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第269节
一进园子,就是一带翠嶂,挡在面前。
众清客齐齐赞道:“好山,好山!”
冯一博之前倒是没注意这山,此时才觉有些门道。
就听贾政也赞道:
“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
众清客闻言,都附和起来。
“极是。”
“非胸中大有邱壑,焉能想到这里?”
众人顺着往前一望,
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似猛兽,纵横拱立。
上面苔藓斑驳,或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
贾政指着小路,提议道:
“我们就从此小径游去,回来由那一边出去,方可遍览。”
说完,贾珍在前带路,贾政扶了宝玉。
众人紧随其后,逶迤走进山口。
这时抬头就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
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
众清客立刻议论起来,说什么的都有。
薛蟠听了,也想凑个热闹,便对身边几人道:
“这段小路,七扭八歪的,干脆叫‘歪路,如何?”
冯一博吓了一跳,连忙拦道:
“文龙兄可莫要胡说,这可不是什么好词。”
见没人注意,都在讨论着,冯一博才舒了口气。
贾琏白了薛蟠一眼,没好气的道:
“若非是我们几个,别人听了还以为你在影射谁呢!”
旁边不怎么说话的薛蝌都叹了口气,幽怨的道:
“大哥,咱们就带着眼睛耳朵,跟在后面看着听着,可别在开口了。”
薛蟠可能也想到“歪路”不好,顿时有些讪讪,又点头道:
“噢噢,我知道了。”
迷糊又无奈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精华书阁】,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
第一百七十五章 宝玉试才题对额,冯渊低调训薛蟠【下】
与冯一博几人有说有笑的不同,那边清客们的讨论,看起来极为激烈。
有说该题“叠翠”二字的,也有说该题“锦嶂”的。
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
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
可别看他们说的热闹,若稍加注意,就能听出其敷衍。
冯一博听了几个,大致比薛蟠的“歪路”强些。
不过他也知道,这就是清客们的生存之道。
他们知道贾政要试宝玉的才情,自然只能说些俗套的来。
免得一不小心,真的压住这位世兄。
不过也因为如此,显得有些过于敷衍。
就连宝玉此时也看出贾政的意思了。
因此早在一旁苦思冥想,生怕说得不好会被打骂。
贾政认真听了不少,自然不会觉得可行,就想要回头命宝玉说说。
不管说好说坏,他再帮着提点一下就是。
可一回头,正见冯一博几人小声说话。
贾政以为他们也在讨论,犹豫了一下,便试探道:
“一博可有好的?”
冯一博闻言,立刻摇头,笑道:
“望叔父见谅,我并无捷才,一时也还没有什么好的。”
想都没想,如何会有?
并非他不愿,而是不能。
以他的身份,要么别说,要么就是最好的。
既然要给宝玉机会,冯一博自然连有都不能说。
说完又转头回去,和薛蟠几人聊了起来。
贾政见此,总算放下心来。
知冯一博不愿参与,才对身边宝玉喝道:
“你可有了?”
宝玉刚才想了半晌,早已有了腹稿。
此时听问倒也不慌,笑着道:
“尝听见古人说:‘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
贾政笑眯眯的看着,等着宝玉尽展才智。
“况且这里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不过是探景的一进步耳。”
铺垫的差不多,宝玉才像是现想的一样。
又低头沉吟了一下,才说出自己早已想好的方案,道:
“莫如直书古人‘曲径通幽,这旧句在上,倒也大方。”
这句出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壁诗作,是《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一句。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首诗极为出名,用在此处也勉强应景。
只是在冯一博看来,这句连化用都不是。
相比薛蟠的自创,都显得落了下乘。
当然他自不会揭破,闻言也只含笑点头。
看着倒像是被其折服了似的。
众清客听了,纷纷赞道:
“是极!妙极!”
“世兄天分高,才情远!”
“正是!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
一旁薛蟠听得,流露几分羡慕之色。
贾政这边一听,倒是满意。
这几日,他私下打听过宝玉在塾中表现。
贾代儒称赞宝玉专能对对,还说他虽不喜读书,却也有些歪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如今一听,果然如此。
虽是借用古人,倒也附和意趣。
再听众人夸奖,贾政心中更是得意。
当即摆手,笑道:“不当过奖他。”
见他这个态度,众人就都明了。
“他年小的人,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
虽这么说着,但任谁都知道这里算是定下了。
说完,贾政进入石洞,众人也都陆续进去。
冯一博几人在最后,此时也跟着缓步踏入。
一进去,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烂熳。
还有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下。
再进数步,渐向北边。
这里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只见青溪泻玉,石磴穿云。
又有白石为栏,环抱池沼。
其中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见桥上有一亭,贾政就带众人到了亭内。
上一篇:大秦:融合子羽,步入陆地神仙
下一篇:大秦:熊孩子说书,皇帝们求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