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和朱元璋合伙做生意

大明,我和朱元璋合伙做生意 第14节

朱元璋见状劝解道:“你放心,这药那小子手上肯定还有,而且我已经派人去探寻西洋了,一两年内绝对会有消息传回,到时候这种药就会源源不断的供应了。”

朱标也在一旁劝解:“是啊母亲,太医院也拿了样本去研究了,您就放心吃药。”

“皇奶奶,小陈老师走时有交代孙儿,药不能停,不然病情会反复的。”

吕氏和朱允炆在一旁干瞪眼,完全融入不进这家庭氛围,似乎她这个儿媳妇和朱允炆是外人一样。

马皇后拗不过几人,只能将药吃了。

“重八,我想去句容县看看。”

“好呀好呀,孙儿也想去。”

朱元璋点着头:“也好,句容县确实还有很多地方还没看过,是要再去一趟。”

“太子,这次你就不要去了,留下监国,我带你母亲和大孙子去句容县看看。”

一旁的朱允炆虽然也很想去,可是腼腆的性格加上长期被朱元璋等人忽视,弄的他现在都不是很敢在几人面前说话。

任凭吕氏在旁边怎么提醒他,朱允炆就是不敢开口,就这样错过了跟朱元璋亲近的机会。

不过朱雄英离开对朱允炆来说也有好处,毕竟朱标留下来了。

少了朱雄英缠在朱标身边,朱标自然会关注自己其他儿子。

一天后,朱元璋一家三口和毛镶再次出现在句容县大街上。

看着街上比京城还热闹的景象,马皇后和朱雄英大呼小叫的指指这看看那,眼睛都不够用了。

朱元璋给马皇后要了杯无糖柠檬水,因为高血压病人甜的最少也少吃,这是陈林说的。

给自己和朱雄英要了杯珍珠奶茶,看着大孙子被甜的眼睛都眯成一条缝,顿时倍感骄傲,就像这奶茶是他自己做的一样。

毛镶这次则是压力山大。

之前朱元璋和朱标微服私访,他们好歹是俩大男人,万一遇到危险,有一定的自保之力。

可这次,老弱妇孺一次齐活,这安保工作可就难了。

所以,这天在句容县街道上,百姓们总感觉到有哪里不对,哪来这么多壮汉?

不会是闹匪患了吧!

带着妻子和大孙子逛了许久,朱元璋才想起正事,带着几人走向县衙。

可到县衙后,衙役却说县尊大人下乡去了。

此时,距离县城十里的一个村庄,陈林坐在田边空地一顶太阳伞下半眯着眼,姜农六和农业局的吏员们,则是忙碌的记录着玉米和和红薯的产量。

农民们拖家带口,拉着大车小车排着队等着过磅,上面装满了收获的玉米和红薯,队伍直接排了有一里地长。

前头已经过好磅卖完粮,欢欢喜喜的回家数钱。

后面却还有源源不断加入的,可这仅仅是三处试种新粮点的其中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收完这个村的玉米番薯,第二季的新粮收获就算完成了。

陈林翻着姜农六统计好的一些账册。

“还行,这产量跟用上化肥的也差不多了。”

这时,小兰的脑袋从旁边凑了过来:“化肥?”

“公子,化肥是什么肥啊?”

“赶紧扇扇子,女孩子家家的问那么多干嘛?”

“切——”

另一头,朱元璋等人已经出现在队伍的末端。

见百姓们虽然汗流浃背一脸疲劳,可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丰收后的喜悦。

“老乡,收成可好啊?”

朱元璋抓起一个板车上的玉米棒子,看了眼四周,却没发现自己事先安排的人在这收粮,脸色顿时就黑了下来。

老农停好板车,擦了下汗说道:“回这位贵人话,收成好着呢,托县尊大人的福,又是一次大丰收,上税后足够咱一家五口人吃上三年了。”

家有三年余粮!这是盛世啊。

“爷爷,这就是玉米吗?果然像玉一样晶莹剔透。”

老农见状,在车上挑了个颗粒饱满的递给朱雄英:“拿去,这玉米不仅长得好看,还好吃呢。”

朱雄英赶紧摆摆手:“我没钱,不能要。”

“要啥钱啊,一根玉米而已。”

马皇后摸了摸朱雄英的头,掏出十文钱递给老农:“老哥,这玉米想必很珍贵吧,也不知道十文够不够。”

“哪能啊,一文不值,亩产大着呢,夫人快将钱收回去,要是让村里人知道老汉为一根玉米就收人钱,以后就没脸见人了。”

说着就将玉米塞进朱雄英手里,然后拉着板车向前挪了几步。

“这...”

马皇后尴尬的举着手上的十文钱,朱元璋拍拍他的手:“收起来吧,就当老乡请客了。”

“吃吧大孙子,你要记住,今天你收下了一个百姓的供奉,以后就要用你的全部去回报他们。”

朱雄英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然后开始对手上的玉米棒子发起进攻。

“真甜,奶奶你也吃。”

这时,一群穿着相对整洁的百姓从远处走来,对着排队的粮车指指点点,有的也像朱元璋一样上前询问玉米和红薯的情况。

直到几个领头模样的百姓招呼,这些人才向队伍的最前方赶去。

“走,去看看这小子又搞什么幺蛾子...”

