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524节

  不只是世界银行的无息贷款能投到这个地方,年息3%的商业贷款也能投到这个地方并且能保证收回钱。所以,与克劳森有“关系”的银行妥了,可以进入。

  甚至克劳森认为,不是贷款而是直接在贵州投资创办种植联合体也是可行的,前提是世界银行的贷款把这大片地区的道路系统彻底完成。

  “山上的那个东西是什么?”

  克劳森眺望贵州的大山,发现其中一座山头有几个工人似乎在搭建一座铁塔状建筑物。克劳森环视四周,在几公里外似乎有一座已建成的铁塔。两座铁塔都在山上,都离输电线不远。

  杨家宽:“这 是无线通信基站,GSM的。”

  克劳森:“就是那种用于支持城市无线电话系统的设备吗?”

  杨家宽:“对。我们去年出台了国家通信发展战略,移动通信系统被定义为全国覆盖而不是只覆盖城市的东西,在十年之内,也就是到1992年,要完成全国90%的国土覆盖手机信号。而且,到那个时

  关,移动通信的使用费率将会向现在的固定电话费率看齐。

  克劳森呲牙。

  到现在为止,美国的无线通信系统也只覆盖城市,而且不是所有城市,到1983年1月大概是六十多个城市。

  当然,克劳森所看到的正在修建的无线基站是榕江县城的基站系统之一,即便它修成了,也是为榕江县以及郊区提供通信服务,全县通手机要等下一期工程。但这只是中国的落后省份的一个落后县

  城啊。这样的县城....在全国排名前1000都排不进去的。

  行吧,这也是发展中国家,看在中方原则上有意吸纳3亿美元农业投资性贷款的份上。

  世界银行考察团并不是榕江县唯一的外国考察团。在去年榕江县还有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队人马来过,验收1977年 世卫组织在贵州的医疗基础建设成绩。

  榕江县医疗体系的建设成就是:到1978年,全县的医疗体系,从县医院到乡镇医院、卫生所,终于不再缺西药了。

  在六十年代,榕江县医院的常态就是每月15号以后在药房窗口挂牌:西药没有了,瞧病买药的请回。

  如果实在是病得不舒服,而且也愿意吃中药,县医院药房就给你抓几副中药,树皮草根,这抓撮那抓一撮,用旧报纸包上,就拎着这袋子树皮草根回家熬水喝。

  什么时候才有药?下个月一号进货。

  随着国内药业生产能力提高,前几年县医县院已经不缺药了。到现在从县到村,所有的医疗机构都有充足的常用药品。乡卫生所也能备有针剂,而且现在青霉素已经不流行了,用村民的话说,“发烧

  了是你头上有包”头孢逐渐普及到全国,这是一种也是广 谱的、但比青霉素更高效也更安全的抗生素。

  1980年,榕江县医院扩建,能够进行比较复杂的外科手术了,以前只能割个阑尾。除此之外还有氧气机、X光机、心脏起捕急救室,这些已经是全国县医院的标配医疗设备。

  《中国的人口发展和健康》

  “新中国成立33年,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从39岁增加到69.5岁。”

  “本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的平均寿命直在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着。中国在结束了20世纪.上半叶的战乱,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之后,人均寿命也快速增长。时至今日,“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名言

  即将过时了。”

  “与此同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均寿命也都在不断增长。在1975年,欧洲国家人口平均寿命就已经达到70岁。1981年,美、法等国的人均寿命又上升到74岁。”

  “在几十万年的漫长时期里,人类平均寿命是相对稳定的。根据有史料记载的在罗马帝国时期的罗马城,人口平均寿命仅仅为十八岁。即使在几个世纪前,工业革命爆发前夜,世界人口寿命的增长速

  度也十分缓慢,19世纪,欧洲人的平均寿命是35岁。

  “1945年,欧洲人的平均寿命是45岁,但到了1963年,这数字增长为69岁,1970年突破70岁。”

  “在亚洲国家中,日本的人均寿命也大幅度增加。至1981年,日本男性的平均寿命达73岁,女性的平均寿命则达到77.5岁,已是欧洲发达国家的标准。”

  “人均寿命的增加是现代医学带来的成果。疾病的威胁是提高人口平均寿命的大敌,尤其是儿童疾病,在过去的几个世纪直是制约人口平均寿命增加的大敌。”

  “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使得产妇的死亡率、婴儿天折率以及幼儿及儿童病亡率下降了12个数量级,现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同时,经济的发展使得全民营养水平持续提升,也是保证人口平均寿命文部提高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中国人正在保证热量摄入达标的基础上,向提高蛋白质摄入、提高营养均衡度的方向发展。1982

  年,中国人均肉类产量粗估为38.5千克,扣除损耗和不可食用部分,中国城镇居民每年的肉类消费量为35.5千克,农村居民的肉类消费量为20.1千克。

  ....

