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296节
第一个是把航母从顶层论证阶段转到工程设计阶段,也就是正式开始画图纸。
第二,成立电磁弹射和电磁拦阻系统研究组。
“根据现在所知的弹射器的尺寸和重量,我们计算的结果是,航母的飞行甲板总长应该在300310米,这样才比较好安排飞行甲板的各个功能区域。”
航母设计小组开始“逆推"中国航母应该是个什么样。
刘华清:“听说造船工业系统现在很强,三十多万吨的超级油轮说造就造,那我看就先按310米算?如果飞行加班总长310米的话,这航母的吨位会是多少呢?”
“310米当然可以,我们能造。如果飞行甲板长310米,水线宽度3638米的话,标准排水量应该在55000吨到58000吨之间,满载排水量64000吨到68000吨。标准排水量超过6万吨的是重型航母,所
以我们这一一艘,嗯,算是中型航母。
刘华清:“中型不错,比较低调。虽然五万八千吨已经顶到了中型的上限。”
“刘主任,那就这样定下来了:中型、常规动力、蒸汽动力、蒸汽弹射器,简称中常蒸弹。
在早期论证阶段,航母的方案很多,除了中常蒸弹之外,还有中核(核动力)蒸弹、中常蒸滑(滑跃起飞)、中常燃滑等方案。除了中型的这一家族方案,还有重型(7万吨)的一族方案。
动力系统方面,常规动力是最省事的,现在马上就可以拿出单机功率52000马力的燃油锅炉蒸汽轮机系统,一艘航母上装4台,足可以让六万吨的航母跑到32节。
核动力系统也在研制。
舰用核动力系统最开始考虑的问题是:航母装两个反应堆还是四个。这个选择题可不好做。
两个反应堆当然有很多好处,但它要求反应堆的可靠性极高,否则在大海上突然有一个反应堆停机了,那航母就瘸了。
四堆会让舰内变得很拥挤,操作人员也暴多,但如果四个反应堆停机一个,航母其实还是可以坚持执行任务的。
在犹豫的时候,舰船研究院非航母部门的其他小组的人员插进来一条意见:如果采用四堆方案,单堆输出67万马力,那么导弹巡洋舰也可以采用两堆成为核动力巡洋舰。除此之外,核动力破冰船
也可以,双堆刚好。
在1974年,中核工业终于确定了,研制输出功率67万马力的舰用核反应堆。
为了避免四堆设计的一些缺点,海军对反应堆的参数提出了诸多要求:体积尽量小,提高功率密度;要多采用自动化设计,减少操作和值守人员;可靠性也不能落下,尽量不要发生停机故障。
中核接到性能要求书之后就开始搞舰用核反应堆了,预计1976年出图纸,1978年在四川开工建造 个陆上实验堆,1980年 试运行。为了稳妥可靠万无一失,陆上实验堆可能要一直 运行到
19831984年,直到确信所有设计都准确无误,才考虑核动力航母、核动力巡洋舰。
“刘主任,光是动力系统和弹射器定下来了还不够,我们还得确定它所用的舰载机。”
刘华清:“舰载机可就难办了,是机库和飞行甲板需要学握舰载机的尺寸吧?我们可不可以先预留好空间?
“主力舰载机,根据上次讨论的观点是多功能化,战斗机攻击机合一,所以,机库如果针对这种主力舰载机的尺寸做优化,就可以明显增加航母机库容纳的飞机数,也能提高甲板运作的效率。
刘华清:“聂帅上次拍板确定了战斗机攻击机合一的路线,但那时候沈”飞说的是在歼9基础上搞战斗攻击机是可行的。现在看来,美国已经出了F14,我们如果还是用海歼9,将来在海上就不好过
了。如果要等第三代战斗机,也不好办,第三代战斗机的选型都还没选出来呢。
“不是两种备选的原型机都已经试飞了吗?
