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478节

  我不相信你们会在1980年再次选举我们来改变方...

  吉米卡特,这位“佐治亚州的乡巴佬"连任了。

  卡特的第一个任期有功有过。他上任之后就赦免所有越战期间逃避服兵役的美国青年,这为其挣得了不少支持率。《国家能源政策》 是卡特颁布的意义深远的长期政策,推动了国会的节能立法,也

  推动了美国节能技术的研究。1977年颁布《公共工程就业法案》并拨款300亿美元用于公共工程,在1978、1979年有效降低了失业率,而且给经济增长提供了刺激效应。

  不过卡特任上美国的通胀一直 未能得到遏制,只是在1980年的通胀率稍微低了一点。这时期美国的经济被称为“滞胀”,在高通胀的同时经济增长率却并不高,脱水之后只有5%左右 . 这在这个时代

  的国家中,算是有很大问题的。

  外交方面也和内政差不多,有好的也有失败的政策。

  只不过,许多美国选民出于不想再折腾的缘故,决定还是选了吉米卡特。让他当满8年吧。

  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一些媒体的好事者发现,现在中美苏的领导人进入了“乡巴佬时代”,吉米卡特土气,邓主席也土气,两人都是乡下人,三大国之中只有勃列日涅夫算是相貌堂堂气字非

  凡,不过勃列日涅夫出身是工人,和那两位农民不大一样。

  吉米卡特身上的西装似乎从来就没有合身和贴合活动主题一说,邓主席也 样。

  吉米卡特在电视讲话或国会讲话时经常出一些口误,比如”鉴于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阿根廷市发生的严重侵犯人权的事件,美国将调整政府援助”。在1980年吉米卡特还有一次著名的“全国不适讲

  话”,这是一次电视讲话,关于美国的信仰危机的演讲,卡特不知道怎么回事,在电视讲话里放地图炮把所有美国人都批判了顿。

  在“全国不适讲话发生后不久,邓主席出来解围了。

  那是在1980年的全国科学家大会上,邓主席:...我们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对不起,搞错了,是九大行星”

  虽然一秒钟之后就纠正了,但在场的科学家们都听见并且记住了。大家想想,这也正常,邓主席出生和念书的时候冥王星还没发现呢,口误很正常,小事儿。

  国内的科学家觉得这是小事儿,国外的科学家却抓住这句话不放。

  1981年1月,《天体物理学》 ( 《Astrophysics》 )杂志刊登了美国天体物理学家乔治斯穆特的一篇论文:

  《环绕太阳天体的三种分类定义》

  除此之外这期杂志还登了一篇探讨文章 作者名气更大,钱德拉塞卡。他的文章是:

  《冥王星应归类为矮行星的建议》

  钱德拉塞卡以及他的学生乔治斯穆特两篇文章的要点是:

  1930年发现冥王星后,科学家们迅速将其定为太阳系的第9大行星,这有些草率了;

  早期科学家们曾认为冥王星比水星大,但1978年 发现冥王星的卫星“卡戎”,使冥王星的质量可以精确地被测量出来,确定它远远的比最初估计的小,只有水星的二十分之一;

  冥王星的轨道和其他8颗行星不在同一平面内,而且有极大的轨道偏心率,这明显不是同一类天体;

  冥王星可能并没有清空其所在的轨道,之所以以前认为清空了,那是把它所在的轨道”的范围想得太小了;

  根据天体物理学家杰拉德柯伊伯在1966年提出的假说,在海王星外存在一个“柯伊伯带”,而冥王星只是柯伊伯带内的众多矮行星之一,柯伊伯带内可能还有其他的大质量天体,说不定比冥王星还

  大,只是现在没有发现。

  对钱德拉塞卡的这篇文章 英国《太阳报》名专职整蛊的作者写了一篇评论:

  《捧中国主席臭脚,钱德拉塞卡要把冥王星开除出行星之列》

  钱德拉塞卡则亲自在《太阳报》撰文回应:

  《这是严肃的学术探讨,我只是站在邓主席的肩膀上进行研究》

  ..

