也就是公元 年,西凉军阀残部中的一股,由张济带领前来抢劫刘表。对于外来户的掠夺性攻击,荆(好得的)州内部豪族的意见跟刘表是一致的,那就是抵御外敌、维持荆州整体利益,因此刘表有效集中了荆州兵力,将张济军击退,并打死了张济。随后张济的人马由其侄子张绣带领,刘表却立即通过贾诩与张绣讲和,并果断地给张绣提供地盘和钱粮,最终将张绣军安置在荆州的边境一线,成为依附于荆州的二级军阀。.

第859章

让张绣坐镇宛城,这是刘表在主政荆州期间最大的军事政治安排,同时也是最为成熟完善的套路,其他的比如黄祖在江夏、刘备在新野等等,都是刘表这种收编、扶植二级军阀的套路。

从表面上看,这种二级军阀具有某种独立性,但是又需要荆州提供钱粮和地盘支援,相当于刘表花钱雇的荆州看门狗。当荆州遭到外敌入侵的时候,这种二级军阀因为驻守在荆州边境一线,首当其冲就要抵御外敌,成为第一批炮灰,也就发挥了看门狗的作用。

从实际的利用价值上来说,刘表收编的,都是战斗力比荆州本土军要强的中小军阀,同时荆州在刘表治下比较安定,因此钱 粮不缺,但是荆州军对外作战的欲望和动力,因为内部荆襄豪族的掣肘而严重不足,这些有较强战斗力的中小军阀被刘表收编之后,很好地与有钱却兵弱的荆州,实现了优势互补。依靠这种套路,刘表成功抵御了北方曹操、东面孙吴多年的攻击。

最根本最关键的是,刘表把这些二级军阀势力被安排在荆州的边缘地带,也最大程度降低了荆襄本土豪族的戒心,他们作为第一批炮灰抵御外敌入侵,也能够有效减少荆襄豪族自己的损失,因此荆襄豪族对刘表这种引狼入境充当看门狗的策略,也是比较支持的。

而实际上,从刘表的角度上来看,刘表的这种安排,其实还附有自己的小算盘,这些二级军阀虽然兵力不多,而且也各怀鬼胎,但是他们在某些特定时候,可以成为刘表牵制内部荆襄豪族的一种力量,甚至某种程度上成为刘表的外援。历史上,刘表去世之后,刘备就是以援助刘表之子刘琦的名义,插手了荆州事务。

完全可以想象,如果刘表与荆襄集团撕破脸,刘备军必然是荆襄豪强要铤而走险时必须考虑的要素,这就构成了对荆襄豪强的某种限制,而且,如果真(cfbf)是到了那个最后时刻,刘表完全可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选择刘备军。

当然,刘表没有曹操那样的勇气,这些外部的看门狗,只能是刘表的最后时刻选择,因为毕竟刘表自己都在荆襄豪族的牵制下生存,这些看门狗平时是很难直接插手荆州的,对于刘表来说,能够维持这样一批外来户在荆州豪强的夹缝中生存下来,就是他所能做的最大限度的限制荆襄豪族的措施。

对于任何一个想要成为地方霸主的人,要想真正压制住把持着荆州权位、控制荆州军力的荆襄豪族,笼络雇佣一批外来军阀看门狗,只是辅助措施,真正的核心对策,必然是建立自己的行政队伍和自己的军队,就像曹操,一开始做兖州牧,他其实是被陈宫等世家人物做影响,但是曹操手段高明,并且有自己的曹氏宗亲大将,后来还收编了青州军,拥有自己的人才和军队,所以才不会被当做傀儡,可是刘表却很无能,一直到刘表去世,这两件最重要的大事,他一件都没做成。.

