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156节
金秘书:“实际上事情可能比这要复杂。您知道地球同步卫星吗?”秘书越过威斯克主席回答道:“知道一些。”金秘书:“中国即将发射在地球同步轨道运行的气象卫星,这种卫星中国发射的第一枚当然停留在中国所在的位置的赤道上空,它不会到欧洲上空旅游。但是,如果欧洲和大西洋沿岸国家对气象服务
有长期持续的需求的话,中国,或许可以发射一枚专门的、停留在大西洋上空的同步气象卫星。
威斯克:“您的意思是说.….开启一个众筹基金会,为发射一枚大西洋上空的同步气象卫星进行融资?”
第四十五章,亚特集团抛出王炸
众筹融资发射卫星,其实就是购买卫星,航天产业的第一种商业化模式。如果能融资成功,那就意味看中国在把卫星送上太空之前,卫星的火箭的制造成本、发射成本都可以收回来,而且赚上一笔。当然这颗卫星入轨之后就交付给欧共体,它拍摄下来的气象数据在欧共体内部是任意使用的。就是“一次性赚钱”还是“慢慢收钱的区别。对,卫星这件事现在欧洲是由欧共体出面来与中国谈了。国际金枪鱼委员先自告奋勇牵线找各种有钱的组织洽谈融资,但很快就有国家参与进来,然后就成了欧共体与中国的商业卫星发射洽谈。欧共体现在有航天机构,欧洲运载火箭发展组织(ELDO),现在的欧洲空间局(ESA)的前身之一。欧共体国家现在也有能发射卫星的,法国。法国在1965年11月用自己的钻石-A火箭发射了“阿斯特里克斯"卫星。但“阿斯特里克斯"只有42公斤,没什么实际功能。钻石-A火箭也不行,全重只有18吨,就是为发射几十公斤的实验性卫星“订制"的,但凡要发射有点实际功能的人造卫星,就得新设计一种大点儿的运载火箭,比如1964年ELD0提出研制的"欧罗巴"火
前。
因此在1966年,世界四个半航天国家里,真正的具有成体系的航天工业的国家其实是美、苏、中这三个。法国只能往天上打小铁球。英国1962年制造了一枚卫星,但没有运载火箭,只能由美国火箭代送上太空,所以他是那半个航天国家。中国十分乐意与欧共体在航天领域展开合作,这首先是能扩大国内航天工业的产业盈利点,这样除了为国民经济和科学发展服务,还能卖卫星数据,还能直接卖卫星。其次,中国要让欧洲乃至世界
其他国家都算清楚这样一笔账:
“买卫星又省事又便宜,比自己苦哈哈地攀科技树划算多啦!”
现在欧洲想搞航天就是苦哈哈,一点都没形容错。刚才说过的"欧罗巴"运载火箭就是正在让欧洲痛苦。这火箭说大也没多大,英国拿出了他们的“蓝色条纹"中程导弹,法国人负责把它放大到大概100吨,能将0.7吨的载荷送入近地轨道,或者把200多
公斤的载荷送到同步轨道。
1966年4月,月“欧罗巴"项目的预计总投入已从最初的7000万英镑增加到1.5亿英。欧共体苦不堪言,这时候,66年6月,英国人突然跳出来给了大家一个惊喜英国人说欧罗巴项目我不干了,我退出。除非总项目里面英国的出资降低到10%,但是火箭研制完成后我享有20%的发射次数占有权。.….喂,欧罗巴火箭就是拿你家的蓝色条纹导弹改出来的啊,你退出了还怎么玩?实际上是英国和美国签订了特殊条约,以后美国可以常态化地代英国发射卫星,英国就觉得不用再给欧罗巴项目出份子钱了。(欧洲此后又数次被英美戏耍,直到1973年,怒发冲冠的欧共体终于决定集所有欧洲大陆国家之力搞大火箭,这就是后来的"阿里亚娜"系列运载火箭。)总之,英国威胁说要退队,这是欧共体与中国能坐在一起谈判的主要原因。在瑞士的中欧航天合作谈判中,欧洲人也对中国这边的技术能力表示了疑虑。因为风云四号的技术跨度也实在太大了。现在的气象卫星,无论中国还是欧美还是苏联的,都在低轨道运行,距离地面500到900公里。在这个高度拍摄地面,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拍摄到细节的东西。可同步卫星距离地面35800公里,能看得
清楚地表或大气层的气象活动吗?