  《地球究竟能养活多少人口?》

  “中国刚刚度过了10亿人口日’,国家出台了相关的限制措施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但现在每年中国的新生儿数量仍在两千多万,这让人们不由得担忧中国以及整个地球的人口供养上限。”

  “世界人口的增长,历史上一直比较缓慢,大约到19世纪三十年代,全球人口才达到10亿。进入二+世纪之后,人口增长非常快。今年4月联合国发表一份报告说,今年世界人口总数估计为45.37

  亿,到2000年将增至61亿,到2025年可能猛增到83亿。

  “人类为了生存,必须从自然界取得各种资源,但地球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因此,人口学家们认为,制定人口政策,一定要注意 自然界支付能力有多大。”

  “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入呢?整个地球或一一个国家或一 个地区适度人口的确定,取决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的水平等多种条件。各国有不少科学家进行探索,提出种种估计。”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说,全世界的人口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是可以使地球上的人生活得较好,吃得较好的人口限度。”

  “有些学者持更乐观态度。一位苏联学者认为,到二十一世纪下半叶,世界人口稳定在100150亿之间,不会引起吃饭困难的问题。不过学术界的多数学者不赞成这种观点,认为全世界人口以100亿

  左右为合适。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制止人口的无限度增长,并制订适当人口数量和合理的人口分布,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有利于创造和保持每个国家的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第66章 人口,粮食,危机

  1982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2.56,低于原历史位面水平。

  (原位面是2.97,低得还不算少。额.... 数据是worldbank .org的版本)

  生育率明显下降的拐点是在1978年,在这一年发生的新鲜事是长三角、珠三角“民工荒”。凡是有出远门打工意愿的农村人在过去几年都出来了,新加入民工大军的人数没那么多了,而全国的社会总

  投资却加速了,各种因素合在一起,就出了民工荒。

  不仅是长三角、珠三角两个地方开始出现民工荒,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争抢劳动力现象。在那之后,从1978年到1983年,全国各行业的平均工资连续快速增长,从1978年到1983年,全国的总

  和生育率逐步下跌。

  但是尽管生育率下跌,1982年全国人口净增1600万人。去年新生2300万人口,死亡700万人。如果简单计算,1986年全国人口将达到11亿,1992年12亿,19992000年达到13亿人口。

  如果把所有因素全部考虑在内,那就要加入总和生育率逐渐下跌、生育引导措施即将加强、60后大批进入育龄这三个因素,其中两个对人口增长速度是负面影响,一个是正面影响。综合来看,中国

  的“13亿人口日”会在2002年来到。

  除此之外,在1983年也能预测到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在未来会持续下降,最后转入平台期甚至小幅度负增长时期。估计届时进入人口平台期的中国的总人口数在1在4.515.5亿之间。中位数15亿。

  15亿就15亿吧...

  只需要做好两件事:

  第一是把自己搞得更有钱。

  第二是维护世界和平(。。。)

  1982年还发生了另一一个变化:世界粮食进口第一大国的“桂冠 从苏联转移到了中国。

  全年苏联进口2750万吨粮食,比1981年增加了100万吨,但中国从2450万吨增长到3000万吨。

  其中稻米进口200万吨,小麦450万吨,其余全是玉米、大豆。

  在10年前,中国预计自己的稻米进口量会变得很多,因为南方(珠三角、福建)在迅速城市化,聚集大量产业人口,到时候会出现光珠三角就要进口500万吨大米的状况。

  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珠三角的确变成了重度大米输入地,但是湖南湖北的大米输出能力提高了。除此之外,黑龙江大米大肆南侵,运粮船从东北的港口到上海、厦门、广州,到处都有。

  这是持续进行大手笔农业投资的结果,农药、化肥、种子、交通改良、机械化等等,都在增强粮食输出能力。

  此外还有另一个因素:根据市场调查,中国人的餐桌食物成分也在变化,每顿饭消费的主食重量在下降。

  “去年我们的粮食进口额度一下子提高了 500多万吨,你们研究的结果,是中国确实对国际粮价产生了抬高效应吗?’

