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398节
叶格罗夫没想到的是苏联还有中国船舶工业需要的东西,只是不是任何船舶或者设备,而是人。
柴树潘:“你们的乌克兰尼
古拉耶夫造船学院,江南造船集团现在最能干的一个技术经理人马先英就是从那儿出来的,此外还有十几个人,都是五十年代到尼古拉耶夫造船学院留学,回国之后都在江
南集团担任技术骨干,他们都对尼古拉耶夫造船学院赞不绝口。
叶格罗夫:“你们需要多少造船学院的毕业生?”
柴树潘:“尼古拉耶夫,列宁格勒,你们的几所船舶院校,船舶工业系统每年招收的毕业生有多少?”
叶格罗夫:“这个,我们有多少招多少。凡是毕业生必定会有一个工厂 领走,工厂里必定有一个岗位等着他。”
柴树潘:“如果先扣除掉那些虚假的岗位呢?”
叶格罗夫:“我不知道怎么扣除。”
柴树潘:“据我了解的,你们的船舶院校和大学的船舶专业每年有数千本科生毕业,这让你们船舶工业系统的大学生数量每年以10%的速度在增加,但你们船舶工业的产值根本到不了每年增长10%,
所以一定有很多岗位是虚假的,单纯地为了消化这些毕业生而设。
叶格罗夫:“或许这样吧,借调。那些造船厂的工人和工程师,如果工厂认为可以借调走的,就借调走。”
柴树潘:“还有这种好事?”
柴树潘说这种是好事,是因为这样借调过来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可就不是刚毕业的菜乌或者新手了,而是在船厂里干过一段时间,有工作经验的人。
只不过,得由中国的船厂来挑人。
关于工资方面也不难解决,苏联本科毕业生进造船厂,工作3年,转到中国工作的话,先按照国内工资标准发入民币工资,剩下的差额发卢布补齐,让他们存着回国花。
反正国内现在卢布有点多。
就算不想回苏联了,也可以汇寄回苏联养家或者给老爸老妈吧。
到现在为止,按官方汇率计算的话,中国造船业的工资水平还是比苏联低很多。比如初中毕业、有一定技能的熟练工在造船厂里是一一个月两百多,这样的工人在苏联是100120卢布,官价汇率折合
五六百人民币。
但卢布和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可能就不是1:5.25的关系。
叶格罗夫知道中国从苏联引进一批造船技工和工程师是因为未来中国船舶工业还会有一波大发展,而苏联造船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有太高的增长速度,但也只能这样。
苏联各个造船厂的确就是硬撑着消化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和中专生,如果分流一部分人到中国工作,船厂的人少了但交付的船只数量是不变的,就能提高苏联国内造船厂的劳动生产率。所以柴树潘猜
得没错,苏联也需要这样。
在长兴岛这几天,叶格罗夫考察了沪东中华和江南造船集团的差不多10个船坞,它们的建造流程惊人地高效。
在一个480米船坞,叶格罗夫看见一艘27万吨巨型矿石船(VLOC) 已经成型,工人正在给它刷漆。在这艘船的后面,船坞空余出来的100多米长的部位,一艘新的27万吨VLOC已经开工下料了。
另一个船坞,一艘新船正举行下水仪式。船坞门打开,建造完成的VLCC被拖船拖出去,停到附近的舾装码头完成后续建造。这艘船拖出去,原先在船坞尾部建造了半艘的下 艘船就顺便挪到船坞中
前部,之后船坞门再关上,排水,这半艘船两天之后就会继续施工。
一堆的。
柴树潘告诉叶格罗夫,这种1+0.5的建造法,中国和日本都有大量的造船厂在采用,由于各国在逐渐走出73年的石油危机,世界经济和贸易有可能在逐渐复苏并且重上高峰,未来5年新船订单都一堆
“我好像明白了什么。中国在进行巨额的投资,投资带来了就业岗位,真正的就业岗位的增加。中国不缺中学学历的劳动力填充普通岗位,但是稍微有点缺乏大学学历的劳动力,于是苏联的技工和工
程师奔向苏联,这就是劳动力奔向资本。但为什么不能是资本奔向劳动力呢?比如苏联的尼古拉耶夫、列宁格勒、摩尔曼斯...
