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27节
总理:“我们会在第三次战役发动之后,视战场的进展,提出一份停战呼吁并开出停战条件。会考虑到这些问题的。”
华西列夫斯基:“在中朝军队正在胜利进军的时候提出停战,这”
叶剑英:“虽然我们正在胜利,正在进攻,但我们进攻的能力是有极限的。而美国正在进行战争动员。根据我们军委和总参谋部的研究分析,即便在第三次战役中完全达到作战目的,距离占领整个朝鲜半岛也差得很远。美国现在已经宣布了扩军和动员计划,总人数从250万扩充到350万,而美军到目前为止投入到朝鲜的部队只有20万。”
华西列夫斯基:“占领整个朝鲜半岛的计划,看起来是很困难的。但如果不在战场上给予美军足够的打击,恐怕他们又不愿意完全撤出朝鲜半岛。”
叶剑英:“是的。但我们也要考虑到另一种情况,那就是,我们如果提出‘美军及其他外国军队立即撤出朝鲜半岛’的要求,那这无异于‘让朝鲜占领整个朝鲜半岛’。”
华西列夫斯基咧嘴:“这确实是事实,南朝鲜军队的战斗力之差,许多在朝鲜和中国的我军顾问也有所反映。如果我们在谈判桌上提出这个要求,美军就会选择在战场上真实考验一下双方提出的谈判条件是否客观。毕竟中朝方要在谈判桌上就达到吞并整个南朝鲜的目的。”
叶剑英:“是的,美军可以大幅度向朝鲜半岛增兵,空军、海军、地面部队都有大量增加的余地。因此我们预计,最后如果双方坐下来谈判,美国允许的条件极限应该是‘有步骤有日期表’地撤军,所谓的步骤是按照美军的计划重新训练和武装足够数量的南朝鲜军队为止。而从另一方面来讲,我们的胜利并不是全无代价的。”
叶剑英是有备而来,他向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详细地介绍了前两次战役的战场形势,以及我军统计的自身伤亡。
叶帅首先提到的是美军的空中优势不是开玩笑的,志愿军又不是夜猫子,行军战斗全改在夜间纯属被逼无奈,这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机动速度、攻击持续性,还加快了志愿军战士的体力消耗。112师被美军空中游猎打击,师部和野战医院被摧毁,一下损失4个正团级干部和8个副团级干部;志愿军司令部屡屡遭到空袭,毛岸英都差点牺牲。
叶帅还指出,虽然美军战役场面上是不断败退,但除东线莫名其妙的低级失误外,乱送人头的情况其实不多,尤其西线,美军把大部分部队整建制撤了回去。
美军的作战意志也并非软弱不堪,战场上的交换比也不好看。在长津湖战役中,美军是最后添了一万多人的俘虏,但在战斗中志愿军牺牲在战场上的就有七千人,而我军统计战场上的美军遗尸不过2000多具,加上美军装袋运走的尸体,战场交火时双方的交换比其实仍然是美军占优的。
更何况由于后勤和野战救护方面的差距,我军还有许多烈士牺牲在后方医院里。
总理对华西列夫斯基、布尔加宁说的则是中国由于出兵抗美援朝,大大延后了国内战争恢复和建设的步伐。
“为了应对抗美援朝战争,”总理说,“我们取消了裁军的计划,并且准备把解放军总人数增加到600万人,这是前所未有的规模。但是,军队中的许多指战员已经连续从军很长时间,最近各地反馈上来的情况,虽然青年报名参军的现象非常踊跃,但老兵甚至部分基层指挥员、党员,都起了一些厌战情绪。”
“今年底,华北军区在做征兵和兵役管理工作的时候掌握的情况是,整个华北地区在过去半年里,全区范围内的各部队有2万多人逃亡,其中大部分是在朝鲜战争爆发后出现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队的巩固。”
“我们抽调了来自华北的19兵团,现在已调到东北接受苏械武装。但19兵团从集结到开往东北的这段时间,三个军每个军都有一千多人当逃兵。另外第3兵团的12军调往东北,在沧州暂停的时候,几天之内就有1400名指战员逃亡。”
布尔加宁:“嗨,你们的政委呢?内务军法处也”
叶剑英摇摇头:“擅自离队回家的士兵和基层指挥员我们大多找到并统计到了,可也不能让他们又回到原部队服役了,人心已经不在这上头了。这些战士很多是从抗战时期开始就一直在军队,在打仗,48、49年家里分了地,他们坚持打到解放全中国,本以为能裁军复原回家种地娶媳妇,可又要去朝鲜打仗,人心都是肉长的啊。”
华西列夫斯基:“达瓦里希?叶,我同意你的看法,现在不是生死攸关的时期。如果你们坚持认为朝鲜的战争有在不久之后结束、恢复半岛和平的可能,我个人认为,这是可以尝试的。我本人不持反对意见。但是,你知道的,决定这一切的,决定我方的态度的,不是我,也不是布尔加宁副主席。”
莫斯科郊区,孔策沃别墅。
斯大林的日常起居之地,他也经常在这里处理政务以及接见国内外来客。
“总理同志,很高兴见到你。”
斯大林向总理伸出手,和总理已经伸出的手握在一起。
10月份总理的48小时闪电访问要解决的是落实援助之类的实际事务,斯大林没来得及见总理,上一次见到总理是1950年的3月份。今天再见到总理,斯大林觉得和上一次见的时候有点不一样。
总理剑眉下的眼睛一直在看着斯大林,眼神既是炯炯有神的,也是深邃的,可能还有一些沧桑的意味。
在沧桑之下,仿佛还有点抱憾?
