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

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 第359节

  兵法说白了就是四个字,持强凌弱,他没有把握击败这些名为星汉的叛军。

  也正是这种按兵不动的稳妥,成为了他被换掉的原因之一,他被换掉的原因气势也不光是赵构的问题。

  一旦利害的将校在边疆驻扎的时间太久,总是会让这些赵姓的皇帝感到不安。

  黄袍加身的兵变发家史,总是让人对于将校的忠诚存在着巨大的疑惑。

  就在朱诀苦恼的时候,已经明白对手强大的持盾禁卫,直接缩到了大盾后面,用盾面的加钢层直接硬扛对面的攻击,而且双手握住把手,前腿弓步,后腿下压,做出招架的动作,同时在嘴里大喊着。

  “在我这!在我这!发现敌军将校”

  作为真正经历了十几场战争还活的好好的老兵,他们的战斗经验其实都是非常丰富的,也许在近身格斗上他们并不算太过优秀,但是在防御,招架,以及抓捕战机上这些士卒优秀的让人侧目。

  面对被云气压制了内气的内气离体,老兵在初一交手就知道不能力敌,果断用大盾硬扛对面攻击同时呼叫支援。

  这也是于禁从一开始就交代给他们的事情。

  破除北宋禁卫和持盾禁卫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利用强大的个体进行突破,或者是利用重武器力量打击,透过防御,直接攻击禁卫的内部。

  而这两种方式,于禁都准备了相应的应对之法。

  “投矛!”

  老兵身后的百夫长大声的怒吼着,而身后的士卒在百夫长还没有喊完的时候,就已经朝着老兵的方向丢出去了自己身上的短枪。

  数十根短枪朝着朱诀的周身要害丢了过去,在力量爆发的加持下,这些短枪全都以极快的速度丢向朱诀。

  朱诀的反应很快,立刻翻身下马,内气离体固然强横,但是在云气之下又不是没有被击杀的可能性。

  朱诀能躲在战马身下,可倒霉的战马怎么躲,瞬间被短枪扎了个正着。

  痛苦促使着战马人立而起,紧跟着无力的坠落在地面。

  朱诀恼火的反手一刀劈出去,靠着自己大刀和身体素质的加成,直接将老兵手中的大盾劈碎。

  离体的内气仅仅破开大盾之后,在老兵的胸膛上留下痕迹,即便是经过了大盾的抵挡,依旧险些直接将老兵切开。

  不过此刻老兵身后的其余士卒已经一窝蜂的冲了上来,于禁之前可是说过,斩敌将者,官升一级。

  他们将老兵从地面上拉走,然后几面盾牌结成盾墙朝着朱诀撞了过去。

  “噗~”朱诀吐出大一口血,极限爆发的力量让他都有些吃不消。

  到了这个距离根本就没有躲闪的余地,而除非是他全力攻击,否则根本就破不开大盾的离谱防御力。

  朱诀从心的选择了后撤和自己的亲卫会和,打算重新整顿防线,但是他没有看到的是,其余人也和他做了差不多的选择。

  原本还算整齐的阵列在一众将校的退让之下,瞬间变成了犬牙交错的形势。

  “全军冲锋!给我强攻!”于禁大喜。

  这种厚实的军阵如果一直僵持,还真的需要些时间才能破开,可对方就好像是没有一个统一的统帅一样各自为战。

  他们所做的选择没有错误,但是局部的正确不意味着全盘的正确,如果他们能在统帅的安排下统一整理阵线,那么问题就不会暴露出来。

  可此刻他们各自战线的不自觉收缩,将数道缝隙直接退让了出来。

  “给我冲!”于禁操控着云气,将云气完全加持在弓箭手的身上。

  一轮箭雨洒下,这一次不再象是之前那样,无法击穿禁卫的防御。

  这一次的箭矢在云气的加持下,甚至能直接将禁卫的盔甲射穿,纵使云气的消耗很大,但是云气就是在这种时候爆发的。

  很多被之前的箭雨所麻痹大意的禁卫瞬间遭重,原本就露出了破绽的阵线变得更加的凌乱。

  持盾禁卫们怒吼着冲上去,撞倒,撞翻,硬顶对方攻击,强推,依靠着这种纯粹暴力的攻击模式,直接蛮横地在北宋的阵线上撕开数道口子,并且不断地将口子撕扯的更加巨大。

  “除了耗费钱款,这个兵种确实非常优秀了。”

