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第237节
不过这样一来的话,要砸进去的银子便是笔天文数字,仅以皇家近卫都督府、五军营、神机营、神枢营来论,兵力总规模便不低于27万众,倘若要达到五成的装备率,就需要13万5千杆,按单杆3两银子计,仅此一项的造价就是405000两。
如此还尚未算上改良的虎蹲炮,回旋炮,大将军炮等轻中重型各式火炮,想要达到这种装备率,只是枪炮开支便不会少于120万两。
何况真要列装一批火炮,还必须要配有相应规模的车马,这轻型火炮还好说,像中型火炮、重型火炮单靠人力去推,根本就不可能有效进行运输,推动骡马化部署又是笔不小的开支。
这账朱由校都不敢算下去。
想要实现他设想的批量换装,仅靠内帑那点家底不够,还要想方设法的捞银子,不然别说数载了,即便是时间再久一些,恐怕也很难实现啊。
毕竟接下来这数年间,你不可能只干这一件事,建虏叛乱不平了?地方灾情不管了?官营诸厂不建了?水利设施不修了?
不过要真能实现这一构想,别说是建虏叛乱了,即便再算上各部蒙鞑联合起来,大明也敢与之硬撼了!
因为这样的前提,是大明军工产业达到一定规模,与之配套的上下游产业也形成一定规模,不然根本就不可能批量列装。
“还有一件事。”
讲完军备清吏司的事宜,朱由校收敛笑意,表情严肃的看向王徵,“朕打算在少府新设船舶清吏司,统辖天津、登莱等地官营造船诸事,不仅要加快造船厂的建设,同时要研制新型海船,为我大明水师提供优良战船!”
这……
王徵、毕懋康、宋应星、焦勖、孙元化、茅元仪他们听到这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不流露出惊疑的神情。
天子这是想整合地方官营造船诸厂啊。
“其实在朕的设想中,不止天津、登莱等地,今后船舶清吏司要在金州、宁远、秦皇岛等地,先后筹建起一批官营造船厂。”
朱由校继续说道:“天津对外开海通商,已有一批西夷海商北上,大明的海上力量太薄弱了,未雨绸缪也好,防患于未然也罢,朕都不希望有任何威胁,王卿,伱愿离开军备清吏司,去亲掌船舶清吏司诸事吗?”
“臣愿往!!”
王徵闻言哪有迟疑,当即便上前作揖道。
“好!这才是大明的肱股栋梁。”
朱由校不加吝啬的赞许道:“既如此,那王卿便准备准备去天津赴任吧,卿家可以从军备清吏司遴选一批精通火炮的人才,随你一起筹建船舶清吏司,至于其他所需的人才,等卿家熟悉完情况后,将相应事宜递交少府,朕会着有司设法解决。”
“臣遵旨!”
王徵低首应道。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便体现在这里,特设一个少府,使得朱由校可以绕开外朝有司,不必理会文官群体的脸色,只要他的钱袋子够充沛,那便可以干他想干的事情,对于所缺的人才吧,便可以在大明各地聚拢,实在是没有的话,那就分批进行培养,只要决心够大,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第379章 快速反应
少府下辖船舶清吏司的特设,标志着明帝国在北方的造船产业,自此将迈向一个全新阶段,即统筹管理下的高效发展。
尽管想让造船船业繁荣起来,至少需要数载时间沉淀,甚至是更久的时间,但是对于朱由校而言,任何事情只要方向正确,铆足一股劲儿,那就不算太晚。
朱由校有着足够的耐心和时间。
毕竟有哪一方国度或势力,具备大明这般辽阔的疆域,拥有这般众多的人口,朱由校放眼望去根本找不出一个!
