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第150节

“既如此,那不如让倭国实施海禁。”

“让倭国海禁?”张松越一愣。

“此次朝贡,不是来了两股倭国最大的势力吗?”

冯一博嘿嘿一笑,把刚想到的主意说了出来。

“那不如就因倭寇之事申斥他们,谁回去实施海禁,禁绝了倭寇,谁便可以参与朝贡。”

“不,是让他们的朝贡再多一倍!”

冯一博刚才并不想接下倭国争贡的差事。

这事李守中其实和他说过,不太好处理。

而且师徒俩所定的短期策略也是:

急流勇退,谓之知机。

也就是说,冯一博刚刚立下大功,不宜再出风头。

可景顺帝与张松越两人,配合无间。

丝毫不给他拒绝的机会。

冯一博只能被动接受了这个差事。

等回头,他准备去找两队小八嘎聊一聊。

最好的办法,就是建议他们火并一场。

赢了的来大魏朝贡。

当然,这只是开玩笑。

但现在他灵机一动想到的这个主意,却有实现的可能。

张松越闻言都陷入沉思。

显然,这事具备操作性。

而且还能一石三鸟。

第一,不管结果如何,也能牵制倭寇。

第二,解决了争贡问题,避免被揪住法礼。.

第三,让倭国继续内斗。

最后这一点很重要。

不管大魏同意哪一方朝贡,哪一方就能占据更大优势。

进而可能加速倭国统一。

只有让他们持续内,对大魏最为有利。

“看来冯爱卿不仅勇于任事,还总有出人意料的办法。”

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南来信

景顺帝也很无奈。

对于海禁的提议,他是有些动心的。

不然也不会让白家锦细说了。

现在的情况,禁不禁看似区别不大。

但若禁了海,皇商的生意还会好一点。

内帑也能跟着受益。

因为禁海之后,很多小角色就会被踢出局了。

皇商自然要参与瓜分。

而且市舶司也不用再花钱去养。

相对来说,朝廷也能省了些靡费。

但景顺帝也知道,这些都是一时的。

海上的生意,基本已经被南方勋贵和士绅所垄断。

这几年就连皇商都渐渐式微。

他不是没想过整治。

但这个问题处理起来,却是束手束脚的。

因为这是太上皇时期的遗留问题。

触及的利益又大,定然会引起极大的反弹。

很多人你想动,还要太上皇首肯。

此时听到冯一博把问题又拉回争贡的事,景顺帝才会忽地出声。

他再次夸赞了冯一博一句,却也将他后面的话堵了回去。

没等冯一博再谦虚两句,景顺帝又极少的,直接拍板道:

“倭国使节的事,就按爱卿说的办吧。”

说完又把话题拉回海禁,道:

“海禁的事,白侍郎说的也不无道理。”

说到此处,景顺帝又看向张松越。

笑问:“老师觉得如何?”

这是想同意海禁,却又不想留下口舌。

可张松越滑不留手,自然也不想平白担这个骂名。

他闻言就和稀泥道:

“不如就先留宁波和泉州两处最大的,其余的先关了看看。”

这事和他牵扯不大,他的党羽虽也有些海上生意。

但禁不禁无所谓,他自问都罩得住。

还是那句话:

禁与不禁,影响最大的,都是那些普通海商。

“果然还是老师持重,就按这个办吧!”

虽然只留了两处通商之所,距离海禁却也就差一步。

但终究给普通海商留了一线生机。

这事与冯一博的关系也不大,他早就悄然退回自己的位置。

若非刚刚灵机一动,想出解决争贡问题的办法。

他压根不想多掺和海禁的事。

也只是张松越问到他,随口搅合两句,

算是让白家锦难受罢了。

其实就连白家锦也明白,冯一博肯定不会死命阻止。

这后面涉及的东西太多。

别说是他,就算是李守中也不会轻易牵扯进来。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不涉及他的利益。

冯一博虽然组建了商队,但在宁波也不会有人阻拦。

而且他正好还要找薛蟠聊聊。

到时候挂个薛家名义,泉州想必也不成问题。

一场朝会结束,满朝大老都无所谓。

普通海商虽艰难许多,却也暂时躲过了灭顶之灾。

朝廷这边按照冯一博所说,下旨申斥了倭国两支使节。

两边一时间都被说懵了。

倭寇的事由来已久,他们自然也都知道。

但其实与他们关系不大。

毕竟倭寇主要来源,是一些破产武士。

他们两家毕竟是大势力,名下的武士虽多,但也还不至于破产。

不过冯一博让人通知他们。

谁接受海禁提议,谁就可以参与朝贡。

明年是否可以朝贡,也要看海禁实施的情况。

足利这边立刻提出申诉,却连内阁的边都没沾到。

直接被冯一博就给驳回了。

藤原氏这边倒是识趣,一口答应下来。

至于会不会执行,暂时不得而知。

对他们来说,这次的朝贡成功,就已经赚大了。

足利氏见状,立刻发挥了倭国的传统品质。

直接选择道歉。

表示回去之后,一定会配合大魏实施海禁。

首节 上一节 150/7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融合子羽,步入陆地神仙

下一篇:大秦:熊孩子说书,皇帝们求闭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