总理:“斯大林主席同志您好。今年莫斯科的冬天,很冷。”
第50章 中苏意见达成一致
总理上次见到斯大林的时候,还没看过公文包的内容。10月份总理再来莫斯科,主要是与苏联国家计委、部长会议委员会的部长们进行繁琐累人的援助物资落实工作,简单地见了一次斯大林,是与苏联军政高层一起,也没空有别的想法。
今天在斯大林面前,总理就想到了几十年后苏联变成一个不怎么样的“俄罗斯”,这个社会主义的红色灯塔,在未来的某个时间里轰然倒下。
无论从个人感情还是从党、国家的利益,总理都不愿意看到这一幕又发生一次。这也是书记处五位成员的一致意见:将来如果苏联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和危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中国有义务有责任帮一把。
可是现在即便中央书记处,也未能分析出苏联是什么时候没的、苏联是因为什么原因没的。不是说一点头绪都没有,而是大家想到的原因不一,无法确定一个真正的原因,更无法确定准确的时间点。
向斯大林直言“中共收到了未来文件”,让斯大林自己看着办?也不行,以斯大林的做事方式,后果难以预料。
但是对于未来的事的猜测,主席做了一个总的概括:“如果苏联这面将来红旗倒下,那么,一定是因为内部的问题而不是外部。”
“你们的想法,布尔加宁副主席已经向我做了简略的汇报。”
斯大林说话。
“和平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即便不得不进行战争,最终目标也一定应该是和平。如果不以和平为最终的目标,那么这场战争一定会失败。”
“1945年,德国法西斯灭亡之后,是我致信丘吉尔和杜鲁门,正式地提议所有国家在战后应该保持同盟关系,而且应该加强国与国关系的发展。我在信件里说,美国英国和苏联虽然制度不同,但是在战争期间都能友好的合作。那么,在和平时期就更应能做到友好的合作。”
总理:“那时候虽然德国刚刚投降,可丘吉尔的反共倾向已经很明显了,数次在议会的演讲中主张对苏联重新实施包围封锁,甚至是更为敌对的政策。在这种前提下,您还是向丘吉尔致信提议东西方和平,这是一种很大的格局,充分显示了苏联和苏共追求和平、尽量避免战争或冷战的主张。”
斯大林:“对于朝鲜半岛的局势,总参谋部刚不久前向我提交了一份报告说,在之前一个多月志愿军所获得的胜利十分辉煌。不过这毕竟是我们做出的分析和报告,中国的同志向我陈述的事情,一定比苏联的参谋部更准确和更客观。正如我刚才所说,和平一定是每场战争的最终目标,朝鲜半岛最终也会走向和平。”
斯大林在谈话一开始就表示,朝鲜半岛最后走向和平也是苏联以及他个人的看法,这让总理小感意外。不过这次会谈总理还有其他的事宜需要与斯大林最终确认,或者说总理可能要说服斯大林。
“我们选择在这个时候提出停火及和平谈判的主张,主要是抓住了战场形势对我们最有利的时机。美军尚不能适应我们的战术打法;连续失败之后包括美军在内的所有联合国军都士气低迷;战场上的失败也引起了这些国家内部政局的动荡,尤其是议会、政府与军队相互指责。这些条件之下,即便美国,其内部也存在着停止这场战争的声音,而且这种声音还不小。”
“我们拟定在元旦前后发动第三次战役。根据敌我力量以及后勤保障能力的对比,我们至少会在第三次战役的初期保持胜利和进攻的势头,我们抛出停火条件也会在这一时刻。如果美国接受了这些条件,那么双方可能会在1月中旬进入停火及谈判状态。之后即便考虑到美方态度的反复甚至战场上的出尔反尔,最终真正的和平也大约会在半年之内实现。”
斯大林:“这个预测符合一般的外交规律。”
总理:“通过抗美援朝,我们在战场上打败了美国,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这极大地振奋了我们国家的军心士气、民族精神,也极大地鼓舞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士气。通过这次胜利,中国、苏联以及一切社会主义国家今后将更加敢于和帝国主义做斗争,敢于和一切困难做斗争。我们认为,这是抗美援朝带给我们最大的财富。不过,美国可能不甘心于在战场上的失败,不甘心于在朝鲜这一个地方失败。不久前美国已经宣布了扩军和军事工业生产的部分动员,他们会在别的地方,在其他的时间继续找我们的麻烦。”