由王徵这位国宝级大才挂帅,负责船舶建造与研制的诸多事宜,朱由校完全不必去过多插手,将知晓的那点知识告知,指明今后船舶发展的大趋势,剩下的便是解决财政支持,做好后勤大管家的角色就行。
涉及科技领域的钻研与攀升,最忌讳的便是外行指导内行,朱由校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只要涉及科技领域的,不管是具体哪一学科吧,都是内行掌握绝对话语权。
甚至为体现出这一点,朱由校还在少府内为他们特设一套行政职务,以体现出对这批人才的重视。
船舶领域的发展与建设,该明确的事宜皆已明确,朱由校的精力不能只停在这方面,他还有更多的事要布局谋划。
东暖阁。
“陛下,倘若独与藩属朝鲜互通有无,则我朝沿海诸地并无太大隐患。”
在上书房轮值的随员何腾蛟,表情异常严肃道:“可要是活跃在南洋治下的欧罗巴诸国海商,皆响应我朝对外开海之策,臣此前尊奉陛下旨意,清查沿海各地水师情况,从兵部调阅诸多奏疏案牍,发现情况很不乐观。”
其他几位上书房轮值参赞、随员听到何腾蛟讲到此处,一个个的表情也都很严肃,毕竟这些事情他们都知晓。
“除却在福建的水师力量外,也就广东治下有部分水船,至于浙江、南直隶等地几乎可忽略不计。”
何腾蛟继续说道:“而在山东、北直隶、辽东等地,尽管此前陛下颁旨筹设水师,可终究时间过短,即便北地沿海诸省水师募足,可是能确保震慑的水船太少,暂且不说三千料船只了,即便是两千料、千料船只都是极少的。”
“部分民船改制的战船,尽管体量是足够大的,可终究跟正经八百的战船相比,还是具有一定差距的,用于往返辽东各地转运尚可,但真要在海上开战的话,究竟能有多大取胜把握,是谁都说不清楚的啊。”
东暖阁的气氛变得压抑起来。
朱由校表情变得很严肃,尽管何腾蛟的话讲的很难听,可现实就是这样残酷的,伴随着隆庆开关后,东南沿海倭乱逐年减少,中枢朝廷对于水师的力度也跟着渐渐减少。
毕竟国库的银子就这么多,倘若继续拨给水师银子,对应的其他方面就要削减,在这种守旧思维的固化下,也导致大明水师力量没得到发展。
而何腾蛟的话并没有敢讲太透,比如所谓的福建水师,由于连年欠饷的缘故吧,不止麾下战船有不少没有得到修缮,甚至麾下还出现数起逃户情况,这些都是王象乾上任兵部尚书前积压的军政。
“陛下,臣知少府特设船舶清吏司,以统筹整合天津、登莱等地官营诸厂,如此是否能命天津有司,削减北上的西夷海商名额,待到天津、登莱等地水师拥有一批新战船,再彻底放开西夷北上通商?”
“陛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即便活跃在南洋的西夷海商,的确能给我朝带来不少好处与便利,但终究不能不设防啊,万一有包藏祸心之辈,假借与大明通商之名,进抵我朝沿海地带,悍然向富庶之地奇袭,后果将不堪设想啊。”
“陛下,此事臣觉得应重视起来,毕竟在世宗肃皇帝一朝,东南沿海久受倭乱袭扰,不止给地方造成严重损失,更使朝廷……”
继何腾蛟讲出心中所忧后,其他几位上书房参赞或随员,先后面朝朱由校作揖规谏,毕竟这绝非是小事。
上书房也好,南书房也罢,作为朱由校的军政智囊团,尽管没有决策权,但是对部分事宜的建议,还是能讲出来的。
毕竟能进两书房的人,皆是得到朱由校的认可,其才能与眼界都是够的,甚至有部分人员,先后在少府或军务院兼领要职。
“开海诸事不必再提,朕意已决。”
看着眼前的诸臣,朱由校眼神坚毅道:“将这些内参整理出来,誊抄几份派至少府、军务院、锦衣卫等处,叫他们皆知晓此事。”
何腾蛟几人听闻此言,便知此事没有更改的可能。
但他们心底的担忧亦是真的。
眼下大明算是平稳住辽东,可建虏叛乱终究没有被彻底镇压,倘若在此期间,大明其他地方再生变动,这对朝廷而言会很被动。
更何况大明对于欧罗巴诸国海上力量,了解远比建虏要少,更别提倭寇了,万一发生什么情况,大明会变得更被动。
“海上力量的建设与发展,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沉淀,这是谁都无法更改的事实。”
在这种态势之下,朱由校继续道:“既然是这种情况,那便明确一批快速反应队伍,今后他们要做的事情,即在驻地加紧操练,倘若临近地域出现动乱,在得相应指令后,可紧急赶赴该处镇压平叛。”
“朕有意在西山、丰台、昌平、密云、蓟州镇、永平、天津、保定等地,皆明确一支成建制的快速反应队伍,今后他们的粮饷供应、军需供应等优先解决,具体建制该是多少,应如何列装武备,以上书房之名拟一份公文,尽快发至军务院商榷明确,待此事解决后便派至各地落实。”
“臣等遵旨。”
众人当即作揖道。
对于上书房诸臣所讲种种,朱由校岂能没有想过,可是有些风险必须要冒,不然大明如何能改变。
既然海上力量尚需时间,那便暂用陆军力量顶着,跟一帮披着羊皮的狼做买卖,必须要有足够的震慑才行。
现在朱由校要绝对确保北直隶的安稳,至于别处的秩序安稳吧,朱由校即便是想插手去干涉,可内帑钱袋子终究不允许。
北直隶境的集约型手工制造业建设与发展,必然会对邻近诸省的产生虹吸效应,唯有这样配合对外开海通商,方能达到快速发展的程度。
只要北直隶足够稳定,争取在天启五年前没有任何动乱,会影响到北直隶各地发展,那朱由校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380章 徐鸿儒
“只要能让北直隶乱,那明廷就必乱阵脚!”