  于禁叹息着,说实在的,他都不明白北宋这么强盛的帝国,为什么在军制这方面能僵硬成这样。

  既然存在岳飞、韩世忠这样的名将之才,那么也必然存在一些能够手搓精锐天赋的将校。

  他不相信北宋禁军的缺陷韩世忠看不到,可韩世忠完全没有改动的意思,就放任这些禁卫的缺陷存在。

  他都能让禁卫更上一层楼,这些禁卫体系的研究者,难道做不到这一点吗?

  说实在的,禁卫这个兵种,最大的难点在于厚重的盔甲,这玩意完全就是个无底洞,疯狂的吃钱财和军备,可这玩意确实好用。

  最大的难点都解决了,于禁就不相信北宋之中会没有人能修改精锐天赋。

  甚至于按照于禁的推测,北宋禁卫的完全体应该是按照情况修改无畏天赋,从而有针对性的对付敌人。

  毕竟禁卫的根基是防御加持,是他们身上那身厚重的不能在厚重的盔甲,是他们的身强力壮。

  他们的定位是基础兵种,只要能对付军魂之下的所有兵种就足够了。

  对付锐士这种的,就点攻击反弹!

  对付力量形的对手,就点力量爆发一类的对轰!

  严格来说,只要禁卫连成一片,就算是军魂军团冲进去都得脱层皮下来。

  持盾禁卫撕开的口子,很快就被于禁手下的五军所接管,他们沿着撕开的口子长驱直入,没有遭遇到太多的阻力就深入到了对方阵型之中。

  于禁本来还打算主动让开破绽,让北宋大军反过来渗透进他的军阵之中。

  不过现在,他主动渗入北宋大军之中,能够让他掌握更好的主动权。

  被打崩,和打崩对面,这可是两种士气。

  李洪这个时候已经察觉到问题不太对劲了,对方破开他们的阵线之后,违反常理的没有扩大优势,反而是来回调动士卒,将之前那些持盾禁卫开始朝着他们军阵之中硬塞。

  双方士卒完全的混杂在一起,于禁的刻意为之,致使双方的兵力陷入混乱的纠葛之中。

  李洪想要做点什么,可他什么也做不到。

  “结束了!”于禁面色波澜不惊。

  在所有人都震惊的眼神之中,崩碎了所有人头顶上的云气。

  “我的军团天赋叫做乱阵,而我军团的精锐天赋叫做乱战,两者配合可以解除军团的组织力,当然这种解除,需要大军渗透到对方的本阵,或者是双方的军团搅合在一起。”

  于禁看着前方虚空喃喃自语,他知道自己这算不上是正途。

  他有幸是接受过韩信指点的,韩信乐呵呵地在他崩碎了云气之后,用比他更快的速度整合了大军,然后用兵形势一鼓作气将他的布置打的支离破碎。

  从那之后,他就明白自己这种指挥方式的局限性,一旦碰上一个猛男,直接切碎他的犬牙交错的阵线,那么他的手段就会被锐减。

  不过,现在的北宋显然做不到这一点。

  还没等北宋的内气离体反应过来,天空已经被星汉的云气重新布满。

  战争结束了,有云气打没云气,这种战争闭着眼睛都不会输。

  虽说这种匆忙整合起来的云气很稀薄,但是已经足够了,接近三成的差距,足够抹平一切其他问题。

  “击鼓,全军强攻,彻底击溃敌军。”于禁带着些许的傲慢说道。

第392章 朝会议政

  于禁赢的很干脆,崩碎云气再重新聚集云气之后。。

  他直接下达了决战的命令,从各个方向猛然爆发出全所未有的强大攻势。

  敌人同样会凝聚云气,但是这个时间差足够于禁做到自己想要的作的事情了。

  几乎在十几个呼吸之间,北宋的大军就被拆卸成了几十块,将对方的阵型完全切碎。

  虽说因为北宋禁军的特殊性,他们没办法直接将这些切碎的阵型直接吞掉。

  但是这已经足够了,北宋大军的指挥调度,调整汇合什么的全部都成了笑话,阵型都被对手切成了碎块,怎么可能会有配合。

  “稳住阵型!稳住阵型!”李洪声嘶力竭的呐喊着,但是完全没有人听他的。

  面对这种自家阵型被切碎,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情况,各个军团无视了李洪的指挥,开始各自为战,头顶好不容易重新聚集起来的云气彻底崩碎成了数块。

