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289节
“所以我觉得李恪这事情干得不错,辅机,这件事你支撑起来。你先将这件事负责,然后写一个奏章呈上来,具体的细节可以后面讨论。”李世民直接打断了众人的话,然后将事情给安排了下去。
“是。”长孙无忌这下没话了,而是直接站起来行礼,然后才又继续道:“殿下实在是严重了,殿下为了大唐所做功绩,有目共睹,既然殿下相信,那老臣就先做起来,至于能否做好,老臣尽量努力,如果殿下有了更合适的人选,老臣可以帮忙。”
“舅舅,你就是做合适的人选。”李恪的表情那叫一个诚恳和认真。
“哎,就是,我说长孙老儿,你说你好歹也是一个长辈,至于么?不会还真的生殿下的气吧?大方一点,让你干活就干呗,而且还给你这么高的位置,你这个人一点都不痛快。”旁边的程咬金开口道。
“就是,你们这些人,明明心里开心的要死,非要表面上推来推去的,虚伪!”尉迟敬德也是大声跟着开口道。
长孙无忌有些无语,谁特么跟你们这些莽夫一样。
事情谈到这里基本就算是结束了,李恪倒是可以继续谈下去,就是他怕继续谈下去之后,这些人撒手不干,安排活还不简单?
第669章 六人者恒被六之
“诸位,我大唐兴盛就靠诸位了,最近这两个月,诸位就将这些事情都讨论到位,后续我会给我父皇上个奏章。”
“而我刚回来,实在是有些劳累,最近还有一些事情要处理,就先休息两个月再上朝,大唐就拜托诸位了。”
等这些大臣跟李世民都准备好乘坐马车返程的时候,李恪面色一正,身形一摆,给所有人行了个礼,义正言辞的开口道。
诸位大臣也都纷纷回礼。
登上马车的李世民突然面色一僵,然后反应过来,他是不是上当了?刚刚这小子安排的工作可是很多的,这些工作一安排,算上每天都不断送来的奏章,朝廷众臣哪里还有相关的时间去谈论这件事?连之前相对较为清闲的长孙无忌都安排了一大堆活,那工作看似简单,但实际上一点都不简单。
考虑的事情多了去了,估计长孙无忌这段时间都得头秃。
问题是现在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他也不可能这个时候拦住李恪说,你安排的事情都别做了?这跟他之前商量好的事情不符啊。
等马车开动之后,李世民才有些郁闷的坐了下来,算了,这小子不能监国就不能监国吧,我继续主持朝政也没什么。
反正他这个工作多,我最多了也就是看一看,顺便批阅一下奏章。
不过,想一想那么多的奏章李世民就头疼,要不然改天叫将作大匠阎立德过来,让他给自己盖几个避暑山庄之类的。
或者,承乾的做法才是王道,已经看透了李恪的本质,这家伙什么都可以委屈,就不能委屈自己,到时候秦王庄变成太上皇庄很合理,尽孝道嘛。
等李世民他们离开,李恪松了口气,呼,接下来自己应该没有太多的事情了,光是他安排的这些,就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工作,自己至少可以清闲两个月,到时候两个月后再给安排一大堆的工作。
他这里留下来的工作多了去了。
不过等他们临走的时候,李恪又让人将孔颖达给请了过来。
对于李恪的邀请,孔颖达倒是有些好奇,他给李恪做的那件事,其实是有些违背祖训的,毕竟那玩意算是造假,而且还是造的最被读书人难以接受的伪造历史。
但考虑到是为了我华夏开拓前所未有之大局面,而且那些地方本就是荒芜蛮夷之地,也不算是完全造假了,毕竟《山海经》上的某些记录语焉不详,将它们写的更详细一些扩充一下就可以了。
“殿下。”孔颖达见到李恪的时候,给他行了行礼。
“仲达先生,我这次请您来,是有件事刚刚没有明说。”李恪开口道。
孔颖达没有插话,而是一副认真倾听的样子。
“我想让仲达先生联合国子监诸多博士,思考一下关于成立教育部的事情。”李恪开口道。
“教育部?”孔颖达愣了一下,这个名词他倒是听得懂,不过一些细节方面肯定是不知道的。
