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574节

  说完之后,他一时又有些恍惚和感慨。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

  十三年的时间匆匆而过,他送走了太多人。

  吕夷简、王曾、盛度、王随等等。

  虽说他们最后生涯当中能安稳做这么多年宰相已经很好。

  但政权更迭,宰相依旧如流水一样,即便赵祯特许,也最多不过十五年而已。

  这权力的顶峰终究会败给任期和岁月。

  而他。

  却从未改变。

  五年的任期,从来都不是对他的束缚。

  流水的宰相,铁打的知院。

  无人可以撼动他的地位,哪怕是赵祯!

  无论宰相换了多少个。

  无论皇帝是谁与否。

  最终也只有他一人屹立于权力之巅,至死方休!

  到死的时候,都是最高掌权者。

  跟皇帝有什么区别?

  仔细想想。

  还TM的挺爽。

  (本章完)

第439章 对王安石进行思想教育

  当王安石乘坐火车抵达汴梁的时候,也为汴梁现在的繁华吓了一大跳。

  他看到城外的扩建区域比以前城里还大了至少两圈。

  曾经的郊区此时已经变成高楼大厦。

  想要从火车站的方向到吏部,还得雇佣马车或者轿子,走接近一个半时辰才能到。

  据车夫说东西南北城区已经各延伸出了十余里,这就意味着开封城面积不止扩大了一倍,而是可能有数倍之多。

  因为以前开封城面积约为53.2平方公里。

  如果在原本东西南北城墙长度约在7.3公里的平均长度下,哪怕南北或者东西各延伸出的只有10里,加起来是10公里,面积也将增加六倍。

  就如同一个长宽都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应该是1平方米。

  但若是把长宽增加到2米,那么面积就会变成4平方米,比1米的正方形多了4倍面积一样。

  所以可以想象,现在的汴梁城比以前大了不知道多少。

  不过即便如此,王安石一路走来,看到的却是人口极为稠密,大街小巷,道路相当拥挤,很多街道水泄不通,需要开封府指挥交通。

  这也正常。

  开封府配合统计部每年都在做统计和规划。

  去年年末的数据是开封府的城区面积为382平方公里,增长了7倍,而人口呢?

  是317万。

  这就意味着每平方公里有8200多人,人口稠密度跟后世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深圳有得一比了。

  但后世深圳都是高楼大厦,而大宋却是平房居多,可见大宋的稠密度要远胜深圳。

  只是相比之下,如今的汴梁已经算好的了。

  要知道以前汴梁是53.2平方公里拥挤了150万人口,到宋徽宗时期甚至超过260万人,人口稠密到跟人挤人没什么区别。

  便在这满是惊讶当中,王安石抵达了吏部,随后就被一路带入了皇宫,进入了政制院。

  二月底的政制院花团锦簇。

  外面的小花园绿茵遮天,温暖的阳光洒落下来,只让人感觉到心旷神怡。

  院外来来往往的官员很多,除了政制院的官吏以外,还有其它各部前来送公文或者奏事的官员,其中不乏有穿绯红大袍的高级官员。

  王安石并没有被安排进院内,而是从侧门进了政制院后院,在一间会客室当中。

  领路的官员指着椅子说道:“你先在这里坐一下。”

  “好的。”

  王安石就坐到了椅子上等着,侍从给他上了一杯茶,门就关上了。

  过了大概一刻钟,穿着一身紫色大袍的赵骏才推门跨入屋里,说道:“介甫来了吗?”

  “知院!”

  王安石急忙放下喝了一半的茶杯,站起身拱手道:“下官王安石见过知院。”

  赵骏上下打量了一下他,笑道:“快五年未见了吧,你又黑了不少。”

  “劳知院关心。”

  王安石又拱手一礼。

  “哈哈哈,坐吧。”

  赵骏笑着说道。

  “谢知院。”

  王安石坐下。

  “现在请你是难请啊。”

  赵骏一边坐到了椅子上,一边打趣道:“最开始是想把你放在汴梁,你以祖母年高拒绝。后来祖母离世,再想提拔你,你又不想激起越级提拔之风,现在降职了,心满意足了?”