斯大林:“辩证地看待问题,这是很有必要的。美国刚刚宣布了他们的扩军计划,武装力量从现在的250万扩充到350万。这就意味着,当这种扩军完成之后,美国在全球的军事扩张会加剧,在许多国家派驻军队,镇压当地民众,或者部署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阵营的边界,对我们施加压力。其中有朝鲜半岛或者之后是日本,有台湾,有欧洲,或许以后还会有其他地方出现美军。”
总理:“是啊,我们也在从全局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朝鲜我们是主张和平,而且也有很大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达成和平,但朝鲜搬到的和平一定是以外国军队撤出朝鲜半岛,或至少是确定了分阶段撤军的时间表,这是我们和谈的基础。而美国已经扩充了100万军队,在朝鲜实现和平之后,他这100万军队有可能裁回去,也有可能不裁回去。如果是后者,这些美军会在其他地方产生压力。”
斯大林:“如果只是增加一些兵力,这是不足以改变战略格局的,也不会从根本上打破力量平衡。当然,质变之外有可能发生量变,在一些小的地方或者一些小的领域,美国会加大侵略的步伐。”
总理:“这件事情我们党内的同志继续往下做了思考,结论是这样的:一来朝鲜战场的胜利将会严重打击美国及北约集团干涉他国的信心;二来,朝鲜半岛早日实现停战,中国和朝鲜就能早日进入和平建设阶段,将会让我们国家尽快地恢复国民经济,尽早地开启工业化建设,尽早地实现国防工业的现代化。我相信用不了多久,一支拥有现代化军事装备的中国军队将会出现,而且这种军事装备全部或者绝大部分是由中国自己生产的。这样的局面,将会使得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更加强大。”
斯大林眼中精光一闪。其实这一番谈话开始后不久,斯大林就明白总理要说什么,而且他知道总理在猜测他内心在想什么。
斯大林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踱步到窗前,看着窗外进入思考状态。“漫长”的十来秒时间过后,斯大林转身。他嘴角上扬,用手里的烟斗指着总理,笑着说道:
“正是如此。从根本上来说,在东方有一支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军队才是最大的助力。这种想法完全符合中国、苏联以及社会主义阵营的利益。”
总理:“非常高兴我们达成了共识。”
斯大林:“同时我也可以向你保证:为了让你们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有至关重要的初期发展保障,另外那30个师的装备,以及空军装备,苏联仍然会按照计划快速地交付到你们手中。”
“主席、刘副主席、书记处:”
“已与斯大林同志进行会晤,此次会谈核心问题为争取苏联支持我方争取停战的举动。”
“从会晤中斯大林同志透露的信息,他以及苏联高层曾有一些使朝鲜战争长期化的想法,但并不坚决,在我与叶剑英同志坦诚的对话与游说之下,斯大林在会晤中未明说这种想法,并且表态支持我方的停战主张。”
“苏联方面10月份安排好的武器援助以及经济援助会按计划进行。”
与总理的会面结束后,斯大林一个人在办公室里,拿起电话。
“总参谋部做出的,关于朝鲜战争长期持续的可行性方案,不予考虑了。”
“在东方打造一个持续几年的凡尔登,对美军有牵制作用,但是我认为,持续的战争对中国的牵制也不能忽视,这是巨大的负面作用。中国现在只能牵制8到10个师,而如果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建设,将来中国能牵制20到30个师。”
“这就是我的意思。参谋部负责落实和执行。”
平壤。
总理在苏联访问时,平壤收复还不到一个月,街上一片狼藉,许多建筑还是瓦砾状态。人民军在平壤市区努力恢复市容,维持秩序,在有哑弹的地方用白石灰撒出一个圆形封锁线禁止市民靠近,人民军的工兵则一个一个地方地慢慢排爆。
涂刷标语也是恢复市容的工作之一。提着油漆桶的工人看手中的小纸条,估计要占用墙上多长多宽的面积。
“战无不胜的人民军万岁!”