刘华清:“确实是都试飞了,但好像尺寸不一样。
航空工业派来的人,沈飞副主任补充道:“我们沈 飞设计的原型机,长度是19.8米,成飞搞 的原型机长21.2米。宽度,沈飞是13.8米,成飞是14.7米。这尺寸差别可不小。奇怪的是,虽然尺寸差别
大,但两种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倒是差不多,都是30到31吨,如果改舰载机的话,舰载版再增重1到1.5吨。
听到沈飞的副主任的话,刘华清和航母设计小组的人一齐摊手:“设计航母的机库、飞行甲板,主要就是得知道主力舰载机的尺寸参数,这下就不好办了。
副主任:“各位,其实我们可能还要问你们要一些数据,就是航母现在预定搭载的弹射器的弹射能力。弹射器轨道有多长、能把多重的飞6机加速到多少、加速过程中的最大过载有几个G,这会影响到
第三代战斗机舰载版的设计,再然后,参数不同,做出来的舰载机最后的尺寸数据也会不太一样。
刘华清:“这是不是进入死循环了?”
第159章 暴政前哨
1974年12月1日。
仰光国际机场。
前联合国秘书长吴丹的灵柩从飞机卸下,并未在机场停留太久,就又装上灵车向外开去。
甚至吴丹的灵柩回到缅甸的土地上时,周围没有名高级官员或仪仗队在场。
不过,在灵车离开机场时,车队还是发现没能骗过缅甸人。在灵车外面,公路两边是密密麻麻的人,这些仰光市民站在路两旁,用愤懑和悲愤的眼神注视灵车,送这位前联合国秘书长最后一程。
“他妈的,怎么这么多人!把速度加起来!开快点,快点!”
在灵车上,一名缅军军官对司机大吼。
司机:..
军官:“我让你开快一点,听到了没有?”
司机:“长官,灵车不能开快的啊。”
军官从腰间掏出手枪:“这不是普通的灵车!路边那些人要造我们的反!你听懂了没有?开快点,这是命令!”
....
吴丹,联合国第三任秘书长,1961年1971年12月31日在任。他原是缅甸派出到联合国的工作人员,担任联合国秘书长达格哈马舍尔德的首席秘书。哈马舍尔德空难逝世,首席秘书按顺位成为代理
联合国秘书长,然后正常选举连任了两届。
在联合国秘书长的任上,吴丹促成了古巴导弹危机的化解,斡旋了中东战争、让五大国签署了禁止大气层核试验条约、弹道导弹核潜艇五国条约、反弹道导弹条约和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核武器协议。
虽然未能阻止越南战争的爆发并为此深感内疚,但在联合国历史上,吴丹是成绩能排在前三的秘书长。
在卸任时吴丹的身体已经很不好,未返回缅甸而是在纽约居住(就医),1974年11月25日病逝。
按照吴丹的遗嘱,逝世后要埋在缅甸。吴丹的后人和朋友就想把灵柩运回国,缅甸政府先是不准吴丹灵柩回国,后来批准了,但却不许宣传、不许搞追悼会和告别仪式、不许搞公开葬礼。
甚至堂堂联合国秘书长的墓地都选了个仰光附近的破破烂烂的基都镇公墓。
围绕吴丹的下葬以及葬礼的规格爆发的这次事件,叫做缅甸的“吴丹葬礼危机”。
....
缅甸军政府很讨厌吴丹。
1962年,奈温将军推翻吴努政府上台。奈温觉得联合国秘书秘长是吴丹,老子上头有人,谁敢把缅甸怎么样。然而1963年联合国大会就通过了谴责军政府侵犯人权的决议,此后又有几个决议是谴责
缅甸军政府的。
奈温就觉得吴丹吃饭砸锅,身为缅甸人竟然当缅奸。
这就是冤枉吴丹了,虽然吴丹也很反对军政府,但联合国大会的提案、讨论、决议都是各国自发拿出来的,有的还是常任理事国发起的,吴丹并没有在其中施加影响。
但奈温不管,他认为只要联合国谴责了缅甸,就是吴丹的责任。吴丹去联合国之前是吴努政府的职员(总理办公厅的高级秘书,吴努身边的人),这就更"实锤”了。
吴丹活着的时候军政府拿他没办法,现在死了,必须得把葬礼冷处理。
但军政府没想到的是缅甸民众反应如此强烈。从缅甸国际机场到基都镇公墓,十几公里的路有近10万缅甸人在公路两旁送别吴丹。
吴丹的下葬日期是12月5日,从12月1日到5日这段时间,他的棺木旁边只有僧侣,不许非亲属前来悼念。但在12月4日下午,来自仰光理工学院、仰光医学院、仰光医学院和教育学院的学生包围了基
都镇公墓,抢走棺木,僧侣们也配合学生,帮忙移动吴丹的棺木。