当然,低轨道卫星有个缺点,它有重返周期,如果只有一枚卫星,那要大半天卫星才能再拍摄到同一地点的云图,而且还是角度不一致的斜视照片。同步卫星的优势就很明显,它可以对看同一个地方咔嗪咔咔嗪,如果集中观察一个地方,可以1~2小时就更新一次云图。
再看看风云四号的技术参数,嗯,全重1.4吨,美国的TIR0S系列卫星重300公斤。中方表示风云四号装有大倍率高清晰度的光学系统,足以在同步轨道观测地面,并且保证清晰度超过现在的风云三号气象卫星。而且,风云四号同时安装有3套拍摄系统:1套可见光,2个波段的红外
线,全都可以拍摄并传送到地面。
对于欧洲方面的疑虑,中国表示,风云四号A星会在1967年8月发射,距离现在不到1年了,你们可以与中国预签一个合同,等风云四号A发射并定位在东8区位置,你们看效果。欧洲表示这可以,现在签署意向合同,1年之后,如果东8区的那枚卫星真的可以传回高清气象照片,就签署正式合同付款,买一颗风云四号B星,定位在本初子午线上。欧共体与中国很快就签署了意向协议,并且,按照欧共体的议事流程,这部协议公开了。
协议本身并没多少争议,但是联邦德国对这份协议来了个“助攻"。西蔡一一卡尔·蔡司公司的一名董事向媒体表示,据他们公司所了解,中国在星载传感器和光学系统方面同时并行着很多个项目,并且技术水平都不低。而蔡司(上海)公司非常荣幸滴参与了其中的非军事用途光学系统的研制。
至于瓦尔塔·施耐德参加了侦察卫星光学系统项目组这件事?别多想,这个项自根本不存在。再说哎这是人家的个人行为啦,以蔡司在光学系统领域的分量,西蔡这么表态之后,欧共体就更放下心来了:这个意向协定果然是没问题的。
现在可是华约北约对峙的冷战时期,卡尔·蔡司与中国勾勾搭搭,这真的没问题吗?1966年9月,菲亚特给了一个很明确的答案:勾勾搭搭,就是没问题!《意大利汽车制造商菲亚特与苏联政府达成协议,在苏联建立汽车厂》"9月14日,菲亚特总裁维多利奥·瓦莱塔与苏联汽车工业部长亚历山大·塔拉索夫签署了全套汽车生产线和技术引进合同。”“菲业特公司将出资3.2亿美元,在古比雪关附近的伏尔加河畔的建立一个大型汽车联合企业一一陶里业蒂汽车厂。”“该工厂的规模将超过以往苏联引进的任何一个汽车厂,预计年产量将达到60万辆,其产品包括卡车、巴士、小轿车以及特种车辆。工程建设将于1967年开始,1969年投入试生产,1971年全面建“在不久前结束的在苏共二十三大上,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强调苏联需要从其他国家引进技术,并对重点的引进项目明确表示鼓励和高度重视,这可能是催生菲亚特-苏联项目的关键性政策因“陶里亚蒂汽车厂生产的小轿车为菲亚特124型,这是一种重量和尺寸与苏联"莫斯科维奇"小轿车类似的产品,但菲亚特124型将在各方面的性能都大幅度超出"莫斯科维奇”。”
成。素。
一个年产60万辆的汽车厂,菲亚特在1966年的"王炸”。3.2亿美元这即使在欧美也是一个震撼汽车业界的大手笔投资。菲亚特和苏联的协议除了商业领域的震撼,还有政治领域:向苏联出售一座大型汽车厂会引起什么后果?美国的"冷战人"认为,菲亚特向苏联出售的几乎是最新的汽车制造技术,这可能使得西方之前占有优势的汽车工业、机械工业变得优势微弱。而且,菲亚特向苏联转让的车型当中,不乏有可用于军事
