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405节
然后就来广州开厂了。这是第一一个进入广 州的南斯拉夫制式企业。厂子最初叫普里波耶工团",三年后改名“普里波耶机械制造公司”,现在叫”普里波耶机械制造集团"。
米库利奇:“我也同意你的看法,这是好事。你们这个在广州由南斯拉夫人开办的企业,现在已经是+分优秀的机械制造龙头企业。”
拉杜利察:“我们集团,恐怕超过了99%的南斯拉夫同类企业,如果不是100%的话。
林如:“普里波耶的人均产值、人均利润率、人均纳税额在广州都是排名前列的。而且这个公司技术研发实力相当的强,手持300多项专利,其中过半数是进入了实际生产产生效益的。在汽车生产线
设备这一块,
普里波耶甚至在世界都有知名度,
不少公司搭建汽车流水线的时候,要用到普里波耶生产的一种或者几种机械产品。
米库利奇:“如果 南斯拉夫的企业也能有这样的效率,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南斯拉夫的经济走出了迷茫期。还是要向中国学习。
林如:“不过,其实中国与南斯拉夫是相互学习的关系,你们的企业在学我们,我们也有企业在学习南斯拉夫的企业制度,主要是其中的员工持股的模式。当然,员工持有股份权益,但在决策方面还
需要解决民主与集中的问题。
米库利奇:“噢?有中国企业参考模仿南斯拉夫的企业制度,并且取得了成功?”
林如:“是的,我就知道一个企业,搞得还挺有声有色的,不过这个企业不在广州,在深圳。”
..
深圳。
米库利奇和一个三十出头的中青年握手:“你好,.任,.总经理。
任正非:“你好,米库利奇主席。
林如:“华为是1975年成立的,现在员工80多人,虽然不太多,但是它是从26人的初创团队,在两年之内扩展到这个规模的,可以说发展势头非常良好。”
米库利奇:“华为的主营业务是什么?”
任正非:“现在我们主营的是通信电子产品,未来嘛,可能一一切高科技领域的产业,我们都想尝试一下。”
第111章 摊牌了,就是要登陆火星
虽然在广州米库利奇参观考察很顺利,还在广州天河的球场秀脚法其乐融融,其实南斯拉夫的代表团在北京是受了点小挫折的。
央行、财政经济委员会组成的联合小组否决了对南斯拉夫央行的货币担保,这意味着南斯拉夫和中国后续不会再有货币互换了,南斯拉夫现在在"中国经济圈”中的地位不如罗马尼亚和越南,甚至不如
老挝。
按照委员会小组的评估报告的结语,南斯拉夫经济属于需要大刀阔斧的艰难的改革才能融入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在这之前,中国和南斯拉夫做贸易可以,援助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但是经济/金融一体化做不到。
南斯拉夫财政自70年代以来一直 不太好。由于南斯拉夫是石油纯进口国,石油危机对其经济影响也很大。
南斯拉夫的货币第纳尔,1965年就崩 了次,发行新版第纳尔(南斯 拉夫在世时的四次全新货币中的第二二次),当时的最大面值的纸币是1 00第纳尔,1970年 发行最大面值500第纳尔的纸币,
1974年发行面值1000第纳尔的。
由此可见第纳尔的贬值速度。
货币贬值的背后还是财政运转不灵。由于南斯拉夫企业亏损面节节攀升,原先的税收以及企业利润分成越来越少,但国家财政总得花钱。
与此同时,南斯拉夫政府还是个开支极大的“大政府”。南斯拉夫是"福利国家”,公民享受免费教育,免费医疗,由此全国所有的学校开支、教师薪水、医疗体系开支都归财政管了。此外大家都处于
冷战时期,所以南斯拉夫还得保持一支庞大的军队。
赤字就以超发货币的方式把窟窿补上,久而久之就成这样了。
至1977年,南斯拉夫的福利国家的名头已经越来越水。教育方面,高等教育率已经接近10年没有增长(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还培养那么多干嘛);医疗方面,农村和大部分城市的医院只有些最
廉价的药品,稍微复杂一点的手术就要 到各联邦共和国首府才能做。