吴丹的棺木被运回仰光,放在仰光理工学院的礼堂内。
学生提出要求:对吴丹使用国葬礼下葬,并要求有体面的墓地。
奈温拒绝,称联合国卸任的秘书长不是缅甸的国家元首也不是旧王室成员,不适用国葬。
学生继续对峙,抢棺的游行领袖在存放棺木的礼堂前发表演讲,号召市民推翻军政府法西斯政权。
军政府看事态不对,趁夜用工程机械破墙,派军队占领大学,开枪驱散学生。官方统计是9名学生死亡、逮捕2887人,实际上当天晚上有超过150名学生永久失踪。
缅甸的事情如果是在几年前,中国是懒得管的,中国媒体也基本上不关注,但这一次有点不一样。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严重关注缅甸形势,媒体则直接用”暴政前哨”来形容缅甸军政府。
原因一:越南战争结束了。
原因二:枪棺木发生的流血事件中,有2名华人学生官方通报中枪而死,此外150名永久失踪的学生中有23名华人学生。
(缅甸各大学尤其是仰光理工大学里华人华侨学生的比例远高于缅甸华人比例)。
12月15日,中国做出第一个实质性反应:暂停12项中国与缅甸的合作建设项目,包括缅甸电话通信网络(含军线与民线)、港口改造工程、有色金属冶炼项目。
中国对“吴丹葬礼危机"的反应让世界略感意外。因为这时候美国也就是表示了下谴责而已,还没出实际制裁措施。(主要 原因是美国在缅甸没多少合作项目)
在制裁措施公布之后,12月17日,第一个出来反对、劝说中国收回制裁措施的国家出现了:
苏联。
....
这真是魔幻了。
还是梳理一下现在这 个缅甸军政府的来龙去脉吧。
1962年奈温政变上台之后,缅甸军政府是被全世界孤立的。中苏谴责,美国也谴责,甚至1963年美国停止了福特基金、亚洲基金和富布赖特计划对缅甸的援助。
但没过多久,越南战争扩大化,这时候一个在缅甸有 个反共的政权,能让美国安心不少。于是1966年,美国邀请奈温访问华盛顿,双方恢复了政府交流和经济合作,军政府挂上了美国的大腿。
从1966年到1973年,缅甸军政府就这样,扮演美国小弟的角色,让美国越战的基地之一泰国后方比较安全。
1973年7月,日内瓦和平协约签署,越南战争将彻底结束,而且是以美国完全撤军的“全败”局面结束的。
1974年1月,奈温军政权颁布新宪法,成立人民议会,并组建"社会主义纲领党”,奈温担任党主席,推出数项"社会主义改革措施"。甚至,军政府还把缅甸的国名改为
“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这180度转身真是干脆利落。但实际上奈温做的这些改动措施全都是表面文章 缅甸权力结构和社会结构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但改国名的确证明了件事:缅甸不打算抱美国的大腿了,奈温的估计是美国应该也不会继续保留他这样的小弟,所以干脆提前找下家。
下家马.上就来了,苏联。勃列日涅夫对主动靠上来的缅甸非常慷慨,1974年6月,苏联的援助到了,解决了缅甸的财政危机,勃列日涅夫还承诺给100辆T55坦克,给美国当小弟的时候,美国可没这
么慷慨。
除了援助之外,缅甸并没有什么深入改革,军政府还是军政府,以前的军管企业换了个牌子变成“国有企业”,以前军队侵入抢夺民企变成了“特殊通道的快速国有化”,变化不大。
但苏联不在乎。苏联在非洲扶持的很多小国不都是这样的吗,谁把他们当社会主义国家了。
再然后,12月,出了吴丹葬礼危机。
苏联外交部长安德烈葛罗米柯不得不在1974年的最后两个星期,从莫斯科“飞到北京解决这件事。
“缅甸军政府现在在和你们合作,我们对此是了解的。其实在军政府成立之初,我们也和他有过不公开的合作,针对缅北、中缅边境的国民党残余武装,这是吴努政府时期中缅默契合作计划的一部
分,军政府继续完成了。但是,这不能表明中国对缅甸现在的政治架构是放心的,也不能认为中国认可现在的缅甸政治制度是民主的或者社会主义的。
上一篇:三国:我拿剑逼着水镜为我打广告
下一篇: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