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391节
中枢机要会议。
这是大唐第一次官员扩大会议,也是大唐中书省成立之后的第一次会议。
并且日后这样的会议会成为常态,每两年举行一次。
在中枢机要会议召开后的第二天,大唐周报进行了加刊。
《今日中枢机要会议在长安召开,大唐皇帝陛下发表以下讲话》
这是大唐周报的标题。
其实内容倒是没什么新鲜的,因为这是第一次会议,是为了日后立下标杆的,一些太大的难题也没有拿出来,最引人注意的就是这一次《大唐周报》上面公布了一系列的数据。
“大唐21年总计财政收入为1652万贯!比上年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36.52%。预计明年财政收入将会突破2000万贯!”
“目前大唐总在册户数为五百二十四万四千七百六十五户,总人口约为2496万5081人。”
这个人口数的暴涨,就不得不说归功于几点,第一就是李恪普及的《赤脚医生手册》里面的婴儿篇,接生篇等让大唐去年至少多了几十万婴儿。
第二就是大唐吞并了吐蕃,光是吐蕃就至少有三百多万人口,除此之外就是整个西域三十六国都已经纳入大唐掌控当中,这又是几百万人口,除了这些之外,大量逃荒入山林的人口也都纷纷重新进入户籍。
加上岭南道的山越之民不断得主动纳入大唐管理,林邑,吕宋岛等地也归入大唐管理,这些人口加起来也差不多有三百多万。
这让大唐在大唐22年,比原本历史上的贞观十二年人口多出了一千多万!
不过这个人口还是太少了,当然,太多了这片土地也养活不了。
根据目前的数据大概统计,薛延陀,室韦等东突厥人大概加起来有接近三百万人,而高句丽的人口也差不多有四百多万接近五百万人,要知道高句丽的军队在巅峰时期也有接近六十万。
没有充足的人口支持,高句丽是不可能有这么多军队的。
算上百济,新罗的话,这个人口总数差不多在六百万左右。
这又是一千万人口,而倭国的人口不算很多,大概二百到三百万之间。
除了这些数据之外,大唐还第一次正式对外刊印了粗略的大唐地图。
因为是报纸刊印,所以它的面积不大,但从上面也看得出来到底有多少大唐的国土了。
不过这上面像是阿史那史律的地盘是没有划入其中的。
除此之外还对外公布了大唐目前的粮食存量,大概的在册耕地等等。
可以说,一整期的报纸都是关于这次会议上面的内容的。
李恪为什么非要长孙无忌准备这次会议?不仅仅只是将这些数据统计出来,而是要形成一个规矩,两年召开一次会议,等后面的交通方便之后,这个时间有可能提升到一年一次。
当这些官员频繁往来于长安的时候,从某些方面也能震慑住他们一些违法乱纪的现象。
长期处于一种环境之下的人是会麻木的,在地方作威作福旧了,估计他自己都相信他是土皇帝了,不断地让他来长安,就能让他知道,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官员。
他的权利也不过是朝廷给的,没有了朝廷,没有了大唐他什么也不是。
当然只是指望这个震慑违反乱纪的官员是不可能的,但李恪要做的不是完全杜绝,而是本应该肆无忌惮欺压当地百姓,作威作福的人,让他们略微收敛一些。
减少一些犯罪,受到侵害的百姓就会少一些。
杜绝犯罪是不可能的,永远都不可能,李恪只能是在尽可能的范围之内将这些事情做到最好。
第二个作用就是,这样的会议是非常有用的,有一些事情不当面交流是很难说清楚的,不管是奏章,奏报等,不能彻底说明一个问题。
还有就是,这些地方官员基本都是出身自门阀世家的人,通过他们告诉门阀世家,这个世界变了,他们不做出改变就等着被淘汰吧。
时代局限了这个时代一些人的见识,李恪就得开拓他们这种见识。
当为期三天的会议结束之后,在会议上面通过了修改大唐律法的数次决议。
第906章 天可汗的狠
这些决议包括但不限于:
一、就是大唐六典,正式更名为《大唐根本法典》,为大唐立国之根本,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整个大唐的全体人民,大唐皇帝有权利提出修改《大唐根本法典》的提议,但需经由中枢机要会议表决通过之后,正式立法。
这一条看起来很难令人置信,大唐的皇帝居然只有建议权?而不是直接有权利修改?这大唐还是皇帝的大唐吗?