第860章

其实说实话,刘表原来名气很大,名气不亚于曹操,建立自己的人才队伍并不难,可问题是,荆襄豪族垄断了荆州绝大部分职权岗位,并且互相勾连成为网络,给刘表重用自己人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而实际上,刘表自身一些不足也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刘表的用人标准仍旧遵循东汉儒学的那一套,比如名士王粲因为长得比较丑,按照当时的儒学人才标准,那就是人丑就代表没本事,因此迟迟得不到刘表的重视;甘宁之前做过贼,德行有亏,所以也一直得不到刘表的重用。

三国即将来临的乱世,就像是春秋战国,是大争之世,需要有真正才能的人,东汉儒学传统意义上的重视学识、才德那一套用人标准,其实是有些不合时宜的。乱世中需要的是有才能的人,也就是在行政才能或者王霸之谋的人,这样的人,在乱世纷争中远比坐而论道、滔滔不绝的饱学之士要有价值,而刘表对杜袭、裴潜等人不能用,却去重用宋忠之类的儒学名士,结果被当时人视为“没有大志”“无王霸之才”。

至于建立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军队,刘表就更无能为力了。除了荆襄豪族把持荆州军马大权之外,他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接受过军事领域的学习,这属于知识结构上的重大~缺陷。

按照在荆州生活过的诸葛亮、甘宁等人的评价,刘表“不晓军事”,也就是没有军事才能,诸葛亮可是用兵名家,甘宁则是阵前猛将,他俩评价刘表军事能力如此之低,基本宣告了刘表在军事领域的严重缺陷。刘表自己都不知兵,在荆襄大族的阻挠之下,建立直接听命于自己的军事武装一事就更是无从谈起-。

在这一方面,刘表还不如人家刘璋,至少刘璋还从父亲那边继承了东州兵,依靠的东州兵,还能保持自己的统治不受当地豪族的影响,还平定过当地豪族两次叛乱。

·· ·····求鲜花· ·····

而到了建安12年,也就是公元 年,刘表病死(也有可能是被世家大族害死的,因为刘表是绝对不可能投降曹操),结果就是他一手提拔的儒学名士宋忠,那个在刘表手下教书育人著书立说的荆州名师,立即担任了荆州本土豪族投降曹操的联络官,也就是投降使者,并很好地完成了这个投降任务。

... . 0

说到底,世家是不会忠诚于任何一个君主,正如后来鲁肃规劝孙权组织赤壁抗曹时说的那样,豪族名士们都可以投降曹操并获得好处,唯独孙权不可以。当曹操以压倒性的力量来到荆州时,荆襄豪族很自然地抛弃了刘表,选择了新的主人。

在这个过程中,宋忠的人生轨迹,很好地注释了刘表作为荆州之主的悲剧,那就是,乱世中的军阀,没有自己的人才和军队,割据一方的故事再好,也终究有梦醒身灭的那一天。人.

第861章

刘阳就充分吸收刘表的失败教训,绝对不会让自己受任何一方势力的影响,特别是不会受到任何一个世家那样的影响。

他麾下的军队也完全跟其他军阀势力不一样,他在军队里面没有部曲私人武装制度,所有的军队将士都只效忠于刘阳,他们会听从上司的命令,但是并不归属于上司。

   而其他的军阀势力里面,特别是东吴那边,每个世家大族都有自己的私兵,动辄上千甚至上万,这对君主的统治是有很大的影响。

刘阳用本人用百人队之上每一级都建立的参军制度,牢牢的掌握住军心,也牢牢的遏制住私兵这种现象。

所以,刘阳能够对他麾下所有的将士和地方都形成强大的统治,不会像刘表那样成为傀儡!

也绝对不会有任何一个世家可以凌驾在刘阳之上,可以严重影响到刘阳的决策!

现在刘阳知道这个刘表并不是很得人心,至少刘表屈服于那些世家大族,使得刘表没有照顾到中下层阶层的利益,所以普通文人和将士都对他很不满,有一些人甚至对他心怀仇恨。

刘阳就把刘表在荆州做的一些违反法律违反道德的事情,让王璨书写出来,揭发他的罪行,然后召开了批斗大会,批斗刘表以及其他在荆州为非作歹为富不仁的人!

