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汉帝国之大帝刘宏

大汉帝国之大帝刘宏 第73节

“诺!”

看着守在殿外的张让,蹇硕笑声说道:“张常侍,陛下召见!”

“烦请蹇常侍了!”

张让心中很是不舒服的撇了蹇硕一眼,随后跟在蹇硕身后来到殿内。

来到殿内的张让,眼眶发红的,“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奴婢拜见陛下!!”

看着张让这幅做派,刘宏无奈的摇了摇头,笑声说道:“好了,起来吧!”

“谢陛下!”

起身后,张让一脸谄媚的模样,来到刘宏身侧,将蹇硕挤到了一旁。

“陛下,这是那些人孝敬您的,请陛下过目!”

说话间,张让从怀中取出一份账单,上面详细的记录了这次世家豪强送给他的所有财物以及所有人员名单。

“恩~不错,这次差事办的很好!”

账单上统计的财物价值,居然高达六十多亿钱,就是刘宏也暗暗震惊,要知道这些钱可是直接充入少府的,国库钱再多,也不是他想用就能用的。

有了这笔钱,有些事情,也可以提上日程了,是以刘宏此刻看向张让的眼神也是和善了许多。

“谢陛下夸奖,为陛下分忧乃是奴婢的本分,只要陛下高兴,就算是刀山火海,奴婢也愿意去走上一遭!”

似是感觉到刘宏的心情大好,张让也是一通马屁拍了过来。

刘宏笑了笑,“难得你有这份心,好好办事,刀山火海什么的也用不到你去闯!”

“奴婢晓得了!日后一定尽心办事!”

随后刘宏拿起桌案上的几份奏章递给张让,“你看看这些吧!”

张让接过一看,其中竟然全是弹劾他贪污受贿的种种内容,显然是他在并州接受那些世家豪强之人送礼的事情传到了朝臣的耳中,脸上不禁冒出一阵冷汗。

看到张让的模样,刘宏轻声说道:“你们都是为朕办事,朕也都看在眼里!

最近天气冷了,这些东西,拿回去烧了取暖吧!”

“奴婢谢陛下厚爱!”

张让当即跪倒在地,此刻他的内心是既兴奋,又感动,兴奋的是自己尽心尽力为天子办事,终于得到了认可,感动的是,天子并未因为那些朝臣的弹劾就冷落放弃自己。

一旁的蹇硕心中也不由的大为感动,,天子能为自己这些忠心之人人站出来背书,就说明了天子并不是那种薄情寡义的君王。

自己这些依附皇权而生的太监,只要一心为天子办事,也就不用担心日后会被秋后算账了。

“陛下!那些匈奴的奴隶,不知陛下打算如何处置!”

听得张让的话,刘宏一时间不知该怎么办了。

原本他是打算用这些奴隶给华佗和张仲景用作医学研究,可是此刻他的内心却又有些挣扎起来。

自己身为炎黄子孙,一个堂堂正正的华夏人,面对敌人刘宏可以不择手段的去压迫去碾碎他,可以毫不犹豫的让自己的将士割下他们的头颅,杀得他们胆寒甚至是族灭。

但是活体实验,实在是有违天合,此举可以说是完全灭绝人性,不管出发点如何,无论是自己还是那些参与之人,将来都会被永远的钉在耻辱柱上,承受万世骂名!

我们是人,不是那些畜生,有些事情做得,有些事情做不得!

思虑良久,刘宏幽幽叹息一声,“将他们交给阳球,审问一下,凡是杀过我大汉百姓的,当即鸩杀!然后将尸体送去医学院。

至于剩下的,送去研造司,墨殇他们也需要一些打下手的,顺便告诉他们,如果表现好的话,将来还可以让他们入汉籍,分配土地。”

医学研究,活体不行,死人的话,刘宏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他们手上沾着大汉百姓的血,单单死亡,并不足以赎清他们的罪孽。

想到此处,刘宏轻声昵囔道:“就让他们的尸体作为大汉医学生长的土壤吧!”

“陛下,定边侯派人送来一些东西,呈献陛下!”

“恩!拿进来吧!”

正在处理政务的刘宏,抬起头看向走过来的张让,手中捧着一个托盘。

“恩?那是?棉花?”

刘宏看到托盘上,那团松软雪白类似柳絮的东西,一时间有些愣住了。

“快!拿过来!”

刘宏急忙招呼张让将托盘放到了桌案上,他拿起白叠子将其撕开查看,终于确认,这白叠子,就是棉花无疑了。

他看到过关于白叠子的记载,也曾想派人去西域寻找,结果现在就出现在了他的面前,这可真是天佑大汉。

有了这东西,定会大大的提高百姓和边军的御寒能力,将来开发北方的土地,也不再是什么难题。

刘宏放下手中的棉花,看向另外几袋种子,开始一一查看,果然发现了棉花的种子。

“召大司农,还有几位农事官员觐见!”

“诺!”

待到张让离开之后,刘宏找到了前几日杨彪呈上来的那封奏章。

看完杨彪的奏章之后,刘宏起身看向身后的大汉舆图,眼睛紧紧盯着大汉疆域东北方缺失的那一大块。

片刻后,刘宏转过身看向不远处的蹇硕,“蹇硕!”