“《管子》曰: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荀子》也曰: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师之然。要有良好的社会国家,必然要有良好的个人,而要有良好的个人,必然要有良好的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社会所需要的劳动之一领域,是给与劳动力以一种特殊的资格的。换句通俗的话,教育便是帮助人管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自有人生,便有教育。”
“所以教育乃国之根本,国之大计。而教育理应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等同于六部等相关部门。”
“教育部自然应运而生,教育部主管全国的所有教育工作,包括学校的建立,教授的内容等管理,要对教材等方面进行选定,选拔,对一些书籍内容进行审定,避免出现扭曲原意的教育。”
“世家门阀对教育的垄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自于对书籍的最终解释权上面的,所以这些方面都是教育部所要管理的内容。”
“当然,教育部也要给予一些先生以帮助,有很多童生,出身卑微或者出身寒门,他们本无太大学识,甚至他们终其一生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不会写出惊天骇俗的文章,也不会有多么伟大的成就。但是他们却在做一件看似平凡,却几十年如一日极其伟大的事情,那就是教育!”
“甚至民间还有许多这种人,他们不求回报,只是在自己活下去的时候,努力去教授周围的孩童,给他们蒙学。或许他的学识只够让他仅能为孩童蒙学,但他们依然当得起诸多学子嘴里的一句‘先生’。”
“万丈高楼平地起,蒙学乃教育之基础,他们虽普通,但值得尊敬,而这类人,我会让人逐步的去统计出来,然后给与他们一份正经的,得到大唐朝廷承认的,老师的职业和称呼。”李恪认真的开口道。
大唐有很多这样的人,或者说他们从古至今都有,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很多民间的普通百姓会识字的原因,他们就像是一千多年后去支教的老师,有多少支教的老师默默无闻一生?
这些人同样如此,在整个大唐,这样的人数量不少,虽然相比大唐之大,他们微不足道,但他们始终星火相传,永不熄灭。
有一些是出身寒门,自觉本身无此才华,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有一些是看透世间百态,隐居于山野之间的儒生。
还有一些,他们也许只是小时候同样被类似这样的人启蒙,他们识字懂知识不多,甚至只有那么一两本书,但是他们却愿意遵从老师的遗愿,将这点星火之事传播下去。
这些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的人,虽然看似普通,但他们却是以自己一点点的力量,为整个华夏上千年来教授了无数出自百姓的读书人,这让一些民间,总是偶尔有天才出现。
哪怕概率再小,但他们却依然在努力。
孔颖达听得有些激动,就像是殿下所说,这些人的学识很微博,但是他们所做的事情,却很伟大。
而殿下,从不忽略普通人的伟大。
第670章 殿下当有圣贤之风
停顿了一下,孔颖达开口道:“殿下,我能理解殿下您的雄心壮志,我能联系不少国子监有学问的博士等人,但殿下您的想法,恐怕很多人是无法接受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人的那些学识当不得老师和先生二字。”
“如果将这些人也纳入教育体系的话,我相信会有人很多人会觉得羞于为伍。君子者,德行于高天之上,但世间并非人人堪称君子。”