  “只要是为百姓做事,为朝廷和官家分忧,即便是降职,王安石也是心甘情愿。”

  王安石面色不改地说道。

  赵骏笑了起来。

  现在的王安石早就不是历史上那个。

  因为历史上由于宋夏战争,使得原本康定元年的科举会试取消,直到庆历二年才开新科。

  当时二十一岁的王安石考中进士,并且本来应该是

  但如今宋夏战争打是打了,可并未影响太大,导致科举取消。

  于是王安石提前两年参加,以十九岁的年龄一举高中,力压苏颂、黄庭坚的父亲黄庶以及苏洵荣登金榜状元。

  他当了半年的将作监观政,随后被授予鄞县知县,任期为三年。

  到庆历四年,也就是公元1044年的时候,恰好任期结束,前往吏部磨勘。

  没想到赵骏那个时候刚好要解决三冗当中最后一冗兵冗问题,将门勋贵敬酒不吃吃罚酒,赵骏就下令彻查。

  兵部尚书富弼需要组织了一批钦差前往各地军营调查军队。

  其中包括王安石、黄庶、苏洵等那一大批同榜进士正处于任期结束等待磨勘,便都被选为了调查使者。

  虽然任务期间遭遇到了刺杀,但王安石冷静指挥,破坏了将门勋贵的阴谋,功劳不小。

  当时赵骏还亲自接见了他,给予他鼓励,并且当着他的面,要直接宣布任命他为从六品监察御史行里。

  北宋时期地方按照地域、人口大小,有县令、知县之分。

  景佑改制之后就重新划分品级。

  其中县令一般在正九品到从七品之间,而知县最低都是正七品,四京县令更是正五品。

  王安石由于是状元出身,观政半年之后,直接被任命为正七品的鄞县知县,升御史为从六品御史,也算是正常升迁。

  但一個地方知县与朝廷御史台的御史,权力区别就像后世一个地方县长,和中央某监察室某审查调查处处长一样,都是正处级,权力却天壤之别。

  并且有功劳加上正常升迁,这也不算是越级提拔。

  可没想到王安石却以祖母年事太高,不希望离开江南西路地区太远为由,拒绝了赵骏给他提出的升迁任命。

  无奈之下,赵骏就只能给他安排舒州通判。

  舒州就是后世安徽潜山市,离王安石的老家比较近,而且也是从六品,符合升迁要求。

  唯一可惜的是相比于御史拥有弹劾、纠察百官的权力,一州通判显然权力要小得太多,双方之间,完全没有无法比较。

  但王安石甘之若饴。

  三年任期满后,祖母也病逝了,由于出色的政绩再加上王安石确实是个人才,赵骏还是想把他调到中央来。

  没想到他依旧拒绝,说不想激起越级提拔之风,于是就只能按照常例,从通判升知州,调去了歙(she)州,也就是后世安徽歙县。

  今年是王安石当歙州知州的一年半,本来当得挺好,深受当地百姓爱戴,终究被一纸调令调到了汴梁。

  不过这次他接受了。

  因为朝廷把他从知州位置上撸了下来,改为了正七品的巡查御史,降了足足五级,他自然也就没有了理由拒绝。

  听到他的话,赵骏笑道:“挺好,你这个小同志觉悟很高嘛,伱十九岁中状元,今年也不过才二十八岁,在这个年纪没有少年得意,而是戒骄戒躁,沉淀自己,这份心境很了不起。依我之见,很多年龄比你大,跟你同期乃至前几期的进士,都不如你啊。”

  王安石沉声道:“下官并不觉得年少高中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下官只知道,是天下父老在奉养我们,我们所图就应该回馈报恩于他们。”

  “不错。”

  赵骏满意地点点头道:“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把你调到开封来吗?”

  “请知院相说。”

  “因为我觉得你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愿意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一生的人,而这恰好是我看重你的一点。”

  “下官惶恐。”

  王安石忙道。

首节 上一节 574/6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开局一万大雪龙骑硬钢朱棣

下一篇:大秦:让你摸玉玺,你却摸女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