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168节
就是不知道,自己去西域之前,给他们交代的这些工艺,他们到底研发了多少出来。
第379章 工程院成果
大唐工业区,一个周围常驻五百全身明光铠侍卫的单独院落,这个院落占地约为1000亩大小,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厂房和设备。
在它的门口挂着一个牌匾,大唐科学工程院。
牌匾是李恪写的,可惜小晋阳还太小,等小晋阳长大了,让她来模仿老李的笔迹,来一手飞白体,据说可以以假乱真。
这里的院墙高两米,严禁任何人随便探视,当然,整个工业区的外围就有侍卫保护,这里内部更是有单独的侍卫。
目前这里一共有一千三百七十二名工匠在这里长期干活,这些工匠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李恪涨了月钱之后,从各家各户挖来后,逐步投靠向李恪的。
并且在外围的所有工匠,都以能进入这里为荣。
可以说,在这里干活的,就真的是工匠了,没有学徒工,打下手的都是真正的工匠,除此之外,在各个工厂的里面还有一批人专门培训的,是按照后世的什么八级钳工的方式来培养的一批人。
至于为什么培养这些人,原因也很简单,在工业达到某些程度之前,其实人手工的精度要远远高于机械,即便是一千多年后2020年之后,在很多行业里面,机器都不敢说自己的精度能百分百超过人工。
所以,这些人培养出来,自然是为了将来做第一批工业母机而做准备的。
而在工程院这里的工匠们的目的就简单的多了,主要就是研发和改进。
李恪抵达的时候,鲁大强和刘昌为首的工匠们都已经在这里列队等候了。
“殿下。”
“殿下。”一声声殿下里面充满了狂热,这些工匠更加清楚,相对于殿下,他们这些什么都不是。
“怎么样?说说你们的成果?从刘昌开始。”李恪笑着问道。
刘昌之前主要就是将曲辕犁做出来,曲辕犁不可能是刘昌研发的,刘昌自己也很明白这一点,但是殿下需要他站出来承担这个荣誉,刘昌也很清楚,自己就是殿下给天下矗立的那个榜样,所以刘昌一直都很用心,他要让自己的努力能够配得上殿下给的信任。
当然,不能忽视的是,刘昌是真正的木匠行业的大师,其实跟鲁大强一样,两个人都算是木匠行业的大师傅。
在古代各行各业的大师有很多,但是真正牛逼的大师级人物,几乎都是在木匠的领域。可能是因为木工在古代几乎所有领域都要用到,所以木匠真正牛逼的大师傅也是最多的。
“殿下,您交给我们的播种机已经研发成功了。”刘昌先汇报自己的第一项成果。
“哦?去看看。”李恪立刻一脸的好奇,他拿到的书库里面有大量的基础农具,但是大部分的基础农具都是由生铁,甚至钢铁制作而成的,这一点在大唐并不适用。
大唐的外部环境并不稳定,所以钢铁肯定是第一时间先制作武器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就算是李恪现在也改变不了这些,而部分由大量的木制配合少量的生铁就能铸造的农具才是最根本的。
播种机就是其中一项,播种机并不神秘也并不高端,实际上早在汉朝,播种机的前期雏形耧车就已经诞生了,甚至在一千多年后的七八十年代,北方农田量保有量比较大的主要耕地区所使用的播种机,比汉代的耧车……在原理上,也没先进到什么地方去。
只不过是在传动装置和材料等方面进行了部分改进而已。
刘昌带着李恪来到这个改进的播种机前面,李恪看到它,光是外形就唤起了他小时候的记忆,李恪小时候用的那个播种机和这玩意很相似了。
李恪记得自己上辈子小时候的播种机也并不大,就是比一匹骡子宽一些,五条腿,播种机两侧的轮子是铁质的,链条带动,然后上面是一个长方形的方斗,里面倒进去作为底肥的二胺和小麦种子混合在一起,然后一起倒在方斗里播种。