用途的卡车,甚至一些车的底盘可以改造为轮式装甲车。如果苏联将这个工厂生产出来的卡车、装甲车援助给越南,那就成了西方向苏联提供的援助反过来打了自已。
但西方也有人支持菲亚特在苏联建厂,其中包括美国的高层人士。他们的理由是:首先,苏联消费者对民用汽车的渴望极其强烈,因此苏联不太会让工厂的原定用途发生改变,其次,无论西方给还是不给苏联技术援助,苏联自已都会发展出应有的技术,但西方却因此少赚了很多钱。第三,一旦接触到西方的产品和生产技术,苏联将不可避免地西化,甚至有可能削弱共产主义经济体系并结束冷战。一一为啥美国人也这么热心菲亚特的合同呢?因为是美国银行提供的贷款。陶里亚蒂汽车厂的总建设投资大约8亿美元,其中苏联的厂房厂区建设折合1.67亿美元,苏联自产机械折合1亿美元,配套设施和服务折合2.13亿美元,菲亚特提供的生产线及其他设备价值3.2亿美
元。
这3.2亿美元由美国进出口银行提供贷款,苏联申请贷款,钱打到菲亚特的账户,菲亚特在1967、1968年把价值3.2亿美元的生产线和其他设备运到苏联去,然后苏联开始还钱这笔贷款是由苏联的石油出口担保的,本息一共用17年还清。现在苏联是石油出口大国,而且意大利恰好是其自用的石油85%从苏联进口,因此还款能力没问题。在菲亚特的巨额合同落定之后,好长一段时间,世界的汽车行业还未从余震中清醒过来。苏联的汽车市场的确是一片巨大的空白。根据1965年的统计资料,世界各国的人均汽车拥有量最高的是美国,每千人拥有375辆汽车。美国单独一档,第二名英国就掉到每千人90辆,然后是德国、法国、比利时、西班牙、阿根廷、日本等
千人20~30辆的国家。
苏联呢?苏联每千人4辆汽车。1964年苏联汽车年产量20万辆,菲亚特这个汽车厂会让苏联的汽车产量直接X4。但两亿人口的苏联,年产80方辆汽车就够了吗?看来,菲亚特进去之后,其他汽车厂也还照样有机会进入苏联。…….等等,我们是不是漏了什么?中国。中国现在每千人1.21辆汽车,不含摩托车在内的汽车年产量11万辆。
就是中国现在有点穷,1965年的GDP是910亿美元,这已经是连年10+的增长率才到的这个数。也就是说,中国的乘用小轿车市场估计还没发育起来。但小轿车市场没起来,卡车、大巴车什幺的肯定需要,,而且由于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千人1辆汽车的巨大落差,在7亿人口的国家,就算光卖卡车就能撼动世界卡车市场的份额。而且这是有案例的:
克莱斯克-道奇从1956年到现在这10年的业务快速发展就是明证。
“中国对卡车的需求超乎想象。在他们国家现在流行着很多安装摩托发动机的简易汽车,他们的用户甚至让这种汽车载重2到3吨。”“中国现在几乎全国各地都存在着庞大的建设项目,无数的公路、铁路、桥梁、工厂、矿山工地里面汽车都很紧缺。刚才说到的简易汽车深走都被用来在工地载运土石方,当然,这一般是在地方建设
项目中比较常见。
“1965年中国进口了6万7千辆汽车,其中卡车占5万辆,剩余的1万7千辆里面巴士占了60%。而这5万辆卡车只有1.5万辆是从苏联进口的,其他3.5万辆是从西方国家进口。由此看来,中国人对西方的卡车品牌印象不错。
通用公司的市场分析人员艰难地搞到了资料,做了一份中国市场的分析报告。不过,通用的总裁先考虑的是他在美国的竞争对手:“道奇与中国的关系似乎非常好,据说这是二战时期援华卡车天部分为道奇品牌的缘故。我们如果进入中国,会不会遇上道奇与我们竞争?”分析人员:“现在传闻克莱斯勒-道奇已经在与中国接触了,而且可能会在上海设厂。但这不影响通用也进入中国,正如报告里所列的数据,中国的卡车市场容得下至少4家大型汽车生产企业。”通用汽车的总裁町着分析报告的封面沉默不语。看来,是该联系一家能放出款来的美国银行了。