孔颖达的意思很清楚,能被这些人感动的大儒是有的,但同样也有想不通的大儒,觉得自己耗尽心力得一生所学,最终却跟一不过识得几十数百字的乡野村夫共称一称呼,实在难以平心间之气。
“所以这就是我们需要法律的原因。”李恪笑了笑。
“嗯?恕臣愚钝。”孔颖达一时间没有把这个跟法律联系起来。
“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标准,而道德是最高的法律,也是法律的最高体现。”李恪笑了笑道。
孔颖达愣了一下,然后仔细琢磨这句话,越想就越觉得有道理,他忍不住开口道:“秦王殿下果然心思聪慧,属实能看到常人所不能看到的东西,为常人所不能为。”
“其实对绝大部分的人来说,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所有人在离开学校后,忘掉学校所教授的一切知识,最终剩下来的东西,才是教育的最终成果。”李恪笑着道。
孔颖达愣了一下,仔细思索之后,就忍不住抬起头看了看李恪,越看就越觉得秦王殿下属实是高深莫测,这些话……说实话,就算是某个先贤大儒说出来的孔颖达都信。
看似普通,但实际上蕴含的哲理却非常深,人的一生都在学习,但是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有很多在离开学校之后总是会忘记的,就拿他孔颖达来说,他年轻的时候也曾经精通多种算学书籍,但是现在他能记住的也不过就是最基础的。
一些更高端的算学方法因为对他日常的工作生活以及研究没有任何作用,他早就忘记了。
就像是殿下所说,这或许才是教育的本质。
“所以,理论上来说,那些大儒教授的东西,可未必有这些蒙学普通先生教出来的东西所用到的多,毕竟识字之后,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受用,而这些大儒所教授的东西又能用到多少?”李恪笑着道。
孔颖达点了点头:“殿下所言甚是。”
“这件事,老臣尽力去做,老臣会尽自己最大能力拉拢一些大儒来达成这件事。”孔颖达表示了同意。
李恪笑着点点头,孔颖达这种人,如果真的要是尽全力的话,说实话,作为孔府的负责人,影响力还是颇为巨大的。
看着远处已经肉眼可见的高大城墙,李恪顿了顿问道:“不知道仲达先生如何看待这大唐不夜城的。”
“大唐不夜城的经营理念等等老臣均已有所理解,虽然老臣觉得这不过是一个纸醉金迷的烟花之地,但想必殿下必有其中道理。”孔颖达顿了一下,然后才开口说道。
李恪笑了笑,“仲达先生,你觉得这大唐最有钱的人是哪一批?最不缺少的吃喝的人是哪一批?”
“门阀世家。”孔颖达自然是直接就说出了答案,在他这里,皇室自然也是门阀世家的一员。
“是啊,就算是我不建这个城,他们也依然生活的纸醉金迷,这对改变他们的生活没有任何关系,但在这里建这样一个城,仲达先生你知道能养活多少人吗?”李恪微笑着问道。
“嗯?”孔颖达愣了一下。
“根据我麾下的人经过计算,这样一座城市的完整运转,光是每日需要打扫卫生的人员就超过五千人,其他的清理粪便,处理垃圾等配套人员还得两千人。除此之外,从长安的东西市运转物资来到这里的物流方面的人员也需要接近三千。”
“配套城市负责的打更,店铺的小二,做饭的厨子等等人员,整个城市加起来至少要四五万人。除此之外,像是青楼、勾栏、戏剧、说书等等方面的人员加起来恐怕至少要五万以上的工作者才能够保证这个城市的合理运转。”
“而这五万人每个月领取到的月钱,按照最低的收入标准来计算的话,也足以他们轻松养活一家人,而略有盈余,也就是说,按照一户人家平均五个人来计算的话,这五万人影响到的是二十五万百姓。”
“为了铸造这座城市所附带的建设所需的建材、工人等等将会持续超过三十万人次。”
“在城市运转之后,全国为了这座城市提供食物、布料、香料、水果、海鲜等各个方面物资运输的百姓数量恐怕更是要高达百万以上。”
“也就是说,这么一座城,直接和间接影响到的百姓就超过至少有百万以上!”