方斗的下面的五个孔对应五个中空的播种腿,而这五个孔中间是有类似于水车那样的凹槽螺纹,可以横向抽动,里面的凹槽大小不同,是利用凹槽大小来调节滚动一次滚轮,播种多少种子的数量的。
大唐的耧车方斗下面是没有这个凹槽螺纹的,这样的话,耧车两侧也没有滚轮,这样的话,就很容易导致小麦一次的数量过多,或者过少,没有那么均匀,而实际大部分时间是偏少的。
上辈子李恪的爷爷跟他说过,他们年轻的时候那播种机就叫耧车,播种的时候要摇耧,因为不摇,很多时候种子就卡到一起了,毕竟那个孔不能留太大。
而且耧车两侧没有车轮,也非常的耗费畜力。李恪小时候见过的那种改进后的铁制的,他爷爷他们也叫铁耧,可想而知这个称呼用了多少年。
目前刘昌他们改造出来的这个播种机,已经非常接近李恪小时候所采用的播种机了。
“殿下,这个播种机我们进行了几次测试,首先它两侧的车轮,我们还是采用了模具锻造的生铁车轮,然后车轮中间的轴承上面安装有这种播种凹槽,凹槽也是由铁制的,凹槽的大小我们进行了固定。”
“我们测试过殿下您所说的,那种中间的凹槽轴承可以左右抽动,更换凹槽大小的方式,但是它有点复杂,对我们的生产工艺来说非常的难,而且故障率很高。所以我们将它制作成为了固定的,这样不用更换,它的结构就简单多了,至于调控种子的多少,我们选择在这个种子斗的入口处,设置一个木头片,空过调整种子入口大小,来调整小麦等不同作物的种子数量。”刘昌给介绍了一下。
李恪满意的点了点头,自己给他们提供的方案,或许是很先进,但是先进要考虑实际情况,刘昌他们做的就非常不错,这个通过缩小种子出入口的方式就很好,降低了整个播种机的制作难度和故障率。
虽然说这种卡木片挡板的方式,因为种子口在播种的时候会被大量的种子掩埋在最下面,有时候木片没卡好,会自己关上等小瑕疵。
但是这个小瑕疵问题不大,因为播种机的后面会跟着人的,那五个播种腿中间有一段会是空的,从上面到下面中间大概留一部分空的,就是为了让后面的人观察,是不是有种子落下来。
不是做不成一体的,而是故意留一段空的。
第380章 改进
“测试了吗?一天能种多少?”
“平整过后的耕地,套一匹马力的话,大概可以一天可以播种七亩左右。”刘昌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数字。
李恪满意的点点头,这个速度已经非常快了,至少比之前的耧车提高了一倍多的数量,李恪小时候他们套种小麦,一天套一匹骡子可以播种十亩左右,单种小麦的话,也就是六七亩。
不过现代的亩数比大唐面积要大,大唐能达到这个效率已经非常不错了,至少比现在的耧车效率要高的多。最重要的是,这两个铁轮可以节约畜力和人力,尤其是后面把持耧车的人,不用那么费力。
甚至在畜力不够的时候,可以人力拉动耧车来播种。
大唐其他的经济作物不多,以粮食为主,而且几乎所有的粮食都是单种的,这种耧车提供的效率自然也是极高。
可以说,这些先进的工具都是在释放生产力,不过前提是,大唐的炼铁数量要跟上。
这些半铁播种机耗费的生铁还高过曲辕犁,想要普及到大唐全境的话,就只有在大唐的各个道挖掘铁矿开始炼铁。
“今年就开始推广,现在就开始大规模的打造。先从关内道开始推广。”李恪想了想,直接就给出了一个决定,这种铁耧车的推广速度快不了,一来生铁的产量限制,二来就是百姓手里面没钱。
所以李恪已经开始想办法压缩成本,他又想起了一招,李恪小时候百姓手里面也没那么多钱,也每年不可能买的起化肥,所以呢,那个时候政府会给百姓提供农业贷款,这玩意相信只要是农村长大的,都听说过。
农业贷款往往都是一年期,也就是春天贷款买化肥,秋天卖了粮食还贷款,明年春天继续。
农业贷款的利息很低,李恪记得当时不少生意人还打这个主意,没资金了跑到村里忽悠很多村民帮他们贷款,给村民一部分钱。李恪老家这么做的人少,因为地多,百姓需要的农业贷款不少。
而一些地少的地方,百姓用不了那么多的农业贷款,就有人这么搞。
或许李恪可以通过这个办法,给天下的百姓贷款买耧车,买曲辕犁?
