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全班穿越,校花变虞姬我变项羽

全班穿越,校花变虞姬我变项羽 第569节

“伤亡数量已经很少了,基本可以忽略。”

“张淑华,你做的很好。”

“希望接下来你继续为我们提供情报。”

张淑华回了个“ok”的表情,

毫不犹豫的说:

“必须的!”

“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是一家人!”

不过聊到这里,

甄幂突然敏锐的问道:

“咦?”

“网瘾少年怎么一直没冒出来?”

“这有点诡异啊!”

被她这么一说,大家也开始觉得奇怪了。

以往群里但凡有点什么风吹草动,网瘾少年曹志绝对是第一个站出来冒泡的。

甚至有时候没人说话,曹志也得冒出来讲两句,活跃一下群里的气氛。

怎么今天大家聊得热火朝天,曹志却不见踪影了呢?

虞妙弋担心的说道:

“坏了,不会是曹志的身体情况恶化了吧?”

张淑华马上否定道:

“不应该啊,我昨天还去看过他,”

“自从离开了死牢之后,他整天生龙活虎的呢。”

周余则坏笑道:

(??ω??)

“家人们。”

“你们说有没有一种可能,”

“曹志现在正在和蔡文姬愉快的玩耍?”

“毕竟蔡文姬也是出了名的美女+才女。”

甄幂马上认同的说道:

“有这个可能哦。”

“要不然我实在是想不出,曹志会因为什么原因不出来冒泡。”

结果一看到同学们的分析,

张淑华直接坐不住了!

她本来长得就不算特别的好看,和蔡文姬相比更是逊色一筹,

更不用说,蔡文姬还有才华,而且还优雅知性!

最重要的一点,是蔡文姬和曹志天天朝夕相处,留他们孤男寡女共处一室,只怕会近水楼台先得月!

这下张淑华可不由自主的吃起醋来,连忙点开曹志的头像,

疯狂给他发消息。

“曹志,你干嘛呢?”

“@曹志,你怎么不回消息?”

“@曹志,你回我一下啊?”

事实上周余的判断是正确的,曹志的确是在和蔡文姬玩耍,

只不过,

这个玩耍不算特别愉快。

蔡文姬的府邸之中。

眼看着曹志的身体一天比一天更好,蔡文姬就想和他探讨一些文学上的问题。

毕竟曹植乃是魏晋时期鼎鼎大名的才子,才华横溢世人皆知。

刚巧,

蔡文姬这几天又写了一首新诗,便拿过去给曹志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她之前被掳到塞外的时候,度过的一段非人的时光。

战乱之中,蔡文姬被胡人掳走,在塞外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来多亏曹操用重金把她赎了回来,这才能够回到魏国,重获自由。

每每想到这段时光,蔡文姬便是肝肠寸断。

她叹息一声,拿着手中的诗作对曹志道:

“陈王,我这几日午夜梦回,总是想起前段时间我的不幸经历。”

“而巧的是,你之前也被郭照囚禁于死牢之中,这与我的凄苦身世何其相似?”

“我想这首诗你一定深有共鸣,还望陈王能够品鉴一二。”

说着,

就将这首诗呈现到曹志的眼前。

只见这诗写的是: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这下可把曹志给搞得心态炸裂了,

尼玛怎么穿越了还考诗词鉴赏呢?

而且这诗词鉴赏的难度,比高考语文可难太多了!

蔡文姬这个时期的诗,无论是从音律上来讲,还是从语言的发展角度来讲,都比唐诗要艰难晦涩的多!

曹志恨不得对蔡文姬说:

“这题超纲了啊!!!”

可如今他和蔡文姬同处一个屋檐下,想逃避肯定是逃不掉的。

他只能硬着头皮做这道古诗鉴赏题。

这一刻,曹志欲哭无泪!

第402章 陈王的才气消失了

蔡文姬拿着自己的新作,一本正经的对曹志说:

“陈王,我这首诗,写的是我塞外生活的凄苦,”

“可我又觉得,这遣词造句过于直白,未免显得过于幽怨,少了一些修饰,难免难登大雅之堂,颇有些怨妇的嫌疑。”

“陈王以为如何?”

曹志心说:

“我并不是真正的曹植,我只是个赝品!”

“你让我品鉴?我怎么有品鉴能力?”

无奈之下,曹志只能赶鸭子上架,按照上学的时候语文老师的指导,

像回答语文诗词鉴赏题一样说道:

“额……作者通过这首诗挖掘自己的情感,将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起来,生动形象的描绘了塞外生活的艰难和悲凉,充分表达作者思念故乡并且与塞外格格不入的矛盾心理……”

蔡文姬听到曹志这种古板生硬的回答,不由得很不满意的皱了皱眉道:

“陈王在说些什么?怎么感觉虽然你说了很多,但说的都是一些没有意义的点评?”

曹志听完之后简直想哭,

心说:“我在语文考试的时候就是这么回答的啊!”

“还经常得高分呢!”

“怎么这么标准的回答,到了你这就不管用了?”

这时蔡文姬又说道:

“陈王,我需要的是你发自内心的点评,而不是这些空洞套路的评述。”

“请问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是否能够勾勒出我在塞外的画面,是否能够感受到我内心深处的情绪?”

曹志却不知道该如何作答,只能勉强点头道:

“这个……当然可以!”

“通过作者的描述,我仿佛能置身于作品中描绘的现场,作者的描述不仅让人身临其境,还让人感同身受!”

蔡文姬听到这回答,却是相当失望,当场摇了摇头,从曹志的手中把那一篇《悲愤诗》拿走了。

因为,

曹志的回答太套路了,而且根本就是一些毫无意义的发言,一句话都没有说到点子上。

说直白一些,曹志的这些话,用在这首诗上成立,用在别的诗上也是成立的。

根本就没有新意。

这让蔡文姬很是不满。

她暗暗琢磨着:

“不是说陈王有惊世之才吗?怎么点评诗词如此平庸?”

首节 上一节 569/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从西凉开始,步步为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