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401节
苏斯洛夫:“这恐怕就是今后对青年的宣传鼓动工作需要做出改变的地方,蒂亚热尔尼科夫同志。”
“先前,我们对青年的引导目的是不让青年们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盲目的崇拜。现在,恐怕还要引导青年,不让他们对中国的改革中国的体制产生盲目的崇拜。”
蒂亚热尔尼科夫点点头。
勃列日涅夫:“中国的改革,唉,怎么说呢,其实主席团都知道是好使的,有效的,但这件事必须考虑苏联的国情,他们从一开始就跟我们不一样。这就让中国的经验不能生搬硬套拿到苏联,生搬硬
套是会出乱子的。青年人的思想过分活跃,容易把问题想简单了,如果他们发现中国在那条路上走得很好,可能就会要求我们直接照搬,那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蒂亚热尔尼科夫又点点头。
苏斯洛夫:“建立一个专门负责中国和越南的新闻采编室吧。”
蒂亚热尔尼科夫:“这我会在宣传鼓动部里尽快落实。”
安德罗波夫:“信息来源这方面,主席团以及有关部门会支持你们的工作的。”
作为KGB的头子,安德罗波夫这么说当然是暗示,在必要的情况下,甚至情报系统都会为蒂亚热尔尼科夫的工作提供炮弹。
由于中苏关系 直维系着没有断,就算吵吵理论问题双方也都克制着不在经贸合作方面扩散,所以现在在中国工作、长期居住的苏联人很多,大概有40多万(含家属)。
不过,按入口比例的话,东德和南斯拉夫人到中国工作居住的是最多的。此外捷克人在中国的比例也很高。
所以克格勃在这方面的工作也没有拉下,到1977年,克格勃共向中国派遣了80多人,当然这些人的身份都是不公开的。
,当然也有一些克格勃人员在中国被甄别出来,这二十年共被甄别出来三十多个,中国方面也只是简单地解除了这些人所用的公开身份的劳务合同,把他们送回苏联一当然送回来的这些特工向组织
承认,他们的身份被看出来了。
其他的特工就都安然安插在中国潜伏下来了,可见克格勃的人员素质还是很过硬的,加上轮换调动的,前后两百人次的派遣打入,只被发现甄别出三十多个。
现在80多名特工/情报员定期向莫斯科发回在华苏联人的思想情况和活动情况,当然按照工作要求,也会顺便发回自己在中国所见所闻的公开信息,像是派驻该城市的兼职记者。
安德罗波夫可以拍着胸口说克格勃做得问心无愧,这些派驻中国的特工/情报员,绝大多数,大概90%以上,是用来掌握在中国工作的苏联专家的动态的,特别是苏联人扎堆的地方,总得知道他们在
中国有没有搞什么政治俱乐部。并不是窃取中国的高层机密或者技术机密。
最近几年还有了新情况。还是有大批苏联技术专家受中国的邀请、到中国工作,而且在苏联搞文艺创作的人也到中国,而且到了中国之后总以各种理由,比如什么长期合作啊,比如在某个大学找了
个俄罗斯文学课教上了啊,然后就不回来了。
技术专家可能一个厂都不一定需要配一个特工,有时候是一个城市配一个,但是搞文艺的专家可就得另眼看待了。
安德烈:阿马尔里克,作家、记者和剧作家。
1969年,阿马尔里克写了本书《苏联能坚持到1989年吗?》,成功被捕并在在新西伯利亚马加丹地区的监狱服刑3年。
出狱后继续作死,1974年被诊断为精神病,强制住院 年。
1976年1月到中国做学术交流,1976年7月在 上海旅游文化学院找了一个讲师职位,教诺曼人和基辅罗斯的上古历史,当起了历史老师,于是就不回来了。
但是对这个人,克格勃还是很挂念。由于此人写的东西太过惊世骇俗,杀伤力极大,恐怕让别的情报员顺便"照看他已经不管用了,得派个专人。
77年5月的.上海火车站,列从哈尔滨开到上海的客运列车停在站台,弗拉基米尔普京拎着大包小包从硬卧车厢中走下来。
好家伙,从莫斯科沿西伯利亚铁路到中国再到上海,半个月的时间。
可这样的行程比飞机省旅费..
于是,作为刚刚入职两年的克格勃准新人,普京就只能享受硬卧待遇了。
“弗拉基米尔普京?列宁格勒大学国际法学系?
接普京的苏联人确认了一下身份。
普京:“对。您就是列宁格勒工业交通设计院上海分部的吗?”