第四十六章,第一步战略自标,完成
10月1日,酒泉航天发射中心。秋高气爽,万里无云。乳白色的长征-2KE立在发射塔,火箭头部,尖锐的逃逸塔如一杆直指苍穹的长矛。在发射塔周围、在整个发射中心,中央电视台布置着7台电视摄像机,八一电影制片厂布置了8个电影摄像机,共同记录这历史性的一幕:中国人迈向太空。航天员张文逸以半躺的姿势在曙光-4号飞船中就位,航天服上面的微型仪器已经启动,实时记录张文逸的身体状况,不过在发射前5分钟,张文逸还是用语音向指挥部做了最后汇报:“我已就位,身体状况良好。”
“5,4,3,2,1,点火!”运载火箭的4台主发动机、4个助推器喷吐出火焰,火箭升起来的时候,火焰的光芒将傍晚的酒泉又重新照亮。钱学森在发射指挥部町着正在上升的火箭,当头30秒过去,火箭仍然毫无偏差地、精确无误地爬高,钱学森刚才一直握得紧紧的拳头终于松开:“基本上成了!!”聂荣臻:“我看那,其实就该直播,宣传部门还是心虚,搞到七点钟新闻去放录播了!”王希季:“其实也正常,四点五十分就算直播,看的人也不太多,大家都还没下班呢。”钱学森:“这就要问气象部门是怎么想的了。”发射指挥中心,气象部严主任在角落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两天前,是气象部门发出气象预告,表示10月1日下午2时~5时才是发射窗口。如果时间超过了5点,倒不是说雨雪,这个时候酒泉基本没雨,而是5点以后风力会增大到4~5级或略微超过5级,可能对发射产生不利影响。
但是....长征-2KE本来就可以在5级风环境下发射啊,第一级的游动发动机会根据惯导系统和倾角感知器调整火箭的飞行姿态的几人说话这会儿,张文逸先是经历剧烈的过载、振动,然后突然身体一轻一一失重的感觉来了。不过按照之前培训的内容,这时候的失重是第一级火箭脱落后的短暂无动力滑行阶段,并不是飞船进入了太空。果然,几秒钟之后,第二级火箭点火,超重的感觉又来了。张文逸的目光斜向上看,曙光-4号的小小眩窗外面,已能看见大地的弧度。
《中国宇宙飞船成功将第一个宇航员送入太空》《中国成为第三个成功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苏联祝贺中国曙光-4号飞船成功发射并回收》《民主德国祝贺中国曙光-4号飞船圆满成功》《捷克斯洛伐克祝贺中国曙光-4号飞船取得圆满成功》《越南祝贺中国曙光-4号飞船取得圆满成功》·《NASA祝贺中国曙光-4号飞船项目成功执行》在白宫在琢磨措辞之前,NASA先发了一封贺电。贺电的规格不低,是NASA局长詹姆斯·韦伯署名的。詹姆斯·韦伯说中国在发射第一枚人造卫星之后5年,就发射了自己已的载人飞船,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将宇航员送上太空的国家,对中国航天的跨越性一步表示祝贺。这话表面上是这个意思。不过实际上呢,苏联从第一枚人造卫星成功发射到宇航员上太空用了3年半,美国用了3年,中国用了5年。所以中国这个速度,在冷战各国疯狂攀科技树的背景下,并不算快..….