柴树潘:“这是个好问题。然而,按照现行的苏联法律,资本无法进入苏联的城市。”
叶格罗夫被柴树潘的一句然而‘给逗笑了:....句话就被否决了,这算什么好问题。”
柴树潘:“达瓦里希,我说这是好问题,是因为你站在了新的角度,所以才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这很好。
上钢集团宝山钢铁厂。
去年中国交付了2300万载重吨的船舶,估算一下船舶净重,大约船舶用钢就吃掉了400万吨钢铁产量,船厂建设、造船设施设备制造的用钢另算。
造船业不是瞅哪一段海岸水深、浪小、港湾多,用金手指点一下就可以建起造船基地的,它的身后是林林总总的产业在后面支撑,其中首要的支撑产业是钢铁业。
因为船舶用钢量很大,为节省运输费用以及更快捷地响应造船厂的需求,钢厂应该离造船基地不远。
叶格罗夫发现了中国与苏联的另个不同的地方:苏联的主要钢铁产能在内陆,而中国现在的钢铁产能正在向海边集中。
因为苏联内陆有不止一个地方是有煤矿有铁矿,刚好就地建立煤钢联合体。
中国以前也有煤钢联合体,比如武汉,比如鞍山。但是现在中国倾向于采用进口铁矿,因而新建的钢铁企业过半数集中在沿海和沿江地区。
说到钢铁业,还不得不说一句,现在苏联的吨钢成本已经远远落后于中国了。
方面是设备(硬件)和管理(软件)的差距。苏联钢铁业的生产流程、管理规范可以追溯到1932年,那一年苏联引进美国的成套设备,以美钢匹兹堡钢铁厂为蓝本兴建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
此后几十年,苏联钢铁业的流程、生产管理都是以"马钢宪法为基础的调整改进。
而中国的钢铁业虽然起点也是苏联马钢",但现在宝钢的制度更类似于新日铁和八幡制铁,并且在这两个日企的基础上做了贴合中国实际的改进。
另一方面是汇率。卢布汇率高估应该是大家都公认的事实了,唯一的分歧是到底高估了多少。高估汇率利于进口而不利于出口,低估汇率反之。体现在钢铁业上,就是苏联的吨钢成本因为汇率问题
被进一步抬高。
宝钢的高炉、转炉、大型宽板轧钢线参观完之后,柴树潘告诉他,上海造船业背后的支撑还有很多。
“现在除上海之外,太仓、常熟、南通基本.上也被纳入上海的产业体系中了。甚至现在这个产业体系还在向上游扩展,过不了两年可能泰州和镇江也要包括在内了。
“当然,船舶建造业也会扩展,不只是长兴岛一处地方,现在长江下游航道拓展加深工程已经开始,到时候沿江很多城市都会建造船厂。”
“这就是南通,听说广州有一一个汽配城,那南通整个城市其实就是个船配城。”
柴树潘和叶格罗夫进入南通,行人在街上从街头走到街尾,这条街挂着各种各样公司的牌子,大多是船用设备造船设备相关。
这些公司在这条街占个位置挂牌子,但工厂并不在这条街,都分布在南通的各个地方。
叶格罗夫统计了下,光是做空压机的公司大概就有十几家。
“船用救生艇,充气艇,橡皮艇,救生圈,“叶格罗夫说道,“这一 家的产品和我们刚刚经过的一家公司几乎一模一一样,有必要吗?”
柴树潘:“他们老板觉得有必要,那便是有必要。这些都是民企,开或者不开不是由国家计委的指令计划决定的。”
叶格罗夫:“船用厨房套件... 居然中西餐都有?还有中西餐混合厨房套件?那船用冰柜呢?”
柴树潘:“冰柜这大概是在上海。冰柜冰箱空调是一个系统的。”
叶格罗夫继续往前走。有好长一段是各种小艇的推进器、柴油机、甚至还有小艇订购代理公司。
船钟,磁罗经,六分仪,这些就不是挂牌公司了,是商店,摆着现货,想要就挑走。
船用牺牲阳极锌棒锌块,小的拳头那么大坨,大的有个皮箱大小,这居然也是商店里摆着卖的。在商店外边还停了两辆三蹦子,在这里下单,店家可能还包运到码头。
再往前走,公司和商铺愈发离谱。有订制船锚和锚链的,有做造船设备业务的,从造船厂工人手中的油漆刷到打磨机,再到吊车都有公司在做。然后是一家中国联通 的门面,卖手机和对讲机。旁边
有一家公司卖天线和无线电台,再往前走,卫星导航仪?
柴树潘:“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船用终端,现在当然制造是那几个骨干央企,但是分销就是很灵活的。
“八千五百人民币?它只卖八千五百?