南斯拉夫的民族问题以及其现在的联邦共和国体制也不只是个政治问题,它对经济也有影响。
铁托执政的前20年以大塞尔维亚主义为主导,强势剥夺各民族的经济政治自主权,压制民族文化,推行强制合并计划。当搞到声名狼藉实在坚持不下去之后开始"钟摆运动”,从一个极端飘到另一个极端。
现在南斯拉夫的军队它是分由各联邦共和国指挥的。不是国民警卫队,而是南斯拉夫正规军,分给七个共和国了。够奇葩吧。
富裕民族所在的共和国拨出巨款援助穷困共和国,但由于穷国的基础设施根本达不到标准,以及南斯拉夫现在的经济制度,这些巨款过去并没有振兴穷国的产业,纯就是挤奶喂奶,穷国无法形成造
血能力,无法从根本上产生经济增长的动力。而且在未来可能也依然如此。
与此同时,富国则每年被剥夺了大量利润用于救济拨款,导致这些富国的经济体因为缺乏资本持续注入而渐渐技术落后、运营状况恶化、抗风险能力降低。
但这种拨款还不能停止,停止大家就要算前20年的旧账了。
对南斯拉夫现在的现状,中国的经济研究者们甚至有一种意见是“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国命运",算了,让南斯拉夫自己捣腾吧。
米库利奇访问中国,其实就是在大声疾呼:“救救我啊,我还能治啊!”
..
北京。
时隔5年之后,中国、美国、苏联的航天部门负门责人再度聚到了起。
苏联苏联通用机器制造部部长、探索和利用太空科学委员会主席阿法纳西耶夫、美国NASA局长洛夫莱斯、中国这边是钱学森。
五年前,中美苏三国签署过一个《载人航天技术合作协议》,那次协议的内容比较简单,就是实现中美、美苏的宇航员在太空中握手。最后是美国发射了两艘阿波罗飞船,分别靠泊在中国和苏联的
空间站,完成了合作项目。
今天三国要签署的还是技术合作协议,叫做《中美苏空间技术长期合作协议》。
此时此刻,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北京市东城区的观象台。
观象台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天文学家王恂、郭守敬等人在北京古观象台的北侧建起了一座司天台,又称为“灵台"。现在游客所能看到的观象台建筑则是建造于1442年。
北京观象台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连续观测时间最长的天文台,也是此次三国长期合作协议的签署地。
过去两个月,美国、苏联、中国的航天高层频繁互访。钱学森在去美国之前是先去了趟苏联访问;洛夫莱斯回访中国之后又马不停蹄访问了苏联和欧洲,绕地球一圈返回美国,歇了一周又飞到了
北京。因此新闻界已经大致晓得了要什么事:
美苏中这三个航天大国,地球上现在仅有的三个可以把人送上太空的国家,很可能,要联合起来搞载人登陆火星!
这当然是大新闻。
夫,在观金拿完平是善覆冬李,
流程很快。协议内容都是三方无数的技术专家、秘书们早就反复审核过的,就在观象台浑仪的下面的签字桌,钱学森先签字,然后是洛夫莱斯,然后是阿法纳西耶
记者们的主要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在观象台天文馆内设立的临时记者发布会现场。
“今天签署的中、美、苏三国关于空间技术的长期合作协议的主要内容是:”
新闻发言人念很长的一份稿子。
“签约各方本着合作、平等的原则,以推进全世界的太空事业、拓展人类文明的活动边界为目的,签署这一合作协议。”
“、深空探测技术合作。.
“二、载入航天与空间站合作。
“中国、美国、苏联将合作进行400600吨级国际空间站的开发研制、发射入轨工作,最终用8至10年的时间,在近地轨道建起一座大型的、全人类共享的多功能空间站,为基础物理学、生物学等基础
学科提供微重力的太空科研平台,为进一步的航天计划提供技术基础。”
“合作开发国际空间站过程中,三国还将完成三国航天系统,包括航天指挥控制流程、天地通信、火箭和航天器等软硬件方面的兼容,为更进一步 的合作提供便利。”
“三、载人登陆太阳系内行星进行考察并返回的系统工程..