  这几乎就是从正规军直接沦落到乌合之众的水平,就算是双方士卒的身体素质再同一个水平上,但是双方的战争已经完全是一面倒的局势了。

  因为于禁一方依旧能够算作一个整体,维持着组织结构完整,面对这种械斗水平的乱战,就算对手原本是同级别,现在也能轻松一打五!

  甚至夸张点讲的话,一打十可能都是能做到的,所以本质上讲的话,任何正面战争打成村级械斗水平之后,基本上就意味着全军完蛋的节奏。

  北宋最大的问题本身就是士气问题,原本就经历了一场惨败的士卒,面对原本已经全面失利的战场局势又如何能维持战心。

  “放下武器,优待俘虏!”

  当于禁大声的喊出劝降的口号之后,北宋士卒更失去了战斗意志,伴随着第一个人丢掉武器,大量的北宋士卒都放下了武器。

  兵败如山倒,说的就是这一刻。

  李洪惨笑着看着面前的一幕,他不能改变士卒崩溃的军心,也无法改变战场的战局,最终只能无奈地拔剑直接自刎,他死了还能保全家人,如果他要是投降了,他的家人可就全部都死定了。

  于禁看着李洪横剑自刎的那一幕,不由得一愣。

  “倒也是个忠义之士!传令下去,战争结束之后,将其厚葬!”

  伴随着李洪的拔剑自刎,战争彻底结束,数以万计的北宋禁卫选择了投降。

  贾诩当然不会客气,直接令于禁和曹仁反攻,不但将之前丢掉的所有地盘抢了回来,甚至还又占据了两座新城。

  夺取失地的过程相当顺利,那些刚刚被朝廷压榨过一波的百姓飞速的倒向了星汉一边。

  若是没有看到过光明,他们自然可以忍受黑暗,可是在享受了星汉的福利政策之后,他们已经回不去了。

  于禁和曹仁入城的时候,所有百姓皆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根本就没有一点点阻碍。

  于禁和曹仁也约束着麾下的士卒,并没有让他们去骚扰百姓,只是将一部分在他们离开后成为开始为虎作伥的一些豪族公开审判。

  贾诩早就看着这些寄生虫不爽了,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太好的机会清理,这一次以退为进直接让这些蛀虫浮出水面,直接一波将其全部带走。

  这些地盘的民心彻底被星汉一方握入手中,本地的青壮开始踊跃投军,谁也不想再遇到这种魔难。

  大败的消息传回北宋朝廷,朝廷内外彻底动荡不安,一时间舆论彻底让赵桓陷入了漩涡之中。

  临阵换将致使大败的事情,再度让北宋武将一系心寒,文官们好不容易瓜分好的利益也受损,让赵桓不得不重新启用老将以应对局势。

  可问题是经历了这么一番折腾之后,就算是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将想要重新组织起一只同样规模的精锐大军几乎就是天方夜谭。

  人手不够就是人手不够,常驻在朝廷周边的禁军已经调去南方平叛,再调动禁军,那朝廷附近可就彻底空虚了。

  大宋的皇帝怎么会让这种事情发生,虽说调拨了一堆银子和物资,可被那些士大夫一沾手,到达老将手中的钱粮物资几乎缩水了一半。

  更要命的是,朝廷给的还不是禁军,给的都是一些厢军,这种基本上就是屯田兵的青壮,根本就没办法打仗。

  老将也只能带着这些不能打仗的青壮暂时驻扎在边境的城市之中,防备着星汉大军的进一步入侵。

首节 上一节 359/4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李世民:逆子,你敢造反?

下一篇:红楼:我在大观园种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