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220节
纳杰尔问秘书,秘书给了肯定的回答,只是国际长途通话费用不是一般的贵,每分钟70元人民币。纳杰尔想都没想就开始拨号,他要打回伦敦总部。
“戈登,我是纳杰尔。”
打的是励正集团另一个合伙人的办公室电话。
“戈登,你猜我现在是在以什么方式给你打电话?我在五羊酒店的天台上,边散步,边用手里的小小的金属盒子,接通了伦敦 个办公室的电话,...
...说点儿正事。Legal&General在 非洲控制着两家铜矿,在南美还有一家,铜产量占世界的21%,对吗?”
“或许我们应该稍微做一些工作,让世界的铜价格在三年之后出现一波异常上涨。”
“异常的高价持续三年,不,持续5年吧。然后?然后我们就要反向操作了,大概应该抛售其中一部分铜矿的权益。”
“是的。因为某些原因,10年后世界的铜价会出现低迷,这种低迷持续时间会比三五年更长,直到世界产业发展而出现了新的对铜金属的需求为止。原因,就是我在中国正在研究的项目。”
纳杰尔米勒与另一个合伙人戈登的密谋涉及到长线战略,目前还只是两人的私下想法,具体要不要真的这么做,大概得等米勒回伦敦再决定。
以英法为代表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了从实体产业向金融产业的蜕变,苦哈哈开工厂赚钱多没意思啊,投资拿收益才有意思。
除了投资赚钱,英国人当然也要顺便做点儿老本行。
“肃清,肃静!严肃点,正投票呢!”
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宫,英国下议院正在这里开会。冗长的陈述和各种胡说八道脑洞大开的辩论之后,投票开始了。
“356赞同。244票反对。多数通过。.
下议院议长宣读结果。
“根据投票结果,第37号议案获得通过。从即日起,启动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计划。”
1951年由《巴黎条约》规定而成立筹备委员会、1957年 《罗马条约》正式成立的欧共体,到现在已经活了14年。
度过了前期的不稳定之后,欧共体在欧洲大陆的名声越来越响。借助欧共体的框架,欧洲国家之间的市场统一化进程在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关税进一步 降低(比关 贸总协定所规定的各国普遍税率
还低),这让欧洲内陆不靠海的地区生产也具备了竞争力,这样,欧洲经济在过去十年出现了比较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德国,现在成了欧洲的经济引擎。
英国看欧共体发展得这么好,所以决定加入欧共体。
其实,英国五年前就申请过一次加入欧共体,那时候欧共体已经很强了,英国迫切想加入进去当当搅屎棍一啊不,加入进去创建大市场统的欧洲。
但英国的申请被戴高乐否决了。戴高乐一眼就看出来英国加入欧共体没什么好事,动用法国(欧共体缔造国)的否决权,否决了英国的申请。
现在呢?哎,戴高乐1969年卸任,1970年11月逝世,现在坟头都青草依依了。
“先生们,请容我说句话。”
一名议员站了 起来。
“英国除了加入欧共体,还可以加入欧洲社会主义共同体。”
“欧洲社会主义共同体?这是什么?”
议员:“这是由中国与民主德国组织的、正在筹办的东欧中国经济桥梁组织。”
“开什么玩笑,英国加入这个组织?我们是社会主义阵营吗?不是!他们不会让我们加入的!