记者们:... (嗡嗡嗡)
这趟没白来,回去之后各记者的头版或者重磅新闻有着落了。
发言人:“中美苏三国航天界认识到,载人登陆太阳系内的其他行星是一项浩大的巨系统工程,只有国际合作才可让工程的实现成为可能。
“基于这一共识,中、美、苏决定在未来1020年内,在空间技术领域进行长期的高强度的合作,旨在以多国通力协作的方式,解决航天发射体系、运载火箭载具、航天器、维生系统、高效能源系
统、火星入轨系统、行星间通信系统、返回系统等等的研制。”
“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在21世纪到来之前,把人类送上火星,并安全返回。”
记者们发出了更大声的嗡嗡嗡。
21世纪,好像不是太远哦。现在是1977年7月,还有23年就可以看到了。在座的记者到那时候应该都还健在。
在新闻发言人念完协议的主要内容之后,是三国的航天部门]扛把子出现在现场,临机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苏联和中国在空间技术方面早就进行了深度的合作,天宫3的6个主舱室中有2个是由苏联的质子号运载火箭发射入轨的,因此,苏联方面会有足够的合作经验去做这件事。”
阿法纳西耶夫回答记者的问题。他其实是官员,通用机器制造部的部长,不是航天技术专家(OKB1 设计局的总师瓦朗坦格卢什科在做手术),因此只能回答一些简 单的问题。
记者:“钱博士,请问火星飞船会是什么样子的?有多重?”
钱学森:“我们在这里签罢这个长期合作协议,就是为了能在几年之后画出一张可信的人类载人登陆火星的飞船的图纸来。所以,它长什么样子、有多重,这都要依赖于我们未来的合作。不过在过去
几年,通过天宫2和天宫3空间站的发射以及一系列的载人航天测试,我们证明了一件事载人登陆火星,从目前我们所掌握的基本技术而言,是可行的。
记者:“空间站是如何验证以及证明载人登陆火星是可行的?”
钱学森:“在我们只能依靠化学能火箭进行太空航行的技术阶段,从地球到火星所需的时间大致是可以确定的:往返一共需要两年多的时间。因此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件事,人类是否可以在微重力环
境下生活2年而且仍然保持身体健康。现在,虽然我们还没有进行真正的2年空间站生活测试,但通过不断延长空间站中航天员的执勤时间以及之后对其身体的检查结果来看,人类是可以长期在太空中生
活的。
记者:“洛夫莱斯博士,美国在载人登陆火星的计划中将扮演什么角色呢?”
洛夫莱斯:“美国将承担50%以上的载荷入轨工作,包括国际空间站工程和将来的载人登陆火星工程。美国还将承担多项关键系统的研制。
钱学森:“在此还必须提及,美国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对火星进行了多次无人探测,这些探测结果数据对今天的载人登陆火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使我们对火星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能够制定出有针
对性的太空远征方案。美国的航天系统研制也具有很多独特的技术领先的地方,比如其空间核反应堆就有相当雄厚的技术储备。
着落了。
这是钱学森和洛夫莱斯在上个月会面的时候说好的,现在利用这个新闻发布会的机会,在记者面前说出来了。洛夫莱斯心里暗暗翘起大拇指给了个赞:这样来,SP100空间反应堆的经费应该有
《中美苏空间技术长期合作协议》签署立刻成了世界各媒体的头条重磅新闻。
这算是在冷战时期难得的三国不互相呲牙,平心静气地搞合作的例子。
当然在航天领域三国一直是以合作为主,比如天宫阿波罗计划和联盟阿波罗计划。但这次三国合作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大了。
这条新闻引起的反响当然也有。比如印度认为,合作协议中把印度排除在外是一个错误,印度看来只好自己发射载人登陆火星飞船了。
上一篇:三国:我拿剑逼着水镜为我打广告
下一篇: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