其中也包括蔡瑁张允之外的他们家族的人!

就算蔡夫人现在成为刘阳的女人,刘阳也不愿意包庇蔡家,他们家族有一些害群之马也必须揭发出来。

蔡中蔡和等人做过一些欺男霸女的事情,也全部绳之以法!

这些世家大族当然非常不愿意,可是现在刘阳兵强马壮,而且将投降的荆州军全都整编,世家子弟一律剔除干净,现在基层军官和参军全都是刘阳的人,那些世家大族只能低头!

他们甚至怀念之前操纵控制刘表的美好时光,可是他们现在已经回不去了,好几个世家的家主都被派遣到长安等地做官,他们已经没有办法再在荆州形成影响力.. .....

那些参与批斗并且在刘表身上下刀子的人,都对刘阳忠心耿耿。

刘阳大军水陆并进,直接往荆州之南而来。

随后的长沙郡、桂阳郡、武陵郡、零陵郡全都传檄而下!

刘阳自己亲自带领来的桂阳郡,就是为了一个女人而来。

这个女人是桂阳郡太守赵范的嫂子樊氏!

此时赵范还不是桂阳郡太守,还是下面的一个县令,在原来的历史时空中,十年后才做到桂阳郡太守。

但是他的哥哥确实已经娶妻,年轻貌美的妻子,刚刚 岁,原来是常山郡人。

这个小娇妻名叫樊娟,就不可能像某些野史上面所说的,跟赵云是青梅竹马,因为赵云的年龄在之前已经说过,到了建安12年的时候,已经是年近五旬的人,这样的人,他的青梅竹马还能看吗,还能说有倾国之色吗?.

第862章

想到樊夫人,难免就想到跟他有缘无份的赵云赵子龙。

赤壁大战之后,曹操与孙权在前方苦战,刘备率领大军突入南部四郡。攻占桂阳郡时,原太守赵范归降,为摆脱尴尬地位,赵范主动宴请赵云,席间他声称两人都姓赵,五百年前是一家,他要与赵云结为兄弟,待到酒酣耳热时,赵范说自己有个寡嫂樊氏,有沉鱼落雁之姿,想要将樊氏许配给赵云。《三国志》记载,樊氏有国色,想必真的是个大美女。

按照演义所说,赵云戎马半生,一直也没有娶妻,按常理就坡下驴,也就成就一桩美事。没想到赵25云严辞拒绝说:“我们同样姓赵,你的哥哥就是我的哥哥,你的嫂子自然也是我的嫂子。”

赵范很尴尬,散席后,赵范又拜托人去游说,赵云就说:“范迫降耳,以求不可测;天下女不少。”原来赵云之所以拒娶樊氏,并非是樊氏不漂亮,也不是介意樊氏寡妇的身份,而是对赵范心有提防。赵范是在刘备大兵压境之下才投降,此时故意与赵云交好,甚至要将寡嫂嫁给赵云,还真的可能是有别样心思。

赵云的顾虑不是多余的,当时曹操一方面与东吴交战,一方面也派出使者游走于荆州士林。许多官员因城池被攻破,不得不向刘备低头。然而相比曹操,刘备只是一个流寇,曹操却是大汉宰相,背后有汉朝整个朝廷支撑,投降曹操是归顺大汉朝廷,投降刘备反倒会被主流认定是叛逆。

像当时荆州士林有个人叫刘巴,他就一心要投靠曹操。为躲避刘备的招纳,此人竟从荆州一路南逃,从东南亚绕道跑去了巴蜀地区,没想到后来刘备竟然攻破了巴蜀,刘巴最终还是落到了刘备手中。在诸葛亮的亲自劝说下,刘巴才勉强低头,向刘备臣服。

