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249节
帮助苏哈托夺取政权呢。
但在白宫的观点,CIA和五角大楼都在做无用功。因为在平息了政变之后,新的印尼政府仍然愿意与美国交往,甚至双方的贸易合作比以前还多了。
相比之下,如果CIA暗中扶持的苏哈托真的上台了,那美国的小弟当中又增加了一个臭不可闻的军政府。而且按照以前的规律,军政府在台上肯定搞不好经济,巴西除外。
“中国在马来群岛的经略与在中南半岛明显不同。可能也是因为在越南是苏联和中国在共同支持北越,而在马来群岛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南洋,是中国单方在行动。”
白宫的顾问阿兰恩索文的观点是,中国在南洋的战略像是基于民族特征的经营行为。
“中国介入印尼政变的理由是撤侨和护侨,他们的舰队在印尼行动中也确实如此。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表达了同样的态度,那就是与这些国家在官方层面加强联系,尤其是经贸关系。而中国与
这些国家发展经贸关系,都是以该国居住的华人为先导的。
尼克松:“中国会越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吗?”
恩索文:“印度洋并不重要。对世界贸易而言,重要的是印度洋的几个出口:马六甲、红海苏伊士、波斯湾。
尼克松:“还有一个问题。中国到底要在中南半岛和南洋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地区秩序?由华人领导当地土著的国家体制?”
恩索文:“从目前来看:尤其是从印尼最近两年的变化来看;并非如此。中国实际上专注于解决当地的种族和民族矛盾,以避免这些国家的社会撕裂。在印尼如此,在马来西亚也是如此。不过,在中
国做这些事的过程当中,这些国家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建立起来并被加强了。
..
尼克松现在盘算的是让冷战在西太平洋地区提前结束,这个想法不是他第一个提 出的,但他是最有可能把这个想法付诸实施的。
刚才说苏联五百万大军,但实际上现在欧洲的战线已经冷却并固定下来了,华约北约界限分明,除非全面战争,否则谁都很难突破这个界限。
美国与苏联的争斗热点已经离开了欧洲,转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在亚洲是越南,除此之外还有中东和非洲。
苏联在非洲的扩张,自1969年以来速度快得让人瞠目结舌。号称自己是社会主义大家庭领袖的苏联,在非洲显示出了高度的“灵活性”,不管什么政府,不管是当权派还是反对派,或者军政府,哪怕
是他对共产主义半个字都不信,但只要他的敌入是与美国结盟的国家或政党,苏联就会与他联络。
联络过后,只要他稍微点下头,卢布马上就到,苏联武器和军事顾问马上就到。
有了这些支援,在非洲这样的大区,这支军阀或者实力派别很容易就碾压其他派别,夺取大权。
除此之外,苏联还把手伸向了原本秩序良好、政治稳定的非洲国家: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办法是通过修筑坦赞铁路。
苏联援建坦赞铁路的合同最近才爆出全文,苏联提出的要求竟然是在坦赞铁路沿线驻军三千人,这三千人以铁路一端的港口为主基地,分布在坦赞铁路一千多公里的五个据点里。
这就意味着东非的两个国家未来八成是要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了。除此之外,坦桑尼亚的港口虽然现在苏联还没有提出要求租为海军基地,但未来谁知道会不会呢。
布热津斯基针对这一系列苏联的扩 张,向尼克松提了一份非常严肃的报告:我们在欧洲遏制住了苏联的扩张,但这只会让苏联改在全球扩张。要想真正打赢冷战,就得在全世界范围内和苏联展开争
美国能做到吗?美国能赢得这场争夺战吗?
尼克松认为,这就更加说明了在西太平洋缓和的重要性,这能让美国抽出力量来,用在其他地方,其他苏联正在插手卷入的地方。
布热津斯基听到这个,也表示非常赞成。他又复述了他这十年来一直在复读的观点:美国在冷战的主要任务是遏制苏联而不是遏制中国,美国就算花半成精力在中国这边都是浪费。
...