“当这些资源汇聚之后,每日往来不断的物资会让人平整修建道路,会让人疏浚河道,于是道路更加畅通,河道不再淤塞,国家持续富强。”
“而这里,依然是那个纸醉金迷的城市。”
“所以,仲达先生,你觉得它有用吗?”李恪笑了笑。
孔颖达愣了,他跟李恪接触的时间不长,对很多事情都不了解。但是李恪这话却让孔颖达说不出是什么想法,因为就感觉……就感觉双方的目光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殿下目光之长远,无人能级。
“仲达先生,关于秦皇的事情,仲达先生你应该很了解。”李恪看了看他。
“老臣不敢说了解,倒是读过相关史书。”孔颖达这会儿也不敢说自己学问高深了,因为刚刚李恪所说的那些明显是一种高深的学问,但是他却并不了解。
“嗯,仲达先生你可信,当年秦皇动用数十万,数百万人次修筑秦皇陵、阿房宫、长城。如果整个修筑过程不是动用徭役,而是给百姓发放足以养家糊口的月钱,你信不信后面就根本没有大汉什么事情了?”李恪笑着道。
“这……老臣相信。”孔颖达顿了一下,点点头道。
“所以啊,到时候这城建成了,作为城市的建设者,我肯定是要引导一些门阀世家去里面花钱消费,纸醉金迷的,因为他们的钱花了,百姓才能够赚到钱,这座城市背后的人才能够赚到钱,然后我会将这些钱逐步的花费在百姓的身上。”
“到时候,你们这些大儒博士,可千万别说我李恪穷奢极欲,只懂得享受生活。”李恪淡淡的开口道。
“殿下品性高洁,实乃当代楷模之表率,相信这么说殿下的人很多,但是殿下的良苦用心恐怕无人所知,老臣到时候必然会联合一些大儒写一些文章,让世人看到殿下隐藏起来的那份真正的目的。”孔颖达表情认真。
“哎,这个就算了,人们心目当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我不怕人们说我穷奢极欲,只要你们这些人不写书骂我就行了。其他的我不在乎。”李恪摇了摇头。
孔颖达有些感动,这个世界的读书人,追求名利二字如同过江之鲫,但像殿下这样只求不被人污自己名声即可,可太少见了。
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殿下已经不仅仅是授人以渔,更是亲自建立了一个渔场,为众人谋求生计,此乃圣贤之风啊!
第671章 先掐灭你们喷我的苗头
送走孔颖达,李恪算是将安排的都安排好了,哼,孔颖达这样的人都是很有威望的,至少在很多文人士子大儒当中都是很有身份的,等孔颖达找人写文章的时候,到时候他李恪不管做什么,那都是为了百姓,为了天下民生。
怎么可能是寻花问柳呢,我搞出来那么多的娱乐活动也是为了民生,为了让更多的百姓找到活计可以做。
这叫什么?这叫未雨绸缪!未谋胜,先谋败!将来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本王先给它按灭在苗头。
李嫣她们都已经回到了秦王庄,跟之前不一样,出发之前李嫣和武珝都是各自在自己的家里,不过这次回来嘛,自然是来秦王庄了,当然像是武珝和李嫣肯定是要回到原本住的地方的。
李恪没有直接回长安城进宫,他本来是应该去请安的,但是既然李世民带着朝廷众臣都过来了,李恪想了想,决定今天不进宫,他一会儿派人去将长孙皇后她们都接过来好了,反正秦王庄的面积足够大,这里也都住的下。
之所以不去皇宫,是因为今天既然老李来了这里,那估计宫里面还不知道有什么东西等着他呢,李恪觉得自己不去,哼,反正我已经说了两个月之内我是不会去上朝的,万一去了皇宫绑架了怎么办。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出大招了!
前往秦王庄的官道路过已经几乎建设了一大半的大唐不夜城,不得不说,现在长安城的西侧是非常热闹的,这跟历史上可是不一样。
历史上长安城西除了宫城西侧的开远门和连通朱雀横街、漕渠的主要出入口金光门之外,西侧城墙最南面的延平门,出了城门没多久就是一处乱葬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