河间府,东光县某地,一处破败废庙内,就见一身材高大,浓眉大眼的壮汉,紧攥右拳道:“这几个月来,我以各种身份遍查各地,天津的漕帮,通州的脚帮,还有玉田、三河、顺义等地,包括西山那边我也去了,各地的民怨牢骚可不少啊。”
“这对咱们而言是机会啊!”
“暴明的日子长不了,紫禁城的那位暴君,是对贪官污吏很狠,可无法掩盖的事实,是苛待普罗大众啊,特别是没有土地的群体,不想着杀更多的贪官污吏,甚至是地方的恶绅奸商,将被侵占的良田还给他们,却硬生生将他们拆散开来,分到各地去做最劳苦的活!”
聚在破庙内的其他人,在听到他们教主所言,不少都流露出兴奋的神情,当然也有少数人的表情,却显得有些耐人寻味了。
“教主说的没错!”
其中一人起身响应道:“这样的朝廷早就该给他推翻了!当初建虏祸乱辽东,这本该皇帝老儿掏银子解决,可他呢,不想着自己掏银子,便听信奸人谗言,向普罗大众摊派辽饷。”
“哼,那些官绅该摊的辽饷,全被他们勾结在一起,转嫁到我们这些没权没势的人身上了!”
“教主,不管您打算怎样干,俺齐三绝没有二话,就跟着您走,真要造这暴明的反,俺齐三愿打头阵!!”
“没错!”
“算上俺一个!”
“还有我!”
齐三的这番话讲完,引起不少人的响应,一个个情绪激动的喊叫着,这让站着的徐鸿儒见状,嘴角露出淡淡笑意。
这都是他最信任的教众弟子。
这一路奔走在北直隶,除了传播闻香教教义,继而吸纳更多的教众以外,刺探到的不少情况,他们都是出不少力的。
对于这个腐朽、残暴的朝廷,他徐鸿儒早就想推翻掉了,凭什么他们一年累死累活,却过不上好日子啊。
曾经的徐鸿儒,早年也上过几年私塾,家境虽说不算富裕,但最起码也能吃饱肚子,其更是想通过科举,继而能逆天改命。
可就因为几场灾情,使得其家的田产全被贱卖,甚至父母还都饿死了,家没了,而造成这一切的元凶,就是当地的官老爷,还有吃人不吐骨头的士绅!
大明传承到现在,内部的积弊与毒瘤,滋生出的矛盾之尖锐,不是没有人瞧不出来,特别是土地兼并带来的危害,每至灾情出现时便更加凶猛,可对于多数特权群体而言,他们皆选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毕竟上面有官府,有朝廷在呢,他们操这份闲心干什么?真要是出现任何问题,他们能做的就是保全自身,至于别的他们才不想多管。
这就是大明基层的实况。
皇权不下乡的根本原因,除了会增加行政成本开支,大明根本负担不起外,更有族权深入的原因,在乡村这一生活圈层里,朝廷制定的法律还没有宗族族规有震慑性,甚至族长想杀谁,以族法族规去处置,都不会受到任何质疑,那就更别提受惩恶劣。
这也是为何朱由校当初明确发展时,没有扩大试行范围,独以北直隶来逐步推行,再远的话,别说是朝廷的影响力了,即便是他这位皇帝的影响力,也不可能起到最大震慑作用,与其浪费宝贵的资源,倒不如集中于一点先推行起来再讲。
“教主,咱们是不是要再等等看?”
而就在徐鸿儒沉浸在他的美梦下时,一道不和谐的声音响起,让徐鸿儒心底生出不满的情绪,不少人的目光都汇聚过去。
“你是何意!?”
见是他最看重的弟子刘泓,徐鸿儒强忍不满道。
“教主,咱们想让北直隶生乱,可有一点您不能不想啊。”刘泓眉头微蹙,迎着不少注视道。
“在此之前,暴明的暴君与朝廷,可先后逮捕不少贪官污吏,甚至地方的恶绅奸商,这可查抄不少金银和粮食,更别提那些数不清的土地了。”
“据我所知的情况,这些粮食和土地全都划归皇产了,要真是想让北直隶生乱,那免不得要叫聚集很多人的大工跟着乱,没有这些人的袭扰,朝廷大军必然迅速到位。”
“常言道灾年之下,人命比草要贱,可现在终究不是灾年啊,万一咱们干的事情,还没煽动起民怨,暴君就调拨粮食安抚民心,那……”
破庙内的气氛变得复杂起来。
“够了!”
上一篇:大唐:从小卒到西府赵王
下一篇:三国:开局盲盒抽到大乔