  陈坛在国际贸易研讨会上,问参会的专家。

  陈法手里是一份研究报告:《国际粮食贸 易及国际粮价走向预测》,这次研讨会的研究课题之一。

  1982年世界的粮食输出国卖出了9500万吨粮食,其中中国进口了3000万吨,占近三分之一。1981年 中国进口2450万吨粮食,世界的粮食输出国总共卖了9200万吨粮食。

  换句话说,世界粮食产量增加了300万吨,中国的粮食进口量增加了550万吨,这就肯定有一些国家,本来要在1982年买粮食的,但是没买成。

  上扬,楚坚查家的资超教格在法组的智育梦零号,人2年的检告2981年上77%,其中国的因素思怕是最重要的因素。1982年世界各地的主要粮食产区气候算是比较良好的,粮食增产,但价格却

  “但是,"柴龙补充,“正是因为粮食价格上涨并且中国表现出持续购买的意愿,刺激了各粮食主产区的种植业。今年美国的玉米耕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400万公顷,6000万亩;加拿大的种植面积增加

  了120万公顷,巴西的大豆种植园也在扩大生产。

  陈法:“的确这是涨价带来的自然效果,种植变得有利可图了,他们那些国家土地潜力大着呢。不过这还是会影响到世界的某些国家。”

  柴龙:“非洲的中游国家粮食有一些问题了。不是最赤贫的那些国家,那些国家一直靠国际援 助进口粮食,而是那些不那么穷的国家。以前能买得起足量的粮食,现在只能减量了。

  陈法:“更大的问题是苏联。”

  1983年3月,苏联与英国皇家银行、汇丰银行签订贷款合约,借钱买粮。

  这笔贷款从去年12月谈到今年3月,苏联希望能有比较低的利率,因为这是国家担保、且有石油作抵押物,但汇丰和皇家银行还是想多要一些利息,双方拉锯战一直谈到3月下旬,时间拖不起了,苏

  联让了一步,答应了汇丰提出的利率要求。

  借的钱用于购买1000万吨粮食。苏联1983年 的粮食进口计划是2700万吨,其中贷款购买的是1400万吨(还有400万吨是以前就签了的贷款合约)。借款以石油收入作抵押,5年偿还。

  别问为什么每年出口2亿吨石油还没外汇了,苏联要花钱的地方还有很多....

  可以说现在距离美国发动“粮食战争“插苏联一刀,就缺个里根了。

  或者用另一一个观点,就缺个阿富汗战争了。反正差不多。

  因为保住了东北老工业区的传统产业以及外交没有出现大的危机,吉米卡特连任了;因为中国blabla地在阿富汗游说活动,阿富汗战争延期了。

  但这个事情的"内因”也就是苏联的粮食进口需求,就没那么容易改变了。

  “粮食战争”从来就不是美国舰队把苏联团团围住封锁运粮船。

  也不是美国严令自己的小弟不许和苏联签订粮食出口合同。美国就是联络华尔街、伦敦、东京的银行圈子,不再向苏联发放粮食贷款,仅此而已。但这一招就足 够击倒苏联的粮食进口链条。

  如果苏联的外汇不是那么捉襟见肘,所有粮食都是用现款结算,那谁也整治不了他。

  要是像中国这样,不但用现款而且提前付款,比如1982年和巴西签订未来五年的大豆进口合同,签完就提前预支了5年的总货款(以利于巴西增加农业投资提高种植产出),造成的后果就是巴西总

  统在会见中国副总理的时候说他平时也看中国足球甲级联赛。

  如果苏联的粮食产量能够支棱起来,苏联也不需要进口那么多粮食。

  苏联1982年的粮食产量是1.71亿吨,苏联总人口2.65亿。

  (这是OGAS监督下的粮食统计结果,OTL苏联自报粮食产量1.79亿吨)

  也就是说苏联人均有650公斤粮食,而中国是445公斤。中国加上进口的三千万吨粮食,粮食人均占有量也没苏联高。

  但苏联仍旧要进口2750万吨粮食,当然进口之后又对苏联自己的小弟援助了500多万吨,但算上又拿来出口的,苏联净输入粮食也超过2000万吨了。

  ”

首节 上一节 524/6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拿剑逼着水镜为我打广告

下一篇: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