也就是说,在当时整个天下人看来,投降曹操还更靠谱一些,极有可能赵范跟曹操暗通款曲。

除此之外跟赵云的性格有关系。

在《三国志》中,还记载了一则史料,据说早年间赵云曾与夏侯惇在博望坡大战,赵云曾生擒夏侯兰。夏侯兰和赵云是老乡,从小就相熟,赵云本可以直接接受夏侯兰的投降,然而赵云却带着夏侯兰禀明刘备,由刘备亲口赦免夏侯兰。因为夏侯兰精通律法,赵云又主动推荐夏侯兰出任军政。原来在正史中的赵云 ,与《三国演义》中的赵云有着很大不同。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白马银枪,勇猛坚毅,是一副常胜将军模样,在《三国志》中赵云主要是担任刘备的侍卫长,他最主要的性格是“严重”,即严谨慎重。身为侍卫长,他最重要的品质并非能够冲锋陷阵,而是严谨稳重,时刻以主公的安全为上,以维护主公的利益为上,正因担心赵范对刘备有二心,赵云才坚持拒娶樊氏,又因为极度尊重刘备,赵云才会在得到刘备允许后才收留夏侯兰。赵云的这种品质,赢得了刘备十分信任。.

第863章

赵云对刘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刘备一生当中最艰难的时刻,当属在荆州与孙夫人成婚后。那时,刘备外有曹操的威胁,内有孙夫人的胁迫,就算是在睡觉时,刘备也担心孙夫人突然拔刀,于是刘备每次进入孙夫人闺房,都是外罩罗袍,内穿铠甲,叮嘱赵云寸步不离自己。刘备率军离开荆州谋夺益州之时,孙夫人想要趁机将阿斗带去东吴,被赵云发现了。赵云率领军队截断大江,将阿斗救回来。正因赵云一生忠心侍主,在赵云死后,刘禅追封赵云为顺平侯。

也正是因为赵云的身份和性格,决定着,他不可能纳樊夫人为妻子。

历史上对赵云的妻子的争议一直很大,最准确的是《三国志》中记载的樊氏,樊氏肯定是赵云的妻子之一了,但应该不是赵范的嫂子。

在某个野史里面记载,樊夫人有两个,是赵云第一个娶的妻子,和赵云同为常山人,在赵云尚未出山和刘备结识时就已经结为夫妻。常山最美女性,有着倾国倾城之色,也就是赵云的第一任妻子的樊夫人,樊夫人陪伴赵云从一个岌岌无名的常山小将到蜀国无人能挡的战神,也是赵云一生的挚爱。

另外一个樊夫人,在一次宴席中赵云见一妇人,身穿白色的衣服却有国色天香之色,便流露出爱慕之情,桂阳太守赵范便将此女许配于赵云。赵云因赵范和自己同姓,不便娶与赵范有着亲缘关系的人便婉拒,而刘备知道这件事后,当即命人找来樊氏,他见樊氏有倾国的美貌,于是就大力撮合,最终让赵云迎娶了樊氏。据说赵统和赵广就是樊氏所生。

到底是哪一个樊氏,很难定论,反正历史上记载,赵云的妻子就是樊氏。

而《反三国演义》中记载着五虎上将马超的妹妹马云禄也是赵云的妻子,赵云的女儿赵氏是由马超的妹妹马云禄所生。当年马超离开张鲁投奔刘备时,马云禄就跟随哥哥一同降了蜀汉。然而马云禄武力不俗,性子高傲,看不上寻常男子,因此一直不曾出嫁,这可愁坏了她的哥哥马超。有一次刘备大宴群臣,马超特意将马云禄带到宴会上,就这样,马云禄与赵云在宴会上不期而遇。赵云对这个英姿飒爽的姑娘十分中意,而马云禄则对英俊潇洒,武艺不俗的赵云也很是喜欢,就这样,在刘备和马超等人的撮合下,两人喜结连理,就此成亲,婚后诞下了女儿赵氏。

问题也是出自于赵云的年龄,赵云的年龄要比马超大上一二十岁,自然也是比马云鹭大上那么多。

《武神赵子龙》(好得的)中记载夏侯兰的妹妹夏侯轻衣也是赵云的妻子。《青钢剑》中记载李翠莲和赵云也有夫妻之实。

这两个都是编剧瞎编出来的,更是不足为信。

由于马云禄没有出现在正史之中,因此樊氏是赵云的妻子更为靠谱。

只可惜赵云在北伐中逝世,两个儿子也为国尽忠,却依旧没能挽回蜀国的颓势,实在可惜。.