北京。
“根据苏联新的五年计划,苏联轻工业的规模扩大已在去年开始,而且计划执行得很好,大部分的项目超出了计划的进度。”
“因此,苏联国家计委认为,从1973年 下半年开始,中苏贸易当中,向你们进口的一些小商品,似乎应该酌情裁减一些数量。”
苏联国家计委委员、外贸部副部长吉汉诺夫在北京,他传达的意思是中国的轻工业产品、小商品之类的,苏联想减少一点进口量,减少10%左右。
陈云听了之后一副"真的吗?我不信”的表情,但没有直接说出口,而是问道:“吉汉诺夫同志,我们最近吃惊的是苏联的军事工业生产又创了一一个新高。现在你们一年之内坦克的产量,差不多等于我
们全军坦克的现存量。核潜艇一年的交付数量也等 于我们核潜艇的现存量。苏联的军事工业扩张力度这么大,与此同时,轻工业的扩张也这么快吗?
吉汉诺夫:“哈哈,我们苏联既有大炮,也有黄油。... 按照国家计委的安排,确实如此。而且过去一年我们详细地检查了轻工业各个部门计划的落实程度,切都与之前的计划安排吻合。”
陈法点点头:“如果这样,那你们确实干得不错。但是1973年下半年以及1974年做出的进出口减量,其实也不需要提前这么长的时间让我们知道,其实进出口贸易的调整是很快的。”
....
现在对苏联的贸易只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一个部分,苏联订货变少了其他地方可以补上来,而且只是减少了10%而已。
吉汉诺夫列出的单子很长,具体项目有:
由于苏联新建了4个电视机厂,因此从中国进口的电视机整机数量,苏联认为要在1974年减少些,降幅达到30%。
苏联还在五年计划里规划了个大型工厂专门生产家用洗衣机,所以洗衣机的进口量苏联也打算裁减15%。
更让人刮目相看的是,苏联自建了一个火腿肠生产厂,能生产这种虽然味道一般般但运输和储存 极为方便的肉类副食品。
不过,苏联进口的电视机整机少了,从中国进口的显像管数量却增加了。因为这4个电视机厂都是进口显像管自己攒的机。但不管怎样,进口显像管还是比进口电视机整机便宜。
“什么?苏联要进口的是这种显像管?”
在天津电子集团有中国最大的显像管生产厂,出厂的显像管供应国内19个电视机厂商也供应苏联。他们拿到的订单是1965年型显像管,这在现在已经是比较老式的型号了。
“不但要进口,而且进口得还很多。不但进口得很多,而且特么的一口气要签5年的合同!从1974年到1978年!”
外贸部的同志也表示很不可思议。
“我们本来打算关闭1965年型显像管的生产线,1975年 就关闭。他要在1978年还继续进口,这可不太好。”
外贸部:“你们能多持续生产三年吗?”
“今后1965型管的订货量会越来越少的,到最后可能会只剩下苏联人在买,这就不赚钱了。“天津的同志咂巴嘴,“或许,这样更划算一些吧,我们在1974、1975年多生产些屯起来,1976、77、78
年,他们要的时候就从仓库里划拨。
第108章 日本太猛了,我们甘拜下风
“1972年世界经济排行,日本以3199亿美元的GDP稳居世界第三位,且大幅度超过中国和德国。
“在1971年,日本的GDP是2421亿美元。
“这意味着,在过去一年,日本GDP的增长率是32.4%.... 显然,这个数据其中出了问题。问题出在日元升值。”
日元对美元从360:1升到306:1,带来的效果真是立竿见影,去年日本的DP"biu"地飞上了天。
1971年西德还能勉强压过日本一点列世界第三,现在德国的GDP是2836亿美元,世界第五。而且与日本的差距有300多亿美元。
世界第四是中国,中国在1971年是2410亿美元,1972年2893亿美元,超了西德一 点点。
很显然,西德和中国都压住了本国货币升值的势头,人民币对美国的汇率还是锁定在5人民币兑换1美元,德国有小范围浮动,但年初和年末基本保持一致。
但实际上,中国和西德还是不得不承认,本国货币升值只是个时间问题,因为美元在贬值。
从1968年到1972年,美国国内直都存在通胀,这是战争、加税以及印钱幅度越来越大导致的。
过去四年,每年美国的通胀率都在4%以上,合起来也不少了,只是美国自己对外没有公开体现出来,也就是没有反映到汇率。但这是早晚的事,各金融机构现在都认为美元迟早会公开自己贬值的事
实,最有可能的时间点是今年下半年。
到时候所有国家的货币
都会一齐升值。
在去年整整一年,西德和中国都承受着美国喋喋不休的升值唠叨,保持本国货币币值不变,因而西德和中国被美国人称为东方西方”老赖双雄"。
所以此次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就是东西的“老赖双雄"攒在一起商 量如何继续抗拒货币升值?