“金日成将军万岁!”
“朝鲜和平万岁!”
工人脑子里缓缓浮起一个问号。他看着另一面墙上两个月前刷上去的、被炮弹打得斑驳陆离并且缺了几个字的旧标语:
“向汉城进军!向大田进军!向釜山进军!消灭()()()!”
“快干活快干活!”工头小队长从不远处跑来,“把字刷上去后,你们还要负责把那面塌了一半的墙上的字铲掉!”
第51章 停战与首次违反停战
总理在莫斯科与斯大林会谈了两次,不过第一次会谈是最重要的,对总理和斯大林两人而言,第一次也是最“烧脑”的。
到12月底,西方国家显露出的和谈意向已经被中央书记处判断为“有一定的真实性”,那么就回到那个问题上了:为什么抗美援朝打了三年。
总理在莫斯科与斯大林的会谈,终于把文件里的“三年”和现实契合起来了。情况是这样的:
朝鲜十分想继续打下去,统一朝鲜半岛;苏联既有实现和平的意思,也有让朝鲜继续打下去的意思;中国中国可能也是有“试试看能不能把美国人赶下海”的意思。由于中苏都是这种想法,所以当金日成十分坚决地要求打下去的时候,中苏两国也就没有特别的坚持。
至于现在,是中国认真考虑之后站在了停战、结束战争的立场上,并艰苦地劝说说服了金日成,在说服金日成之后,苏联方面,斯大林也就不会突然坚持一定要打下去。
总理从苏联返回时,第三次战役已经开始。飞机在叶卡捷琳堡经停加油的时候,无线电接收到了“我军进入汉城”的最新消息。
“祝贺你们,社会主义阵营的军队又一次踏过了三八线!”
叶卡捷琳堡加油时,机场管事的一名苏联空军上校翘起大拇指。
总理:“中国有句古诗是这样讲的:‘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这一次越过三八线,是为了给美国和联合国军一个教训。越过三八线,乃至占领汉城,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东京。
“这是我,一名美利坚五星上将的个人意见。停战是错误的,无论是以什么理由。”
麦克阿瑟说话还是那副不可一世的样子,在众多的记者以及现场的军官面前,他下巴高高扬起,对着众人说道。
“我们本就不应该忌惮国际道义和战争准则,这些都是束缚美军行动的条条框框。我相信,如果彻底给美军放开手脚,朝鲜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哪怕现在中国人又发动了新一轮进攻,哪怕他们停战之后仍然滞留在汉城。中国人的进攻无非是达到了朝鲜人7月初的进军线而已,我们曾经被包围在釜山,可最后不也逆转了战局吗?”
麦克阿瑟的谈话让在场的人感到尴尬不已。
今天,是1月14日。
朝鲜半岛双方的停火已于2小时前生效了。这次停火双方是有诚意的,战场上也是有先兆的:从1月12日起,中国军队就不再发动新的进攻,美军也没在白天发动什么大规模反击李奇微只是在一个劲地整顿部队。
停火开始之后,麦克阿瑟还对杜鲁门以及白宫的决定大肆吐槽,这真的有点过分啊。
记者:“可是,将军杜鲁门总统签署了这个命令,并且国会也多数通过了停战的议案。”
麦克阿瑟:“国会也只好听杜鲁门的了,毕竟他是总统嘛。至于国会,哼。但是我可以说明一点,停战协议对联合国军的束缚不是绝对的,联合国军不能不保持警惕。”
记者:“请问,您对国会是否也有一些不满?”
麦克阿瑟:“国会更像是杜鲁门和他的幕僚的传声筒,杜鲁门怎么想的、杜鲁门要做什么,国会就一律给予批准。”
在场所有人:
麦克阿瑟的作死旅程从1950年10月15日就开始了。那时候中国还没入朝参战,美军也没有被打得南逃三百公里。
10月15日是杜鲁门想到一个离朝鲜近一点的地方,和麦克阿瑟谈一谈。他仿效效罗斯福飞往太平洋与麦克阿瑟会晤的套路,飞到了威克岛见麦克阿瑟。
上一篇:三国:我拿剑逼着水镜为我打广告
下一篇: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