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596节

  地方上肯定是没有权力审判他们。

  只有政制院才能够定夺。

  走大理寺也基本上就是走个流程,尽快判决就行。

  判决书下达后,要先送去政制院,几名宰相过目,都没什么反对意见,最后则是赵骏签字生效。

  杀一名封疆大吏,差不多就已经不需要赵祯出面,政制院就已经能全权处理。

  这就是政制院存在的意义。

  而赵骏作为政制院知院的权力是无限的,只不过他对勤勤恳恳的好官以及任劳任怨的百姓讲道理。

  但对那些魑魅魍魉,牛鬼蛇神,就是这世上最凶恶的存在。

  “那就再来说一说以后幽燕路的发展问题吧。”

  赵骏环顾四周说道:“我知道这个话题你们可能不太感兴趣,现在全天下官员都只在乎眼前,可能灾情的事情更让你们觉得急迫,因为几年后的事情与你们无关。”

  他继续说道:“但我要说的是,我这次下来视察地方,也确实意识到了官员的任期太短,对施政造成的影响很大,回去之后,我会对官员的任期进行调整,所以你们的目光要放长远一些。”

  “是。”

  杨畋等人心中大喜,对于赵骏透露出的这个信息非常兴奋。

  天下官员苦任期久矣。

  很多时候想干点成绩出来,没干两年,就得马上离职。

  这造成了流官体制下,地方吏员的权力依旧很大,下层的管理还是持续混乱,谈不上有多精明能干。

  如果不是监管力度前所未有的大,不说贪赃枉法,单说得过且过,没有按时完成上面派下的任务,也有可能被遭受惩罚。

  强硬的制度逼得地方官吏不得不努力干活,恐怕基层治理早就乱成一团。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虽然三年任期的流官避免了地方官府与地方势力勾结的现状,却也造成了行政效率低下,缺乏对本县未来发展的规划和改革主观能动性。

  现在把官员的任期增长,甚至也可以像政制院那样,如果有未来比较长远的规划那就多干一届。

  比如一个县令一届任期延长到五年,两届就是十年。很多二十岁中进士,做十年县令也才三十岁,积累基层经验也未尝不是坏事。

  “幽燕路的发展我认为主要有两点,一点是工业建设,第二是商业发展。”

  赵骏指出问题关键所在道:“整个幽燕路耕地面积虽然多,除了少部分燕山山脉以外,大部分都是广袤平原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靠天吃饭。”

  “农业虽然是必须要发展的事情,可很多时候我们要因地制宜。这次旱灾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意识到农业发展的脆弱性。”

  他强调道:“所以一个地区要想长远发展,农业、商业、交通、工业、建设缺一不可,你们明白了吗?”

  “是。”

  杨畋虚心问道:“那该如何发展工业建设和商业呢?”

  说着他还向旁边的吴若鹏挥挥手。

  吴若鹏会意,连忙从旁边的桌子上拿了纸笔,开始记录。

  赵骏沉吟道:“这商业就是要结合自身的长处,大力发展手工制造业,还有纺织业。”

  “幽燕离辽国很近,他们盛产的皮毛完全可以作为原料制造成衣物。”

  “我观察了一下,现在大宋与他们的商业模式很落后。”

  “除了极少部分是从幽燕路生产的商品卖过去以外,大部分商品都被迫只能从中原腹地产出。”

  “来往商人的成本也会随着提升,这大大削弱了双方的贸易量。”

  “如果商品本来就是在幽燕路产出,运到北方的路程会少很多,成本自然也会少很多,我们就能卖出更多的商品。”

  “所以幽燕路在商业发展上,首先是营造更好的经商环境,比如把北平城重新规划修建。”

  “其次是要有更好的政策,吸引商人的往来,比如降低一定赋税。”

  他侃侃而谈,很多办法都是信手捏来。

  却惊得众人一惊。

  因为税率都是固定的,地方上怎么能更改赋税呢?

  杨畋惊道:“这我们若是擅自做主,降低赋税,那朝廷.”

  “你们就不会上报吗?把情况上报到政制院,我与诸位相公又不是傻子。”

  赵骏不满地瞪了对方一眼,这些守旧的地方官吏或许循规蹈矩,但有的时候太墨守成规,也不是一件好事。

  搞发展搞改革本来就要推陈出新,不能因为很多东西都是朝廷定下的死规矩就完全不去思考。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这样的官员在大宋实在是太多,多如牛毛,能够有创新的都算是极少数,像范仲淹王安石这样想改革的,几乎是凤毛麟角了。

  “是。”

  杨畋、吴若鹏等人连连点头,他们是转运司官员,负责地方政务处理,这些东西对他们非常重要。

  之后赵骏又把工业模式谈了一下。

  他认为石城、遵化附近应该有煤矿和铁矿,滦州自然资源部最近已经找到了不少矿产,正在确定矿山位置。

  一旦找到位置之后,就可以从武安钢铁厂调集人力物力,对石城、遵化、安喜、卢龙等地进行矿产采集和幽燕路国营钢铁厂建造。

  只要有了钢铁行业的发展,那么不仅能促进当地就业,同时也能大力发展本地经济。

  虽然对于杨畋、吴若鹏等人来说,什么就业、经济、支柱产业等等名词他们听得云里雾里,但关键词却是听懂了,能大力发展本地经济。

  所以一个个也是认真听讲,认真记录。

  赵骏一口气把现在整个幽燕路的未来规划清晰地呈现给大家之后,这才开始最后一项议题,他问道:“世家的问题,你们做得怎么样?”