.并不全是。
勃兰特来中国主要谈的是中(西) 德双方的经贸和科技合作,货币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分议题而已。
除了中国与西德的合作,两国还会谈一谈东德的问题。
“现在国际上都在传说尼克松可能会开启对中国的访问,不过我的动作比他快。"勃兰特稍微幽默了一下。
邓主席:“尼克松来或者不来,只是一一个结果,在他来之前我们能够达成什么样的共识才是关键,这也是两国之间最不好解决的问题。
勃兰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台湾海峡两岸的问题,也是冷战所导致的问题的一部分,就如东西德问题一样。”
邓主席摇头:“台湾问题是冷战所导致的,这一条你讲的是 有道理的,但是后半句话,台湾问题不能简单地类比为东西德问题。中国只有一一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而不是两个。”
勃兰特摊手笑了。
这却是两者的区别。东德和西德现在已经各自独立建国了,但海峡两岸到目前为止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
我们这边认为只有一个中国,中国有31个省,其中有1个叛乱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代表。
海峡那边也认为只有个中国,中国有31个省,其中有30个省叛乱了,中华民国是中国的唯代表。
到目前为止还是这样的现状。
而尼克松需要与中国达成的共识,就是承认这种现状,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现在中美的分歧就在这个地方。
美国认为,现在的状况是台湾岛上的中华民国认为只有一一个中国,既然如此,那么就美国注意到海峡两岸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但如果有朝一日,台湾岛上的这个政权认为自己不代表中国了,那就
应随台湾自己的意思。
中方:你把“如果"后面的那句屁话划掉。
美方:容我想想...
美国还在想,勃兰特就先来了。
勃兰特:“联邦德国对中国与东德的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之繁荣感到欣慰。中国与东德的联系改善了东德的经济结构,提高了东德人民的生活水准,我们还注意到有大批东德人,其中大部分是高学
历人才,现在在中国工作,联邦德国对此是由衷地高兴。
邓主席:“西德本身也在每年向东德提供数量巨大的经济援助,这方面你们做的和说的基本还是一致的。只不过,中国与东德之间的经贸关系,自1969年以来,向前走的步伐稍微放慢了。
勃兰特:“主席先生,其实,以我个人的意见,中国可以不那么在意苏联的意见,仅仅因为苏联把他们捆绑成了一个小集团,就放弃了本就是双赢的进:步扩大合作的机会,这稍微有些遗憾。
邓主席:“这我们和你们看问题、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在我们这里,还必须考虑团结。无论此前有过什么分歧甚至矛盾,团结仍然是要考虑的。”
勃兰特在中国依次访问了北京、青岛、上海、沈阳。
这位因”华沙之跪而闻名的德国总理,刚上任时可是“抗苏拒工”的铁腕总理。他颁布了一系列相当激烈的法令,斩断西德境内所有党派团体与东德和苏联的联系,不肯断的就取缔。从东德逃到西德的
人,勃兰特也下令进行甄别审查,以挑出其中的史塔西安排的线人,这个申查法令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
(然而勃兰特最后却是栽在了个未被甄别出来的东德间谍身上,被迫辞职,看来这项工作他完成得不大好)
在一番彻底整顿,干掉了西德政治圈子所有对苏联有好感的人之后,勃兰特这才开始与东德、波兰、苏联改善关系,穿过铁幕访问波兰,在纪念碑前下跪。这一系列行动是在向东欧国家示好,也是
宣示西德仍旧对整个东欧有重大的影响力。
那么勃兰特现在访问中国的目的呢?
上一篇:三国:我拿剑逼着水镜为我打广告
下一篇: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