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在大观园种菜 第179节
但它还有一个看似无所作为,实则却是特别重要的权利。
那便就是,翰林院有着后世出版社的作用。
大周所有的书籍,皆是要经过翰林院的筛选准许,地面上的那些书局,方自可以印刷出售。
诚然,亦是有一些禁忌之类的书籍,悄悄在民间售卖。
嗯,这就相当于后世的文化和旅游部,监管大周国朝一切市面流通的纸质书籍。
有林如海这个翰林院学士坐镇,那他搞一个报纸出来,简直是不要太容易。
念及此处,贾玖直接将报纸这一事,与林如海和文淮两人,娓娓不倦的道了出来。
时辰过去了良久,夜色已深。
林如海和文淮听了,两人的眉头或蹙紧,或皱起,开始回味牧之向他们灌输报纸的作用。
这种以邸报形式,公开发售民间的报纸,对于当权者来说,有利有弊。
文淮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把双刃剑。
而林如海却是觉得,牧之后面那般建言,这报纸除了宣传,亦是可以开启民智,让国民视野不再紧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有了报纸,大周朝的百姓,便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知道千里之外所发生的事情。
这翻话头,林如海是相信的,单凭这一点,他这个翰林院掌权者,绝对双手赞成。
半响,文淮略有不解,问道:“你怎么确保报纸能够同…步发售呢?虽说印刷那边可以赶工或扩建,一夜之间也可以印刷出来。
但在第二天,如何确保周边县市,能够及时售出。
趟若过了时日,报纸上面的一些信息,便失去了它的应有之用。”
文淮果然是有两把刷子,稍微一思索,显然是已经从报纸当中,瞧出了它的时效性。
林如海点着头,极其赞同文淮这翻话,他转过头,亦是不解地望着贾玖。
贾玖笑道:“这简单,当日天亮前,我会让那些编辑撰好稿子,排好版,便让快马往神京周边各府城、县城送去印刷版面。
而这些府、县城里面,选择一些重要、人口众多的上县,先提前创办好印刷工坊。
只要快马能够在当天落日前抵达的地方,便可以在当地,连夜开始印刷。
第二天日出前,整个县城便可以发售当天的报纸了。我称之为日报或时报。”
说着,贾玖浅呷了一口茶,兴致勃勃地道:“其他省份,按南边最远的行省,朝廷加急,六百里,八百里,从神京到安南那边的府城,八、九天的脚程,便可以到达。”
“我朝的疆域虽辽阔无边,以神京为中心,辐射到各行省的首府来计算,最迟也在十数日左右,便能够抵达。
等他们接到印刷版面的时候,偏远的地方,亦是可以发行报纸,我称之为旬报,或者月报。”
“等报纸铺开售卖,我会上疏奏请陛下,在下面的每一座县城,每天必须选择一个时间和地点,安排懂字的书吏,对本县城的百姓们宣读报纸。
往后,这也要算入吏部的考功司里面,倘若下面的县城有怠惰现象,拒不念报,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林如海和文淮面面相觑,心里极度震撼,比之前在扬州时,贾玖拿出给他们的那份盐革策论,还要震惊!!
这报纸,就是一份大杀器,当权者最注重的是什么?
那便就是他们死后的身后名,以及执政时的舆论。
只要舆论引导得好,民意在他,那他屁股下面的位置,还有谁能够威胁得到他的龙椅。
前北汉、前明,不,应该说,历朝历代以来,掌握这些舆论的便就是那些世家,以及仕林中人。
皇权不下乡,这便就成为那些有心之人,轻易之间便可裹挟民意之举。
不管是马上杀出来的帝皇,亦或是得位极正的天子,他们,亦都是深深忌惮着这些手握笔杆子的书生们。
秦始皇为何要焚典坑儒,这便就是原因所在了。
一旦那些儒家读书之人,再也裹挟不了民意。
哼哼,龙椅上面的那位,还不是想怎么拿捏便怎么拿捏他们,想把他们捏成方的,便一定不会变成三角的。
念及此,林如海和文淮皆是认为。
有了县城书吏对民间不识字的百姓念读报纸,单凭这一点,陛下,必定会同意贾玖的这份奏疏。
“那你准备如何创办,陛下,指定是不会让外人来承办这间报纸书局的。”文淮直接说透。
林如海点着头,嘱咐一句,说道:“不错,哪怕我是翰林掌院学士,亦是不便相帮于你。”
“无妨,可以将内务府给拉进来,姑父那边,可以由翰林院先成立一个监管衙门,嗯,便叫出版总局。
这个总局和绣衣卫对接,监督国朝所有印刷的书籍,和盐务总署一样,没有总局的行文,所有开门营业的书局,皆是违犯国法,不允许经营。”
文淮听了,直接摆手,下意识道:“不妥不妥,绣衣卫不可参与进来,由都察院、内阁监管便可。”
林如海听了,自是明白恒舟这番话的意思,绣衣卫的身份敏感,容易让天下仕林诟病。
贾玖闻言,沉默着端起面前的茶汤,对文淮这话不置可否,良久不发一言。
许是瞧见贾玖一直没有说话,文淮提议陛下调林如海进翰林一事,已经有违贾牧之的初衷。
抛开事实不谈,林如海经历盐务总署,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毕竟,这番策论,也是他贾牧之的心血、功劳。
而林如海经历扬州巡盐御史近十年,着实是总署署长最合适的人选。
如今,报纸这一大杀器,自己再一次否决他的提议,文淮的心里已经有了一点点不好意思。
担心会打击到贾牧之,往后他再有这种绝妙的策论,会不会藏着掖着?