  在一阵闹闹腾腾中,人类迈向宇宙的步伐又前进了一点儿:

  1981年1月20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首次载人飞行。

  1981年1月24日,“天马1航天飞6机首次载人飞行。

  “哥伦比亚”号是美国航天飞机计划的第一个成果,它在1979年底就从罗克韦尔国际公司交付给NASA了,但又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车间了躺了一年多,因为“哥伦比亚”号的隔热陶瓷板罗克韦尔不负责

  安装,这得到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检测车间里现装。

  尽管有那么多麻烦事,在中国天梭系列航天飞机率先升空之后,NASA还是受到了比较大的刺激,日夜兼程地加紧施工,终于让哥伦比亚比原估计的时间表提前了一点升空。

  美式航天飞机的轨道器净重81.6吨,大尺寸货仓最多可搭载一枚27.5吨的卫星,反正是个上百吨的巨物,这套运载系统的运力和土星5号是一个等级的。

  在可重复使用性方面,它似乎也比天梭和天马系列航天飞机强些:两枚推力1250吨的超级固体助推器可重复使用;航天飞6机本身可重复使用(主 要是那3台RS25氢氧发动机);一次性用后即抛的

  只有装在氢氧燃料的那个大橙罐。

  但是,航天发射的成本不是只看器件的重复使用率的...

  固体助推器伞降落地后要经过很繁琐的检测和修复程序,确保这个巨型助推器没摔坏,修复之后往里装填推进剂也是个极其昂贵的工序。

  航天飞机落地后也要检测和修复,大量绝热陶瓷板需要更换和重新检查牢固度,80多吨的航天飞机几乎是要拆成零件再装回来。

  所以综合成本核算下来,一点都不便宜。

  首次飞行的“哥伦比亚”号只有2名宇航员,指令长约翰杨,驾驶员罗伯特克里彭。航天飞机在近地轨道绕地球36圈,1月22日返回地球。

  NASA将“哥伦比亚”号定位为“空间实验室",它的货舱有部分空间被划分出来建固定的实验室,当它在太空的时候像是个绕地飞行的小空间站。因为货舱被占掉了一部分,所以它不能搭载超大尺寸

  的卫星。

  这是19751976年,NASA还没打算和中国在航天方面深入合作的时候定下来的方案,现在也不好改了。

  不过好消息是,在哥伦比亚号之后,“挑战者”号、“发现"号、“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也陆续开工或者下订单了,这些航天飞机和“哥伦比亚”号的结构有一些区别。

  “天马”系列航天飞机比“天梭"大,现在必须用长征6运载火箭发射。

  这也让前些年中国航天有些犹豫“天马”系列的实用性。它看上去像是1艘天梭+1艘天舟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能进行人员轮换;还能给空间站运送几吨补给品。

  可是一发长征6运载火箭的造价等于25枚长征4...

  总之就是经济上略有些不划算。直到中美苏决定三国合建国际空间站,慢速研制的天马项目才猛然提速。

  1980年天马1进行了一次无人太空飞行,1981年的载人太空飞行已经没什么悬念,在3名航天员的操纵下,天马1入轨、变轨、与天宫3交会对接。

  对接之后航天员进入空间站,补给物资、航天飞机的替换零件也从货仓大包小包搬进空间站,毕竟32吨的航天飞机,还是挺能装的。

  在运送的物资搬走之后,航天员出舱太空行走,把一块损坏的散热板拆下来,换上了天马1带上天的新散热板。

  再然后,天宫3上面的一个短舱 近地轨道大气分子探测舱也被拆下来。

  这个舱由英国皇家学会、剑桥大学制造,在天宫3. 上运行了18个月,已经完成了所有探测试验项目,但这个舱的仪器是挺贵的,所以拆下来之后放进天马1的货仓中,带回地球。