其实这一条李恪提出来之后,李世民通过的非常痛快。
李恪私下里面问了李世民,李世民只是淡淡的给立刻回了一句。
“你以为历朝历代的皇帝,真的是能随便修改法律吗?实际上,历朝历代所有的法律,皇帝也都是要跟下面的大臣商量,或者说与天下的门阀世家,贵族等等商讨出来的。”
“上古时期不知道,但从华夏有记录的历史以来,皇帝能直接随便修改法律法典几乎都没出现过,这跟杀多少人没关系。以为你不可能真的将人杀完,除非你能找到一群机器代替他们。治国其实是治人。”
“其实有这一条已经不错了,这个天下除了极少数人之外,其他人根本连参与制定修改这个规则的权利都没有,却只能被束缚于其中。”
这是李世民的原话,当时李恪是有些愕然的,惊愕之后,李恪就陷入了沉思。
虽然回到大唐这么久以来,李恪对于封疆社会,对于皇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皇帝并不像是他所认为的那样可以为所欲为。
但李世民这番话还是让李恪对皇帝的权利认识的更加深刻了一些,这个位置……从来都不可能为所欲为。
有了李世民的话,李恪就开始反思,尤其是他开始反思上辈子学到的历史,甚至为此李恪还特意去仓库里面的书库里面去找了有记录的所有史书。
并不是后世各个时代学生所学的那种历史书,而是更专业的,独属于各个朝代的历史书。
翻阅过所有的书籍之后,李恪就惊愕的发现,李世民说的是真的。
包括历史上以杀人著称的皇帝,例如朱元璋,对方也从来没有说过一次性得罪所有人,而是巧妙的在规则之内杀人。而这个规则……就是朱元璋跟诸多门阀世家贵族们商讨出来的规则。
或而言之:法律。
像是唐朝后期的黄巢等人,没有任何一个人将所有人一下子得罪死的,连持续时间最短,最为混乱暴政的元朝都是如此。
果然世间万物存在,必然有其规律。
而这个规律就是治人。
李恪的愕然和惊讶,倒是让李世民有些惊讶。
然后李世民就问了一句:“你怎么会因为这个问题而惊讶?你之前做出的那些所有事情,不都证明你早就看透了这些事吗?”
李恪当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还好李世民也只是随便问问。
然后李世民就直接开口道:“这种既定事实,以前只不过从来没有哪一个皇帝敢承认而已,既然如此,那我就做第一个好了,只不过是将事实说出来而已,没什么不能接受的。”
当时李恪就有些佩服,不愧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唐太宗,看似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是将事实说出来。
但是有多少人做不到?!太多太多了。
所以这句话才出现在了全新的《大唐根本法典》之上,并且成为了第一条话。
后面的决议就是之前已经形成改革,但是还没有执行形成法律的政策。
比如,尚书省、门下、中书三省的职责更加明确,哪些人哪些部门为哪些事情负责都是如此。
比如李恪提出来的,大唐官员及其直系亲属不允许经商,所有财产以及收入来源需要登记上报。
这一条也形成了法律。
当然,这里面漏洞有许多,因为直系亲属的规定只有父母妻妾儿女孙子而已。
而门阀世家,对付这种漏洞的手段太多了,其实这一条之所以含糊不清,之所以如此漏洞百出,也是李恪故意的。
很简单,还是那句话,先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
先让它登上条款再说,只要有了后续就有机会给它补全,但如果你没有,那你想让它有,后面需要付出的代价会越来越大!