念及此,文淮决定给贾牧之一个甜头吃。
“牧之,我听玉温说过,他已经在礼部那边,替你物色到了一位身家相貌都极为不错的女子,来作为你的兼祧之妻。
这样罢,等你们双方两边确定日子后,这个纳采之人,我这位未来的阁臣,亲自替你上门跑一趟,如何?”
林如海闻言,神色一怔,他倒是没有听过牧之的昏事还有这一出,望向贾玖的目光,目光顿时便冷了下来。
贾玖目瞪口呆,失神地望了一眼,尚在为纳采一事自得其乐的文淮,不由得在心里道了一句:我谢谢您!祖宗也谢上。
“姑父,因我堂大伯那一房没了子嗣,我祖父便将这兼祧一事落在我了父亲的身上,后来,我父亲在我出生没多久,便病故了,这不,这个重担便落在了我的身上。”
说完,贾玖便将早前在暖阁时,他和崇德帝说过的话,以及礼部尚书、大学士郑琪对他说过的话,原封不动地告诉林如海。
瞧见林如海脸色还是一副冷漠的样子,贾玖决定放大招。
“姑父,正妻这边,我指定是要留给林妹妹的,且我身上的爵位,亦是要留给我和林妹妹以后的子嗣,这个,万请姑父放心。”
“还有,我打算将我和林妹妹所生下来的一位男丁,直接过继给林府,以后,姑父也就不用担心,林府的香火后继无人了。”
林如海闻听贾玖言之凿凿的话语,登时怔在原地,脸色涨得通红,呼吸开始急促起来,颌下的胡须微微颤抖了起来。
而文淮亦是满脸不可思议地望着贾玖,这可是子嗣传承香火之大事,倒是没想到贾牧之如此不畏惧,竟然能够将自己的子嗣过继给林如海。
不过,文淮转念一想,贾玖如今孤身一人,倒也无须担心爹娘那边不同意,况且,他自己还是贾家族长,如此,倒也无须担心宗族那边反对。
“如海,我在这里先恭喜你了,今日喜得佳婿,未来,你林家,也不用再担心香火承嗣一事了。恭喜,恭喜!”
林如海开怀大笑,直接从椅子上面起身,目光如刀刃般迎向贾玖,道:“你此言,当真?”
贾玖亦是起得身来,神情肃穆,容色端正,拱手长揖复而斩钉截铁道:“玖、打小虽失怙失恃,但我对姑父所言之话,绝不是妄言。”
文淮在一边为好友高兴,大笑道:“牧之,你应该改口了,以后莫要喊如海姑父了,可以先喊他先生,等你和如海的令媛成昏,再改一次口便成。”
林如海此时的脸色红润,闻听好友这番言说,不停地笑着点头,开怀道:“牧之,恒舟说得极是,你且记下。”
贾玖躬身揖了一礼,口称:“是。”
林如海当即大喜,转头朝同样极为高兴的林立吩咐道:“你去拿一坛女儿红过来,今日,当浮一大白。”
林立脸上挂着多年以来,最为开心的笑脸,抹着眼角的湿润,大喊‘诶’一声应了下来,继而,身形跌撞着走出老爷书房。
林如海突地说道:“即是如此,那报纸便不能在我手中替你承办,未来,你与我翁婿一场。
报纸再交由你来办,定会有人对此颇有置言。恒舟,看来,我要对不起你了,我还是回盐务总署那边。”
文淮听了,差点没将嘴里的那一口茶给喷出来,自己好不容易才说服圣上,方才又说服了贾牧之,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要不说文淮深得圣上喜欢,着实是一位有急智的人,心里稍作思忖,便笑道:“如海,无妨,你在翰林院与贾玖创办报纸,不碍事的。
令媛与牧之成昏尚早,你只需在翰林院,至多待上一两年光景,等到那时,你已经入了阁与我帮衬,想来,那时候的牧之,与令媛顶多也是订亲而已。”
林如海闻言,沉思半响,方自拿手指着好友,哑然失笑道:“你说服我了,那成,我便听恒舟一言。”
贾玖心头大喜,如今,他与林黛玉的亲事,已经算是征得家长的同意了!
最重要的一点,林如海默认了他以后兼祧两房一事。
未来,他也无须再因此事多费一翻口舌解释。
“如此,姑…先生明日便进宫奏禀陛下,我这两日尽快赶出一版报纸样品,到时候和先生,文学士一同进宫面见圣上。”
林如海思索片刻,当即点头应下。
文淮也没有异议。
不一会,林立高高兴兴地捧着一坛女儿红走了进来。
林如海摆手制止牧之的相劝,今天的他,异常高兴,心里的那块重石,这才算彻底放下。
“今日高兴,我只酌一小杯,恒舟你与牧之莫要相劝,你们且都陪我小酌一杯。”
见状,贾玖和文淮不再相劝。
林如海确实只浅酌一小杯,彼时的他,红光满面。
文淮亦是笑容可掬,频频与贾玖碰杯。
三人就这样聊着报纸一事。
很快,时辰来到了戌时末。
贾玖见文淮已有了醉意,准备相送他回去,得知他今晚会宿在林府,便作罢。
而林如海的脸色也渐有疲态,贾玖嘱托一翻林如海早早歇息,遂起身告辞,离开林府。
……
却说贾玖去到林府那时。
宁国府,惜春小院。
这是一间精致的大二进院子,前院可以住一些粗使婆子和丫鬟,后院则是惜春和贴身丫鬟的起居之所。
上一篇: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