“对,叫我伊万就行,伊万米哈伊洛维奇。我在设计部,你可能是安排在设计院法务部了,但都在一栋楼里,“伊万对着普京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打量了很久,看得普京心里直嘀咕。
伊万把普京带到设计院,并且安排了住处。
住的地方按照伊万的说法是"不怎么样”,单身筒子楼。不过在苏联,在人口前5的中心大城市,一个刚毕业没结婚的大学生差多也是住这种规格的单间,可能面积还小一点。
伊万说,在上海分部如果工作够一定年限以及有定的级别,住上两房一厅问题还是不大的。如果是技术专家那待遇还会更好一些。
至于伊万自己,他掏钱买了套房子自己住。
“普京同志,你可真幸运。”
设计院上海分部的头儿在普京入职前见了他一次。
部吗?
“设计院的法务部原来编制2人,一个苏联人一个中国人,设计院列宁格勒总部不知道怎么办到的,竟然能把法务部的苏方编制从1人扩到2人,而多出来的这个名额,归你了。你父母是列宁格勒的干
普京:“不是,普通职工。不过我在列宁格勒也知道了一点,到中国援华的名额很抢手。”
“所以你真是运气不错。”
走出中国分部院长的办公室,出门普京就遇到了自己在法务部的另一个同事谢尔盖 加拉杰夫。加拉杰夫见到普京之后和伊万一一个德行,围着他转了一圈,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看够了之后才和普京
握手:“你好,谢尔盖加拉杰夫,和你一一样,在法务部。
普京:“啊,哦,谢尔盖加拉杰夫,你好。
安顿下来,普京开始考察和自己工作相关的事。
组织之所以选择列宁格勒工业交通设计院上海分部,就是因为它的办公楼就挨着上海旅游文化学院,而普京住的筒子楼干脆就在上海旅游文化学院的家属区内。
傍晚走出家属区,到学院的教学区和学生宿舍区转转,普京立刻就对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直观的印象。
招生。
以前看资料说这是一所专科院校,实地考察证明,这还是一所比较差的专科院校。校园窄小,教学楼都是仓促盖起来的火柴盒,宿舍楼也是火柴盒,校园里的树全都是树苗一这所大学两年前才 建成招生。
现在中国全国各地有很多这样的崭新的大学,大扩招(中国高等教育10年规划)的产物,没什么底蕴,大概得10年后,运营得好的大学才会慢慢积攒出一些名气。
所以,安德烈阿马尔里克同志,真是个顶级润人。他是莫斯科国立大学历史系教授、古罗斯和斯拉夫史专家、苏联作家协会会员,竟然屈尊来这儿,什么鬼上海旅游文化学院,当老师?!
上海旅游文化学院到底是修了几辈子的福啊。
普京逛了一圈校园,大致确定了阿马尔里克上课的教学楼和他的住处就回去了,他要规划一下今后的工作路线,确定暗中观察的最佳位置。
普京掉头往回走的时候,把手中的上海市旅游地图像对待军用地图一样四折、打卷,娴熟地收进挎包里。他没意识到这有什么问题,这是在克格勃新手训练营的一一年多形成的条件反射。
第107章 西孟加拉邦倒退回1 8世纪了
纽约曼哈顿中区,5月16日。
架S61L直升机在泛美大厦屋顶起飞时侧翻,酿成了一场悲惨的事故。
这架通勤直升机在降落时,刚刚触地一个机轮就突然解体,造成直升机向一侧歪塌,还未停转的旋翼扫过在停机坪边缘候机的乘客,四名乘客被高速旋转的叶片杀死,然后直升机的整个旋翼脱落,
从59层的泛美大厦楼顶掉到街上,又砸死了1名行人。
遇难的那4名乘客中,包括著名的非著名电影导演迈克尔芬德利。
迈克 尔芬德利在60到70年代创作了大量低成本电影。他的作品,现今的人至少都会熟悉其中的一两部:《撒旦之床》、《触摸》、《肉体之吻》、《肉体之咒》、《千种乐趣》、《女性之躯》、
《终极堕落》、《残肢尖叫》、《鼻烟》,等等。
其中《鼻烟》( 《(Snuff) )还开创了一个新的电影流派,就以这部电影作为类别名,叫做Snuff Movie。
.. 总之无论如何,迈克尔芬德利的不幸逝世都是lellll电影业界的重大损失。
5月份,纽约的另一件大事发生在世贸中心2号楼。
乔治威利格,绰号“苍蝇人”,从世贸中心2号楼外墙爬上了楼顶。全程3个半小时,垂直攀爬距离410米,无外部助力、无保险绳。到达屋顶后,乔治威利格发现早就有一队警察守候在那里了,警察