议员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从兜里掏出一本小册子:“看看,这是什么?这是 本《共产党宣言》,作者卡尔马克思。可你们知道吗?它是马克思在伦敦的时候写的。”
第75章 是时候讨论香港的归属了
“众所周知,英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原因有四:”
“第一,马克思的安息之地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
“第二,英国工党的属性是民主社会主义,而工党现在在执政。”
“第三,英国所有的核心工业企业均在过去二十年实现了国有化。”
“现在英国的国有制造业资本占全英固定资本的15%,与私营制造业的资本总额相当,国有企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英国的钢铁、煤炭、造船、电力、铁路、煤气、邮政产业,国有化率达到
了100%,汽车制造和石油工业的国有化率也达到了50%。完全达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水平。
“第四,英国的国有企业亏损面在去年终于增长到了57%,也达到了东德、波兰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水平。”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
“肃静,肃静!盖德爵士,请你不要在国会这个严肃的场合发表幽默段子。
弗兰茨盖德是英国保守党的,所以他说“提议英国加入欧洲社会主义共同体”并不是真心的,他说英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不是真心的,他是在编排段子黑英国工党。
英国战后从1950年到70年推了两次国有化,原因第一当然是工党毕竟打着民主社会主义的牌子,总要做点证明自己对得起党名的事。其次的原因是战后英国的工人运动越闹越大,尤其是大企业,工
人、工会与工厂主越来越对立。这时候把企业所有权从资本家手里拿到国有委员会手里,能缓和劳资矛盾。
因为这两个原因,工党提出国有化运动,上议院下议院的其他议员经过考虑之后总体上也是支持的。
只是,这个国有化最初的动因就是惹不起工人”,可想而知,国有化之后工人&工会提出的福利上的要求,企业大部分都答应了。
而国有化之后这些企业管理上还出现了决策无脑、运转效率低下、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等等问题。想想大英公务员,现在这些企业的顶头上司可都是英国公务员了。
人力成本增加+效率下降,双管齐下,于是企业竞争力下滑,利润率逐年下降,直至开始亏损。
工党政府知道现在的国有化企业出了这些问题,但并不想改变。因为这些企业对工人以及对英国社会有强力的稳定作用,发钱就行了,又不是发不起。
冷战正在高峰时期,首相先生,生您也不想伦敦工人打着镰刀铁锤旗上街吧。
至于企业亏损之后会发生什么,工党的政治家也并非不知道,但管他呢,工厂搞不下去就关掉,工人不会上街的。虽然你工作没了,可国家还会兜底发失业保险,又不是发不起。
什么,企业亏损倒闭将使英国不可逆地去工业化?造不出飞6机军舰,苏联打过来了怎么办?嘿,老弟,现在英国就算能造飞机军舰也打不过的。
...
算了,不提那些烦心的事了,还是看看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研究员马丁里斯吧,他是现在英国飞得最高的人。
马丁里斯是在9月30日乘神舟飞船飞上太空的。在这之前,安装有马可尼公司制造的宇宙微波辐射探测仪的天舟货运飞船与天宫2号成功对接。
在神舟也与天宫2号对接之后,太空中出现了个三节首尾相连的、26吨重的构造体。
天宫2号空间站在中间,是主舱体,不仅重量最大,它还展开了两块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板,看上去就非常气派。
天宫2尾部的对接口是天舟货运飞船,它说是飞船,其实更像是一一个短期的临时舱段,有55%的空间塞的是马可尼的那套探测仪,在货运飞船外面还打了一个观察窗,探测仪的感应口就在这里。
当然,天舟飞船的其他地方还带了两大包食物和120升饮用水,这叫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供之后进入空间站的航天员食用的。
神舟对接在天宫2号的头部。飞船搭载2人,中国航天员郑平安,英国航天员兼物理学家马丁.里斯。这次两名航天员的太空之旅预计持续31天。
现在英国以及英联邦大部分国家,电视台每天都划出45分钟时间,直播马丁里斯在空间站里飘来飘去。
没错这老哥特别喜欢失重的感觉,一有空就在空间站里从这头飘到那头,再悬停,再打几个滚。
然后把自己的笔、小本子各种小器物摆在空中,构造出各种形状。
而观众也喜欢他的失重表演。至于马丁里斯干正事的时候,观众根本不知道宇宙微波辐射探测仪是个啥,更不知道那上面显示的读数代表啥。
到10月中旬,英国&英联邦各地的收视率调查显示,英国人观看马丁里斯在太空杂耍的收视率,比前阵子阿波罗.15号登月节目的收视率高不少。
毕竟阿波罗15号已经是第四次登月了,疲了。而且马丁里斯是英国人啊。
“马丁:里斯博士你好,我是罗杰华特斯。”
“我是尼克马森。。
“我是大卫吉尔摩。”
三名头发老长、胡子拉碴的前卫青年在和天宫2号上的人进行天地通话。
马丁.里斯:“嗨,你们好。... .非常抱歉,我上天的时候只带了披头士的磁带。当然,平克弗洛伊德也是很好的,我在地面的时候也听。”
平克弗洛伊德的主唱兼贝斯手罗杰华特斯:“啊,哈哈,没有关系的...