第20章 新粮推广

田间空地上。

陈林所在的太阳伞围着一群人,排着队眼巴巴看着一旁堆积如山的玉米红薯在太阳底下暴晒。

这些人都是句容县下属各个乡村自耕农的代表,当然,地主乡绅也有一些。

这次陈林叫他们过来,就是想让他们亲眼见识下玉米和红薯的产量。

通过这些人将高产粮食向整个句容县推广覆盖。

他指着空地上的粮堆:“这就是玉米,这是红薯,想必诸位都有所耳闻了,但却对传言中的产量有疑虑。”

“现在本官让你们现场看看,地里还有很多没收割的,不信的可以自己去验证,信的现在就可以购买粮种了。”

听言,几乎所有人都跑去地里查验,毕竟眼见为实。

那些地主士绅却第一时间找了个阴凉处坐下,然后在仆人的伺候下,喝水的喝水,吃冰的吃冰。

在陈林营造的各种夏日饮品下,句容县的地主士绅们,成为了整个大明最先真正享受生活的有钱人。

等外乡自耕农代表验证完新粮产出后,已经是一个时辰过去了。

他们再次回到陈林身边时,脸上全都是兴奋的表情,三五成群的扎堆在一起讨论着。

陈林则是趁热打铁说道:“这两种粮食不挑土地,旱地山坡都能种,只要埋在土里就能活。”

“如果诸位确定下一季要种新粮的话,现在可以交订金了,本官还赠送一份种植说明,里面详细介绍了两种粮食的耕种方法。”

一个老农听后喊道:“县尊大人,可咱也不识字啊。”

陈林听后直接拿过一份种植说明向所有人展示:“不认字总看的懂图画吧,村里再找个秀才帮你们念下注意事项,很简单的。”

“来,把这份说明书给大伙分了。”

.........

朱元璋站在不远处,看着一群人围着陈林请教求解释,陈林却直接将姜农六推到前面,自己则又回到太阳伞底下乘凉。

直到夕阳西下,各乡村代表们的交易才算完成,他们也各自回乡组织人手,第二天一早过来运粮种。

本地丰收农民的长队,依旧还有百十人,朱元璋见姜农六和其他吏员的架势,这是要挑灯夜战啊。

陈林见差不多了,在申请因公外出打卡后对着姜农六喊道:“老六,玉米堆放注意摊开透气,别捂烂了。”

说完就要跟一个等候多时的人离开,就在这时,朱元璋现身拦下了他们的去路。

那人明显是认识朱元璋的,见状就要下跪行礼,却被朱元璋用眼神制止。

“跟陈县令都谈好啦?”

“回...掌柜的,都谈好了,剩余的玉米和红薯全部由咱们按市面稻米价收购。”

朱元璋点了点头挥手让这人退下,然后看向陈林:“你小子倒是会当甩手掌柜,留一个白发老人加班加点,自己却优哉游哉无所事事。”

陈林先是朝朱元璋等人微微行礼:“我这是掌握大方向,没必要事必躬亲,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叫物尽其才。”

然后对着朱元璋小声说道:“陛下打算全面推广新粮?”

“怎么?许你句容县小康,就不许其他地方温饱了?”

陈林指着红薯解释道:“这红薯不适合当主粮,要是到时候百姓单纯的为了追求产量,而大面积种植...”

“谷贱伤农啊。”

朱元璋听后若有所思,以他的看法,粮食不是越多越好吗?

他觉得陈林有点大题小做,是没饿过肚子的原因。

如果当初有这两种粮食,就算元朝统治再残暴,他朱元璋只要有一口吃的,也不至于造反。

所以朱元璋觉得还是先解决肚皮吧,至于伤不伤农,那是后面的事了。

陈林继续说着:“玉米倒是可以作为主粮,但也不可取代稻米、小麦和黍米三大传统粮食的地位,臣建议因地制宜,只在原来的旱地、坡地等贫瘠的土地上种植玉米红薯,水浇地和平原地带该种啥还种啥。”

“实在不行,陛下可以先军屯或者招收贫民乞丐什么的,像这里的这个村子一样组成一个农村合作社,开垦荒地种植,丰收后让市场稍微适应下两种粮食的到来,再看后效。”

农村合作社,又一个新词...

朱元璋越听越懵圈,不过为了不让自己显得无知,他依旧点着头,心里却决定,回去后一定要召集户部官员研究这个问题。

“行了,你的意思我明白了。”

朱雄英等的有些不耐烦了,踮着脚尖看向不远处的小河,那里有许多孩子在玩水抓鱼。

“爷爷,小陈老师,你们等会再说嘛,先带我去河边玩会儿。”

首节 上一节 14/1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熊孩子说书,皇帝们求闭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