也不是不行。
实际上,如果是贷款的话,李恪的花费就更少了,因为外界看来,李恪要占用大量的资金,一个犁头就三百文,天下百姓那么多,李恪能支撑多少人?
但实际上,李恪自己制造一个曲辕犁头的成本不过区区十几文而已,而这些曲辕犁占用的资金远比外面的人所想的要少的多的多。
按照一百文算,天下三千万百姓也不过就是10亿文,李恪手里面的一千二百万贯钱,可是一百多亿文钱呢。
再说了,这东西又不需要百姓人手一个,只需要一户一个,目前大唐登记造册的百姓才不过三百多万户,仔细一想,啧啧,毛毛雨啊。
那么……这里面能不能坑人呢?有没有人站出来愿意给自己坑一把呢?
还有就是,这个曲辕犁头的成本,贷款给百姓的时候,李恪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回收,比如说,百姓在农闲的时候,通过干活抵扣一部分贷款钱?
现在的百姓大部分区域种植的都是以粮食为主,因为作物差不多相同,所以,不忙的时候,是有农闲时间的。
这些时间如果通过给李恪干活,抵扣一定的贷款,但实际上,也许他们干一两个月所做出来的价值,早就将犁头的钱给赚出来了,而剩下的,李恪不就是纯赚嘛!
而且也不耽误百姓生计!毕竟生产力已经被解放出来了呀!
有搞头有搞头,不过这里面需要人来帮李恪统计计算一下相关的基础数据,要不然……交给李泰?
李恪脑海里面已经冒出了无数的骚操作,哎呀,又是脑中热血沸腾的一天呢。
想一想,操作天下百姓,还真是让人兴奋呢。
对了,骡子这玩意也可以大量的繁衍,虽然春秋时机就已经有骡子了,但是恐怕大家想不到,骡子那个时候还是珍惜观赏动物呢,主要给皇家和贵族观赏用的,骡子的好处就不多说了,虽然生育能力极差,但是它的使役年限能达到二十到三十年,远远超过马和驴的干活价值。
并且生命力和抗病能力极强,力气、耐力极大,食量还一般……你品,细品。简直完美的工具骡啊!
役用价值比马和驴都高许多呢,推广起来可不要太好。
目前西洲,东突厥的归属,让大唐有了大量的驮马,这些驮马不适合当战马,但是用来繁衍骡子,简直了。
骡子一般指的是公驴和母马的产物,叫马骡,简称骡。
而公马和母驴的产物叫驴骡,驴骡也很优秀,但是比马骡要差一些,所以还是繁衍马骡比较好。
哎,不错,又给李泰找了一项活计。这也是需要大量统计民间驴和马匹存量的一项措施。
“鲁师傅你这边的改进如何?”李恪又转向了鲁大强这边。
“回殿下的话,造纸术和印刷术我们一直都在改进,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方面我们在共同推进,活字和雕版这两者适合印刷的书籍和内容不同,都可以用,不过目前两者的版型能够改进的余地并不多,只能是在材质上面进行改进,但实际上提升有限。”
“目前主要改进的是在印刷方面的墨汁方面进行优化,看看能不能找到更适合,更便宜的墨汁,最主要的改进就是纸张。”
“我们分别使用了不同材料进行实验,几乎类似于殿下您所说的,有纤维的东西,我们都进行了测试,还在里面添加了不同的类型的胶水一样的存在,比如说糯米汁,树胶等等。”鲁大强给李恪介绍了一下,印刷术和造纸术的改良方案。
印刷术方面,其实李恪给他们提供了更先进的印刷机器构造图,其实也不能说有多先进,这些印刷机器同样是保存在地下仓库当中的,但它们却是属于手动大型印刷机的那种,有点像是民国或者二战时期左右的那种印刷机器。
不过这些机器对这个时代来说还是有些难度颇高,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让他们慢慢改进也好。