因为现在大唐的商业之庞大利润还看不出来,等到未来,其中的阻力可想而知。
所以,先给它立了。
不能经商,但并没有规定不能分红,而且收入来源只需要上报就行,也就是说,成为官员之下,你名下有几个商行的股份分红很正常。
将来这个商行为什么突然开始有钱了,那谁知道?
其他的像是军人地位的提升,百姓随意流通的法律等都有所放松,除此之外就是,大唐正式撤销非编户这个称呼,从此以后大唐就没有非编户这个说法了。
所有此前属于非编户的人员,都必须要签署雇佣合同,包括皇宫里面的都是如此。
说实话,李恪再次感受到了自己老爹的魄力,感受到了天可汗的魄力。
李世民非但直接命人跟所有的宫女太监都签署了长期的雇佣合约,并且允许他们嫁人,娶妻。太监已经没办法了,但日后大唐估计未必会有新的太监了。
不过太监这个东西……以后是自愿原则,你要自愿成为太监那可以,但不会有强迫之类的。虽然说从古至今,这个职位似乎一直都“自愿”的。
对于李世民为什么这么狠,李恪也是不太清楚,不过他知道的是,李世民非但做了这些,他甚至将一些他还没来得及临幸的所有才人、宝林、御女、采女都给放归了。
只剩下了一共17位跟他有关系的女人。
李恪都有些惊呆了,自己老爹这狠起来对自己也是狠啊,而且看李世民这个样子,他日后恐怕也不会在进行选妃之类的事情了。
那要是自己老爹“腻了”怎么办?
难不成……李恪脑海里面冒出了一个古怪的念头,皇帝逛青楼?倒……不是不可能。
毕竟历史上大宋朝这么玩的皇帝挺多的。
想一想……挺合理的,毕竟你说皇帝那么多妃子,有感情的其实就那么几个,大部分都是没什么感情,很多都是一时冲动。
既然是冲动……不如在外面冲动?
第907章 西突厥的落幕
三天的会议结束之后,除了修订之后的法律,接下来就是跟各地官员会谈。
这个环节就是房玄龄、魏征、长孙无忌甚至包括李世民,专门跟来自每一个道的所有官员进行会谈,讨论这些道的发展方向,以及需要改进的方向,然后就是向各个道的地方官员提出他们明年的任务目标。
要让他们在未来两年里面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说白了就是要考察他们的GDP或者说绩效,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的。
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坚决杜绝一些混日子的官员。
李恪觉得,以目前的大唐来说,唯GDP论的官员可能会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比混吃等死,什么都不做的官员要强。
而这个环节李恪其实也是要旁听的,因为他后世的一些眼光,对于各个省的发展肯定是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的。
其实现在的大唐发展虽然说是一穷二白,但让李恪却有一种拿着白纸画图的感觉,想怎么玩怎么玩,后世的一些掣肘现在也不存在。
比如说大量人口聚集所导致的环境发展、以及矿产资源分布,粮食种植等各个方面的问题,现在其实就可以进行简单的调整。
另外,跟这些各道官员谈话,其实也是指点他们如何发展各自的经济,目前在长安的官员思想转变的挺快,但是在地方的官员他们的思想在没有接触李恪的情况下,其实转变的没那么快。
都依然是以前的老旧思想。
不要说大唐了,李恪小时候新旧世纪之交,新老观念的冲突也是有很多的。
在大唐这种作风会更加严重,唯一的区别就是,在大唐李恪有绝对的话语权,而且如果出现问题之后,后果会很严重,所以这些官员们只要他们用心的话,也是可以将地方经济发展起来的。
重点是,现在的大唐不像是以前的大唐,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就没有知道发生了什么,连李恪现在都不知道公共安全部到底有多少情报人员,他们往往都有好几个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