但怎么说呢,中国要的是稳"。这其实NASA也知道。苏联把加加林送上太空之前,他们的无人验证飞船各种摔,只在倒数第一次无人试验的时候成功了。然后再下一次,加加林就上去了。中国在把宇航员送上太空之前,进行了3次无人试验飞船的发射,每次发射都是成功的,回来都做修改和改进..从无人到有人就花了两年多的时间。中国把宇航员送上太空的运载火箭、飞船,也都是三国当中当最大的。光看发射的实况录像就知道了,那高高的发射塔旁立的火箭绝对不是小东西,甚至外人还可以从附近的卡车与火箭的相对比
例,推算出长征-2KE的总高度。
到1966年,美国登月用的火箭土星-5已经生产出来一枚在地面做静力测试了,不过首飞应该是在明年。已经投入使用的运载火箭,最大的是美国的土星-1B,其次是苏联的质子号,这俩都是近地轨道运力20吨+的。
长征-2捆绑型大概只有这俩的一半。近地轨道运力,首箭是8.6吨,在进行结构优化计算之后现在是9.4吨,如果实施第二阶段优化,可能会有9.7吨到10吨。这足够发射重型卫星、宇宙飞船、第一和第二代空间站了。第三代空间站的大型舱室如何打上天?这肯定是要更大的运载火箭,不过钱学森对此心里是有底的:新的运载火箭已经在设计了。
人民大会堂。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在十年前的"八天”,中央通过了“三步走"的战略,现在已过去整整10年,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一一全体国民解决温饱问题,就是在1966年。十年前尚无人民大会堂,八大是在北洋时代的大会堂召开的。那时候的人大、政协会议,也都在那里召开。现在,高大巍峨的人民大会堂嘉立在天安门广场,在它的对面是历史博物馆。还有军事博物馆、北京展览馆、工人体育场.……这些标志性建筑之外,还有北电集团的建筑群、北京电子产业园、北京航天城(航天科技工业园),以及居民区翻新改造修起来的40万套住宅楼。40方套小户型住宅楼,也只是解决了100~150万人的住房问题而已,现在北京估测有800~900方常住人口(户籍+外地务工),离全民安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北京之外,是离首都最近的河北省天津给自已了“副首都"和"河北经济引擎"的双重职责,副首都即响应国家"不要把北京规划成为万金油"的构想,重点央企很多被放在了天津,毕竟这里还靠海。甚至要求央企的总部也往天津放
河北的经济引擎,主要体现在京津唐三角工业区,以及天津-保定-石家庄的城市线。对了,天保铁路是1965年通车的。整个华北、中原地区,从清末到民国战乱而毁弃的水利工程已大部修复,并且还增设了许多农田水利工程、土地改造工程。黄河中下游平原是世界三大小麦平原之一,但在20世纪上半叶,这块曾孕育了中华文明的天选之地的农业搞得并不怎么样。到1946年,三大小麦平原沦落到了竟然要向美国求援,求救济一些小麦/
面粉才能吃饱肚子的境地。
现在河南、河北、山东重新成为粮食生产基地,平原地区的规模化农场能为国家出售大量的小麦和玉米,供养北方的城市而规模化农场是以人口流动为前提的。人口流动到了哪里?北方的城市里。可以认为农民离开了自已的土地,到了城市,但吃的还是原来祖上那些土地的粮食。…但他们不种地了,反正有别人在种。在南方和西南地区,过去10年国家打了一场温饱攻坚战。大量的公路在西南山区延伸,公路网逐渐成型。现在虽然有些乡镇单位没有通公路,但是步行不超过10公里就可以触及公路,这就让农药和化肥可以渗透到每个县、每个乡,增加这里的粮食产量
也让农村人口的流动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1966年,如果有西方的旅行者来这些地区旅行,他们可能仍旧会惊叹于这些山区的贫困:90%以上的食物来自谷物,有的谷物甚至是粗糙的做饲料都不太合格的红薯土豆;农民手头拮据,身上经常穿着10年前的补丁叠补丁的衣服。