其实在纸张方面的改进,反而意义更大,现在的纸张价格依然有些偏高,等纸张的成本继续降低之后,对社会推动的效果更大。
第381章 殿下来了(上)
鲁大强给李恪展示了一下他们的成果,主要是造出来的不同纸张,李恪拿在手里面看了看,这些纸张的进步明显是有的,比如说墨迹的扩散更小,纸张相对也更白。
李恪没有要求他们立刻降低成本,降低成本这东西总是要一步步来的,不可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有李恪给他们提供的资料,他们现在已经是走到了所有人的前面了。
其实可惜的是,鲁大强他们还是缺少了读书人作为他们的支撑。
想要成为一个有合格发明能力的工匠,或者科学家,读书是必须的。
哪怕不成为现代那种完成基础义务教育的学生,但是最起码的数学,格物知识必须要学会,然后才能逐步的建立起他们的科学价值观,才能够将这种精神一步步的传承下去。
“除了造纸方面的改进,纺纱机和织布机方面,我们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主要是让布料纺织的更加紧密以及花纹可以纺织的更加复杂,为此我们和铁匠那边开始改进轴承,主要就是滚珠。”鲁大强开口道。
“目前我们主要适用测试的就是圆柱形滚珠,这个难度较低。”
李恪点了点头,滚珠的类型有各种各样的,普通人最常见的无疑是球形和圆柱形为主,就目前古代的工业来说,圆柱形显然比球形滚珠制造的难度更低。
有了滚珠其实对工业提升的也很大,比如说一些需要轴承的地方效率会更高。
最常见的无疑就是马车等车辆的改进了。
“这些工作都不简单,你们慢慢来吧,目前的人手如果不够的话,就从那些乞儿当中挑选,他们已经初步的开始学习一些知识了,这些孩子的年纪不大,但是他们因为刚刚接触知识,所以他们的可塑性更强。”李恪点了点头,他很清楚,这些事情都急不来。
李恪想建立的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而不是说目前就着急做出多么先进的东西,有了体系后面可以有无数个,如果只是单独做出几件出来没有任何意义。
“是殿下,就是我们的进度有些慢……让殿下失望了。”鲁大强等人都非常的不好意思,在他们看来,他们拿着殿下给的荣誉,有着殿下近乎不限制的资金支持,但是他们给出来的成果……却很多都是基于殿下原本就给出的成果的一点点改进。
这根本就对不起殿下对他们的栽培。
“不,你们做的已经非常好了,任何工业化的改进进程都不是一个很容易就能突破的事情,你们现在做的已经足够好了!尤其是你们当中不少工匠都是从头开始学习,不用妄自菲薄,这些事情如果那么容易的话,我就不会给你们建立这么大的区域了。”李恪笑了笑,伸出手拍了拍鲁大强的肩膀道。
“是!”鲁大强深吸了一口气,他们还有一些工匠不在这里,比如说相当一部分的铁匠是在炼铁厂和炼钢厂的,主要是去研究改进液压装置,以及增加炼铁高炉和炼钢平炉的效率等等。
“看过你们我就放心了,不过你们在搞研究的时候,该休息也是要休息的,希望明年你们能够做出更好的成绩。”李恪笑着道。
“是!殿下。”
……
从工业区出来,李恪直接转向了不远处的一处村落,这个村落并非是之前就存在的,而是由流民在这里形成的村落,当然,他们现在也已经不叫流民了,因为他们有了自己的房子,户籍等方面也都被固定在了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