们钦佩地与乔治威利格合影、索要签名,然后以轻罪拘捕了他。
最后乔治威利格被纽约市政厅罚款1.10美元,折合每爬一层楼收费1美分。
在上海也有一位作死小能手完成了他的心愿。维吾尔族杂技运动员阿迪力沙塔尔在上海电子大厦和金茂大厦之间拉起的一根钢丝上走了个来回,全程无保险绳。沙塔尔在完成杂技后对电视记者表
示,他的下一一个心愿是在纽约世贸大楼1号楼和2号楼之间走一趟,也不带保险绳的。
纽约市长回应表示如果阿迪力来这儿走钢丝,1.10美元可能打不住,大概得2 .20美元。
花边新闻够多了。还是回到正经事。
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安理会+联大特别小组+人权委员会正在举行一场听证会,三堂会审的主角是印度。
指控印度的议案是由匈牙利发起的,说是在印度西孟加拉邦、纳萨尔地区,1976年8月2022日,印度政府军制造了达尔克拉大屠杀,造成达尔克拉村至少400名平民遇害。
印度驻联合国的代表穆尔西辛格在会上声竭力嘶、手舞足蹈,黝黑的脸憋得通红,似乎身上每一一个细胞都透着 “我冤枉啊”四个字。
联合国调查组发回的第一份调查报告主要记录惨状,没有给出“真凶是谁”的调查结论。于是,印度代表极力否认、匈牙利代表不认,苏联代表在一旁冷笑。
事情还是要从一年多之前说起。
由于印度内陆农村的消息极其闭塞,因此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很长 段时间之内都不知道印度发生了那么惨的事,直到被联合国教济人员发现不太对,各国组织组调查小组前往,这才知道
印度西孟加拉邦在去年发生了一场高烈度的内乱,总死亡人数三万七千多人!
超过唐山大地震的死亡人数!
首先是1975年,查鲁马宗达因病逝世,印度共产党(马列) 发生了一场内部分裂,分裂后的主要成员还是自称印共(马列),跑出去的一部分入瞎转了很久,才在1976年底成立了印共(毛)。
印共(马列)悄悄购买武器、积蓄力量,组建了印共控制的“纳萨尔旅”,于1976年2月发动起义。
为了与60年代到70年代初查鲁马宗达领导的“纳萨尔巴里运动"区分开来,这次起义就沿用印度政府的称呼"西孟加拉叛乱”。
西孟加拉叛乱的范围比纳萨尔巴里运动大多了,武装冲突也更加激烈。纳萨尔旅起事时拥有6000多人,分7个地区对当地政府发动进攻,之后又裹挟起大量民众参与其中,前后总计有3万多人参加了
印共(马列)的农民起义军。
在查鲁:马宗达之后接任印共(马列)第一书记的萨蒂亚纳拉扬辛格宣布,起义的目标是向印度的一切大地主及其豢养的家丁发动进攻,向反动政府极其军队、警察发动进攻,消灭西孟加拉的剥削阶
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武装割据政权。
在起义发动周之后,起义军捣毁了3个县政府、7个镇政府,击毙或逮捕后处决政府雇员1100多人,消灭地方军队和警察700多人。这是起义军的骨干“纳萨尔旅统计的。
在各个县的偏远农村地区,由于往往只有印共(马列)的党员,最多呆上几个经过训练的纳萨尔旅战士前往发动暴动,因此“战果很难统计。
辛格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自从起义发动之后,各个细枝末节的地方武装就开始失控。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现在的统计是仅仅马尔达县就至少有11个村被起义军摧毁,村民当中的40%60%被处决。
马尔达县在前几年进行过纳萨尔巴里运动:当时的印共书记查鲁马宗达在马尔达县实施了土改,这些村子的农民在名义产权归地主的前提下,均分了土地的耕种权,由于人均分得的耕地面积大、土
改后水利基建搞得好,这些运动过"的村庄相对富裕。
纳萨尔旅裹挟的农民军冲过来,身上披块破布的是农民,留下;穿好衣服(也就是成衣,比如中国产的夹克、西装、运动鞋)的是地主全部枪决。
上一篇:三国:我拿剑逼着水镜为我打广告
下一篇: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