但如果考虑到10年前、20年前,这里的农民生活在什么样的状态,或者看看这些山区的自然条件、基本建设水平,就能得出公正的评价:这些山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未来这些山区还会继续快速变化。“从1956年到1966年,中国的粮食产量从1.85亿吨增长到2.8亿吨左右,人口从6亿增长到7亿,人均占有粮食从300公斤增长到了400公斤,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已经摆脱了饥饿,全民达到了温饱水
平。
“这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是人民的劳动、工业的普及与科学技术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从1956年到1966年,全国新增水浇地2.7亿亩,新增化肥产量400万吨。”“按氮元素净值计算,中国的氮肥产量已占世界氮肥产量的30%,磷肥产量占世界的14%,钾肥产量占世界的10%。“1966年,全国棉花产量达350万吨,此外进口原棉84万吨,生产化纤190万吨,中国的纺织产业不仅为全国人民提供了充足的和丰富多彩的衣物,并在世界纺织品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过去10年,全国修建公路、乡村道路95万公里,使用化肥的村级单位从1956年的5%提升至1966年的47%。”“杂交水稻初步取得成功。1965年杂交水稻的播种面积40方亩,经实证证明,在同等技术条件下可使水稻产量增长约20%...
在八大的总结中,总理说出的一串一串数字,每一条都标志着过去10年的成就。当然,八大还有对未来的展望,对"小康"这一概念的描绘。不过与第一步的“温饱"战略不同的是,现在国家对小康是什么、对各省究竟要达到什么样子才能算小康,并没有预设一个固定的答案,而是由所有代表畅谈自己所在地区的未来构想。当然,在国家层面,也有一些对未来的构想。农业、工业、国防军事,…航天。列席参加中共十大的外国党团代表团,有幸第一次听到了中国关于航天未来发展的方略。现在NASA和欧洲对中国航天究竟要做什么还是有点迷糊的:美国和苏联在太空竞赛,美国公开了要登月,苏联也说要登月。除此之外,这俩国家还频繁往火星、金星、木星土星水星发射探测器,甚至打算向太阳系外发射探测器中国没说要登月。中国也没到处发探测器,中国想干什么?“中国将开启自已的探空工程,探索空间科技,研究空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和平利用太空。中国将用空间技术反馈国家,促进国家的工业和农业发展。”“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当前目标以建设环绕近地轨道的、长期运行的载人空间站为目的。在空间站,中国将进行一系列的空间技术探索与试验,并在远期实现在空间站利用微重力环境,进行某些高
新技术材料的生产。
第四十七章,布到河北省来
最先知道中国航天的发展“路线图“的,竟然是列席参加十天的外国党派代表团,这让NASA、欧洲航天和火箭圈子很无语。关键是,这些列席参加十大的外国代表团就没有航天人士,于是他们转述出来的消息光怪陆离,走样得惨不忍。古巴代表团说中国要在太空建造城市。德国代表团说中国要造造一种在太空的“中转站”,为飞向其他星球提供中转,这些说法...不能说全错,只能说其中有对的。最后是钱学森在十大闭幕之后露面讲了一些,被原样放上电视新闻节自了,世界各国这才知道中国航天的准确的未来计划。对了钱学森现在还是有点晕,因为他在八大被选为中央委员了。其实本来钱学森这样的人的定位是中央候补委员,他们主要精力放在学术、科研,平时并不进行政治和管理。但在投票的时候老钱的票噜噜噜噜地往上加,这票数和排名,放候补中央委员绝对是不