平克弗洛伊德乐队现在在中国,从香港到广州然后沿着京广线向北巡回表演,现在正好到北京。乐队和马丁里斯天地通话的实况也被电视台转播了,而且这天的转播节目收视率比往常又飙升了
70%。
1971年,美国和苏联只是在规划探讨未来的载人航天合作方式,中国直接就落实了。
当然,中国和英国之所以落实得这么快,是中国根本没把这个航天合作当做政治工程,而是当做 个商业航天项目。你给钱我就发飞船,你钱给得越多我这边进度越...
在英国上议院,当马丁里斯在太空中玩到第三个星期的时候,上议院通过了 《英国航天发展与合作法案》。
这部法案的内容可以概括为:
1、英国与美国、中国都签署了长期航天合作备忘录,这很好,以后有机会,也和苏联签署一一个类似的备忘录。
2、英国以后不单独搞大型运载火箭和载人航天工程了,自己单独搞哪有借人家的"飞船便宜啊。
3、欧共体联合研制运载火箭这事儿,英国财政的支出必须要有个限度。
...
《是时候讨论香港的归属了》
“英国H.J.Q民意调查机构最近在香港展开了项抽样调查:香港今后的归属问题。”
“此次抽样调查的样本较大,H.J.Q共调查了1000名香港人,包括各阶层和各职业的样本。”
“抽样调查问卷的核心问题是您认为香港今后应该归还给中国吗?,三个备选的答案选项是A.香港应该留在英国"B.香港主权应该属于中国,但继续由当前的政府机构治理"C香港的主权和治理权都应该属于中国。”
“在收上来的调查问卷中,选A的调查对象占11%,选B的调查对象占32%,选C的调查对象占57%。”
“这次调查的结果显示,似乎. . ..是该讨论香港归属问题的时候了。”
“在过去的二十年,英国的殖民地在不断独立,或是和平地让渡和归还给殖民地的原属国。香港,也要像马岛那样,展开归属问题的谈判吗?”
在1971年,说香港会“像马岛那样”不是说英国开两艘航空母舰过来和中国干 仗,而是说英国主动把这块地方往外送。
1965年,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FCO)认为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是英国在南美贸易的障碍和障碍,因为阿根廷总是说英国在阿根廷还占着一块殖民地,建议把福克兰群岛归还(割让)给
阿根廷,以换取英国与阿根廷的进出口关税最惠待遇以及自由投资协议。
1968年,英国的真与阿根廷展开归还福克兰群岛的谈判了。
两国在政府层面的谈判其实是很顺利的。英国的底牌大家都知道了,福克兰群岛是该还给阿根廷,于是谈判就没有根本的分歧。阿根廷拿回福克兰群岛,外交大胜;英国获得在阿根廷出口的机会、
投资的机会,也胜利。
阿根廷有非主流民意团体之前说英国要支付占用马岛几百年的租金,这当然是黑白脸施压的技巧而已,不用管那么多。现在的阿根廷政府此时并不急于收回马岛,英阿谈判开始谈不拢那是1976年以
后了。
可是唯一的问题是马岛上的居民不同意。
上一篇:三国:我拿剑逼着水镜为我打广告
下一篇: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