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家兄朱厚照

大明:家兄朱厚照 第57节

想不明白,索性也就不想了。

但对于见到朱厚照,李牧还是满怀期待的。

野猪皮的修得明史不靠谱,李牧一直觉得朱厚照是一个心怀大志的真英雄。

他期待,和朱厚照见面的那一天!

甚至是,李牧相信,以自己的能力,一定能和朱厚照成为无所不谈的好友。

他要协助朱厚照,协助大明,率先进入蒸汽时代!

那些个欺负过中原的国家,老子让他们全都死啦死啦滴!

第63章 勤于政务朱厚照

文华殿。

弘治皇帝起了一个大早,和三阁老议事。

以前,大明朝在老朱太祖的带领下,每天都开朝会。

后来一代不如一代,没有老朱太祖的精力旺盛,就改成了三天一次大朝会。

平日里有事,都在文华殿商量。

大明战神留下来的烂摊子,朱见深只清理了一半,弘治皇帝依旧是再给大明战神擦屁股。

好在朱见深底子打得好,不至于让弘治力不从心。

朱厚照亲自给弘治皇帝安装的火炉,和王恕等人的不同,文华殿的火炉四四方方,烧的是蜂窝煤。

整个文华殿暖洋洋的,以至于弘治还穿着单衣。

看着外面白雪皑皑,弘治皇帝叹了一口气。

看了看三阁老,缓缓开口,“让民部采购一批煤球,免费发放给京郊的贫民吧。”

三阁老全都点点头,表示同意。

“祖宗留下来的烂摊子,两代人都没补好。”

弘治皇帝一阵苦笑,“朕不能学他们,朕要给太子留下一个干净的江山。咱们这一代把仗全都打完,下一代也就太平不少。朕把钱挣足了,太子坐上这个位子也才有底气。只要朕多做一些,太子就轻松一些。”

谢迁、刘健、李东阳三人何尝不知道弘治皇帝的心思呢?

最终,皇帝的目光落在了书案上,满脸疑惑,“奏疏呢?怎么这么少?”

内阁三人也愣住了,谢迁最先开口,“对呀,陛下,奏疏呢?您今日效率怎么这么快?”

“何鼎!怎么回事儿?”弘治问道。

“陛下。”何鼎指了指后堂,“四更天,鸡还没叫呢,就过来了。”

四人起身,走向后堂,发现榻上躺着一个熟睡的身影,赫然是朱厚照。

在书案上,堆满了奏疏。

弘治四人纷纷拿起奏疏,看着上面的批注,个个惊为天人。

对于那些个请安的溜须拍马的,只写了两个字:知了,想父皇了你就进京!

那些辞藻华丽,通篇都是废话,就最后几句有用的奏疏,朱厚照的批复更有意思:自己领二十大板,以后别他娘的废话,直接进入主题。

朱厚照对很多事,都有独到的见解,批注也是有理有据,赫然就是明君的典范。

谢迁三人眼睛通红,看着疲惫的朱厚照,又看看弘治皇帝,激动得快要说不出话了。

弘治皇帝眼含热泪地退出后殿,一把攥住谢迁的手。

“于桥,朕……朕……”

弘治皇帝眼泪盈眶,“长大了,真的长大了,朕心甚慰。”

李东阳手里的奏疏,递给谢迁,谢迁和刘健看完之后,递给了弘治。

内容很简单,大同府总兵上疏,毛里孩又犯边了,千人规模。

朱厚照的批复很有意思:

已经入冬,咱们不好过,鞑靼更不好过。

连顿饱饭都吃不上,怕他作甚?

要打,就往死里打。

毛里孩就是个废物,不懂兵法,爱卿可带精兵和他硬钢,无脑莽、追着他砍就行。

记住一条,愣得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鞑靼小王子给老子留着,老子要亲手剁了他的狗头!

扑哧,弘治皇帝笑了,“这话说的,真特么接地气儿。”

谢迁抿抿嘴,“陛下,太子殿下说的也是事实,毛里孩确实不足为惧。鞑靼小王子才是心头大患。”

李东阳捋了捋胡须,玩味儿地看味儿地看向其余人,“你们不觉得,像殿下这么批复更轻松,更通俗易懂吗?”

弘治三人听闻都是一愣,平时批复奏疏之乎者也一大堆,相对而言,朱厚照的朱批更能看懂。

“要不,咱们也改一改?”弘治皇帝笑眯眯地看着三阁老。

三阁老近乎同时点头,“中!”

奏疏变得少了,四人也学着朱厚照的语气做批复,顿时就感觉轻松了很多。

最后一份奏疏,落在弘治的案头,弘治一愣。

“你们也来看看。”

三阁老看完奏疏,哭笑不得。

这是西山侯弹劾李牧和朱寿的,罗列了二人足足一百零八条罪状。

不仅如此,这还是一份联名奏疏,御史台二十多名言官也在上面签字。

“朕这个妹夫,不做酷吏有点可惜了。”

“看来,京西这块地一直都让他怀恨在心啊。”

弘治皇帝抿抿嘴,“你们怎么看?”

李东阳和刘健都没说话,把机会留给了谢迁。

“虽然西山侯这事儿出的荒谬,但李牧这个人很多时候也是没品。”

“可以让太子殿下,把奏疏交给李牧,当成是敲打了。”

“定远侯远在岭南,无暇教导。陛下是他的岳父,理当管教。”

“嗯!”弘治皇帝点点,表示赞同。

中午,朱厚照醒了。

弘治皇帝对他是大为赞赏。

朱厚照只是一笑,表示自己长大了该为父皇分忧。

一大通话说下来,让弘治皇帝喜笑颜开。

随后,带着弹劾奏疏,让刘瑾驾车去了李家庄。

李牧今天的心情很好。

书房内,一只胳膊搂着朱秀荣,一只手开始写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相公,好有才华!”

朱秀荣对着李牧的脸狠狠亲了一口,眼里全都是小心心。

“这才哪到哪?

想当年,咱老李就是十里八村的俊后生。

未来你更会知道,你男人才是实打实的大明第一才子。

像什么唐伯虎啥的,给你相公提鞋都不配!”

嘴上这么说,老李的心里还是很虚的,明清的诗词记得不多。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唐朝把诗玩到了巅峰,光是刮痧小李就秒杀一切。

宋朝的文人们,把词玩到了巅峰,又出现了秒杀古今的老辛和岳王爷!

到了元代的时候,他们发现诗词歌赋怎么搞都不能超越唐宋,所以把目光放在了杂剧和散曲上面。

等到了明朝,大家发现除了唐伯虎那群天才少年外,诗词歌赋、杂剧散曲,他们也都玩不转了,这怎么办呢?

不知道哪个小机灵鬼想出来一个办法:前面的咱们肯定赶不上超不过了,要不搞小说吧!

等到了野猪皮当政的时候,除了纳兰性德这个深闺怨男以外,基本也没啥太多好的作品,十全老人更是个废废,要数量不要质量。

小说?

李牧一拍脑门:对呀,小说啊,为什么我把小说给忘了?

第64章 论不当人,还得是李牧

此时,

罗贯中已经写完了三国。

施耐庵已经写完了水浒。

现在只剩下老曹和老吴。

李牧觉得,这俩人目前还没出生,剽窃一下应该没啥问题。

但是,李牧没有名声,就算是出书了也不会有人买。

这件事还要从长计议,不光要把猴子弄出来,还要搞几本诗集。

首节 上一节 57/2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隋唐:开局从乌江签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