行的了。
现在世界知道了,中国航关工程的重点是“空间站、卫星”,另外也会分出一部分航关资源用于深空探测、外星球探索等“为了全人类的活动。于是西方的一些媒体开始解读。空间站是什么?嗯,它是环绕地球长期飞行的一种航天器,如果发展到2.5代和3代空间站,那么这种航天器里随时都会驻扎2~3个宇航员。《中国空间站将使得整个地球长期处于中国人的监控之下)
好家伙。就算宇航员裸眼视力2.0,要在几百公里搞的空间站看地面,也是啥也看不到呀。张文逸在太空中就没看到长城。监控地球,这个说实话,我们是有监控的想法,但第一代的气象卫星或者侦察卫星都比裸眼强无数倍。所以西方记者搞的这个大新闻经不起推敲,反而还起到了掩护作用。
在十大会议上,中央自1945年来第一次提到了外国投资(此时的外国专指西方)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们的回答是这样简单: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
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
“为着发展工业,需要大批资本。从什么地方来呢?不外两方面:主要地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积累资本,同时借助于外援。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中国经济的条件之下,外国投资是我们所欢迎的。”“中国在得到一个巩固的国内和平与国际和平,得到一个彻底的政治改革与土地改革之后,能够蓬蓬勃勃地发展大规模的轻重工业与近代化的农业。在这个基础上,外国投资的容纳量将是非常广大
的。
(1945:《论联合政府》)在1966年的决议中,内容就丰富多了,因为过为去14年中国真的有巨量的实操经验。基于这些实操经验,十大决议对外国资本在中国的运营情况做了详细的总结。从1952年开始,外国资本以贷款的方式进入中国。这些贷款主要用于发展当时能迅速投产并进入出口创汇“循环"的纺织业。外国贷款首先是有定向采购的限制,英国给你贷款,你就要买英国的纺织
机械。其次是有利息。
中国纺织业过去14年的迅猛发展,“起步"的原始股就是源自这些。从1960年开始,外国的直接投资进入中国。外国资本的贷款与直接投资的区别是:贷款以一个固定的数字剥削中国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外国直接投资的剥削比率则是一个浮动的数字这一条区别让贷款模式与直接投资模式有了巨大的区别。贷款关系形成之后,由中国自己使用这些资本。外国投资形成之后,由外国资本的所有者掌控这些资本。由于掌控与不掌控的差别,国外的资本所有者发放的贷款数量是有限制的,当超过或接近一个他们所认为的数值上限时,再多的贷款就很困难。而投资则允许比贷款更激进,因为投资设厂开公司是
由他们掌控的。
当然,无论贷款还是投资,所有的方式到底可不可行都有一个前提或者能一票否决的条件:这个国家的政策法规,1960年之后外国在中国出现了几个有限的投资项目,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杜邦,杜邦到1966年已经在中国开设了3个涤纶纤维厂,此外在香港还有一个。
之所以举杜邦的例子而不是可口可乐,是因为可口可乐太典范了,杜邦更像是“典型"的资本家杜邦在1960年拒绝出售当时确实是最先进的涤纶生产线,说要么直接从杜邦的工厂进口涤纶纤维丝,要么允许杜邦在华设厂。考虑到中国巨大的纺织品需求(自用就非常巨量了,还要出口),化纤
是不能缺少的原材料,因此中央特批杜邦来华投资,这是两桶可乐之后的第三家。