  “额”

  众人互相对视,杨畋小心翼翼地道:“还是有些不顺利。”

  “怎么个不顺利法?”

  “我等也不乏与诸多世家接触,但大多数世家却是颇为抵触。”

  “唔”

  赵骏眯起眼睛道:“没事,这样,伱把名单给我,我亲自与他们好好谈谈。”

  若是谈得拢就皆大欢喜,若是谈不拢,那就别怪他动刀了。

  (本章完)

第455章 那个男人很恐怖的

  六月盛夏,幽燕路愈发炎热,各地州县都忙着救灾。

  在这一片繁忙之中,位于北平城内的刘家宅邸,却是一片寂静。

  自从析津府沦陷,城内一片大乱,刘家的情况也不是很好。

  好在他们投降的比较快,财产得以保全,刘二玄、刘四端、刘五常三兄弟也在官府谋了几个职位。

  像刘二玄现在是修武郎,刘五常是北平府团练使。

  刘四端当初立过功,充当刘三嘏与刘六符之间的联络人,如今是幽燕路转运司府下辖的一个推官。

  可以说虽然刘二玄与刘五常只是没实权的散官虚职,但刘家也有三个实权官员。

  如刘三嘏跑到大宋之后,考上了进士,开始被授予将作监丞,之后任秘书省著作郎,国子博士,秘阁修撰等文职官。

  而刘六符级别更高,他虽然没有考过大宋的进士,但在辽国毕竟担任过宰相,哪怕辽国宰相也分三六九等。

  刘六符担任的南府宰相就是高官中级别最低者,因为南府是管汉人,北府才是管契丹的权力中心。

  除此之外,两府宰相又被两院枢密使分权,上面还有两院大王。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即便不包括那些耶律家、萧家的王爷,在实权方面刘六符要排在十多名开外。

  可再怎么样也是宰相,辽国最高权力中枢的一群人之一,至少也相当于大宋某部尚书,而且还是一级机构加候补同知衔的正二品尚书。

  所以他投降过来,级别肯定不能太低。哪怕不给予他同等职务,也应该不能降得太多,最合适的就是某路转运使。

  再考虑到他投降反正的功劳,经过政制院商议,最后赵骏裁定让他担任京东西路安抚使。

  这个职务是庆历二年设立的,主要是在宝元到庆历年间,河南多地发生灾祸,有不少人沦为盗匪,以至于治安较差。

  为此朝廷在内地一些匪患比较严重的路临时设安抚使,负责调动地方厢军,清剿匪患,管理灾情。

  最近几年国泰民安,匪患渐渐平息,大部分地方的安抚使都遭到了撤销,但为了安置刘六符,就保留了京东西路安抚使。

  如此一来,虽然这是個实权职务,而且名义上也是一路大员之首,可由于匪患大量减少,导致安抚使的作用就只有防范灾情,实权大大减少。

  这样级别高,权力少,却又的确是个实权的职务,给予他就非常合适,算是两全其美。

  因而现在刘家六兄弟,除了早逝的刘一德以外,两个闲散官,三个实权官,不能说在大宋门第显赫,那至少也比其他投降过来的幽燕世家好得多。

  此刻除了在大宋腹地任职的刘四端和刘六符,刘二玄、刘四端、刘五常三人齐聚于府邸,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不是很好看。

  偌大的刘府后厅堂屋内,奴仆奉上茶水,倒退着出去,很快屋子里就只有三兄弟坐着。

  沉默片刻,刘二玄说道:“杨转运使已经找我谈过话了,他们应该也找过你们谈话,这件事情你们怎么看?”

  刘五常冷笑道:“我能怎么看?谁乐意谁去,我反正不去。”

  刘四端看向刘二玄茶几上的两封书信道:“三兄和六弟是什么想法?”

  刘二玄拿起那两封书信扬了扬道:“老三和老六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说是按照朝廷的意思办。”

  刘四端没有说话。

  刘五常急道:“怎么可以这样,我刘家百余年的基业毁于一旦,三兄和六弟就不能跟宋国朝廷.”

  “老五!”

  他话还没说完,刘四端就打断道:“注意你的用词,是朝廷,不是宋国朝廷。”

  刘五常默然了一会儿,冷声道:“不管怎么样,他们想收走我们的土地,把我们的家族迁徙至南方,就不该如此。这样的朝廷,我又怎么能认?”

  “需要你认吗?”

  刘四端冷笑道:“你要搞清楚自己的身份,我们是降臣,降臣有什么资格讨价还价?老三和老六在信里已经把话说得很清楚了,配合朝廷的一切行动!”

  刘五常怒道:“四兄,配合朝廷的行动?这话你也能说得出?咱们数万亩田地,数千佃农,还有我们在析津五代家业,就这样没了?”

  说着他又看向刘二玄道:“二兄,咱们家现在你最大,本也该你拿主意。伱自己说说,祖宗数代积累的产业就这样没了,你觉得这合适吗?百年后又该如何面见祖宗?”

首节 上一节 596/6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开局一万大雪龙骑硬钢朱棣

下一篇:大秦:让你摸玉玺,你却摸女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