  所以说天马系列航天飞机还是挺有价值的,虽然它的发射成本贵了一点。

  “1980年,我们进行了6次天梭系列航天飞机的发射,其中4次与空间站对接,2次自由飞行,各部门用得都很满意,神舟载人飞船真的是可以退役了。”

  孙家栋总结1980年中国航天的发射记录。

  “去年全年我们进行了40次航天发射,其中长征4捆绑构型的11枚,非捆绑的长征4火箭23枚,长征6三枚,长征7两枚,台风1两枚。”

  “美国进行了57次航天发射,苏联61次。但是,我们现在的航天发射次数,已经对新的低成本运载入轨工具提出了比较强烈的需求。”

  “首先我们要的是可以替代长征4系列火箭的入轨工具。”

  西安航天所:“那我们的X160也就是台风1,是不是走错路了?”

  孙家栋:“台风1,日本叫N2,先卖火箭方案,卖了方案还卖零件,挣不少钱,这不算走错路。轻型运载火箭这个东西还是有用处的。”

  龙乐豪:“替代长征4的方案其实前年就做过选型了,大家致认为还是910方案综合效益最好,可现在910方案最大的问题是控制系统,我们需要精度更高、输出频率更高的加速度计,还要运算速度

  更快的DSP,现在是航天在等半导体行业的发展。

  孙家栋:“半导体行业就会挤牙膏赚钱,点一点往外放新产品,就不能发展得快一点吗。”

  龙乐豪:“这话说得,我们对外的卫星制造和发射服务不也是这样赚钱的吗。”

  孙家栋、居守锷、任新民、谢光选:..

  ...

  根据钱学森提出的“部分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概念,中国航天各院所提出了若干方案:

  910方案就是第一级9台 100吨推力发动机;

  715方案是第级7台150吨推力发动机;

  5409方案,第一级5台发动机,加4个助推器,整体垂直降落回收。

  4123方案,这个是一级半入轨,4台230吨的子一级助推器脱离后降落伞回收,芯一级不回收,一直运行直到把卫星送入近地轨道。

  910方案的综合性能最好,但就是在小型模型测试的时候遇到了令人头疼的控制系统问题,对控制的灵敏度、响应速度要求太高了。

  4123方案则可以绕过控制系统问题,降落伞回收不要什么高性能DSP,但是4123方案的运载效率低,因此预估的发射成本会高一些。除此之外,4123方案火箭还有一个问题:它的子一级降 落伞回

  收,落点难以精确控制,很可能是砸在太平洋里泡海水。

  就在孙家栋等人纠结这件事的时候,第二天返回北京的钱学森带来的信息终于把”新长征”定下来了:

  “1微米工艺,50万晶体管、50兆赫兹主频。蒋筑英保证,半导体产业在1982年可以拿出这样的DSP芯片。

第19章 这不是在纵容乌兹别克,而是团结

  新疆。1981年1月。

  阿克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1师)棉花基地。

  1月的新疆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农1师的汽运公司80多辆载重卡车在阿克苏站排队等火车。

  “队长,队长”

  车队队长文海奇刚转头看,他后面那辆车的司机小陈就拉开副驾门钻了进来:“队长,我来您这暖和暖和。”

  文海奇:“为省那两滴油,又把引擎关死了?”

  “可不么,省一点是一点。”

  文海奇:“你记得啊,半小时回去热一热车。”

  “哎。”

  文海奇看看表,车队开到火车站才得到通知,要等的这列货车入境就晚了,到站大概要晚四五个小时。“什么乌兹别克的破联运系统,就没个谱。

  小陈:“队长,为什么咱不等他们把货卸下来堆好了,我们再开车来取呢?货物走铁运不都可以这样么。

  文海奇:“是乌兹别克的化肥,卖方嘱咐了不要张扬,不要长期大量堆在公开场合,所以就只能偷偷摸摸地买,从火车卸下,马上装卡车里。”

  “这是为什么呢。”

首节 上一节 478/6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拿剑逼着水镜为我打广告

下一篇: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