杜邦也不像可口可乐那样喜欢包装自己的形象,来华投资就是直奔赚钱去的,娴熟地建厂、开工、运营、现在还学会了利用劳动者服务中心调整自己的员工结构。也就是解雇工人。杜邦还潜心研究中国颁布的所有法律法规,不放过任何可以增加自己收益或者减少支出的漏洞这逼得上海市人大、国资委修订了好几次外资管理法规。到现在杜邦3+1个工厂生产的涤纶占据了中国化学纤维供应量的50%。中国在1955年一度在考虑和粮票一样发行布票,但最终纺织业的高速发展让布票没有必要发行了,而这得归功于化纤和进口棉不谈工业体系谈就业,杜邦的涤纶工厂在华直接雇佣员工九千多人,由于杜邦的工厂只做涤纶纤维丝,它的下游还有化纤纺纱、织布、染色,以及基于化纤布的成衣等等一系列工厂,这些工厂雇佣
花。的员工有8万多人。
这8万多员工意味着有8万个家庭、超过20万人以上获得了稳定的生活来源,或至少是让家庭中的某一个成员的生活来源解决了(提供了另一半的收入)。除此之外,中国境内新增了8万个从事第二产业的产业工人,这就会带起数万第三产业的从业者。纺织工业的生产车间员工现在的工资在平均线中等偏上的位置,他们的消费能力就是带起第三产业的
最可靠的货币流。
一一由于现在居民普遍不购置房屋,房租消费占比极低,所以工人不会发100块工资还70块钱房贷,日常的耐用或不耐用消费品在开销中的占比很高。杜邦来中国不是来当雷锋的,他的三个工厂每年能有巨额盈利。但在客观上,杜邦让中国境内多了价值数亿美元的现代工业资本。这就是杜邦对中国工业化的正面效应。
“十大"和苏共二十三大,时间相隔几个月,两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做出了相似的决议当然这也就是粗看上去相似而已。十大之后町着人民日报全文刊载的会议决议的人可多了去了,这些人几个月前也以同样的态度逐字逐句地解读苏共23大报告。不过在西方国家,这种分析专家是不缺的,只要精通苏联或者精通中国其一即可。但同时在苏联和中国亲身呆过的人并不算多。扎帕塔石油公司总经理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老布什)就是这少数在
中国和苏联都长时间呆过的人之一。
第一次来中国、见到主席的时候老布什还只是哈里斯县的共和党主席,现在他已经是国会众议员了,不过众议员的身份并没有影响到老布什来中国“视察工作”。扎帕塔石油公司现在在中国有很多业务:他们生产的石油机械在中国主要就是用于胜利油田,其中一部分是在美国生产、直接销售,另一部分石油机械则授权之后由中国生产。现在授权给中国生产的主要是石油钻采设施中一些相对简单的部件,比如钢结构件。抵达中国后,老布什赶往河北邯郸,这里的邯郸钢铁厂和轧钢厂据说已经按照要求生产出了第一批钢结构件,等着美方验收。“从交给你们图纸到投产,只用了5个月时间?”在邯郸,老布什扫视这里的钢厂新落成的轧钢车间,的确是新建的,连厂房都是新建的。车间在一座高炉的侧翼引出一条分支生产线,在目视范围内大约有20多人在工作,操纵轧钢设备把通红的钢
铁加工成型。
“其实是四个半月,布什先生,你来之前我们已经投产了。”老布什到轧钢车间的产品出口,他让技术检测人员去检测钢结构件是否合格。检测人员围着那一堆钢材测尺寸,符合要求。测强度,钢厂开出一辆小拖车,把其中一条钢结构件扯出来以便美方用仪
器进行检测,过了一会儿,检测人员报告,强度符合要求。
钢厂第七车间的赵主任:“您还可以多抽检几根。”布什:“让检测人员去操作,我不看了。不过我感兴趣的是,美国的工厂加工一个A型件需要8美元,B型5美元,C型11美元,这几乎是全球效率最高的加工工厂。你们工厂加工这些部件能做到这么低
的成本吗?
赵主任:“按汇率来算,差不多吧,或者我们成本略微高一点儿,但是产量再大一点,车间建设成本就能又摊薄一点。”布什说的是中国为什么不直接全套从美国引进所有的机械,这样说不定更便宜一一美国的机械加工体系成熟,生产成本很低件,一个竖起来三层楼高的钢结构件,工厂把它轧出来只要花8美元...这个
上一篇:三国:我拿剑逼着水镜为我打广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