“奴婢在!”

“令尚书台拟诏,擢升渔阳县令杨彪,为辽西太守!”

“诺!”

东北那块地方,刘宏可是心心念念了许久,可是那里的气候实在寒冷,大汉的百姓几乎没人愿意会去那里。

可是如今棉花的出现,让刘宏看到了希望,只要过几年将棉花推广开来,那么东北之地,将会成为大汉不可或缺的地方。

杨彪既然能写出这封奏章,那么对于攻略东北,应该有着自己的见解,派他去做辽西太守,最为合适不过。

常言:预则立,不预则废,拿下东北虽然眼下还不行,但是提前准备,总是没错的。

第103章 流民迁徙

“陛下!大司农等人在殿外请见!”

“召!”

在张让的指引下,曹嵩等人踱步来到殿内向帝座上的刘宏躬身行礼。

“臣等,拜见陛下!”

“免礼!”

“谢陛下!”

“不知陛下,召臣等前来,所为何事?”

最近的曹嵩可是忙的晕头转向,不仅要统计各地官仓储粮情况,还要统筹各州郡的牛羊分配以及明年春耕的筹备工作,一般情况下,刘宏是很少召见他的。

“大司农看一看这个!”

得到刘宏的示意,一旁的蹇硕手捧托盘来到曹嵩面前,托盘上放置的正是那团棉花和那些种子。

“这是??”

曹嵩和几个农事官员不由望向那团雪白的棉花,因为之前他们从未见过此物。

“此物名为棉花,又叫白叠子,当年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曾见过此物!”刘宏笑着解释道。

曹嵩拿起那团棉花放在手中,轻轻一攥,随即松开手掌,很快那团棉花又蓬松开来。

见状,曹嵩眼前一亮,随即兴奋的说道:“陛下,此乃神物啊!若是填充于衣物和被褥当中,当可御寒,北地军民可免受天寒之苦了!”

“是啊!所以朕才将卿等找来,寻一合适之地进行培育种植!”

曹嵩取过那袋种子,疑惑的看向刘宏,“不知陛下以为哪里适合这个棉花的种植?”

刘宏细细想了想,随后说道:“就在大河流域选一块官田,进行试种吧!种植时间,应该是在开春四月左右!”

“诺!臣等晓得了!”

曹嵩等人点了点头,将刘宏的话,记在了心头。

“朕这一次召大司农来,其实还有一事相询!”

“陛下请问!”

“今年秋收,虽然各地丰收,但朕也知道依旧有许多百姓剩余不多,也只是勉强度日而已,还有部分食不果腹的百姓沦为流民四处流动。

而且再有几月就会入冬,到时候寒风一起,势必会产生更多的流民,到时候不知会有多少流民或是饿死冻死,不知大司农以为该如何应对?”

“这....”

曹嵩微微一愣,正如刘宏所说,往年冬季,每年都会产生大量流民,但那时候国库空虚,官仓余粮,很难进行有效的赈济,导致在户的百姓流失非常严重。

随后曹嵩说道:“陛下,臣以为,今年各地官仓储粮充足,只需下诏让各地官员做好准备,今年应该足以应对赈济事宜!定然不会再有人饿死!”

刘宏笑了笑,随后看向其他几人,“你们呢?也这么认为吗?”

“陛下,臣以为大司农言之有理!”

“臣附议!”

看着无论是曹嵩还是其他几位官员,都是这般想法,刘宏无奈的摇了摇头,

“那诸卿有没有想过,那些流民即便是熬过了冬天,明年怎么办?他们四处流动,错过明年春耕,将会再次导致大片土地荒芜,无人耕种!”

曹嵩不由得出声问道:“那陛下的意思是?”

“如今凉州,并州边境平稳,朕觉得可以将流民收拢到关西、关中三辅地区,不仅可以对那里的千里沃野进行开发,也可以大大减低其他各地流民带来的压力!”

刘宏话落,曹嵩等人心中开始盘算起来。

自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之后,大汉朝堂的话语权逐渐落入关东士人的手里,大部分官员也是出自关东,是以朝廷一直以来,对关西地区都不太看重。

再加上王莽时期,各地军阀和西北的不断叛乱,将关西、关中地区搞的支离破碎,使得在秦汉时期很是富庶的关中和关西地区至今仍旧是民生凋敝,荒地千里。

如今大量人口聚集于中原地区,这里有限的土地难以养活那么多的人口,所以刘宏才会将那些寒门学子派往关中、关西地区,进行整顿安置工作。

“陛下所言确有道理,如今中原地区,地寡人多,土地也大多集中在豪强地主手中,虽然眼下土地兼并之风已大为缓解,可仍有许多百姓面临无地可耕的局面,以至于抗灾能力大大降低!”

随后曹嵩继续说道:“如果真如陛下所言将关中和关西地区的千里沃野开发出来,不仅可以增加百姓的抗灾能力,也可以大大的提高国库收入!”

首节 上一节 73/8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开局错把朱元璋当肥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