叶格罗夫走进这个卖卫星导航仪的代理公司,在门口看见了他们摆的样品。就去年”警戒”号上安装的那种拉杆箱大小的船用终端,标价8500人民币。
柴树潘:“这种属于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老的型号停产之后很快就会推出市场,这款就是比较老的型号了,为了避免压仓占用资金,店家会选择大降价把它给甩出去回笼资金。
叶格罗夫:“我们的现役军舰、正在建造的军舰,甚至正在设计的军舰,用的都是这种终端。这种终端在账面上还是5万卢布一套。简直糟透了。”
柴树潘:...... 这种拉杆箱刚上市的时候确实很贵,但后来就不断地降价。如果不降价就没人买了。你们是一开始就购买了 100套?”
叶格罗夫:“恐怕是,通信工业部在这种设备刚开售的时候就购买了300套。”
柴树潘:“你们可以不再使用通信工业部仓库里的这种拉杆箱,转而订购新的更好也更便宜的卫星导航地面端。”
叶格罗夫:“达瓦里希,新款地面端订购或者不订购,决定权在国家计委和通信工业部...
第104章 什么,这不是特供商店?!
叶格罗夫是苏联向挪威出口17000吨货船项目的主负责人。
这个项目不但 上了苏联真理报,还被选入了去年勃列日涅夫的二十五大报告文稿中,勃列日涅夫夸苏联船舶工业水平突飞猛进,17000吨 货船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出口挪威,证明计划经济拥有
巨大的不可忽视的优越性,苏联的工农业发展将坚定地不可阻挡地沿着这条道路前进,直至取得胜利。
唐了
然而在叶格罗夫看来,艘17000吨货船,居然要一个部长会议副主席抓总、一个苏联船舶工业委员会委员兼副部长当主负责人,才能保证它按照西方的质量标准交付,注意,是交付了1艘,这太荒
而且叶格罗夫也知道这艘17000吨的成本之高昂。她账面上就花了整整1000万卢布(1333万美元),然后以837万美元的价格卖给挪威。实际上还不止1000万卢布,比如这艘船上层建筑外表的钢
板,供应的第一 批不合格,发回去令钢厂重做,钢厂花了比第一次多倍的时间加工,终于交付了一批高质量的薄船板,但价格还是原价。
此外还有隐形的成本上涨,比如某种甲方要求运行平稳低噪音的电动机,船厂得一一次从电机厂 买5台,从里面挑台最好的,再手动调校,达到合格标准后才装上船。
造船厂至少有4次发动船厂工人挑灯夜战大规模加班,然而这是以“共青团员突击队”“党员先锋队“等等名义加的班,不需加班费。
(工人:不不不,需要,我需要加班费,可你们不给发啊)
叶格罗夫这次来中国之前,船舶工业部、国家计委想着的是到中国考察考察,看看两万吨左右的货轮如何更有效率地建造。现在叶格罗夫明白了,船舶工业这件事是一套环环相扣的组合功法,降龙
十八学不能‘单练第七学”。
要么就通过改革把整个船舶工业体系都扭转过来,走通了这条道之后不只是两万吨,三四五万吨货船都会具备竞争力,随便你造。要么不从顶层实施改革,那一切都不会发生变化。
光向中国讨教2万吨货轮如何建造,这根本就是治标不治本。
在中国叶格罗夫遇到的最新打击是:他问柴树潘,中国的17000吨货轮 是如何造得又快又好又便宜的?柴树潘回答,额,这个嘛,要不去民企问问?
现在国家的规划里 面,20000吨以下的、非特种类的船舶,已经被内定为“包给民企”了。
可能过明年还会扩大到30000吨以下。
“造船业是重工业,中国也是这样分类的,对吧?”
柴树潘:“对。”
叶格罗夫:“很多年前我看过你们的一份国务院产业发展报告,可能是195几年,上面说国家公有制企业支撑起关系国家产业基础和国防安全的核心产业、核心行业,其他的交给民企,造船业怎么也
开通民企了?
柴树潘:“那时候是那时候,十几年前的规定是要随着事情的发展而修改调整的。要搁一千年前,织布织丝绸都还是大宋的核心产业呢。大概是钢铁业开通民企进入的时候,船舶也开通了。”
叶格罗夫在中国的行程的最后件事:购物。
虽然但是,总之,叶格罗夫也不能免俗。
上一篇:三国:我拿剑逼着水镜为我打广告
下一篇: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