第864章

再说这个樊氏,属于《三国演义》中那种三不明中的一种,有姓无名,其真实身份是寡妇,是东汉末年荆南桂阳郡太守赵范的寡嫂。

樊氏虽是有姓无名的寡妇,却不同于皇家内院的妃子、公主,也不同于普通人家的寡妇、女子,是一个忠贞、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性,是汉末时期中华女性的代表人物之一,尽管她的名气,远不及貂蝉甄姬。

樊氏本在史书未见有只言片语,只在裴松之注《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第六》引《云别传》时留下十七字的介绍,即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这门亲事,后为赵云拒绝,同时,也成全了赵云英雄之名)。

然而,樊氏在《三国演义》虽只出现一回,但为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容貌美、头脑灵、爱情忠、守节贞。

首先,容貌。认识一个人,由表及里,先是所见。所见就是眼睛看到。因此,在《三国演义》中,只有樊氏的容貌是正面描写,是赵云亲眼所见。原著对樊氏的容貌描写:身穿缟素,有倾国倾城之色。在此处,毛宗岗有一句很经典的评点:谁想此时忽然遇一文君。一下子,一笔将樊氏与天朝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卓文君对等起来,美貌与智慧并存。缟素,引申为白色丧服。

接着,操守。熟悉一个人,了(cfbf)解内心,再是所闻。所闻就是耳朵听到。为此,樊氏的守节就是通过赵云赵范的对话而知道。赵范对赵云说:先兄弃世已三载。樊氏的夫君已经逝世三年多,可是樊氏依旧身穿缟素。按《仪礼·丧服》要求,丈夫去世了,妻子只要替夫守孝三年就可以。而樊氏却已守节三年多。更何况,汉朝对寡妇服丧要求没有像《仪礼》规定那么严格,或百日或一年,史书未详细记载。要是都按礼法来实施的话,汉初丞相陈平妻子张氏就不可能一女六嫁,陈平可是第六个。

然后,智慧。相知一个人,达到知心,后是所感。所感就是用心理解。为此,樊氏的智慧就是赵范向赵云为寡嫂提亲时,将樊氏欲改嫁所需三个条件的字面中去理解。理解往往因人而异,人不同,理解也不同,以致产生的结果各不同,根本就没有唯一且标准的答案。赵范对赵云讲:若得三件事兼全之人,我方嫁之:第一要文武双全,名闻天下;第二要相貌堂堂,威仪出众;第三要与家兄同姓。乍一看,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妇道人家,竟然会提出如此苛刻的条件。在那年代,虽然女子地位相比于其它任何封建朝代高了许多且寡妇不愁嫁,特别是美貌的寡妇更为抢手,但是妇女终究是妇女,依然被“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所束缚。其实并不是这样,樊氏是在向小叔子赵范委婉地表达不改嫁的意愿,为丈夫——赵范的哥哥终身守节的决心。这种近乎无法满足的条件来推诿搪瓷赵范,可见樊氏的智慧之高。

樊氏,虽是一个倾国倾城的寡妇,却是个忠诚坚贞的妇女,在丈夫死了三年多,不仅依旧替夫守孝,还自己设立了几近无法满足的三条条件来拒绝改嫁以此践行一女不二嫁的传统。

可惜,这都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强加给樊氏的封建糟粕!

真正的樊氏,根本不可能是这样的女人!.

第865章

原来演义上的桂阳郡太守赵范,他现在只是桂阳郡下面一个县令。

他的兄长是当地一个富商,他们赵家在当地也算一个世家,所以能够娶到那样拥有倾城倾国之色的女人!

首节 上一节 238/2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朝堂,女帝是昏君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